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配方详解:二陈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典中药材:甘草
注意: 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 花同用。
药典中成药:二陈丸配方详解>>>
配方: 陈皮250g、半夏(制)250g、茯苓至黄棕色的水丸;气微香, 味甘、微辛。
药典中成药:二陈丸
制法: 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 取生姜5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 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药典中药材:陈皮
炮制:
除去杂质,喷淋水,润透,切丝,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条状或丝状。外表面橙红 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 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 色筋络状维管束。气香,味辛、苦。
药典中药材:陈皮
性味: 苦、辛,温。归肺、脾经。
药典中药材:陈皮
功效: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 少吐泻,咳嗽痰多。
药典中药材:半夏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半夏
注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 子同用;生品内服宜慎。
药典中药材:茯苓详解>>>
茯苓
药典中药材:茯苓
来源: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 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 “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 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 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 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 “茯苓块”和“茯苓片”。
药典中药材:甘草
性状:
:根和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 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 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光 果甘草:根和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 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药典中药材:甘草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甘草片: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 外表皮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切面 略显纤维性,中心黄白色,有明显放射状 纹理及形成层环。质坚实,具粉性。气微, 味甜而特殊。
药典中成药:二陈丸
功效: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导致 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药典中成药:二陈丸
用法: 口服。一次9~15g,—日2次。
药典中成药:二陈丸
存储: 密封。
谢谢!
药典中药材:陈皮
性状:
陈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 规则的片状,厚1~4mm。外表面橙红色或 红棕色,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内 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 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 苦。广陈皮: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 度均匀,约1mm。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 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药典中药材:茯苓
性状:
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 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 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 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 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 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茯 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 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
药典中药材:茯苓
用法: 10~15g。
药典中药材:茯苓
存储: 置干燥处,防潮。
药典中药材:甘草详解>>>
甘草
药典中药材:甘草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 草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 去须根,晒干。
药典中药材:甘草
性状: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 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 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 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 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 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 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 特殊。胀果甘草
药典中药材:半夏
炮制: 生半夏:用时捣碎。
药典中药材:半夏
性味: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药典中药材:半夏
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 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 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 外治痈肿痰核。
药典中药材:半夏
用法: 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3~9g。外用适量, 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药典中药材:茯苓
性状: 淡红色或淡棕色。茯苓片为去皮后切制的 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 淡红色或淡棕色。
药典中药材:茯苓
炮制: 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 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药典中药材:茯苓
性味: 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药典中药材:茯苓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 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 安,惊悸失眠。
药典中药材:甘草
性味: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药典中药材:甘草
功效:
补脾益气,淸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 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 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 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药典中药材:甘草
用法: 2~10g。
药典中药材:甘草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二陈丸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二陈丸配方详解>>>
二陈丸 ErchenWan
药典中成药:二陈丸配方详解>>>
配方: 陈皮250g、半夏(制)250g、茯苓150g、 甘草75g。
药典中药材:陈皮详解>>>
陈皮
药典中药材:陈皮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 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 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 低温干燥。
药典中药材:陈皮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陈皮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典中药材:半夏详解>>>
半夏
药典中药材:半夏
来源: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夏、 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 干。
药典中药材:半夏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 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 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 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 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