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情况规避与处理原则浅析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原则以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原则为标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预防措施预防是最好的应急处理。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我们应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行。
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他们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冷静地应对。
二、应急预案制定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应急预案应包括事件识别、报告和处置流程,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展开应急处理工作。
三、信息发布与协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对于应急处理至关重要。
相关部门应建立信息发布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准确性。
同时,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协调,确保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应急处理工作的高效进行。
四、现场处置与救援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应迅速展开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
首先要确保乘客的安全,引导乘客有序疏散,并协助受伤乘客及时得到医疗救治。
同时,要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各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事后处理与评估突发事件处理完成后,相关部门还要做好事后处理和评估工作。
对事件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同时,要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处理情况,增强公众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信任。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原则是预防为主、科学应对、信息发布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事后处理与评估。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加强设备维护和员工培训,做好信息发布和协调工作,迅速有效地进行现场处置和救援,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轨道交通系统的稳定运行。
城市轨道应急处理原则

城市轨道应急处理原则一、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环保的交通方式,广泛应用于各大城市。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在应对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应急处理原则,以保障乘客和员工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
二、迅速报警与紧急停车一旦发生轨道交通事故,首先要迅速报警,通知相关部门及时采取紧急救援措施。
同时,司机应立即采取紧急停车措施,以避免事故的扩大和进一步的伤害。
三、疏散乘客与组织交通在确保乘客安全疏散的前提下,应尽快疏导交通,避免交通拥堵。
车站工作人员应迅速组织乘客有序疏散,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引。
同时,应设置临时通行方案,引导交通流向,保证救援车辆的顺利进入事故现场。
四、现场应急救援与医疗救护在事故发生现场,应立即进行应急救援工作。
救援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救援知识和技能,采取适当的救援措施,确保被困人员的安全。
同时,应及时组织医疗救护,为伤者提供紧急救治,尽量减少伤亡和后果的扩大。
五、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应立即展开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对于事故责任人,应依法追究其责任,确保事故的合理处理和公正裁决。
六、事后恢复与重建事故处理完成后,应立即进行事后恢复和重建工作。
主要包括车辆和设备的修复、线路的检修、站台的清理等。
同时,需要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七、强化安全意识与培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和技能培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加强与消防、医疗等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体系。
八、加强安全监管与风险评估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监管工作,定期检查和评估运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措施。
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运营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处理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和高效。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难免会遇到应急情况,如事故、设备故障、天气恶劣等。
为了确保乘客的安全和顺畅出行,针对这些应急情况,必须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一、事故应急处理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是影响运营秩序和乘客出行的最常见应急情况。
在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并控制事故扩大范围。
1. 抢救伤员:事故后,首要任务是及时发现和抢救伤员。
车厢内应配备急救箱和必要的急救设备,以便乘务员能够迅速展开急救工作。
2. 疏散乘客:在确保伤员及时救治的同时,要迅速疏散其他乘客。
通过车厢内的应急广播系统或外部扩音器,向乘客传达疏散指令,并引导乘客有序疏散至安全区域。
3. 控制事故扩大:对于事故现场,必须立即进行隔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避免事故扩大范围,同时通知相关部门参与救援工作。
二、设备故障应急处理城市轨道交通的设备故障可能导致列车停运、时刻表紊乱等问题。
及时有效地应对设备故障,对于恢复运营和保障乘客出行至关重要。
1. 快速定位故障:一旦发生设备故障,必须第一时间定位故障点,找出故障原因。
可以借助设备监控系统、现场巡查等手段进行故障检修。
2. 制定修复计划:明确故障范围和修复时间,并进行设备维修、更换等工作。
同时,在设备恢复运行前,可以调度替代车辆或增加运营车次以保证乘客的出行需求。
3. 及时告知乘客:在设备故障期间,对于乘客应及时告知故障情况和处理进展,提供乘客出行建议,并利用车站广播、公告栏等方式向乘客传达信息。
三、天气恶劣应急处理恶劣的天气如台风、大雪等会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造成较大影响。
针对不同的天气情况,应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1. 预防措施:在恶劣天气来临前,要采取预防措施,如加强设备和设施的检修维护工作,及时清理堆积物,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运营调整:一旦天气恶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运营计划。
城市轨道应急处理原则

城市轨道应急处理原则一、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性高的特点,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选择。
然而,在运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紧急情况,如列车故障、乘客突发疾病等,这就需要城市轨道交通部门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理原则。
二、安全第一原则在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中,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原则。
