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滁州全椒县联考中考语文模拟预测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安徽省滁州全椒县联考中考语文模拟预测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沉淀./破绽.懈怠./百战不殆.循规蹈矩./目光如炬.
B.凭据./拮据.卷.曲/手不释卷.排除万难./患难.与共
C.创.新/悲怆.弹劾./言简意赅.含辛.茹苦/莘.莘学子
D.晕.车/黄晕.倔强./强.词夺理宁.缺毋滥/宁.死不屈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伫.立(zhù)取缔.(dì)晌.午(xiǎng)转弯抹.角(mò)
B.应.酬(yìng)锃.亮(zèng)诘.问(jié)缄.默不语(jiān)
C.慰藉.(jiè)顷.刻(qīng)涟漪.(yī)风雪载.途(zaì)
D.倒坍.(tān)荫庇.(pì)招徕.(lài)浑身解.数(xiè)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②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
④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
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
⑤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
A.③⑤①②④B.③②⑤④①C.②③①⑤④D.②③⑤④①
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节目相继走红
②它们将传统文化内核与综艺化表达方式相结合
③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次第涌现
④被人们称为“清流综艺”
⑤受到观众的好评和追捧
⑥为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A.③②①④⑤⑥B.③⑤④②⑥①C.①④②⑥③⑤D.③⑤①④②⑥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③②⑥①⑤D.④①③②⑤⑥
6.舅舅送给小明一款新手机,父母不让他把手机带到学校去,小明很郁闷,下面是同学们安慰他的语言,请选出其中不得体的一项。
A.你父母太过分了,现在我们谁不带手机啊?
B.你父母是为你着想,担心把手机带到学校玩游戏,影响你的学习,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吧。
C.你父母做得对,你缺少自控力,拿手机肯定会影响你的学习。
D.你有这样的父母真是太棒了!我曾经带手机到学校玩游戏,父母没有及时制止,导致成绩下滑。
7.请将下面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三年谪宦此栖迟,___________________。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___________________,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小园几许, ___________________。
(秦观《行香子》)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李白在《行路难》中用“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展现诗人昂扬的豪气;刘禹锡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寓了要辩证看待人生困境的豁达襟怀。
8.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朝花夕拾》中所写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她的形象出现在《》和《父亲的病中》。
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临死时大声喊叫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2)《简·爱》中,简·爱没能和罗切斯特结婚的原因是什么?
二、阅读
9.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踏莎行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1.请对下阕中的“藏”字进行赏析。
2.词中划线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0.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
然不若武昌黄鹤楼。
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
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
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①杰:高大。
②殊:差别。
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
①去国怀乡________
②长烟一空________
③宠辱偕忘________
④赣大水西来注北________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语段(一)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4.语段(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一)有什么不同?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教数学的“语文老师”
①老陈是我见过教数学教得最好的“语文老师”。
②初识老陈,颇有些渊源。
刚开始的时候,我与他是空间内的两条“异面直线”,看似毫无交集,实则必有维度。
③在碰到老陈以前,我所有的数学老师上课时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似乎数学老师总带着一副冷冰冰且有点呆然的面孔。
但老陈却一反数学老师该有的常态,慢慢走入了我年轻的心。
④我还记得老陈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样子:他腆着肚子,脚步一晃一晃,自我介绍道:“各位朋友,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我是老陈,是一个残疾人,你们不许欺负我,你们回答问题的声音尽量大一点儿,不能在下面窃窃私语。
”
⑤介绍完自己之后,老陈开始上课了。
他用“兰花指”夹着粉笔,在黑板上画着,不由分说便列出了许多知识点,毫无疑问,学校给我们文科班安排了一位“高人”,但我们并没有遇见良师该有的兴奋。
⑥文科生难免对数学心生畏惧,外化为课堂气氛的凝重。
老陈见我们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便提高声调:“万水千山总是情,声音大点儿行不行?”我们说行,他还不依不饶地说:“有同学好像怕我听见一样,别以为我不认识你们。
你看,那个欧阳锐我就不认识……”我们终于在数学课堂上爆发出了久违的哄堂一笑。
⑦快下课时,老陈在黑板上写下“自古华山一条道,当今书海多窍门”,以表示劝勉。
⑧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老陈经常在黑板上写着与数学不怎么相关的话,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解析几何的重点就在于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然后开始若有所思。
