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环境下地铁车站施工技术及其应对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环境下地铁车站施工技术及其应对措施
摘要:成都地铁7号线城北客运中心站施工环境复杂、施工难度极大;根据外
界及内部环境的变化,对明挖法、盖挖法及半盖挖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选择最优化的施工工法;针对本车站各个不同区段周边环境的不同,制定相应技
术优化措施,有效保证周转材料及材料的机械化吊装及混凝土的浇筑;对最后两
区的土方开挖运输方案进行优化,提高施工工效。
关键词:工法;优化;机械化吊装;提高施工工效
引言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发展地下空间成为解决城市交通的问题的一种手段。
【1-2】目前在城市地铁车站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方法有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以及盾构法,
各种施工方法各有优缺点,通常情况下都会在施工之前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确定。
其中明挖法
是最常见的车站施工方法,但明挖法施工需要比较大的施工场地,一般都需要对地面建筑物
进行拆除。
对于某些地质条件不好、洞身埋深较浅、周边建筑物较多、环境又较为复杂、地
面无法进行拆迁地段就必须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
在繁华的城市中利用浅埋暗挖法修建地铁
车站,不可避免的要穿越地上、地下各种构筑物,并且地质分布不均,变化万千,给工程带
来很多困难,如控制不当,会造成道路中断,建筑物倒坍,人员伤亡等重大安全事故。
隧道
与其他工程相比,其隐蔽性、施工复杂性、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大大
增加了隧道建设的难度和施工风险。
【3-4】
尽管各种施工方法均尤其优缺点和局限性,随着建设项目的增多,还需进一步研究新的
辅助工法和施工工艺,以适应各种复杂环境下等方面的要求。
【5】本文以成都地铁7号线
城北客运中心站施工为实例,详细介绍了不同环境变化情况下施工方案的调整及应对措施。
1 工程概况
地铁7号线城北客运中心站位于二环路北二段与商贸大道交叉口,主体沿二环路纵向跨
路口布置。
二环路路中设置双快改造桥梁,目前已全部施工完成,车站位于二环路双快改造
桥与木材综合厂临街2层商铺之间;共设置4个出入口(C出入口为预留)、2组风亭及2
个安全出入口,与地铁5号线成T形换乘。
中心里程YCK38+512.200,总长为366.82米。
车站为地下二层12m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为地下二层双跨+局部三跨箱型框架结构,外包防水。
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顶板埋深约3.7米。
主体结构标准段高度为14.6米,底
板埋深约18.6米,地下三层段结构高度为21.68米,底板结构埋深约25.6米,车站标准段外
包宽度为21.1米。
平面位置详见图1。
图1 城北客运中心站平面图
2 设计概况
城北客运中心站基坑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混钢管支撑,主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形
框架结构,结构外设置外包防水层。
根据要求,本期施做需预留与远期的接口,节点部分预
留接驳器。
围护结构桩:桩径Φ1200中心间距2米,盾构进出口处玻璃纤维桩Φ1500中心间距1.9米,车站支撑形式为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支撑间距4-8m),截面b×h=800×800mm +第二、
三道?609钢支撑组合(第二道支撑局部为混凝土支撑,钢支撑间距3m)。
车站换乘段为第
一道混凝土支撑,截面b×h=800×800mm +四道?609钢支撑组合。
车站标准横断面图见图2。
3 车站施工工法
3.1 车站周边环境
城北客运中心站自2012年10月15日开始进场施工,进场时二环路正在进行市政配套改
造修建二环路高架环线。
地铁车站城北客运中心站处于二环路北侧,位于二环路高架桥与北
侧临街商铺之间,车站南侧围护桩与二环路高架桥桩基共用,车站北侧围护桩处于临街商铺
的屋檐下。
地铁车站与高架桥位置关系详见图3;
城北客运中心站临近成都火车北站、火车北站公交站、城北客运中心站(长
图4 交叉施工现场平面图
途市场)、府河小商品市场批发市场、府河建材市场,同时二环高架桥正在施工,周边环境
复杂、人流量极大、交通繁忙、施工场地狭小。
车站与高架桥交叉施工详见图4。
3.2 车站施工工法选择
车站初步施工工法为全盖挖法施工,工期为自2012年10月15日至2013年4月30日完成车站盖挖顶板并完成顶板上路面回填及管线回迁。
同时二环路高架桥基本与地铁车站同步
施工建设,高架桥的节点工期为:2013年5月28日二环路高架桥和底层道路通车。
