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实验初中2024届初中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实验初中2024届初中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
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社日是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春秋两祭,同时也借以开展敲社鼓、饮社酒等诸多活动,陆游《游山西村》中“箫鼓追随春社近”描写的就是这一场景。

B.帝王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纪年方法。

“晋太元中”“庆历四年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崇祯五年十二月”都以年号纪年。

C.鲁迅的作品有小说、杂文,课文《社戏》《故乡》《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变色龙》作者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谈教养》作者利哈乔夫,他们都是俄罗斯诗人、作家。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考前夕,老师念念有词地嘱咐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

B.电信诈骗团伙作案手段花样百出,令人叹为观止。

C.黄石,半城山色半城湖,“三山”与“两湖”相得益彰。

D.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中国政府也要将逍遥海外的巨贪绳之以法。

3.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
A.和霭揶揄水泄不通蜂涌而至
B.葱笼宣泄销声匿迹按部就班
C.阴霾精典人世苍桑稍纵即逝
D.诀别招徕脍炙人口义愤填膺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
...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作品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B.李白杜甫合称“大李杜”,李商隐杜牧合称“小李杜”。

C.《皇帝的新装》作者是英国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他一生创作了《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D.“豆蔻”“弱冠”是古代特定年龄的别称,“婵娟”“素娥”“冰轮”是月亮的美称。

5.古诗文阅读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北朝民歌《木兰诗》)在以“坚守志向,注重方法”为主题的初三学习交流活动上,主持人在开场白中引用了《论语》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强调此次活动的主题。

6.名著阅读。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简·爱》中,简·爱的反抗性格和她朋友海伦·彭斯忍耐顺从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水浒传》中,武松曾斗杀西门庆痛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落草二龙山、火烧瓦罐寺。

C.《骆驼祥子》中的虎妞,不顾刘四爷的反对,毅然嫁给祥子,表现了她泼辣、直率的性格。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精神的核心在于他对革命理想的无限忠诚和钢铁般的意志。

学者何锡章认为《西游记》中的沙僧是“君子之德的楷模”。

请写出沙僧身上的一种美德,并简述一个能够表现此美德的情节。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

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①。

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州里重其德行.。

州三礼辟②西曹主簿③,不就。

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

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注释]①仕:做官。

②辟:征召。

③主簿:官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推家财与.弟及兄子/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立屋于.野外/皆以美于.徐公
C.州里重其德行./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凝之悉.散之亲属/悉.以咨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
3.结合选文,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

8.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①,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②之。

虽欲率物③,亦缘其性真素。

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④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⑤之常⑥,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⑦其存之⑧。


——《世说新语》
注释:①水俭:水涝歉收。

②啖:吃。

③率物:为人表率。

④豁:抛弃。

⑤士:读书人。

⑥常:常态。

⑦尔曹:你们。

⑧存之:谨记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画一处
...)
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
3.结合选文内容
....,说说赞扬了殷仲堪哪些品质?
9.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

苏世长尝侍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①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

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

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

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

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

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

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③?①高祖:唐高祖李渊,唐朝开国皇帝。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

鹿台:纣王所修的台。

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与.徐公孰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非所宜
C.闻.寡人之耳者不求闻.达于诸侯
D.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下面对(乙)文中的句子“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的翻译及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翻译: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样像呢?
理解:苏世长明知宫殿乃高祖李渊所建,却说隋炀帝所作,其讽刺之口吻显而易见。

B.翻译:这座宫殿是隋炀帝的建造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样奢华呢?
理解:苏世长不知宫殿乃高祖李渊所建,以为是隋炀帝所作,因此才露出讽刺之意。

4.邹忌和苏世长都是勇于劝谏的忠臣,(甲)文中邹忌以⑴_______,规劝齐威王广开言路,避免受蔽。

乙文叙述了苏世长⑵_______(概括事件),从中可以看出苏世长敢于劝谏的胆气和忧国忧民的忠心。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李东辉
①摇曳的光影里。

六十年了,多少苦涩的泪伴着逝去的岁月,在母亲的脸上流呀流,流走了母亲满头的青丝,流成了道道细密的小河。

②从出生那一天起,我就把无尽的牵挂和愁苦带给了她,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

③不满一岁的时候,我得了急性肠炎,这病在三十多年前的农村,是可以置人于死命的。

当时,已经担任村支书的父亲远在几百里外的地委党校学习。

母亲抱着气息奄奄的我,冲进雷电交加的茫茫雨夜,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在子夜敲开了十里外一个老中医的家门。