⑨没错,老陈努力用文科生的思维去解释数学。
他用近乎“怪诞”的方法,渐渐地使我们这群讨厌数学的人开始在数学课堂上集中精神。
⑩比如,老陈会问:“这道题怎么写?”然后自己回答:“把这里抹去,揪起你的头盖来。
呀嘿嘿,哇哈哈,这个时候武侠高手就出现了,他的名字叫李连杰(联结),你们看这条边,再加上这条边,他的平方加上她的平方等于它的平方。
以后啊,对于这个勾股定理我们就说是拉芳加拉芳等于小芳,明白了吗?”霎时间,我们笑得合不抚嘴,所有的压力和难题带来的困扰,早已随着笑声一道飞到了九霄云外。
⑪因为老陈,我们学会了打手势、说哑语,知道了数学和文学还有浪漫的碰撞,理性和感性也可矛盾地并存,懂得了能力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
⑫既然碰到了一位语文知识这么好的数学老师,我们文科班的同学当然要用我们的方式“验证”一下他。
有一次,老陈出了一道等差数列的题目,我们都不会。
他骄傲地向我们炫耀说:“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道题目的精妙之处?它是按照‘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样的句式出的。
”
⑬虽然我们都表示“嗤之以鼻”,但老陈还是狂妄
..地大笑我们笨。
⑭这次,老陈激起了我们的“共怒”。
“老师,在数学方面,你是‘上等马’,我们是‘下等马’,当然比不过你。
但我们知道‘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有一个很妙的对子,你要是对出来,我们就服你。
”有同学故意用我们的长处去挤兑他的短处。
⑮“对,对!”全班同学都起哄道。
⑯“这有何难?”老陈双手负背,摇头晃脑,一边踱步,一边说:“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余音袅袅,我们哑
口无言。
⑰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曾经我们最讨厌的数学课居然变成了我们每天的期待。
我们聚精会神地听老陈“胡扯”生怕漏掉可以让我们快乐一星期、一个月的“金玉良言”。
⑱高考之后,老陈问我们考得怎么样,能不能及格。
全班同学都笑着对他说:“估计刚好吧。
”
⑲现在,我肯定我们很多人早已淡忘了“log”为何物,排列组合要如何解,但我们都不会忘记他——老陈。
1.选文中哪件事最能体现老陈是把数学教得最好的“语文老师”?请简要概括。
2.阅读选文第④一⑧段,体会第一堂课及之后我们对老陈和数学课的心理变化,完成下列表格。
3.结合语境,品析选文中加点词语和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虽然我们都表示“嗤之以鼻”,但老陈还是狂妄
..地大笑我们笨。
霎时间,我们笑得合不抚嘴,所有的压力和难题带来的困扰,早已随着笑声一道飞到了九霄云外。
4.说说选文第⑾段有什么作用。
1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向泥土敬礼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
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
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
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艺,泥土有脾气,你不要拗,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过年一样。
父亲相信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
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草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
父亲停下手,拿眼睛乜斜看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枝卷烟,咝咝地吸着。
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
这是在推己及物想像蚯蚓的痛吗?
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
他会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
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
你想他们
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
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了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
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别人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
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
⑧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1.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父亲”敬重泥土及其生灵的具体表现。
2.赏析文章第⑥自然段画横线句子。
3.你如何理解第⑦自然段中“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这句话?
4.文中引用诗人雅姆的诗句有何作用?
5.联系全文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向泥土敬个礼?
13.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小铁锤
张中杰
“呯!”随着儿子猛关卧室门的骤响,你的心一个震颤,委屈的眼泪淌下来。
打小把唯一的儿子当块宝玉呵护,儿子却长了身营养过剩的懒膘,脾气暴躁。
青春期的儿子,始终与你如反贴门神——不对脸。
有一次儿子跟你顶嘴被弟弟看到,当舅舅的作势要将儿子往窗户外面扔,儿子脸吓得乌青才噤声,但次日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如故。
你真的担心学习成绩平平、养的一身贼膘的儿子将来难有出息,更别说为你养老了。
“再不听话,我送你去当兵!”你咬牙切齿。
“当兵就当兵!”儿子居然不屑一顾。
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
犹豫摇摆许久,你终于狠狠心,送高中毕业的儿子去当了兵。
“十公里拉练咋能跑得动?两米高的障碍物咋翻过去?”听说新兵蛋子拉练最苦,你常常眼睛盯着天花板,彻夜无眠。
三个月后,新兵集训结束。
儿子来信说,他被分配到了炊事班,当了伙头兵。
还有,他训练时因为紧张,扔手榴弹意外脱手,班长扑在他身上,受了点儿轻微伤。
你听得寒毛直竖。
当个伙头兵,能有什么出息?手榴弹爆炸威力很大,儿子真的没受伤?你焦虑不安,更加忧郁了。
无尽的牵挂,促使你与丈夫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去戈壁滩看望儿子。
寒冬腊月,北风刺骨。
你站在儿子面前时,儿子正在炊事班轧煤饼,手上裂开一道道血口。
儿子高大了,脸上泛
着红润的光;明显黑了瘦了,但浑身肌肉更结实了。
你抚摸着儿子粗糙的手,心里隐隐作痛,又一次泪光闪烁。
临走时你再三叮嘱儿子,一定要想方设法换个岗位。
回到家,你辗转反侧,想起了那把小铁锤。
七岁时,你老家的邻居是一个虎背熊腰的壮年铁匠。
