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第6课《家乡的桥》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第6课(家乡的桥)样板教案第六课家乡的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桥的根本结构和形状特点,用联想、夸张等艺术手法设计表现一座具有家乡特色的泥塑桥。
2.观赏不同特征的桥,了解与桥有关的文化和知识,运用叠加、排列等方法将泥片、泥球、泥条巧妙组合,塑造一座桥。
3.增进对家乡桥的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架设在江河湖海上的桥,作为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建筑物,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便利。
早在原始时代,人类就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开始跨越水道和峡谷。
随着历史的推移,“桥〞在造型与种类上进行了丰富的演变。
在历史的沉淀中,桥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了一件艺术品。
隋朝开始建筑、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通过泥塑桥,引导学生了解桥的知识,感受丰富的桥文化,同时通过家乡桥的设计,增加对家乡的浓浓之爱!
本课跨及“造型〃表现〞领域与“设计〃应用〞领域,分2课时进行设计。
第—课时在认识桥的种类特征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运用泥片、泥球、泥条等泥塑言语,结合组合、叠加等方法,塑造一座稳固的泥塑桥。
第二课时的教学在第—课时的根底上,引导学生通过图纸绘制、小组商量、观赏教师示范、动手探究、总结方法等教学活动建构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
灵敏运用多种泥巴零件,设计完成一座具有家乡特色的泥塑桥,使设计的桥美观与有用并重。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家乡的桥,用泥塑表现家乡的桥。
难点:表现有家乡特色的桥。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课时
课前打算
〔学生〕陶泥、泥塑工具。
〔教师〕陶泥、图纸、泥塑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感知桥的结构。
(1)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桥由哪几个局部组成?
(2)桥包含桥栏、桥墩、桥面三个局部。
2.归类游戏,进行桥的认知。
(1)观赏各种桥的图片,进行分类。
(2)试着说一说你归类的理由。
〔种类、外形、材质〕
3.观赏图片,感受泥塑零件的丰富性。
(1)教师出示任务:用陶泥塑造一座桥。
(2)学习运用泥塑零件,感受泥片、泥球、泥条的不同变化。
(3)运用大小、重叠、组合、刻画等泥塑方法深刻学习泥片、泥球、泥条三大零件库。
4.图纸探究,感受泥巴零件的多样性。
(1)观赏教师绘制的桥的图纸,找一找分别运用的泥巴零件。
桥墩——泥块
桥面——泥片
桥栏——泥条
(2)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运用泥巴零件更好地表现一座桥,并完成桥的小稿图。
(3)观赏同学绘制的小稿桥。
说说哪一局部设计得最独特。
(4)完善小稿。
5.分工合作,泥塑表现稳固桥。
(1)观赏同学的泥塑桥,说一说独特之处。
(2)小组分工合作,选择最正确图纸方案,运用泥巴零件塑造一座稳固而独特的桥
6.参观观赏,相互学习。
第二课时
课前准务
〔学生〕陶泥、泥塑工具。
〔教师〕陶泥、图纸、泥塑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回忆泥塑稳固桥的方法。
说一说塑造一座泥塑桥的重点。
(1)注重桥的稳固性尤为重要。
(2)桥墩应选择粗壮、坚实的泥巴零件。
桥栏则应该选择小而细薄的零件。
2.列举代表家乡特色的事物。
寻觅“家乡特色〞与“桥〞的共通之处。
(1)列举代表家乡特色的事物。
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2)思考“桥〞与“家乡特色〞的共通之处。
(3)运用夸张、联想的方法。
①观〔事物特征〕。
②寻〔局部特征〕。
③用〔放大、缩小〕。
④加〔排列、组合〕。
3.以杭州的桥为例,探究设计方法。
(1)出示有杭州特色的图片,小组商量,如何从特色事物中寻觅灵感,设计创作一座杭州特色的桥。
(2)小组商量,如何设计一座家乡特色的桥,完成创作小稿图。
(3)观赏同学的图纸,说一说最吸引你的地方。
(4)观赏同学塑造的家乡桥作品,寻觅最巧妙之处。
4.学毕创作.教师指导。
5.观赏展示,互评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