任何应急处理措施都必须以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为前提。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处置事故,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乘客发布相关信息,确保安全措施得以有效执行。
三、迅速响应原则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需要迅速响应,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事态扩大。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应急指挥中心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派遣专业人员前往现场处置,并与相关部门进行联动,协同应对紧急事件。
同时,应通过广播、显示屏等渠道向乘客发布相关信息,引导乘客有序疏散。
四、信息透明原则城市轨道交通部门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应保持信息的透明度。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乘客和媒体发布相关信息,告知事态的发展情况、紧急处理措施和预计恢复时间等,以避免造成信息断层和恐慌情绪。
同时,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共享信息资源,提高应急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科学决策原则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需要科学决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应急指挥中心应组织专业人员对紧急情况进行快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在制定决策时,需要考虑人员安全、交通状况、紧急事件的性质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并及时调整决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六、持续改进原则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需要持续改进,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理机制。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和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与其他城市轨道交通部门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应急处理经验,不断提高应急处理的效率和应对能力。
七、公众参与原则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需要广大乘客和市民的积极参与。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情况规避与处理原则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情况规避与处理原则作者:戴哲田文龙来源:《农家科技》2019年第03期摘要:本文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原因以及类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后备运营措施,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运营、应急响应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处理、预案、联动等应急后备运营方案。
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反思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设计、施工等,并对目前新兴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轨道交通;应急处理目前全国主要城市都建设了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群体大、运行压力大、技术高、可靠性期望较高,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或应急运营处理不当,社会影响巨大,且现阶段,高水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人才缺口较大。
因此必须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类型和原因,研究轨道交通各系统的应急后备运营方案,并完善设计、建造、响应、联动等方案,并采用预防,预案,联动等综合手段,力保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正常、高效、优质”的服务质量目标。
一、突发事件类型及原因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近100年内所发生的170起轨道交通运营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后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应急事件一般分为以下几种:1.自然灾害类:泛指天灾、地质灾害、恶劣气候等。
主要表现形式及症状有:振动、断层、滑坡、塌陷、沉降、雷暴、台风、暴雪、大雾、洪水、冰冻、高温等。
2.恐怖事件及战争:主要是战争、恐怖袭击、恶意破坏等活动。
主要表现形式及症状有:恶意破坏、毒气、爆炸、劫持、人身伤害等。
3.设备系统故障:指认为或设备系统可靠性等,主要表现形式有断电、荷载变化、侵限、误操作、干扰、失控、老化、稳定性降低、乱码等。
4.临时性情况:主要是指社会活动等其他因素带来的临时性情况,主要表现形式有: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旅游旺季、节日等引起的大客流、乘客跳轨或误入轨行区、火灾等。
二、突发事件的主要应急后备措施城市轨道交通的突发事件应急后备措施应当目的明确,优先保证基本运营服务和安全,在能够保证运营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以人为本,兼顾效率及服务质量。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策略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策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都市不可或缺的公共交通方式,其安全与高效运行对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主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以及应急处理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一、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客流量大、运行速度快、线路复杂、设备系统集成度高等特点,因此,确保其安全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安全管理主要包括预防事故的发生、控制事故的影响、应对突发情况等。
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评估与管理:通过对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以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2.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
3.安全培训与教育:对轨道交通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设备维护与检修:定期对轨道交通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5.应急预案与演练: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轨道交通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策略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事故预警与信息发布:建立健全的事故预警机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指导乘客合理出行。
2.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置: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事故现场的紧急处置,确保乘客安全。
3.事故调查与分析:对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为后续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4.事故教训与总结:对事故进行深入总结,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以上内容为本文左右。