母亲跪在老中医的面前,求他救救她的儿子。

她再次用她的泪感动了上苍,我竟死里逃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④说起来,我还算给母亲争气,从小学到中学一路读过来,没让她失望。

那年我参加高考竟考了个全县文科第一,母亲连夜把我的被子拆了,添一层新棉絮,灯光下,她手中的针线起起落落,点点滴滴的泪水连同那颗慈母心都缝进了那厚厚的棉被里。

⑤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一个新兴城市工作。

母亲盼来的不是儿子过年归来的团圆,而是我患病住院的音讯。


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
..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

我的心里满是对母亲深深的歉意,为什么我带给你的总是流不尽的泪?我真是一个不怀好意的讨债鬼吗?
⑥在以后整整十八个月的日子里,病魔与死神将我这个不满24岁的生命当成它们手中的一根扯来扯去的猴皮筋,母亲用她带血的泪水和根根白发陪着我一道和它们较量,最终我竟奇迹般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可是它并没有空手而去,带走了我的一双眼睛。

⑦对失明的儿子,已是心碎的母亲,就如做错了事的孩子,不知如何才能不惹我发怒。

黑暗中,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她竟看见了,忙把一支烟放到我手中,然后又急急忙忙地去找火柴。

我深吸一口香烟,许久才伴着一声重重的叹息吐出浓浓的烟雾。

母亲又小心翼翼地开口了:“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我们总还要活下去!”“活,像我这样活着有啥用?”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顺着母亲的话茬儿答言,母亲受到了更大的鼓励:“咋没用,只要你还活着,只要我和你爹下地回来能看到炕上坐着我们的儿子,我们心里就踏实,就有奔头……”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落在长出新
芽的树上沙沙作响,忽觉得脸上痒痒的,用手去摸。

是泪。

⑧肆虐的风暴过去了,生命之树带着累累伤痕又艰难地站了起来。

在家休养了三年,我又鼓起勇气上路了,因为有母亲那句“咱要好好活!”我必须走出一条活的路来。

几年来我的脚下已有一条路的雏形,尽管还不是很清晰,尽管还很狭窄,但那是我自己用脚踩出来的,是我活着的见证,这条路上有我的梦,也有母亲的泪。

如果说我的生命是一条船,那么母亲的眼泪就是一条河了。

⑨母亲啊,你的眼泪真是一条流不尽的河,每当我的生命之船搁浅了,你总是用自己的生命托起我这只船,送我到远方。

——选自《时文选粹》
1.通读全文,概括出“我”让母亲“牵挂和愁苦”的两件事。

(每件事的概括不超过30字)
2.文章多次写到母亲的眼泪,而写“我”流泪,仅在第⑦自然段结尾一处。

请分析“我”此时流泪的原因。

3.品析文中加点词语。

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
..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

(品析加点词)
4.你觉得文中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新春的童话
——居京琐记
从维熙
①我真不知道它有多么充沛的精力,在午夜三更时刻,冬天的蝈蝈在我的书房里,一口气吟唱了几百声。

那是春节午夜守岁时发生的,当北京的大钟报告狗年来临,鞭炮响成一片的时候,书斋里传出它吟唱新春的昂扬而欢快的歌声。

②说来像是一个童话:初夏时我曾养过两只蝈蝈,到了冬至后的11月18日,两只蝈蝈像是有“虽非同时生,但愿同时死”的情约那般,一块静卧于蝈蝈笼子中,结束了它们的生命特征,像人走进天国之前身体都要衰老一样,先是哑然失声,后又掉了双腿,最后才蜷曲着身子在蝈蝈笼子中安息了。

