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乡村建设试验的探索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乡村建设试验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毛赢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20期
[摘要]农村是中国社会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的运行和变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群雄割据,列强入侵,“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自“五四运动”之后,“多元救国论”逐渐兴起,一大批知识分子将目光投向了乡村社会,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理念拯救乡村、拯救中国。
一时间,有理想、有抱负的众多知识分子纷纷“到民间去”,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山东邹平、河北定县和四川北碚(今重庆市北碚区)三地。
[关键词]民国;乡村建设;探索;启示
[中图分类号]F329 [文献标识码]A
1 梁漱溟与“邹平试验”
梁漱溟,原籍广西桂林,著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文化失调”问题,要拯救中国就应该再造新文化。
而中国文化的根基在于乡村,因此拯救中国就应该从乡村建设开始。
1931年3月,在时任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的支持下,梁漱溟来到山东并在邹平县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选取邹平作为推行乡村建设的试验县,系统而有序地开展“政教合一”的试验。
他主要施行了以下举措。
其一,推行县政改革。
按地理、习俗等将全县划分为14个乡,乡下设自然村。
原有区、镇、乡各公所及区长、乡长全部取消,改为新的乡村组织,即村设村学,乡设乡学,培养和训练乡村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
其二,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成立生产经营领域和金融信用领域的合作社,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此外,以研究院的农场为推手,指导农民进行技术改良,发展农村副业,推广有效的新经验与技术。
其三,推行乡村自卫。
组织户口调查,强化户籍工作。
设立民团干部训练所,培训干部,并组织联庄会训练。
积极引导乡村习俗,支持成立诸如“乡村改进会”和“忠义社”等道德协会,清除“落后而有害”的乡村陋习。
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邹平试验不得不草草收场。
2 晏阳初与“定县试验”
晏阳初,四川巴中人,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干事,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主张通过兴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等“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
1926年10月,“平教总会”在定县设立办事处,并着手开展社会调查。
通过调查,晏阳初总结得出当前中国农民患有“愚、贫、弱、私”四大病症,必须采取正确引导和教育。
1929年,晏阳初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中去,动员平教总会全体工作人员到“民间”去。
他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其一,优先开展文艺教育,包括文字、文学、艺术等诸项内容。
以文字教育为先,创造性地发明“导生传习制,并结合当地风俗,创造出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
其二,开展生计教育。
通过建立试验示范农场、表证(即示范)农家、巡回生计学校,以优良品种和先进管理办法,用长势良好的庄稼告诉农民何谓“农业科学化”。
其三,开展卫生教育。
以平教会在美国募捐的5万美金购买医疗设备、药品和培训农村卫生员、保健员,积极筹设诊所,建立农村公共卫生体系。
令人惋惜的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打碎了晏阳初及平教会众成员的美好愿望。
然而,晏阳初并未就此止步,曾先后在湖南、广西、四川和重庆等地开展乡村建设。
晚年,更是将平民教育的经验带出国门,蜚声海外。
3 卢作孚与北碚试验
卢作孚,重庆市合川人,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25年创办民生公司,被誉为“中国船王”,更被毛泽东同志誉为“近代民族工业不能忘记的四位实业界人士之一”。
一生跨越“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三个阶段,成就非凡,为后世所敬仰,与晏阳初、梁漱溟并称为“民国乡建三杰”。
1952年,他在重庆服用安眠药辞世,有《卢作孚集》传世。
1925年,在友人的支持下,卢作孚创办民生公司,1927年担任峡防局局长后积极清剿匪患,并着手对峡区进行乡村建设试验,将实业和乡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民生公司为乡村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经济建设方面。
以民生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煤炭、纺织、石灰和水泥等产业,如创办天府煤矿公司、三峡染织厂和合川水电厂等,并建立北碚农村银行,流通农村金融。
其二,教育科学文化方面。
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修建博物馆、图书馆,兴办各类职业院校,办报刊,建立西部研究院,积极弘扬现代科学与文化。
其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大力发展现代交通通信、医疗卫生、文教体育设施,如开通合川—北碚—重庆嘉陵江航线,修筑北川铁路,修建北温泉公园、北碚公园和北碚街心花园,修建地方医院,建造体育场馆等。
此外,倡导并积极主持成立“北碚里(市)民代表大会”,市民代表由市民直选产生,培养民众的自治意识与民主精神。
北碚乡村建设运动一直持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夕,是民国时期中国众多乡村建设试验中时间最长、成就较为卓著的一个。
4 几点启示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意义。
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特别是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礼仪文化,展现地方特色。
强化农村教育,弘扬科学文化,培养民众自治意识与民主精神,改变精神风貌。
以产业建设为中心,大力支持合作社等形式组织,增强农民自治与互助能力。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引导工业反哺农业,促进“三产融合”。
强化农民主体作用,通过基层自治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形成村庄自治管理体系。
动员和引导社会共同参与,特别要发挥乡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