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方言词汇释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扬州方言词汇释例
扬州方言属北方方言大区江淮方言洪巢片,是该方言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扬州方言在唐代以前属吴语,以后受北方话的影响逐渐变成了官话。

历史上两次大移民对江淮方言的影响很大。

一次是东晋北方人的南迁,他们的分布地点恰与江淮方言的南部边缘线吻合;另一次是明初南方人的北移,他们的分布地点恰与江淮方言的北部边缘线吻合。

可见,扬州地处江淮方言区中心的特殊地理位置。

著名语言学家、南京大学教授鲍明伟先生在比较了南京、扬州、泰州的方言后说,扬州方言是江淮方言的代表。

扬州方言语音有两大突出特征:一是完整地保留了中古《切韵》系统的入声,有独立的韵母系统,调值高而短,有喉塞尾,如“剥、药、桌、八、鸭”等字。

同属洪巢片的南京话虽有入声,但入声字在实际语流中塞音韵尾往往消失。

二是扬州话里中古全浊声母今读都是同部位的清音声母,塞音、塞擦音的仄声字不送气。

泰州话全浊声母今读也是清音声母,但塞音、塞擦音的仄声字送气,如“病、动、同、坐”等字。

除了语音特征外,扬州方言词汇也较有特色。

扬州方言在北方方言大区江淮方言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加上扬州方言具有鲜明的特征,所以历来语言学家都将扬州方言作为样本。

本文选录一批方言词汇进行考释,考察方言词汇蕴涵的扬州特色,有些词的考释将对照其在普通话中的用法进行。

一、
“”是俗字,在各种以扬州方言写成的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繁,被写作“扛”“刚”等,指争吵、吵闹。

扬州人形容吵架很激烈时会说丧吵死(拟音),在口语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例如:
(1)他们有钱的人家,总是要点假面子,不会当着外人的面吵。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与吵是同义词,二词连用,“”总是放在“吵”的前面,细细推敲,“”的程度要比“吵”深。

“”也可单用,例如:
(2)你看那边两个人得就差打起来了。

二、玩
“玩”在各种语境中具体意思不相同,但其基本意思是玩耍。

例如:
(3)他在隔壁店里玩的,听见家里有很大的声音,跑了家来。

(4)这下子玩出火来了吧。

例(4)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玩耍”,而是含有一种不经意间深入到某种状况中去的意味。

除了指玩耍外,还指做某种文体活动以及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多表示用不严肃的态度来对待,扬州话叫玩花色点子。

例如:
(5)你都已经二十多了,还把自己当小匣(拟音,孩)子玩哩。

另外扬州方言里说“讲究、依靠”时,也可以用“玩”字。

例如:
(6)衣裳玩的就是合身、挺括。

普通话中“玩”还有一种基本意思:观赏,如“游玩”“玩月”,上述方言中的用法其实都与这个意思相关。

三、戗
扬州方言中用“戗”来表示把东西依靠在与地面垂直的物件上。

例如:
(7)把竹子戗在旁边,放在路中间碍事。

这句中的“戗”是形容物体依靠的状态。

另外在方言中可用于人,表示“站”,带有指斥意味。

例如:
(8)朝路中间一戗,可讨喜啊!
《现代汉语词典》中“戗”作名词讲时指斜对着墙角的屋架以及支撑柱子或墙壁使免于倾倒的木头,作动词讲时指支撑。

例如:
(9)用两根木头来戗住这堵墙。

“支撑”则必定有“依靠”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义与方言义是相通的。

四、八怪
“八怪”这个词广为人知,是由于扬州历史有著名的“扬州八怪”存在。

其实“八怪”最初在扬州话里并不是指八个人,而是说一个人不遵守“八戒”,便称这个人为“八怪”。

后来慢慢演变成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合规范,脾气性情较乖戾,便称这个人或这种行为为“八怪”。

而“扬州八怪”们贬为褒用,意指自己不合俗流。

例如:
(10)你看哦,这个人多八怪啊!
(11)你做的什么倒头事啊,二五八怪的!
扬州俗语常带“八”字,如“八折(方言音“戒”)货”,“丑八怪”等等。

普通话中亦有“丑八怪”一词,意思指长得很丑的人,大抵与方言义有共同的义素。

五、淘气、找气淘
上面两个词条形态不相同,但意思却一样,在方言中是生闲气的意思。

例如:
(12)两个小夫妻的日子没法过,吵个不停,一天到晚淘气。

(13)今日才见面,不要找气淘,就忍耐些吧。

可以看出“淘”与“气”形成动宾结构,表示生闲气的意思。

既可以如例(12)中表示“互相生对方的气”,又可以如例(13)中表示“生某人的气”。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淘气”多用作形容词,形容孩子顽皮。

方言中也可以仅用“淘”,意思同“淘气”。

例如:
(14)这孩子真淘,一天到晚不住神。

六、派、该派
扬州方言中人们在谈论别人遭遇某种不幸时,往往将之诉诸命运,说这是“该派”的;特别是某人作恶多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百姓们拍手称快,尤其会说“该派”他这样。