不知为了什么,在那几天我曾有失去两个小小稚友的感觉。

之所以如此,我觉得这两个来自乡野的小小歌手,不仅激发我返老还童般的乡恋之思,还给了我写作的灵感。

俄罗斯文学家巴乌斯托夫斯基,曾说过大意如下的话:童年是作家的精神摇篮,它将像影子一样追随作家的一生。

因而我写作时,心态常有回到家乡故园之感。

③特别有意思的是,两只蝈蝈鸣秋之时,正逢我的孩子一家,从美国回来探亲之时,这两只小小歌手,给从大洋彼岸回国省亲的孩子们,带来过无限的新奇和惊喜。

我的两个孙儿围着蝈蝈笼子观望了很久,然后好奇地询问我:“爷爷,这是什么东西,怎么会叫得这么清脆?”我反问他俩:“难道美国没有这种虫儿?它叫蝈蝈。

”他俩回答不知道,反正他俩在美国十多年了,没有在田野里看见过这种会唱歌的蝈蝈。

我看他俩爱不释手,便把两个蝈蝈笼子搬到了他俩睡觉的房间,在一片秋歌声中,我对两个孙儿讲述我经历过的童年:无边无际的青纱帐,醉红了脸的高粱,杂草丛
生的绿河滩……两个孙儿是从娃儿时代跟随父母去了美国的,他们对中国的黑土地知之甚少,因而它们的歌声,不仅是我们老少两代人的享受,还成了我们祖孙之间沟通文化历史的媒介。

在一段时间内,两个娃儿成了蝈蝈的饲养员,把胡萝卜、南瓜、黄瓜、菜心……塞进细竹篾编成的笼子。

记得,在临别北京飞回美国去之前,还特意向两只蝈蝈告别,说什么要不是美国海关不让昆虫入境,一定把它们的歌声带回美利坚。

两只蝈蝈对我们家庭的影响如此之大,因而在它们死后,为安葬它们,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既没有把它们扔进垃圾箱,也没有将其掷进窗外的草丛,而是将它们用花纸包好,埋进了书斋的橡皮树下,算是对两个乡野歌手的祭祀吧!
④第二个童话,是由第一个童话引发出来的。

我们居民楼上有一个喜欢饲养花鸟鱼虫的老者,他曾听到过我家里传出过蝈蝈鸣叫之声,在寒冬降临北国京城之际,给我送来两只穿越冬季的名贵的蝈蝈。

对比夏秋的蝈蝈来说,它们的体态虽然娇小一些,但鸣叫之声却不比夏秋的蝈蝈逊色。

特别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们都有躲避严寒的温暖之巢——那是用葫芦精制而成的,先把整个的葫芦锯掉其头,再在葫芦上部加上盖;上盖要用钻头钻七个通气的圆孔,当葫芦被磨成一个工艺品之后,便让蝈蝈住进这避寒的窝里来了。

老者让我十分感动,他不仅送来冬日的蝈蝈,连同精制的两个蝈蝈葫芦,也一块送给了我。

为了还情,我拿出几十元钱,塞给这位芳邻。

哪知他反而对我瞪起了眼睛:
⑤“你认为这点钱就够了?你有空到潘家园虫鸟市场上去看看……”
⑥我知道冬天的虫鸟,价格十分昂贵,便又掏出一张五十元现钞,强塞进他的手里说:“真是谢谢您老了,有空我一定去那里转转。


⑦他有点急了,把钱拍回到我的手心说:“你太小瞧你的邻里了,我可不是虫鸟贩子,我送给你的目的,是想增加一点你的书斋雅趣,好能多给我们写出点讲真话的文章来!”
⑧我还想说什么,老者扭过身去,走进了电梯间。

这一刻,我才明白了芳邻送我冬天蝈蝈的用意,全然在于增加我书斋内的乡野情致。

中国古语中有“食之木瓜,谢之桃李”之礼仪,为了答谢老者之情,我把一盆杜鹃树送给了赠我蝈蝈的芳邻。

——从此,这两个冬天的歌手。

便在我的书斋里与我为伍了。

今年的北国冬季,大风吼叫,寒气逼人,我把它们放在暖气旁边,生怕严寒夺去它们的生命;当骄阳钻出云层时,我不忘把那两个宝葫芦,移位到阳光之下,让它们分享阳光的温暖。

我得到的回报则是,在我击电脑键盘时,除了让我的心态重返到童年之外,它们的高昂的歌声,常常让我想起古代史书中“田横五百士”的悲壮故事,因而当我感受到精神疲惫时,它的歌声能让我忘却疲劳继续奋进。

让我最为惬意的时刻,是在窗外飘雪的日子,当天地与楼宇一片银白时,那蝈蝈的歌声,仿佛在演绎着一个雪国的梦境:窗外白羽翩翩,书斋里它歌声绵长,让人感到活在一个洁白无瑕的天地之中,实在是另一种精神享受。

⑨其中,让我最为动情的,是节日期间孩子们从大洋彼岸打来拜年电话的时候,蝈蝈鸣春之声穿插于鞭炮的轰鸣之间,我告诉孙儿:“今年北京允许放鞭炮了,你听见了吗?”
⑩他说:“我听见了,还有一种声音是什么?”
⑪我说:“你猜猜。


