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腊八粥-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腊八节传说(5)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 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 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 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 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 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 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 他的眼中。
惊讶的原因
粥的颜色是深 褐色
锅巴,正是围了 锅边成一圈儿
没想到!!
想起了染缸里 的脏水
一饱口福
靠着 斜立着
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桌上半碗陈腊肉连八儿的 爹同妈也奈何它不来了
谢谢观看
拟人
课文围绕腊八粥 写了什么事?
课文主要围绕八 儿“等粥”和 “吃粥”展开描 写,其中等粥是 详写,吃粥是略 写。
文章围绕八儿等粥写了那些事?
1.八儿盼粥快点熬好 (2-8段)
3.八儿猜粥熬成什么样子 (12-13段)
2.八儿计划分粥 (9-11段)
4.八儿如愿看到粥 (14-17段)
盼粥
着急、急切
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 警告后人而相沿的。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腊八习俗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 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 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 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 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 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 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旧时商号在腊八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账 目盘点出来,算清楚这一年的收支盈亏。债主 还会在腊八这天提醒欠钱人家准备还钱。
腊月里人们讲究忌讳,所以就用与“算” 字同音的“蒜”,来代替算账的“算”。
也因此,腊八蒜虽然好吃,市面上却没有 卖的。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并且 也给自家算算账,看看这一年的开支,有多少 积余,盘算该花多少钱置办年货等。
生字
là zhōu nì lì yàn chí ɡuàn jiǎo
腊粥腻 栗咽匙灌搅
chóu dū áo hè ɡānɡ zānɡ kuài
稠 嘟熬褐缸 脏筷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 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 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小孩子 大孩子 老孩子
腊八粥
沈从文
沈从文:
(1902年12月28日-1988 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 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 究者,出生于湖南凤凰。 代表作有《边城》《长河》 等。
乡土文学之父
LOGO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一句温暖俏皮的童
谣告诉我们,腊八
节,是春节前最后
一个举家欢庆的节
日。
点击输入批注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心理
2.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
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
动作
3.“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语言
4.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神态
分角色朗读2-8段,注 意读出八儿的馋样
垂涎三尺
馋涎欲滴
计划分粥
妈,妈,等一下 我要吃三碗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 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 友。
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 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 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 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 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腊八习俗
北京、华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在这天泡制腊 八蒜的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 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 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 成绿色。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 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 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
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 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 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 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此来表示纪念。
腊八节传说(3)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 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 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 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 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节传说(4)
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 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 碗,是吗?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 你就吃两碗半
分角色朗读9-11段,注意 读出八儿的馋样以及妈妈 对八儿的疼爱
猜粥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
栗子:稀烂到认不清楚 饭豆:煮的浑身肿胀 花生仁:是面面儿的 枣子:大了三四倍米、饭豆、枣、栗、白 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 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 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 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 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 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香味诱人
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 饭豆煮的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儿。 花生仁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儿。 锅巴,正是围了锅边一圈儿。
腊八节传说(1)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传说当年 还没有成为皇帝的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尽苦痛,当 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无奈之下竟然从监牢的 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等很多种五谷杂 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用水煮了煮熬成了一大碗 “五谷粥”,恰好那天又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 曰这锅“五谷粥”为“腊八粥”。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 个艰苦又特殊的日子,于是他把那一天定为“腊八节”。
腊八节传说(2)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 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 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 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 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 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故有“赤豆 打鬼”的说法。 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 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