后续内容将详细探讨风险评估与管理、安全规章制度、安全培训与教育、设备维护与检修、应急预案与演练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四、风险评估与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风险评估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
浅析地铁行车调度应急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浅析地铁行车调度应急处理的原则和方法摘要:本文浅析了地铁行车调度应急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针对紧急情况,提出了保证乘客安全、确保交通运行平稳和做好信息发布与沟通三个原则。
同时介绍了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和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应急处理效率等方法。
关键词:地铁行车调度;应急处理;原则与方法引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交通工具,在城市交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地铁系统也存在一些紧急情况,如故障、事故等,需要及时进行调度应急处理。
本文将浅析地铁行车调度应急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一、地铁行车调度应急处理的原则1.1优先保证乘客安全在任何紧急情况下,保护乘客生命安全应始终是最重要的目标。
因此,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应确保乘客尽可能安全疏散,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例如,当有故障列车时,应及时切断电源,确保其停止运行,避免对其他列车或乘客造成伤害。
1.2确保交通运行平稳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地铁运营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可能出现行车延误、部分区段停运等情况。
在应急处理中,应采取措施保持尽可能高效的运行。
例如,可以通过限制列车速度、调整班次间隔等方法,确保乘客的出行受到最小程度的影响。
1.3做好信息发布与沟通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准确地向乘客提供必要的信息,包括故障原因、临时调度安排等,有助于缓解情绪和指导乘客的选择。
同时,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及时的沟通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建立起紧密的沟通渠道,才能协调应对紧急情况并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
二、关于地铁行车调度应急处理的方法2.1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通过实时监测列车运行状态、区段设备状态等各项信息,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风险,并预判可能的应急处理方案。
这种及时的监测和预判能帮助地铁行车调度部门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确保乘客的安全与交通运行的平稳。
在地铁运行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列车的运行状态和区段设备的运行状况,可以及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潜在的故障风险。
解析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的要点

解析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的要点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
然而,由于其运行环境复杂、客流量大等特点,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突发事件,如火灾、列车故障、恐怖袭击等。
这些突发事件不仅会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还可能威胁到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的要点进行解析。
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是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的基础。
这一体系应包括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的应急指挥机构、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充足的应急物资保障。
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核心文件,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和可能面临的风险,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预案。
预案应涵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包括事件的预警、响应、处置和恢复等环节,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应急处理工作,应具备权威性和高效性。
指挥机构应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的主要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外部专家组成,明确指挥层级和职责分工,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指挥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应急救援队伍是应急处理的关键力量,应包括专业救援队伍和兼职救援队伍。
专业救援队伍应由具备相关专业技能和经验的人员组成,如消防员、医护人员、工程师等;兼职救援队伍可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的员工组成,通过定期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急救援能力。
应急物资保障是应急处理的物质基础,应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如灭火器材、医疗设备、通讯设备、防护用品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物资的完好和可用。
二、加强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加强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是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状态和周边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监测系统应包括对列车运行状态、设备设施运行情况、客流量、气象条件等方面的监测。
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处理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自然灾害、设备故障、人为失误等,意外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与正常运营。
为了应对这些突发事件,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和相关部门需要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以确保乘客的安全,并尽快恢复交通秩序。
下面将从预防措施、应急响应和恢复措施三个方面来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处理。
一、预防措施预防是应对城市轨道交通意外事故的关键。
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首先需加强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工作。
轨道交通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车辆、信号系统、轨道等重要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此外,引入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并通过数据分析提前发现潜在问题,从而采取措施进行修复,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