⑫“爷爷,我听出来了。

”孙儿说,“好像……是……蝈蝈在叫。


⑬我说:“今天你听到的,不是你们夏天在北京时听到的蝈蝈的歌声了,那是冬天的蝈蝈在唱歌!”
⑭“中国冬天还有蝈蝈?”
⑮“有。


⑯爷爷,让我好好听上几声。


⑰我把电话听筒,移到蝈蝈穴居的葫芦旁边,让孙儿尽情倾听来自中国北京的鸣春之声,孙子高声笑了起来“真好听,简直让人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⑱我告诉他,这是只有中国才有的新春童话。

它孕育于中国的民俗文化,它的母体虽然在乡野,但经过老北京人精心培育,让它们在冬季成活,并让它们在冬季放开歌喉……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蜷.曲(_____)(2)竹篾.(_____)(3)祭祀.(______)(4)惬.意(______)
2.作者称自己初夏时养的两只蝈蝈为“小小稚友”、“小小歌手”,这两个称呼表达了作者两种什么样的情感? 3.作者为安葬初夏养到冬至的两只蝈蝈颇费一番心思,因为“两只蝈蝈对我们家庭的影响如此之大”。

从文中可看出这两只蝈蝈给作者一家带来了哪些影响?
4.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下面这段话进行赏析。

让我最为惬意的时刻,是在窗外飘雪的日子,当天地与楼宇一片银白时,那蝈蝈的歌声,仿佛在演绎着一个雪国的梦境:窗外白羽翩翩,书斋里它歌声绵长,让人感到活在一个洁白无瑕的天地之中,实在是另一种精神享受。

5.作为对老者的答谢,作者先是“拿出几十元钱”,之后又“掏出一张五十元现钞”,最后“回赠一盆杜鹃树”。

你认为其中哪一种做法更能体现“食之木瓜,谢之桃李”的传统礼仪?这种传统礼仪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意义?
6.作者称邻家老者为“芳邻”,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芳邻”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7.作者说“第二个童话,是由第一个童话引发出来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两个“童话”的内容。

文章题为“新春的童话”,请简要说明文题的深层含义。

三、应用
1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

②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③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

④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强、长,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

(1)请提取第①句中“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的主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给第②句的横线上补填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并将其写在答题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写在第④句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
A.遏制 B.震慑 C.高压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1)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

以此为话题,自拟题目,构思行文。

(2)以“给我一个肯定就够了”为题,构思行文。

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内容具体,结构合理,语言流畅;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体美观,不少于600字;文中若涉及本地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D
【解题分析】
D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

《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

《谈教养》作者利哈乔夫是苏联学者、作家。

2、C
【解题分析】
A.“念念有词”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不符合语境;
B.“叹为观止”为褒义词,不符合语境;
C.相得益彰,意思是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使用正确。

D.“追溯”是指从时间的角度来说回顾过去,而不是对空间,所以不能说“天涯海角”。

故选C。

3、D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 项“和霭”应写作“和蔼”,“蜂涌而至”应写作“蜂拥而至”;B “葱笼”应写作“葱茏”;C项“精典”应写作“经典”;“人世苍桑”应写作“人世沧桑”,故选D。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4、C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项错误,安徒生是丹麦作家,而不是英国作家。

5、(1)芳草萋萋鹦鹉洲(2)万里赴戎机(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诗词默写,注意不要多字、错字、漏字。

需要注意“萋萋”、“戎机”等字。

6、 (1)B(2)示例:信念坚定四圣试禅心时,沙僧面对美色与富贵的诱惑,断然拒绝,笃定跟师父去西天取经。

【解题分析】
(1)“火烧瓦罐寺”的是鲁智深。

故B项错误。

(2)要求学生结合原著内容,分析沙僧的性格特点即可。

如:知恩图报当黄枹老怪遇供百花羞公主时,沙僧为报公主释师之恩,奋不顾身,为公主开脱。

二、阅读
7、1.D
2.父期公 / 衡阳太守 / 兄盛公 / 高尚不仕。

3.重其德行。

不慕荣华;安于俭苦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是常见的现象,注意结合句意分析。

A.与:动词,给/通“欤”,语气助词;
B.于:在/比;
C.行:品行/行走;
D.悉:两个都解释为“都”。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译为:父亲期公,任衡阳太守。

哥哥盛公,性情高傲,还没有做官。

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可提取“州里重其德行”一句作答。

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可提取“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一句作答。

【题目点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