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庆市南岸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重庆市南岸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应用,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甲骨刻字
B. 火药爆炸
C. 粮食酿酒
D. 湿法炼铜
2.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家庭清理的废矿泉水瓶、快递包装应放入的垃圾箱是( )
A. B. C. D.
3. 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 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
B. 用治疗胃酸过多
C. 石墨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D. 白醋在家庭中可用于除水垢
4.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滴水成冰——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B. 金桂飘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性质
D.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分子能吸附在物体表面
5. 中药材三七的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

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 一个分子由19个原子构成
C. 相对分子质量为175
D.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6. a、b两种微粒的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 a粒子是锂原子
B. b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C. a、b两种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
D. a、b两种微粒的质量相差很大
7.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组装仪器
B. 加热固体
C. 蒸发溶液
D. 过滤粗盐水
8. 铜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是碱
B. CuO与水反应可生成
C.
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
D. 可用于配制具有杀菌作用的农药
9.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下列劳动项目对化学知识的应用,错误的是( )
选项劳动项目化学知识
A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焙面包可与酸反应
B医疗上利用液氮冷冻麻醉氮气的沸点很低
C用洗涤剂洗去餐具的油污洗涤剂与水、油污能形成乳浊液
D开发高端耐腐蚀镀铝钢板铝能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A. A
B. B
C. C
D. D
10. 归纳和推理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浓溶液加水稀释成稀溶液,在浓硫酸中加入水可得到稀硫酸
B.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C.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都是酸
11.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 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的
NaCl溶液
取45g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加入455g
水,搅拌均匀
B区分氯化钠和硝酸铵取样,加水溶解,感受容器壁的温度变化
C除去溶液中的加入稍过量金属Zn,充分反应后过滤
D检验久置的NaOH是否变质取样,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红
A. A
B. B
C. C
D. D
12. 创新实验仪器可使实验更简单显效。

如图使用Y形管分别完成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和燃烧条件的探究,分析错误的是( )
A. 锌与硫酸铜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B. 锌粒与硫酸铜溶液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
C. 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因为水中没有足够的氧气
D. Y形管内的红磷不燃烧,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13. K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时,KCl与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B. 用冷却结晶除去中混有的少量KCl
C. 时,的溶解度是110g
D. 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4.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乙丙丁
加入10g28g6g0g
一段时间后
10g
A.
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乙与丙生成丁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
15. 如图两圆相交部分是物质相互反应,下列对反应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处形成浅绿色溶液
B. b处无明显现象
C. c处产生蓝色沉淀
D. d处溶液呈红色
16. 下列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B. 加热等质量氯酸钾制取氧气
C. 向NaCl溶液中加入溶液
D.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17. 陶瓷是我国传统文明的象征之一,陶瓷中含有多种硅酸盐。

陶瓷属于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硅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______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

青瓷的“千峰翠色”工艺十分复杂,其中之一是:在高温窑内,CO与瓷器釉料中的氧化铁反应生成氧化亚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18. 填空:
浑浊的河水过滤后仍然是不清澈的,因为过滤前未加入______ 。

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形成隔离带,扑灭森林山火,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 。

亚硝酸钠的外形与食盐相似,易误食,引起中毒,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可用的试剂是
______ 。

19. 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炼锡的方法,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是______ 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的四分之一,钢比纯铁硬度______ 填“大”或“小”。

天空课堂中,航天员展示了金属锆从液体变成固体时的“再辉”现象。

工业上用锆英石为原料生产海绵锆,其中两个过程如下:
Ⅰ、在锆英石中加入焦炭、氯气,高温分馏得到的产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高温分馏过程中的最佳条件为______ 。

Ⅱ、和浓盐酸反应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20. “低碳生活”和“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你践行“低碳生活”的一个做法是______ 。

最近,清华大学科研人员用纳米纤维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该反应中有______ 种氧化物。

分子甲醇氧化为1分子甲醛的反应过程如图2,比较甲醇和甲醛分子中氢原子数目:甲醇______ 甲醛填“>”“<”或“=”,甲醇持续氧化为甲醛的过程中,需补充的
与反应a中生成的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

21. 工业上提纯碳酸锂粗品的工艺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 。

将碳酸锂粗品粉碎研磨的目的是______ 。

反应②还会生成另一种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上述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______ 。

22.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

实验室用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 ,实验室
收集氢气,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 填字母序号。

写出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向T形三通管
中通入如装置F所示,先熄灭的是______ 填“甲”或“乙”。

23. 小红同学在金店里发现有“750白金”和“999白金”两种“白金”,外观完全一样,单价相差悬殊,出于好奇,她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750白金”是以金为基材,加入镍、铜、银熔融而成的合金,其中金的质量分数为
;“999白金”应该是“铂金”,一种银白色的贵重金属单质,元素符号为Pt,用于制
作抗腐蚀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及首饰等。

②镍在化合物中通常为价;硫酸镍的水溶液呈绿色。

分析资料,说明铂的化学性质______ 填“活泼”或“较活泼”或“不活泼”。

【实验探究】“750白金”中镍、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各成分的含量猜想1:
猜想2:
猜想3:______
实验一、取“750白金”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充
分反应后,溶液变为绿色,试管底部有固体。

【实验结论1】
猜想3正确,写出实验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实验二、将实验一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

实验三、再将该固体加入到足量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最终得到固体质量为。

【实验结论2】“750白金”中各成分的组成
“750白金”中镍的质量为______ g,Cu的质量为______ g,金的质量有,其余为银。

【实验反思与交流】
如果让你来鉴别这两种“白金”,方法是______ 。

24.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侯氏制碱
法的主要原理是:,常温下,在350g
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中溶解,再通入一定量的,当参加反应的
质量为时,析出晶体96g。

