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情感把握二轮复习》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情感把握二轮复习》教学设计
【考点分析】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主要指能概括诗歌的主旨,能评价诗歌的社会意义、现实意义和历史局限,能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态度。

纵观高考试题,解读“思想情感、观点态度”类试题一直受到命题者的垂青,全国卷尤其如此.而技巧鉴赏、语言鉴赏、形象鉴赏的完成,也都需要在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

因此,准确解读诗歌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是完成古典诗歌阅读试题的关键。

【设计理念】
经过第一轮系统复习,学生已积累有一定量的答题术语,知道各类题型的答题步骤,但答题过程中往往不注重审题,导致非智力因素扣分,读懂诗歌还有难度,答题中常会出现不规范答法。

本节课为情感把握二轮复习,目的是查漏补缺,运用一些典型例题。

常见答案病例,让学生通过读、看、悟、练得以提高答题水平。

【设计思路】
由2017年广州一模诗歌答题情况总结出学生考试存在的三大答题问题,之后针对各大问题选题,通过看、读、评、练方法强化审题意识,运用多种途径读懂诗歌,强调规范答题。

【教学目标】
1.强化审题意识,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

2.总结答题要注意的问题,强调规范答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强化审题意识,强调规范答题
难点:如何读懂诗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回忆广一模诗歌答题情况
吴中书事
杨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⑧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先由学生自己总结失分原因,之后老师归纳:
最可惜的是审题不清,
最苦恼的是读不懂,
最心痛的是审清读懂了因为答题不规范被扣分。

引出课题
二、评价学生考场问题答案
三、归纳注意一:审清题意
四、巩固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①,树头树底孤山②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③。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①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

②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

③缟袂绡裳: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

结合全曲,简要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

(6分)
五、回忆读懂诗歌路径
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
(一)看标题
(二)看作者
(三)看序注
(四)看诗眼/关键词
(五)品意象
(六)辨题材
(七)看问题
六、读诗评问题答案,归纳注意问题
注意二:联主旨析
有些情感较为隐蔽,需要多方挖掘、多联系主旨才能答出。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王侍御佐婺wù州郎士元①
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

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中原士庶大举迁居东南,史称“衣冠南渡”。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6分)★
评价这首诗另一种答案归纳注意问题
注意三:规范表达情感内涵
主要由“情由”加“感情基调”组成
每一种情感内涵的表达主要由“情由”加“感情基调”组成,少了哪一项内容,都不是规范的表述。

插入情感内涵规范表达例子
七、练一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

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诗的后两联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结合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归纳
注意四:联手法、联相关诗句答
情感的表达离不开表达技巧这座桥梁,因此在分析诗歌情感时,不能孤立起来,一要通过具体的诗句来思考,二要结合表达技巧来思考。

这样,答案才会完备。

八、想想:思想感情概括题与分析题这两种题型有何异同?做相关习题
九、课堂小结
十、练对应高考模拟题
【教学反思】
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应该说是最让老师费心、学生烦心,而得分又最让人闹心的题型之一,每次平均得分都不高。

2017广州一模也不例外,归纳失分原因大概有三点:审题不清,诗歌读不懂,答题欠规范。

这节课就是针对这三点而上的,
关于审题:提醒学生首先圈点问题中的关键字眼,答完后要细心检查。

关于读懂:面对一首诗词,我们究竟该怎样去解读呢?我觉得首先应充分利用诗词中的显性信息,帮助自己找到解读诗词的方向标,由此就形成了“八看”对于“八看”,学生在解题时常常视而不见,只知一头扎进诗歌内容中,其实,很多时候题目和注释都给考生提供了解题的方向,因此,关注它们会让学生解题事半功倍。

其次,应充分挖掘诗词内部的隐性信息,即作者情感载体——意象,透过意象理解情感主旨,此外还要多方挖掘联系主旨去把握诗歌情感,这是整堂课读懂部分的教学重难点。

关于规范答题:先是通过对问题答案试打分,分析不能拿满分原因,从而归纳要注意问题一:情感内涵表达的构成是“情由”+“基调”再通过学生当场做的答案分析归纳注意问题二:要联系手法、相关诗句答题。

最后提醒注意答题忌啰嗦、看赋分分点作答,
有了以上的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方法,接下来就是让他们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综合训练,我选择的是往的高考题还有模拟题,目的是让同学们感觉这样的方法确实有效,增强高三复习备考的信心,同时回扣前面所讲的方法,把解题技巧运用得更熟练,以此得到更大面积的信息反馈,使课堂结构完整统一。

以上是这堂课的基本教学思路。

在教学策略上,因为考虑到内容偏多及课堂的后续效果,我把课堂中的用到的诗歌积累让学生课前读,通过你问我答活动形式检查以尽量避免“蜻蜓点水”,尽最大的能力做到“一课一得”。

复习过程中的不足:
1. 以讲代学,盲目求多
2.就题讲题,诵读偏少,无法感知诗歌的美
诗歌教学直奔高考试题,应试化,模式化。

学生死灌硬练。

学生走不到诗歌里面去,无法感知诗歌的意境美。

只是为做题而做题,所以学生无法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认真的学生可能会举一反三,运用诗歌的相关知识学会鉴赏。

但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对这么多的知识短时间内是难以消化,在加上复习比较枯燥,这些学生就很难在复习中获得很大的提高。

改进措施:
根据复习过程中的不足,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如下改进:
1. 让古诗回归“诵读”之本
2. 让古诗回归人文之本
3.让古诗教学能点燃学生创作的激情
4.通过古诗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古诗词鉴赏复习既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又不能打压学生的积极性,陶冶学生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