其次,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轨道交通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人员培训体系,对驾驶员、维修人员等关键岗位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工作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主动性,防止人为疏忽和操作失误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应急响应当城市轨道交通发生突发事件时,有效的应急响应是保障乘客安全的重要环节。
首先,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轨道交通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不同类型事故的处理流程、责任分工和协作机制,并进行培训和演练,以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此外,轨道交通企业还应积极与相关部门、社会机构建立起联络协调的机制,形成跨部门、跨机构的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其次,要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发布和指导。
当事故发生时,轨道交通企业应迅速发布信息,告知乘客有关事故的情况,以及应对措施和交通调整情况。
同时,要通过广播、LED显示屏等多种渠道向乘客提供指引和安抚,避免恐慌情绪的蔓延。
三、恢复措施在应急处理中,尽快恢复交通秩序是至关重要的。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情况规避与处理原则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情况规避与处理原则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快捷、安全、便利的出行方式。
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应急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发生。
如何规避和处理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情况,成为了城市管理部门和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应急情况的定义、原因分析、规避原则和处理原则等方面,围绕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情况进行浅谈。
一、应急情况的定义应急情况是指突发的、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可能对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和乘客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的事件。
应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列车故障、乘客突发疾病、设备故障、恶劣天气、安全事故等。
这些应急情况可能会导致列车停运、乘客滞留、交通拥堵甚至人员伤亡,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秩序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二、原因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情况往往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设备老化、维护保养不到位可能导致列车故障、信号系统故障等设备故障。
人为因素,如安全意识不强、操作失误、设备破坏等也是应急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
恶劣天气、突发事件也可能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产生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和应急服务能力不足,也会导致应急情况处理困难。
三、规避原则为了有效规避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情况,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规范化管理:加强设备维护保养、提升设备运行效率,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
2.预防为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及乘客的安全意识,增强防范意识与技能素质,预防应急情况的发生。
3.技术革新:引进先进技术,加强设备监控,提高系统自动化水平,提前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4.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明确部门职责、工作流程,提前制定应对各类型应急情况的处置方案和措施。
5.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公布轨道交通运营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
通过遵循上述规避原则,可以有效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提高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处理在现代城市中,轨道交通系统是一种非常重要和常用的公共交通工具。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例如自然灾害、技术故障或恶劣天气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能会遭遇紧急情况。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紧急处理的必要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难以避免会出现紧急状况,例如列车故障、车流拥堵或人员伤亡等。
如果应对不及时,紧急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导致无法预料的后果,甚至对乘客和运营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紧急处理是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常运行和乘客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紧急处理措施1. 及时通知: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应该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乘客。
通知可以通过广播、车载电视屏幕或应急报警装置等方式进行,以确保乘客能够及时了解情况。
2. 快速疏散:在紧急情况下,乘客的疏散是关键。
车站和车厢中应设置明显的疏散出口,并配备灯光和标识等设施,以便乘客迅速疏散到安全地点。
3. 专业救援:对于需要紧急救援的情况,应当及时调度相关专业救援人员。
这些人员应具备救援技能和经验,能够有效地处置紧急情况,保障乘客的安全。
4. 预案演练:为了提高应急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方应定期进行应急处理预案的演练。
通过模拟各种紧急情况,训练运营人员的反应能力和处理技巧,以确保在实际紧急情况中能够快速并正确地采取行动。
三、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的挑战1. 沟通与协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紧急处理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和协调,例如轨道交通公司、公安部门、医疗救护机构等。
沟通和协调的不畅可能会导致应急处理不及时或出现混乱。
2. 多样的紧急情况: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面临着多样的紧急情况,包括车辆故障、设备损坏、恶劣天气或乘客健康问题等。
针对不同的情况,应急处理措施也需要有所不同,需要运营人员具备多样化的应急处理技能。
3. 保持运营秩序:紧急情况处理过程中,需要保持运营秩序的同时确保乘客安全。
这需要运营人员在高压环境下的决策能力和沉着应对能力。
浅谈轨道交通运营中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

浅谈轨道交通运营中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危机是指危及组织发展的突发性事件和灾难性事件,是一种危及社会公众的整体生活和公共利益的突发性事件和灾难性事件。
具体的轨交交通的运营危机是指在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原有的正常功能减弱或者消失,对人民财产和社会公共安全造成灾难性后果的事件。
