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便秘,如何选用通便药李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便秘,如何选用通便药李雪
发布时间:2023-07-05T08:53:20.11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7期作者:李雪
[导读]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消化科 1008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慢性便秘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据数据显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6%,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可高达22%,欧美国家的发病率高达14%~30%。
很多人认为,慢性便秘不是病,不需要重视,然而慢性便秘与肛门直肠疾病(如肛裂及痔)、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兹海默病等存在密切联系。
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过度用力排便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那么,如果遇到慢性便秘,应该怎么办?
便秘的概念与形成原因
便秘通常认为排便次数低于3次/周,伴有有排便不畅,时间延长,粪便量少且体现为硬球状,或者有排便不干净等体现。
如果时间超过6个月,就称之为慢性便秘。
便秘虽然是一类胃肠局部疾病,也可能会诱发全身不适,如头晕、头痛、口苦、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等,如粪便过度干硬可出现肛裂与内痔出血,若粪便在直肠停留时间较长,可以诱发局部炎症,时常有腹部下坠感与排便不干净的感觉,同时伴有粘液便。
引起便秘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功能性疾病诱发的便秘,或器质性疾病、医源性因素导致的继发性便秘。
一部分可能与结肠、直肠、盆底肌群、肛门等运输存储排泄器官结构与功能紊乱有关,也有部分为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表现,还要可能是胃肠道肿瘤的预警病症,所以,了解便秘的常见原因有利于治疗与疾病的预防。
生活方法转变:摄入饮食较少,饮食过于精细,摄入纤维素、流质较少,餐后活动不足,排便习惯转变,人为控制便意、滥用泻药、生活工作环境改变等等,引起肠道蠕动减弱,排便反射消失而导致便秘。
结直肠器质性疾病:第一,肛门、直肠附近疼痛病变。
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痔疮等都有概率诱发肛门括约肌刺激性痉挛或者由于疼痛担忧排便而引起便秘。
第二,结肠梗阻。
肠粘连、肠道内良恶性肿瘤、肠道炎症、先天性与后天性巨结肠,都有可能使肠内容物排空受阻或者肠道蠕动消失而出现便秘。
结直肠功能性疾病:直肠脱垂,内括约肌失弛缓,盆底痉挛综合征,可引起直肠扩张、收缩排便反射迟缓或者消失,或者肛门肌、结肠平滑肌与肌间神经丛功能障碍诱发排便功能减退或者不协调而出现便秘。
结直肠外疾病:第一,内脏器官的急性炎症:如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腹膜炎可导致肠蠕动反射被抑制,诱发急性便秘或者加剧便秘。
第二,肠道外病变压迫:盆腔肿瘤、卵巢囊肿、前列腺肿瘤、腹腔内巨大肿块、大量腹水可以压迫肠道,直肠、乙状结肠受压而形成便秘。
第三,中枢神经病变:脑血管疾病、脊髓受伤等可以导致正常排泄的反射弧发生障碍而引起便秘。
医源性原因:第一,药物性因素。
摄入抗胆碱能药、抗炎止痛镇静药、抗抑郁药、抑酸药、铝剂、抗帕金森病药、降压药、含铁剂、离子交换树脂等均可诱发便秘。
第二,手术后长时间卧床制动;可以导致排便动力降低,排便反射减退或者抑制而出现便秘。
精神原因:探究证实,人的消化功能对情绪转变感知十分敏锐。
在积极、愉快的情绪状况下,有助于保证常规的消化功能。
当处于情绪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状况下,不利于食物的消化汲取。
便秘常用通便药品
泻药
便秘经过4-8周的基础治疗无效,可酌情选择相应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根治性治疗便秘的药物,应按照不良反应阶梯性、个体化选择使用,尽量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