例如:
(15)我不派逃课出去玩,该派被老师骂!
“派”与“该派”同时出现,从句意可以推断两者意思相当,都是“应该、应当”的意思。

“派”在普通话中有指定、分派、安排的意思。

既然是指定好、安排好的,客观上事物发展就有必然的趋势。

扬州方言中的“派,该派”有“应该这样安排”的意思。

其方言义与普通话中“指定”“分派”“安排”几种意义之间应该是引申、发展的关系。

七、哈
扬州方言中“哈” 字有多种用法,主要指弯腰这一动作。

例如:
(16)上了年纪,腰都已经哈下来了。

另外“哈”字在扬州方言中还有“傻,笨”的意思,读作第三声。

例如:
(17)你不呆不哈地做这种傻事,找麻烦啊!
例(17)中“呆”与“哈”处于同样的地位,很容易分析得出相同的意义。

“哈”字在普通话中不单用,只能作为语素参与构成“哈腰”一词。

没有“傻、笨”这一义项,仅仅属于扬州俚语。

八、下午
“下午”在方言中指晚茶,“吃下午”是扬州地区的一种风俗,一般在下午四点多钟,所吃的东西一般是点心、干果之类。

“下午”指的就是这些点心、干果之类的吃食。

例如:
(18)睡个中觉起来,在弄个下午吃吃,日子过得舒舒服服的。

“下午”在普通话中表示从正午十二点到傍晚的一段时间。

方言中把时间词借用过来表示该时间之内进用的吃食,与此类似的方言中还有吃“小中”,指上午十点钟左右的早中饭。

九、结皱
扬州方言里说不顺利,遭遇不顺的事情为“结皱”。

例如:
(19)今个怎么这么结皱嗲!才出门,车子后胎就炸了,赶到学校又迟到了。

“结”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在条状物上打疙瘩或用这种方式制成物品。

”绳子一类的条状物本来很平滑,打上结后摸起来就不顺了。

“皱”通常指“皱纹”,即物体表面上因收缩或揉弄而形成的一凸一凹的条纹。

“结”和“皱”都有不平滑、不顺的意思。

方言中结合成“结皱”后的意义与“不平滑”“不顺”相通。

十、作兴
“作兴”一词在扬州方言里经常碰到。

逢年过节时,中国家庭总是有一些禁忌,比如过年这一天不允许说不吉利的话等等。

口头上说这些“不作兴”,事实上也就是情理上不许可,不应该。

例如:
(20)年轻的时候为了孩子吃了不少的苦,现在也作兴享他的福。

例(20)的“作兴”就是指年轻时候吃了很多苦,辛苦把孩子拉扯大,年老的时候享福也是符合情理的。

“作兴”还可以用作副词,表示估计,不很肯定。

例如:
(21)现在已经十点钟,作兴已经家去了吧。

这里的“作兴”并不表示情理上许可,而是表示怀有一种侥幸,碰碰运气的心态。

十一、格正(铮)
“格正”通常多说作“格格正正”“六格正正”,形容人的衣服穿得整齐好看。

例如:
(22)这个小伙子生得漂亮,身上穿件把衣裳格格正正的。

除了指人穿的衣服外,“格正”还可以指神态一本正经的样子。

例如:
(23)他一天到晚都是格格正正的,看不到他个笑脸。

另外也指人办事十分认真。

例如:
(24)老王办事你放心,他向来就是格格正正的,一的个不马虎。

但将“格正”与“六格正正”仔细对比,可发现前者多倾向于褒义,赞扬人的衣着、神态等,而后者则多倾向于贬义,表现出说话人不屑的神态。

“格”有“标准、格式” 的意思,就有正的意思。

“正”在现代普通话中有“合规矩”的意思,与方言中的意义紧密联系。

十二、推扳
“推扳”可写作“推板”,可指在某一件事情或交易中让对方吃亏受损,或者待人不够礼遇。

例如:
(25)我又没有推扳她,她气鼓鼓的做什么?
例(25)中的“推扳”就是怠慢,不够礼遇的意思,没有不礼遇她,所以不知道她为什么生气。

在扬州方言中它还表示“差劲、质次”的意思。

例如:
(26)这批货质量太推扳,才用了三天倒散下来了。

也就是说这批货的质量太差,以致于用了三天就散了。

十三、强如
“强如”是犹如、好比的意思。

例如:
(27)点心虽不好吃,不能讲究了,强如没得吃的吧。

(28)掉了几块钱算了,强如买包香烟吃掉了的。

例(27)用于安慰自己,也就是自己很可能已经吃亏了,但为求得心理上的平衡,而故意把它与另一件更糟糕的事情相比较。

例(28)用在安慰别人的时候,是一种“精神胜利法”。

“强如”的这一用法,仅见于方言,不见于普通话中。

十四、消
《扬州方言词典》里将“消”写作“浇”,指薄,不厚。

例如:
(29)这本书消得很,只有几十页。

“消”的这一用法,仅见于方言,不见于普通话中。

十五、簇崭新
“崭新”也就是极新、簇新,加“簇”则有强调的意味。

例如:
(30)衣裳穿得簇崭新的,上哪块去啊?
“簇”在方言中的用法绝不见于普通话。

十六、雾起来了
“雾”用在“忙、吵”等单音节后面,表示相当高的程度。

例如:
(31)大家忙了雾起来了,哪个有工夫望呆啊?
(32)那边都吵了雾起来了,你们还在这块优哉游哉。

“雾起来了”仅见于方言,不见于普通话中。

十七、稀大六缸
扬州方言里表示满不在乎的意思。

就像稀汤,稀到一点干货放了六缸水,没什么货色。

例如:
(33)放学路上不要望呆,你不要‘稀大六缸’的不当回事,汽车太多,当心交通事故。

“稀大六缸”仅见于方言,不见于普通话中。

(顾洁,江苏仪征市南京师大二附中高中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