对轨道交通来说在运营过程中,有的事故坑能不产生危机,有的事故哪怕是极小的事故也会产生很大的危机,公众对轨道交通事故的反映远远大于公路交通事故,甚至由于轨道交通安全或者质量隐患的传播都会在社会上产生危机感,危机虽然不等同于事故,确是必须给予重视。
轨道交通的危机管理主要可以分为危机的来源分析、危机的处理危机预防三个方面。
危机的产生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外因是来自外界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比如人为干扰、违法犯罪、恐怖活动、自然灾害等。
外因中的人员因素主要是乘客的不安全行为,比如乘客闯入轨道上或者其他禁区造成运营中断、工作人员工作不认真未能及时阻止乘客的不安全行为、缺乏安全意识而携带着易燃易爆品上车。
违法犯罪和恐怖活动因素是指在轨道交通系统中的犯罪行为,比如投毒、纵火等会对运营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恐怖势力和邪教组织越来越多的将黑手伸向人群密集的公共场合,轨道交通系统很可能成为其实施恐怖活动的对象。
自然气候因素是指暴雨、浓雾、泥石流、地震、雪灾、等恶劣的自然气候对轨道交通运营造成的重大影响。
内因是由于轨道交通运营的自身特点决定的,比如设备状况、设计原因、人员因素等诸多因素。
内因中的设备状况因素是指,由于轨道交通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综合系统,由于设备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等任何系统的问题都会造成整体的系统瘫痪。
设计因素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由于相关信息不完全造成设计上的漏洞,在运营过程中设计漏洞显现出来造成运营危机。
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紧密的危机处理计划,以保证危机尽可能有效地得到处理,对外界的有关事务也能进行合理一直的管理,不让事态蔓延,迅速找出危机发生的原因,从而化解危机。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情况规避与处理原则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情况规避与处理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轨道交通系统,这种交通方式具有运量大、速度快、环保节能等多项优点,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轨道交通的安全性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营过程中依然会出现一些应急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会对乘客和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应该采取一系列应急情况规避与处理原则,以保证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一、预防为主,强化安全管理预防为主是应对应急情况的重要原则。
管理部门应该深入研究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从源头上确保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
例如,通过加强轨道交通列车及设备的维护管理,提升设备的运行质量和可靠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行车计划,降低事故风险;加强系统治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此外,还应充分宣传轨道交通的安全知识,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应急预案严密,制定灵活在轨道交通系统中,各种应急情况都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管理部门必须制定应急预案,备好各种应对措施。
应急预案应该覆盖各种意外事件,包括火灾、洪水、地震、恐怖袭击等情况。
轨道交通系统的应急预案不应过于僵化,应允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灵活应对,制定的应急预案必须与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确保应急处置措施的快速、准确和行之有效。
三、技术支持可靠,改进设备性能轨道交通系统依赖于各种设施和设备进行运行,设计和制造这些设施和设备的厂商必须保证其技术可靠性。
管理部门根据系统性能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选择可靠的设备厂商,并对设备的质量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
同时,管理部门还应该不断开展技术研究和改进,逐步提升轨道交通设备性能,避免发生故障,降低应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重视人员素质,加强培训教育轨道交通管理部门要重视培养和提高人员素质,力求使每一名员工都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对于安全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应该进行系统的职业培训,提升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处置等技能;对于列车司机和安检人员等直接服务于乘客的人员,应该开展常规的培训和模拟演练,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情况规避与处理原则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情况规避与处理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由于种种原因,轨道交通系统也可能会遭遇各种应急情况,例如故障、事故等。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情况的规避与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原则和建议。
1. 安全第一。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是最基本的原则。
为了确保乘客的安全,必须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包括设备检修、人员培训等方面。
2. 预防为主。
在轨道交通系统运行过程中,应提前发现可能导致应急情况发生的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消除,以减少应急事件的发生概率。
3. 科学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运营,包括设备维护、人员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从而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4. 多元化备份。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需要设立多个备份系统,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及其他意外情况。
这样能够在某个系统出现问题时,立即切换到备用系统,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5. 完善的应急预案。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以确保在出现应急情况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处置,保障乘客的安全。
1. 迅速处置。
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出现应急情况时,必须迅速采取措施,减少损失,保障乘客的安全。
2. 合理疏导。
在应急情况发生时,需要对乘客进行合理的疏导,引导他们安全撤离,避免人员拥挤,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及时通报。
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出现应急情况时,必须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紧急处置工作。
4. 全面处置。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情况的处置工作需要全面展开,包括乘客安全撤离、事故现场的处理等方面,需要全面的配合和救援措施。
5. 精准回复。