城北客
运中心站全盖挖法施工围护结构平面图如详见图5。
车站标准段由南至北依次为:南侧围护桩、第一排临时中立柱、第二排临时中立柱、第
三排中立柱、北侧围护桩;而当时的现场情况为:第二排中立柱与污水管冲突、第三排中立
柱与电力和通信管线冲突、北侧围护桩处于临街商铺房檐下方,而南侧围护桩和第一排中立
柱基本上紧贴二环路高架桥,施工势必会影响到二环路高架桥的施工。
由于临街商铺在短时
间内无法拆迁,而整个顶板恢复的时间只有6个半月,商铺在这段时间内很有可能无法拆迁,结合当前状况将车站施工工法由全盖挖法改为半盖挖法。
按照半盖挖法施工两个月后,由于
管线改迁的工作量很大,同时随着往后施工与二环高架桥的交叉施工干扰影响越来越大,再
加上临近春运、交通疏解困难和维稳压力也很大,最终综合考虑将车站由半盖挖法调整为全
明挖法施工,在二环路高架桥通车后再进场施工。
车站施工各种工法优缺点对比表见表1。
4 车站材料及周转材料吊装倒运及混凝土浇筑
整个车站共分为12个区段,其中4~9区为标准段,1~3区(配线段)及10~12区为
异形结构,同时由于受二环路高架桥及场地的限制,各区段的材料及周转材料吊装倒运及混
凝土浇筑。
4.1 标准段(4~9区)
原设计冠梁宽度为1.2m,由于二环路高架桥桥墩的影响,南侧冠梁被桥墩分开,龙门吊
无法直接在冠梁上行走;经协商沟通,将南侧的冠梁宽度增加1米,悬挑出来,并将冠梁连
接成整体,有效解决了龙门吊的行走问题;。
由于二环路高架桥的存在,地面至二环路底部盖梁的净高只有7米,采用普通的单梁龙
门吊根本无法满足最小起吊高度的要求;最终设计一种异形的双梁龙门吊,既能有效的与二
环路高架桥相结合,又能有效满足起吊高度。
图6 双梁龙门吊
4.2 配线段(1~3区)
配线段所处的位置刚好为二环路高架桥上下匝道处,高架桥采用的是倒F型墩,将配线
段全部盖完。
而此处设置了BRT站台,北侧围挡只能贴着倒F墩的边墩打围,基坑边至北侧
围挡的距离只有4.7m;横断面图详见图7;
图8 调整后配线段横断面图
4.3 10~12区
10区为路口军便梁盖挖段,军便梁已施工、路口的交通已通行;11区、12区为异形结构,无法安装龙门吊;结合周边环境,塔吊也无法安装;北侧围挡外围长途客运站、无场地,北侧围挡内围挡离基坑的距离不足3米,如通过悬挑冠梁的方式,冠梁至少需要悬挑4.5m,
悬挑长度过长严重影响基坑安全;11区横段面图详见图9;
经讨论研究,考虑在11区横跨基坑架设一座9米宽的贝雷片吊装平台;周转材料及材料的吊装和混凝土的浇筑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吊装平台详见图10。
5 车站开挖出渣施工方案
根据车站结构及现场平面布置特点,车站分为12分区,4个施工段,其中1~9区及
11~12区为明挖段,车站结构为二层;10区为军便梁盖挖段,车站结构
图10 吊装平台图
为三层;军便梁架设完成后,先进行负一层及负二层开挖,然后施工负三层换层段围护
结构(受管线影响的围护桩),再进行负三层土方开挖,最后顺作法施工车站结构;基坑开
挖采用拉马道的方式分段、分区、分层开挖。
土方开挖分段图见图11;施工总体安排如下:第一段:1~3区为第一施工段,开挖方向由1区向3区开挖;
第二段:4~~7区为第二施工段,开挖方向由4区向6区开挖;
第三段:11~12区为第三施工段,开挖方向由12区向11区方向开挖;
第四段:8~10区为第四施工段,开挖方向由10区向8区方向开挖;
图11 土方开挖分段图
基坑1区~6区及12区~9区的土石方借助开挖的马道均可全部开挖成型,但最终的马
道均留在了7区和8区,7区和8区的土石方由于坡度的限制将无法继续采用拉马道的方式
开挖出渣。
如采用龙门吊垂直吊运及长臂挖机出渣的方式,工效十分低下且很不经济;经过
比选对比,采用在7区、8区北侧利用府河小商品市场拆迁的空地开辟一条出渣通道,可以
将7区及8区的渣土以挖机接力转运的方式全部开挖到位。
6 结论与讨论
在城市地铁施工中,会受制于各种环境如征地、拆迁、管线迁改、交通疏解、施工场地、周边建筑物、工期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针对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工法及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减少了施工难度、降低了安全质量风险、提高了工效。
参考文献
【1】姜析良,贾勇,等.地铁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研究【J】.岩土力学,2008,29(11):3047-3052
【2】王志刚.地铁施工对某饭店裙楼结构稳定性影响分析【J】.隧道建设,2010,30(4):420-423.
【3】叶樵,长大复杂地质隧道大涌水地质灾害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08(7):65-68 【4】黄宏伟.隧道及地下空间建设中的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1):13-20.
【5】王梦恕等.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5.:27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