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演练测试卷 中国自然地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自然地理
下图是经纬网和中国著名山脉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
读图,回答1~3题。
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
A.3°B.5°
C.8°D.10°
2.图中山脉 ( )
A.①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②是黄河的发源地
C.③是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
D.④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3.图中山脉③的东西两侧分别是( )
A.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B.河北省、山西省
C.落叶林带、草原带D.外流区、内流区
答案:1.B 2.D 3.B
(2017·河南郑州联考)下图是我国主要城市不同季节降水相对值折线图。
据此回答4~5题。
4.图中的①②③与季节相对应的是( )
A.①—夏季,②—秋季,③—冬季
B.①—冬季,②—夏季,③—秋季
C.①—秋季,②—夏季,③—冬季
D.①—夏季,②—冬季,③—秋季
5.关于下列城市降水季节变化成因的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A.乌鲁木齐夏季降水比例最高是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
B.台北的冬季降水比例高是由于受偏北风的影响
C.西安秋季的降水比例高是因为多锋面雨
D.南昌的夏季降水比例较低是由于受副高的影响
答案:4.C 5.A
常流性河道频率指以一直线截取某一地区,求取被直线切割的常流性河道数与该直线长度之比,该频率可反映区域水系网的密度。
下图示意沿湛江—漠河一线年降水量、常流性河道频率的南北地带关系。
读图,完成6~7题。
6.常流性河道频率最小值出现在( )
A.江南丘陵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内蒙古高原D.东北平原
7.图中a~b段河道频率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湿润,降水最多B.经过石灰岩地区,多暗河
C.地处山区,地表破碎D.地处平原,地势低平
答案:6.C 7.D
(2018·长沙市模拟)读某山南北坡不同高度降水量和降水变率变化图(横轴表示测站的海拔,其中441 m至3 539 m表示北坡测站海拔、934 m至1 739 m表示南坡测站海拔),回答8~9题。
8.图中山脉可能为( )
A.阴山B.贺兰山
C.秦岭D.天山
9.关于该山脉降水量及降水变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增的趋势不明显
B.南北坡的最大降水高度均介于海拔1 600 m与2 100 m之间
C.降水变率与降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
D.南坡降水变率明显小于北坡,高山区变率也小于低山区
答案:8.D 9.B
(2017·四川乐山模拟)盐按照原料来源可分为4类: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
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叫
作海盐;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和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叫作湖盐;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进而制成的盐叫作井盐;开采岩盐矿床制得的盐叫作矿盐。
由于岩盐矿床有时与天然卤水盐矿共存,加之开采岩盐矿床钻井水溶法的问世,故又有井盐和矿盐的合称——井矿盐,或泛称为矿盐。
读我国陆上主要大、中型盐矿分布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我国盐矿分布特征是( )
A.东部产海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井矿盐
B.东部产海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湖盐
C.东部产湖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海盐
D.东部产井矿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海盐
11.我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下列有关海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淮河以北各海盐场,冬季为淡产季节,其他三季为高产季节
B.东南沿海的海盐场,高产期基本上在春季
C.南海及北部湾地区的海盐场,高产期为冬季
D.我国南方海区蒸发旺盛,盐场规模比北方大
答案:10.A 11.C
12.(2017·河南六市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28分)
材料一南海诸岛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西沙群岛地处热带中部,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湿润,但无酷暑。
以永兴岛为例,极端高温34.9℃,极端低温15.3℃,年平均气温26.5℃。
年降雨量1 505毫米。
西沙群岛是最易受台风侵袭的地区。
材料二甘泉岛(北纬16°30′,东经111°35′)位于中国西沙群岛永乐环礁上,在珊瑚岛西南2海里处,岛上有中国最南端的文物保护单位——“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
甘泉岛是西沙群岛中出露最晚的岛,地势较高,四周为沙堤围绕,岛中心由澙湖干涸演化形成平地,周围珊瑚礁环绕;岛上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适宜使用,也是西沙为数不多具有淡水的岛屿。
材料三南海诸岛及甘泉岛图。
(1)南海诸岛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环岛沙堤的形成过程。
(3)分析甘泉岛上井水甘甜的原因。
(4)如果有人打算到甘泉岛定居,在基础设施建设时,应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答案:(1)地处低纬,终年高温;冬季受亚洲高压影响,盛行东北季风,夏季受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的影响。
(2)地壳挤压抬升(隆起)使甘泉岛周围海水较浅。
珊瑚虫遗体在周围的浅海堆积成环形浅滩;海浪从深海区携带泥沙,在浅水滩上减速沉积。
(3)形成晚,因蒸发积累的盐分少;地势较高,且四周沙堤围绕,地下水受海水影响较小;中间低地接纳雨水(淡水)后下渗,成为井水主要的补给来源,井水含盐量小。
(4)完善通讯联络设施,保障对外联系畅通;建筑物地基抬高,以防台风和潮汐形成的潮水淹没;控制建设规模,保持自然生态。
1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材料一气候的大陆性是相对于海洋性而言的,大陆性气候是受大陆热力性质变化大、水分少的性质影响的气候,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最热月与最冷月紧跟在夏至与冬至之后出现,春温高于秋温,降水集中在夏半年,气温年、月平均日较差>10℃等。
材料二下图为中国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区划图。
(1)简述中国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征。
(2)四川盆地能够成为我国西部唯一的海洋性气候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为什么许多滨海城市,如大连、天津、青岛,甚至上海都不能算作海洋性气候,而只是海洋性过渡气候?
(3)分析中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从降水方面分析青藏高原以南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为海洋性过渡气候,而藏北高原是大陆性过渡气候的原因。
答案:(1)气候的大陆性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强,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北部、内蒙古、陕北、宁夏、甘肃、
青海、新疆和藏北等北部广阔地区;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南沿海和四川盆地。
(2)地形。
冬天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冷的北风经常控制这些城市,冬天的寒冷和夏天的炎热构成强烈对比,气温年、月平均日较差均较大,所以这些滨海城市只能是海洋性过渡气候。
(3)有利影响:季风气候显著和雨热同期使得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使需热较多的作物(水稻、玉米)种植范围大大向北扩展,雨热季节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气候复杂多样使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都能在我国生长。
不利影响:降水过度集中在夏季,夏涝春旱现象严重,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冬季冷空气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夏秋季节台风带来水灾、风灾等。
(4)藏北高原地势高峻,周围高山环抱,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雅鲁藏布江谷地在夏季受西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在迎风坡形成丰富降水;而藏北高原处于背风坡,气流下沉,故降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