在应急情况得到控制后,需要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精准回复,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三、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1. 建立完善的检修制度。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必须建立完善的设备检修制度,对各类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应急情况的发生。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情况规避与处理原则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情况规避与处理原则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快速、高效、安全等特点,能够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在轨道交通的运营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紧急情况,如列车故障、信号故障、乘客突发疾病等,这些情况可能会导致列车停运、乘客滞留甚至发生危险事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情况规避与处理原则,以保障乘客的安全和运营的正常进行。
一、规避原则1. 预防为主。
要加强轨道交通设备的日常维护,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确保轨道交通设备的正常运行。
要加强设备的更新改造,尽量减少设备老化导致的运营风险。
2. 技术保障。
要建立健全的信号设备、通信设备、车辆监控等技术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故障和运行异常,减少因技术问题导致的紧急情况。
3. 加强培训。
要加强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他们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和处理能力。
要培养乘客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
4. 加强监管。
要加强对轨道交通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其按照运营规范和标准进行运营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处理原则1. 保障乘客安全。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要第一时间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确保他们迅速有序地撤离现场,避免发生踩踏等次生灾害。
2. 及时通报。
要及时将紧急情况通报乘客和社会公众,向他们说明情况,并告知应对措施和处理进展,以减少恐慌和造谣传谣的可能。
3. 快速应急响应。
要做好应急预案工作,建立起应急处理机制,能够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迅速启动,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确保救援、维修等工作的迅速进行。
4. 事后调查与整改。
处理紧急情况后,要及时开展事故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其他建议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各轨道交通企业应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信息的共享和交流,能够及时了解其他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经验、教训和最新技术动态,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浅谈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应急预防与处置

浅谈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应急预防与处置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已逐步形成,预防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准确反应已经关系到全路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从地铁突发事件类型、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分析、预防及处置进行探讨,以期为预防和解决突发事件提供借鉴,确保地铁安全运营。
关键词:地铁;突发事件;应急预防;处置措施1 地铁突发事件类型城市地铁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缓解城市地面交通的拥堵情况,减少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干扰,推动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然而地铁运营也会受到以下突发事件的影响:(1)火灾。
火灾是城市地铁常见的突发事件类型,导致地铁火灾发生的因素很多,主要以电器设备故障、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地铁等,火灾会严重影响城市地铁运营安全。
(2)爆炸。
在地铁运营中一般会在车站的出入口通道或进站闸机附近设置安检人员和安检设备,对进入车站的人员和物品进行检查,倘若检测不彻底就会使危险品进入地铁内部从而可能引起爆炸。
(3)踩踏。
在地铁运营中会受到节假日、特殊天气、重大活动等引起客流激增导致的拥挤踩踏事件,情况严重可导致乘客伤亡。
(4)设备故障。
各类机械、电气等设备是地铁运营的关键部分,如果设备质量出现问题必然影响乘客出行安全。
(5)列车脱轨。
地铁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脱轨的威胁,其中列车车辆质量、轨道设计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列车脱轨,脱轨严重威胁地铁运营安全,需要极力避免。
2 地铁突发事件的原因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原因分析,可分为以下几类:(1)自然现象引发。
自然现象包括地震、暴雨、飓风、疫情等,如2008年7月4日北京突降暴雨,遇水倒灌导致地铁5号线停运3小时;2009年4月开始广州、墨西哥地铁等国内外地铁为控制H1N1病毒传播均采取措施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2)社会现象引发。
主要是恐怖主义威胁,主要包括爆炸、投毒、恐吓等,如1995年3月,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导致12人死亡,3000多人受伤。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情况规避与处理原则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情况规避与处理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成为现代都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轨道交通系统也隐含着一定的风险,在紧急情况下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制定并执行有效的应急情况规避与处理原则对于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一些常见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情况出发,探讨轨道交通应急情况的规避与处理原则。
1. 应急情况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能面临的应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列车故障、信号系统故障、供电系统故障、乘客突发疾病、设备故障、火灾等。
这些应急情况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交通拥堵、乘客滞留、人员伤亡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和处理。
2. 规避原则规避应急情况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
为此,需要在设计、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中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以降低发生应急情况的可能性。
(1)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并严格执行,加强设备巡检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技术设备更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技术设备也需要不断更新,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人员培训:对轨道交通系统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提高其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4)安全意识宣传:不断加强对乘客和行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宣传,使他们能够在应急情况下冷静应对。