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

该反应中生成的质量为______ 。

计算析出晶体后,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甲骨刻字,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火药爆炸,燃烧过程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湿法炼铜,过程中有新物质铜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甲骨刻字,只是形状的改变进行分析;
B、根据火药爆炸,燃烧过程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C、根据粮食酿酒,过程中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D、根据湿法炼铜,过程中有新物质铜生成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答案】C
【解析】解:可回收垃圾包括塑料、金属、布料、书纸、玻璃等,废矿泉水瓶、快递包装等,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选:C。

根据可回收垃圾有塑料、金属、书纸、布料、玻璃等,废矿泉水瓶、快递包装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垃圾分类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3.【答案】A
【解析】解:不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而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故A错误;
B.胃酸中含有盐酸,能与盐酸反应,所以可用治疗胃酸过多,故B正确;
C.石墨烯的熔点高达,石墨烯能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故C正确;
D.白醋能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所以白醋在家庭中可用于除水垢,故D正确。

故选:A。

A 、根据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
B、根据胃酸中含有盐酸,能与盐酸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石墨烯的熔点高达,石墨烯能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进行分析;
D、根据白醋能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用盐的用途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4.【答案】A
【解析】解:A、滴水成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是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B、金桂飘香,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
释正确。

D、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是因为分子能吸附在物体表面,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由化学式可知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四种元素组成,
故A正确;
B 、由化学式可知,一个分子由5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
个氧原子构成,即一个分子由19个原子构成,故B正确;
C 、的相对分子质量,故C正确;
D 、中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四种元素质量比:::
:7:28:80,故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D错误;
故选:D。

A 、根据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四种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B 、根据一个分子由5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进行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6.【答案】D
【解析】解:粒子有3个质子、3个中子、3个电子,为锂原子,故A正确;
B.b粒子有3个质子、3个中子、2个电子,为锂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故B正确;
C.a、b微粒均含有3个质子,为同一种元素,故C正确;
D.a、b微粒仅相差一个电子,而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质量可忽略不计,故两者质量相差不大,故D不正确;
故选:D。

A、根据a粒子有3个质子、3个中子、3个电子,进行分析;
B、根据b粒子有3个质子、3个中子、2个电子进行分析;
C、根据a、b微粒均含有3个质子进行分析;
D、根据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质量可忽略不计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7.【答案】D
【解析】解:A、向试管上安装橡胶塞时,不能将试管底部抵在桌面上,防止损坏试管,故错误;
B、用试管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错误;
C、蒸发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故错误;
D、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并漏斗底端紧挨烧杯内壁,故正确。

故选:D。

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氢氧化铜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A正确;
B.氧化铜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故B错误;
C.氢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正确;
D.农业上可用石灰乳与硫酸铜等配成具有杀菌作用的农药,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氢氧化铜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进行分析;
B、根据氧化铜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进行分析;
D、根据农业上可用石灰乳与硫酸铜等配成具有杀菌作用的农药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相互转化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9.【答案】A
【解析】解: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可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焙面包,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于氮气的沸点很低,液氮汽化吸热,可使周围温度降低,医疗上可利用液氮冷冻麻醉,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可用洗涤剂洗去餐具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

D、开发高端耐腐蚀镀铝钢板,是因为在常温下铝与氧气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浓溶液加水稀释成稀溶液,但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A不正确;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B正确;
C、中和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因此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
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不属于中和反应,故C不正确;
D、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都是酸,故D 不正确。

故选:B。

A、根据浓溶液加水稀释成稀溶液进行分析;
B、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
C、根据中和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因此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进行分析;
D、根据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和反应的应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
识进行解题。

11.【答案】D
【解析】解:A、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取45g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加入455g水,搅拌均匀,得到溶
液的质量为,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加水溶解,感受容器壁的温度变化可
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
、过量金属锌能与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
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变质后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试
液变红,现象相同,无法检验是否变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A、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B、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
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C、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
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根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B
【解析】解:锌比铜活泼,所以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
B.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锌粒与硫酸铜溶液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有锌离子,故B不正确;
C.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水中没有足够的氧气,所以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故C正确;
D.Y形管内的红磷不燃烧,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Y形管内的红磷不能燃烧,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锌比铜活泼,所以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进行分析;
B、根据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进行分析;
C、根据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水中没有足够的氧气进行分析;
D、根据Y形管内的红磷不燃烧,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3.【答案】A
【解析】解:A、时,KCl与两种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
能确定,故A错误;
B、因为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大,而氯化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所以用冷却结晶除去
中混有的少量KCl,故B正确;
C 、由溶解度曲线看出,时,的溶解度是110g,故C正确;
D 、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故D正确。

故选:A。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B
【解析】解:A、甲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说明甲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故A错误;
B 、乙在反应前后质量差为,丙在反应前后质量差为,丁在
反应前后质量差为,所以乙与丙生成丁,故B正确;
C、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乙和丙物质质量减小,丁物质质量增加,而甲物质质量不变,所以该
反应为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无法写出化学方程式,所以反应前后分子数无法确定,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甲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差进行分析;
C、根据乙和丙物质质量减小,丁物质质量增加,而甲物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D、根据反应无法写出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5.【答案】D
【解析】解: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故A正确;
B.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呈蓝色,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进行分析;
B、根据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碱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6.【答案】D
【解析】解:A、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选项图像
错误。

B、加热等质量氯酸钾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有催化剂
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选项图像错误。

C、向NaCl溶液中加入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溶液,反应前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中生成的溶液为硝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为硝酸钠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溶液总质量增加,不可能减少至0,故选项图像错误。

D、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D。

A、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