泻药是一大类药物的总称,重点包括四类:第一,容积性泻药,包括甲基纤维素、欧车前等,这一种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不被肠道吸收,可以在肠腔吸收水分后膨胀,故可以增加肠道容积,刺激肠壁,形成排便反应。
主要适用于轻度便秘,服用时应补充足够水分。
第二,刺激性泻药,作用于肠道神经系统,增强肠道动力和刺激性分泌,经典中药有番泻叶、大黄,经典西药包括比沙可啶、酚酞片,虽然见效较快,可是不良反应也较多,短期应用比沙可啶较为安全,有实验发现酚酞类有增加致癌风险,已撤出市场,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可导致不可逆肠神经损害,长时间摄入易形成依赖,甚至诱发结肠黑变病。
第三,渗透性泻药,例如聚乙二醇、甘露醇、山梨醇等等,这一
种药物在肠道内吸收速度较迟缓,可以维持肠腔高渗透压,提高肠道含水量,促使粪便体积增加,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改善便秘。
第四,润滑类泻药,重点包括开塞露、液体石蜡、甘油等等,润滑并刺激肠道,软化粪便,适用于粪便干结、排便无力的患者。
促动力药
促动力药包括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可以直接作用至肠道神经末梢,促进胃肠动力,推动排便。
但单一运用这类药物对老年性顽固性便秘成效不足,须结合其他药物共同作用。
促分泌药
经典药物可分为鲁比前列酮与利那洛肽,前者具备高选择性,可以对肠道上皮细胞的活化发挥促进作用,提高肠液分泌,改变粪便性状,对改善严重便秘具有突出效果,后者可以提高肠腔内的液体量,患者应用后排便次数显著增多。
其他
慢性便秘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
补充益生菌包括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优化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肠道蠕动和胃肠道动力恢复,软化粪便,加速排便,可以作为慢性便秘的长期辅助用药。
此外,还有多种中成药可以用来改善便秘,如麻仁软胶囊、芪蓉润肠口服液、复方芦荟胶囊等等。
若按作用机制对其分类,大部分中成药多属于刺激性泻药,因为此类药物大多含番泻叶、大黄等中药组成。
轻度便秘患者,原则上多摄入水分,适当补充膳食纤维素,增加活动量,药物首选容积性泻药,若病症未得到显著改善,合理挑选渗透性泻药,如病症仍旧没有获得科学改善,可以适当选择灌肠剂或者润滑性泻药。
中重度便秘的老年病患,目标在于快速排便。
若经医院确诊为是慢传输性便秘,首选促动力药、渗透性缓泻药,必要时联合应用。
食疗防便秘
日常生活中运用食疗救治便秘是一类非常便捷且高效的手段,通过饮食达到以下两个条件: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每天20-30克),充足的饮水(每天1700-2000毫升),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膳食纤维”之所以有利于通便,是因为它难以被人体消化,在肠道内吸水膨胀,增加食糜体积。
这可以刺激胃肠道的蠕动,软化粪便,促进排便和增加便次。
有的膳食纤维还可能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功能从而促进健康排便。
有一些可操作的食疗小方法,第一,早晨空腹时摄入一杯盐水或者蜂蜜水,避免盐水过咸,感觉到咸味即可。
过量应用盐类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第二,在黑芝麻粉、米粉中加入适当的清水与冰糖,放入锅内煮开,直接摄入汤,也可以实现科学通便的效果。
第三,菜籽碾压成粉状后摄入,每天三次。
第四,润肠疗法。
可以摄入一些富含胶质的食品,如苹果、香蕉、西红柿等等,如此也能够实现较好的预防与救治便秘的目的。
第五,米汤蜜蛋花。
将一份热米汤预备好,加入一定量的蜂蜜与一个鸡蛋,搅拌均匀等候15分钟即可。
最好可以在清晨起床后摄入,效果最佳。
第六,百合粥。
百合放入锅内,加入适当的清水煮成糊状,再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即可。
通过以上食疗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人便秘问题,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一些帮助。
综上,对长期便秘的老年病患,要及时到医院进行体检,排除器质性疾病导致的便秘后,尽可能明确是哪种原因导致的功能性便秘与便秘严重水平,遵医嘱科学、针对性给药,才能给最大程度改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