3. 处理原则当应急情况发生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并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1)及时报警与应急处置:一旦发生应急情况,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警,并根据应急预案开展相应的处置工作。
(2)疏散乘客:在可能的情况下,需要对乘客进行及时有效的疏散,以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3)加强指挥调度:加强应急指挥调度,统一指挥,协调调配资源,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4)信息发布:及时发布应急情况信息,提醒乘客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人群恐慌和混乱。
浅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初期应急处置

浅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初期应急处置通过对现有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新的应急处置结构模式,并分析新模式下的优缺点,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初期的应急处置起到积极作用。
标签:运营初期;应急处置;应急小组近年来,多个城市先后开通地铁,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但在城市轨道交通开通运营初期,由于人员经验薄弱、设备状态相对不稳定、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多种因素影响,在突发应急事件的预想方面及处置上尚存在较大问题。
本文便是通过对轨道交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寻找有效的解决方式,仅供同行参考。
1 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1)安全原则。
在城市轨道运营中,无论发生任何突发事件,均以保证人员及设备的安全为处理前提,避免发生事件、事故。
(2)先通后复原则。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先通车,后恢复,尽最大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对运营的影响。
(3)快速全面原则。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遵循“快报现象、慎报原因”,迅速处置,全面掌控的原则。
在处置过程中,应将事件控制在初期,并且全面掌握,将影响降至最小。
(4)服务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共服务行业,也应遵守服务业的原则。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充分考虑乘客的安全、需求及利益,尽最大努力在最短时间内将乘客安全的运送至目的地。
2 现有的应急处置模式及优缺点车站工作人员基本能够完成日常巡视及基本的客运服务工作,然而遇有突发事件时,往往手忙脚乱,处理不及时、信息汇报不准确、处置方式错误、思考问题不全面等,造成处理效率低下,甚至可能影响行车,进而发生安全事故。
现有的应急处置分为一级、二级两个指挥层级。
指挥层级图见图1所示。
遇有正线紧急事件,二级指挥将现场情况汇报给一级指挥,并按照一级指挥的指示进行处置。
2.1 优点统一指挥,逐级负责。
应急处置中由一级指挥统一进行指示,避免由于命令不同,造成现场混乱。
各级指挥要根据各自职责任务独立开展工作,并服从OCC 主任调度总体协调和指挥。
2.2 缺点(1)一级指挥不在现场,对于现场的情况均通过二级指挥的反馈进行了解。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应急处置的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应急处置的研究1. 时间紧迫: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高频率的交通工具,一旦发生故障、事故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以保证旅客的生命安全。
2. 复杂性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构造设计和维护工作比较复杂,场站设施配备齐全,轨道线路修建和维护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
3. 玻璃心要素多:城市轨道交通采用了一些高科技的技术和先进的设计思路,这些玻璃心要素容易受到摆渡驾驶员等人员的操作或地震、交通事故等有害因素的影响,导致车辆紊乱,行车事故。
4. 周围环境影响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环境难以彻底控制,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区域,环境更加复杂。
提高应急处置水平的方法包括:1. 加强技术设备支持。
技术设备是应急处置的基础,只有设备齐全,才能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各场站应配备应急机械以及急救用品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2. 增加驾驶员应急处置能力。
培训驾驶员对于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驾驶员是轨道交通列车的操作人员,他们的行驶技术和应急处置能力直接影响列车的安全和旅客的安全。
对于新员工进行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可以提升整个团队的水平。
3. 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处置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配合,如交通警察、消防救援等。
不同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配合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4. 加强人员意识培养。
行车应急处置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操守,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价值和素质,以更好地实现职业使命。
同时,应该在广大乘客中普及应急知识,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总之,在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应急处置的研究中,需要加强技术设备的支持,提高驾驶员和团队协作能力,加强人员意识培养,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交通出行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情况规避与处理原则浅析作者:谢正媛黎芳
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19期
摘要本文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原因以及类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后备运营措施,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运营、应急响应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处理、预案、联动等应急后备运营方案。
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反思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设计、施工等,并对目前新兴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后备预案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U984.19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全国主要城市都建设了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群体大、运行压力大、技术高、可靠性期望较高,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或应急运营处理不当,社会影响巨大,且现阶段,高水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人才缺口较大。
因此必须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类型和原因,研究轨道交通各系统的应急后备运营方案,并完善设计、建造、响应、联动等方案,并采用预防,预案,联动等综合手段,力保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正常、高效、优质”的服务质量目标。
