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挖掘美并创造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挖掘美并创造美
【摘要】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也就是新课标中指出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特点。

语文课用美吸引学生,真正做到“以美育美”,就要挖掘展示教材本身的美,感受其造型艺术融于语文教学,感受其美的语言艺术活动;就要依托课堂创造美,与学生建立和谐的情感纽带,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使用规范、简洁、幽默、严密且富有情感的语言,创造真正的课堂教学美。

【关键词】美育;教材;课堂;情感;创造
That the tray talks in Chinese teaching excavates US and creates US
Zhu Jiaqin
【Abstract】Chinese teaches now that essential points has rigorous scientificalness , will have moving artistic quality again, Chinese discipline instrumental , humanity characteristic being just that new class points out in the bid. Chinese class uses US to attract a student , achieve really “with aesthetic education beautiful “ , will excavate showing teaching material self US, experiences whose formative arts melting in Chinese teaching , experiences whose beautiful language art activity; Being going to rely on a classroom creates US , the student builds and harmonious emotion link, take the knowledge giving and accepting as a basis, use standard , concise , humorous , close and rich emotion language , create real classroom teaching US.
【Key words】Aesthetic education; Teaching material; Classroom; Emotion; Be created by
美育在当前的课改形势下愈来愈受到重视。

教师只有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才能迸发出美的火花,尤其在“教学”的大磁场中才能真正“以美育美”。

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

”这与当前课标讲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特点的观点一致。

语文课用“美”吸引学生,这是不容置疑的。

那么怎样在语文课中对学生实施“美育”,真正“以美育美”呢?我认为,要在最好的美育平台——语文教学中去挖掘美,创造美。

1 凭借教材挖掘美,展示美
新课改实施的七年级语文教材变几十年沿用不变的,板着面孔的“说明”或“前言”为“致同学们”,像友人来信畅谈,第一感觉:亲切,如沐春风,你马上想接近她并细细阅读她。

首先,教材的艺术美一一呈现出来,造型艺术美融于语文教学(造型艺术主
要指雕塑和绘画)。

教材彩页上编排了《白桦树》(油画)、王羲之《兰亭序》、宋代刻本《论语》等,当你沉浸其间,会分辨不清这究竟是语文教材还是一个艺术天地,你真想迫不及待地领略她的绰约多姿,万般风情。

教材还编排了书法训练栏目,由楷到行,循序渐进。

书法课堂堂正正纳入语文课,我如鱼得水,充分展示幼师所学的才艺,并且向学生介绍:汉语言文学是世界上仅有的沿用至今的象形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规模使用的文字之一。

历史证明它有丰厚的底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睿智,优良的传统,崇高的道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们快活地摹仿着我的示范作品。

不久,教室的艺术天地就有了像模像样的书法作品。

最令人惊喜的是:作业书写比以前干净整齐多了。

其次,设置感受语言艺术美的活动。

语言艺术美在教材中不仅仅以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来表现,还设置了感受语文艺术美的活动。

一是口语训练栏目:“自我介绍与提问”,“采访任课教师”,“说家乡”,“说特征,猜同学”……这些栏目贴近学生生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或座谈,或采访,或竞猜的形式,学生滔滔不绝说谈,会让你忘了是上课还是大家轻松闲谈。

潜移默化中学生领悟到语言的魅力。

二是作文教学栏目:记一件事,写一个人,写童年的故事……贴近学生实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我在每单元的作文课上总让学生自己拟题,选登在黑板上,学生在众多题目中选最适宜自己写的,体裁不限,自由作文。

写人单元作文教学,学生拟出的题目有:《我的榜样》、《我最好的朋友》、《那夜那雨那人》、《心灵美的人》、《最可爱的人》、《又是梨花洁白时》等等。

把这些作文与我前几年所存留的优秀作文相比,更加新颖、大胆、富于想象力,尤其重要的是文章里渗透了美育思想。

每一本作文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灵感的火花在字里行间跳动,我快乐地、欣赏性地批阅着作文……
2 依托课堂创造美
除学科内容的审美,教学活动也蕴含着美。

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

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是一种双边活动。

它是在同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精神层面上进行的交往,包含了双方思想与情感的交流。

当师生关系融洽时,就能体验到人际关系的和谐美,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使师生能以良好的心境和饱满精神投入教学活动,使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所以交往的联系纽带——情感愈来愈受到重视。

2.1情感的和谐美
情感因素是接受教育不可缺少的条件。

情感是由外部世界同主体意志的关系和主体内部生命状态引起的具有特定色彩的身心体验。

激发情感途径多样,评价性情感和感应性情感是两种基本形态,如欣赏、欢乐、亲密等,反之则产生否定性情感,不快、厌恶、愤怒等。

在今天的“数字化时代”,教师信息优势和高势能受到挑战,单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而言,我们未必都能进入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未必都能理解学生怎样凭借自身的经验去思考;有时“灵魂的工程师”也无法触及学生的灵魂。

然而和谐的情感却能“粘”住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沟通师生的精神世界,
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气氛和环境。

所以,在新形势下,教师更要注重情商的作用,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同他们结成亲密的朋友和学伴关系。

即:一要了解每一位学生,二要相信每一位学生,三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四要友好每一位学生,五要学习每一位学生,六要教好每一位学生,七要依靠每一位学生。

这样学生才会创造性地学习、主动活动与教师渐入教学佳境。

教学的鲜活之气,课堂的精彩瞬间,语文的长久魅力来自师生双向带动共同创造。

实际上,教师的教学活动与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一样,需要灵感、激情、想像,创造性思维等要素。

只有艺术的教学,才能切实地面向全体学生完成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才能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精雕细琢,使他们获得圆满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正如席勒所说:“学生在知识的王国中啜饮知识的甘露,在美的领域中成为审美的人。


2.2语言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活动过程,知识是人类的精神财富,要得以传递,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而语言可以说是一种最主要,最有效的载体。

教学语言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工具,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功。

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的要学好语言。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实践证明,学生受到言之成序、言之成理、言之动情、言之生趣的语言的长期熏陶,就会逐步产生对语言的浓厚兴趣,探知到教师思维进程,学习到思考问题的好方法,体验到教师情感产生的由来,进而掌握灵活运用语言的本领。

可见,教学语言不是一种简单的技能,而是一门艺术。

的确,教师的语言是开启童稚智慧的神奇妙语,是照亮学生心灵的五彩阳光,更是指点学生遨游知识海洋的风向标,搏击人生赛场的助跑器。

一句话,教师的语言是一切艺术语言中最美的语言。

语文教师在传授过程中使用规范、简洁、幽默、严密且富有情感的语言,亦是创造课堂教学美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在上课时语言抑扬顿挫,流畅悦耳,词汇丰富,生动形象,给学生以诗情画意的享受就具有审美效果。

正如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春》导入语是:“我们一想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示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无限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很多诗人用彩笔描绘过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开场白无异于一则优美的赞美春的抒情诗。

学生的内心世界极易受到激发、调节、引导。

国外的一位教育家也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美,形成感应(感染),教师与学生才能相互融洽和谐,相应相和的活动。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为美育开辟了用武之地,美育使语文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美育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和熠熠生辉的教学效果。

相信在课改的百花园里,“以美育美”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曾永成、董志强《美学原理教程》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
[2]责任编辑李良洙《中小学课堂素质教育艺术丛书》延边人民出版社
[3]赵鹏程、赵正、冯文全、傅林主编《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5]周小山主编《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6]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月第一版
[7]张吉武主编《中学语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2003年第6期
[8]刘克兰主编《现代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