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习题课件:18.《论语》六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第18课:《论语》六则
1.生难字。(6 分)
不亦说.乎( yuè) 不愠.( yùn ) 罔.(wǎng)
不惑.( huò)
殆.( dài ) 逾.矩( yú )
2.重点词语解释。(10 分) (1)学而时.习.之( 按时复习 ) (2)人不知而不愠.( 怨恨 ) (3)不亦君.子.乎(文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4)温故.而知新(文中指学过的)知识 (5)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喜爱 )
温习旧知识(从中)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此当老师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一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3.试在下面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成语。(2分)
(1)在学习、生活中要善于汲取别人身上对自己有帮助的地方进行学习, 做到__择__善__而__从__。
(2)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复习和运用,到了考试前,应该把学过的知识系统 化、条理化,从而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做到__温__故__知__新__。
(二)闵子骞孝顺
闵子骞①兄弟二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子骞为其父御②,失 辔③,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 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子骞 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选自《说苑》)
【注释】①闵子骞(mǐn zǐ qiān):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古代 著名的孝子。②御:驾驶(马车)。③失辔:缰绳从手里掉下来。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 (1)吾尝.终日不食( 曾经 ) (2)诲.女知之乎( 教导 ) (3)敏于事而慎.于言( 谨慎 ) (4)不愤不启.( 启发,开导 ) 10.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有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自我反省。
(7)三.人.行.(几个人一起走)路 (8)择其善者而从.之( 采纳,听从 ) (9)三十而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10)四十而不惑.( 疑惑 )
3.通假字。(3 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高兴 (2)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 零数之间
4.一词多义。(5 分) (1)知人 温不 故知 而.而 知.新 不( 愠动(词,动理词解,,了领解会))
学而.时习之( 表并列

(2)而温故而.知新( 表顺承

学而.不思则罔( 表转折

5.古今异义。(4 分)
(1)可.以.为师矣
可以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_表_示__许__可__或__可_能__
【注释】①攲(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 ③覆:翻倒。④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⑤恶(wū):哪里,怎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知之.代(指任何学问和事)业者.( ……的人 )不如好.( 喜欢,爱好 )之者
(2)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
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
(3)谈个人修养的有:______④________
二、比较阅读
【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 也》)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攲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 ?”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③,虚则 攲,中④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 ,中则正,虚则攲。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⑤有满而不覆者哉!”( 《韩诗外传》)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7.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4分) 做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8.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态__度__方面的 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学___与 __思____应该相结合。(3分)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的“君子”的含义是什么?请在上文中 找一个与之含义相同的词,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现实生活中的“君子” 的形象。(4 分)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与文中的“贤”的含义相近。在现实生活中, 像知书达理、温文尔雅、正直善良的人;语言温和、斯文、懂礼貌、有条理、不空洞 的人;动作优雅、谦和、礼让、稳重的人都可以算是君子。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 分)
(1)父归.,呼其后母儿(返回,回来) (2)母卒.,其父更娶( 死 ) (3)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 是 ) (4)母去.,四子寒( 离开 ) 13.翻译下面句子。(3 分)
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 母亲死了,他的父亲另娶妻子,又生了两个儿子。
14.从“_汝__去__无__留___”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休妻态度坚决。(用原文回答)(3分) 15.闵子骞挽留后母的理由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__后__母__在__,__只__有__我__一__人__受__冻__。__后__母__离__开__了__,__四__个__小__孩__都__要__受__冻__了__。___(3分) 16.闵子骞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是_宽__容__、__无__私__、__善__良__、__为__他__人__着__想__。_(3分)
8.重点句子翻译。(8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比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又比不上以它为快乐的人。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学习,学业 上就会陷入困境。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并采 纳,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的缺点时就应注意改正。
(2)三.人行 三古今义义::表__示_数_数_词量__,,_三_不__是__确数
(3)子.曰 子古 今义 义: :_对__男__儿子_子的__尊__称__,_文中指孔子
(4)有朋.自远方来
朋古今义义::
指志同道合的人 朋友
6.词类活用。(3 分) (1)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 (2)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乐 7.重点句子默写。(4 分) (1) 表 明 温 习 学 过 的 知 识 能 获 得 新 的 理 解 和 体 会 的 句 子 是 ___温__故_而__知__新____ , __可__以__为__师__矣______。 (2) 文 中 孔 子 谈 虚 心 求 教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三__人_行__,__必__有__我__师__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 话:_择__其__善__者__而__从__之__,_其__不__善__者__而__改__之__。 (4)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学__而_不__思__则__罔_____,__思__而__不__学__则_殆_____。
一、课内阅读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 分) (1)学而时.习之( 按时 ) (2)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 (3)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 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课外阅读 (一)《论语》六则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寐,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4.上文中,有的谈到学习方法,有的谈到学习态度,还有的涉及个人 修养。请将它们归类,只填序号。(3分)
①温故而知新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谈学习方法的有:_____①__③_______ (2)谈学习态度的有:______②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