1 突发事件类型及原因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近100年内所发生的170起轨道交通运营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后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应急事件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自然灾害类:泛指天灾、地质灾害、恶劣气候等。
主要表现形式及症状有:振动、断层、滑坡、塌陷、沉降、雷暴、台风、暴雪、大雾、洪水、冰冻、高温等。
(2)恐怖事件及战争:主要是战争、恐怖袭击、恶意破坏等活动。
主要表现形式及症状有:恶意破坏、毒气、爆炸、劫持、人身伤害等。
(3)设备系统故障:指认为或设备系统可靠性等,主要表现形式有断电、荷载变化、侵限、误操作、干扰、失控、老化、稳定性降低、乱码等。
(4)临时性情况:主要是指社会活动等其他因素带来的临时性情况,主要表现形式有: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旅游旺季、节日等引起的大客流、乘客跳轨或误入轨行区、火灾等。
虽然进行了分类,但是有些应急事件会引发出其他附带的应急事件,比如冰雪天气除了轨道交通除了要应对冰雪之外;设备可靠性也会降低,可能出现设备故障。
因此现实中应急事件会发生多种类型并发或相互触发的情况。
结合所收集的城市轨道应急事件数据,发现因设备故障引起的事故频发衍生现象最为严重,共95件,占总数的57%;临时情况次之,达到了41件,占总数的24%,以跳轨或误入轨道居多;恐怖事件、自然灾害分别发生21起、11起,分别占总数的12%,6%,如表1、图1所示。
2 突发事件的主要应急后备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的突发事件应急后备措施应当目的明确,优先保证基本运营服务和安全,在能够保证运营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以人为本,兼顾效率及服务质量。
应当达到预防及时准确、处理稳定成熟、预案简单有效、联动迅速高效的效果。
2.1 自然灾害类主要应急后备处理措施
对于自然灾害,由于难以从源头消除,只能尽量准确地预警以及采取相关有效措施来规避相关影响。
对于预警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共享的预警系统,通过联动机制为轨道交通提供相关的预警服务,如地震监测预报、气象监测预报、不良地质监测预报、水位采样等。
与此同时,除了社会共享的预警系统以外,轨道交通系统内部也应当有专项的预警系统,如对隧道及路基沉降进行监测预警,室外的相关系统设备进行状态监测,水泵水位监测等。
这样通过内外预警结合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小自然灾害对地铁运营的直接影响。
此外,还要充分评估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的设备系统故障以及临时性大客流等情况。
近期极端天气较多,城市大面积排水内涝也成为城市轨道需要重视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排涝应当堵截和疏通相结合。
在冬天极寒条件下,应当重点排查接触网结冰和道岔融雪是否完善,高架车站应排查是否有雨雪飘入站内通道,预防乘客及工作人员滑倒摔伤。
夏天,应重点防范台风、热浪等极端气候,空调温度调节应及时,高架车站的雨棚及室外附属物应当排查加固。
并准备好相应物资。
此外在后续工程中,应当充分反思优化设计,如车辆段选址的标高,高架站应采用适当封闭结构,雨棚室外附属物应采用成熟稳固的工艺,排水设计标准应当适当提高,出入口应适当高出地面,并且加盖等。
2.2 恐怖事件的主要应急后备处理措施
恐怖事件的发生也是轨道交通运营部门不可预见的,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来减小此类事件发生的概率。
目前一线城市均举办过国际性大型展览会或运动会,在轨道交通也均配备了安检安防系统,效果良好,并且现在建设部也已经发文建城[2010]94号“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防设施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配置安检安防设备。
通过必要的安检程序,可以有效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几率。
此外,配置城市轨道交通专门的消防和公安部门,并进驻相关车站,可以有效提高相关恐怖事件的处理能力。
此类事件应急处理,必须充分重视疏散和通风排烟,尤其是电扶梯、屏蔽门、自动售检票闸机这些设备系统需要状态良好,建议此类设备在车站控制室内具有应急后备控制功能。
此外运营人员要做好人员疏导和应急指挥工作。
并配合公安、消防等其他部门抢险救灾工作。
2.3 设备系统故障的主要应急后备处理措施
由于设备系统故障主要为轨道交通内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可控的。
从最开始工程设计上,应当充分考虑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对于系统的应急后备模式,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强调后备模式的功能,要求后备模式功能尽可能接近正常运营;另一种观点是过分强调后备模式功能是对系统正常模式稳定运行补充的表现。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
的建造和设计应当兼顾这两种观点。
重要系统应当采用冗余、热备、环网、分布式、集群、异地灾备等结构,尽量提高系统可靠性。
并且设计原则应当采取故障导向安全原则,防止误操作原则,逻辑锁闭原则。
最大程度上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和安全性。
除此以外,对于设备的维护维修,应当采用“状态修”的理念,最大程度上减小设备系统故障对实际运营的影响。
重要的系统设备应当具有后备运行模式:如信号系统的后备模式,除正常CBTC模式以外,还需具备站间联锁、点式ATP以及点式ATO功能。
供电除正常情况外还需要具有UPS及EPS。
此外,对于一些设备还需要有现场手操,硬线后备控制等功能。
控制中心也具有异地后备控制中心功能等。
在此类设备系统故障,处理,传统一线城市地铁运营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可充分借鉴运用。
现在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出现了跨江长大区间,对于跨江隧道长大区间内的列车及其他设备故障抢险,需要进行相关专题研究。
此外,由于轨道交通很多设备为委外维修,因此当设备系统出现故障时,应能保证设备厂家能够第一时间到现场响应排查故障。
并且联合轨道交通运营部门调度、值班、维修、客服人员一起进行相关的作业预案处理。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若设备系统长期稳定运行,运营人员也会对自动化设备有较大的依赖,因此应当定期进行设备系统瘫痪下的人工作业运营。
最大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技能及职业素养。
2.4 临时性情况的应急后备处理措施
对于临时性大客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设计、运营方应充分考虑评估可能发生的各种工况,做好相关设计预留和运营措施、预案的建立。
如节假日和相关大型社会活动,可以通过相关预警情况,进行相关客流的评估,增加发车密度或者采取相关的限流措施等。
并每年通过必要的实际演戏演练,来培养处理这类临时性情况的应急后备能力,逐步把这种“临时性”转变成为“常态性”。
3 城市轨道交通处理突发性事件应急后备措施的合理化建议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水平距离国外先进运营水平尚存在一些差距,尤其是新兴城市,运营经验少。
但从之前的事故分析来看,突发事件处理中掌握的信息越多,联动功能越丰富,那么处理和预防效果较好,因此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中应大力推广集成系统和信息交互系统:如综合监控系统,综合维修管理系统,综合培训系统等。
另外,地铁公司应当和城市应急救灾、气象、预警、公安、消防、交管、电力等部门进行相关联动协同工作。
并且平时进行相关的协同演练和培训工作。
最大程度上,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联合应急后备处理能力。
最后,建议每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立起专门的应急指挥中心,可以进行网络化协调操作,创建专门的应急后备处理数据库,并定期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和评估,进行相关的仿真与模拟演练,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评估处置方法和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锐.谈ATS系统备用模式.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0(3).
[2] 居理.移动闭塞后备系统的应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1).
[3] 邹定锋.基于移动闭塞系统的信号机显示方案分析.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2(2).
[4] 腾靖,徐瑞华.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下公交应急联动策略.铁道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