胆小的你捂着耳朵躲在一边,只见壮汉左手拉呼呼作响的风箱,右手握一把铁铲不断往蹿起的火苗上送煤块。
红彤彤的杂铁块几欲烧成流质时,左手飞快地换了铁钳夹出来,右手早变戏法似的举起一把铁锤。
有时他的儿子抡起大锤,与他的小锤形成黄金搭档。
铿锵嘿哟,火钳左旋右转,铁锤上下翻飞,火花四溅。
敦厚的铁砧板上躺着黑乎乎的杂铁,忍受着大小锤的打击,不曾呻吟。
丢进水盆中“嗞啦”一声响,杂铁块竟神奇地变成了一把锋利的镰刀,一柄锃光瓦亮的锄头……
你总是在想,杂铁被敲打时身上疼不疼,好似砸在自己心上。
邻家壮汉看你对打铁好奇,为你打了一柄小巧玲珑的铁锤儿,一斤多重,一拃多长。
学习疲倦时,你喜欢用这把小锤砸小石子,锤面闪光,咚咚响亮。
后来,这柄锤伴随着你,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城重点高中,又伴你考入大学,直到有了工作。
结婚那天,你把小锤悄悄装进梳妆台的小抽屉。
你细心地找来一个小盒子,把小铁锤装进去,当作包裹邮给儿子,里边附了你写的一首清代诗人郑燮的七绝《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一个月后,儿子的信来了。
他的字一个个排列整齐,力透纸背。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后,有一个明显的小锤印。
你心里长出一口气,拧紧的眉毛舒展开来。
军营锤炼三年回来,儿子一进门竟然给你和丈夫一个温暖的熊抱。
儿子坐下来,一边削好苹果递到你手里,一边汇报自己的进步。
原来,儿子利用业余时间,拼命看书学习。
由于训练表现突出,入了党;还由于见义勇为被表彰,立了二等功;如今又提了干,做了军官。
“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喜不自胜,心里涌起好奇。
“每天读书两个小时,坚持做好事。
这样,天天有收获,有进步!”儿子自豪地说道。
你惊喜地瞪大了眼睛。
儿子用从部队学到的厨艺,为你和丈夫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儿子给你和丈夫讲述部队里的故事。
你弟弟擦窗户玻璃,意外跌伤肋骨。
儿子开车送舅舅去医院。
舅舅让儿子坐车上等。
可他还是规规矩矩地把车停到车位,非扶着舅舅走不可。
拍片、查结果,楼上楼下地陪检,细心照料舅舅。
“我这个外甥变化真大!”弟弟高兴地给你打电话。
那个喜欢与你顶牛儿的青涩少年走远了,你有点儿怅然若失。
但最后,你幸福地笑了。
泪眼蒙眬中你忽然觉得,当初的选择,是一个美好的插曲,就像那把小铁锤,真的很美!
(选文有删改)
1.“儿子”入伍前后判若两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
3.“你”和“儿子”都在书信中引用了诗句,请说说各自的用意。
4.请简要分析文中插叙部分的作用。
5.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三、语言表述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
那么,阴阳二者是什么关系呢?首先,①________,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
其次,阴阳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②_________,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
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赢与食、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四、写作
1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按要求作文。
(一)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二)在一卷《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
孔子为我们勾勒出理想的君子形象,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担当精神,是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请以“担当”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文中不得出现与真实人名、校名。
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解析】
A.沉淀.(diàn)/破绽.(zhàn)、懈怠.(dài)/百战不殆.(dài)、循规蹈矩.(jǔ)/目光如炬.(jù);
B.凭据.(jù)/拮据.(jū)、卷.曲(juǎn)/手不释卷.(juàn)、排除万难.(nán)/患难.与共(nàn);
C. 创.新(chuàng)/悲怆.(chuàng)、弹劾.(hé)/言简意赅.(gāi)、含辛.茹苦(xīn)/莘.莘学子(shēn);
D.晕.车(yùn)/黄晕.(yùn)、倔强.(jiàng)/强.词夺理(qiǎng)、宁.缺毋滥(nìng)/宁.死不屈(nìng)。
B项每对读音都不同。
2、B
【解析】
试题分析:A.“晌午”应读作“shǎng wǔ”;B.正确;C.“顷刻”应读作“qǐng kè”、“风雪载途”应读作“fēng xuě zài tú”;D.“荫庇”应读作“yìn bì”、“招徕”应读作“zhāo lái”。
故选B。
3、B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议论的中心是读书的作用,故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为首句;②⑤指出了读书的两个重要作用,根据“一种是”“另一种是”,可知先排②再排⑤;④中的“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是过渡句,④①分别是对②⑤的进一步解读。
故正确排序是:③②⑤④①,答案选B。
4、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句子排序。
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按如下步骤: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
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通读句子,可以看出③是首句,⑥是尾句。
⑤句承接③句,写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反响。
①④②之间有顺曾关系,介绍了“《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节目相继走红”的原因和意义。
所以排序为:③⑤①④②⑥。
故选D。
5、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
通读语段,所给的六个句子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中国结”历史悠久④③,“中国结”与日常生活的关系②⑥,“中国结”与美学的关系①,“中国结”与服饰的关系⑤。
通过比较选项,我们只要确定最后一句就可以得出答案,语段最后的语境是“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放在它前面的应该是⑤“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所陈述内容一致,有因果关系,故⑤放在最后,所以排列顺序为④③②⑥①⑤。
通读排列后的语段,符合语感和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故选C。
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