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新生儿麻醉效果的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新生儿麻醉效果的实验研究
董愫;金立民;刘嘉;麻海春
【摘要】目的研究七氟醚和丙泊酚应用于新生儿麻醉的效果.方法 60例新生儿随机均分为两组,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0例.七氟醚组经面罩吸入七氟醚与氧气的混合气体,根据患儿体动反应调节七氟醚的浓度,丙泊酚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意识消失后行气管插管.取右侧卧位从骶裂孔注入0.25%罗哌卡因1.0
ml/kg.七氟醚组术中持续吸入七氟醚,丙泊酚组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1.0-1.5
mg/(kg·h),保留自主呼吸,间断辅助呼吸维持麻醉.术中连续监测SPO2、HR、BP、RR,记录两组患儿麻醉中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插管时发生体动、呛咳例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中呼吸抑制例数.同时比较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质量.结果两组患儿麻醉前SBP、DBP、HR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诱导期SBP、DBP、HR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插管后SBP、DBP、HR较麻醉前明显下降
(P<0.05).丙泊酚组诱导期及插管后SBP、DBP、HR较七氟醚组明显下降
(P<0.05).七氟醚组患儿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较丙泊酚组明显延长
(P<0.05).七氟醚组患儿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较丙泊酚组明显缩短(P<0.05).七氟醚组患儿呼吸抑制发生率较丙泊酚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气管插管期间呛咳、体动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七氟醚组患儿苏醒时间较丙泊酚组明显缩短
(P<0.05).两组苏醒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与七氟醚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新生儿患者.七氟醚更易保证患儿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稳定,值得在新生儿手术中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
【年(卷),期】2010(014)002
【总页数】4页(P248-251)
【关键词】新生儿;七氟醚;丙泊酚
【作者】董愫;金立民;刘嘉;麻海春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吉林,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2;R722
新生儿因其特殊的生理与解剖特点,麻醉中对麻醉药物的选择应尤其精细,以保证术中、术后循环与呼吸系统的稳定。

本研究观察新生儿对七氟醚吸人诱导或丙泊酚静脉诱导的耐受性,比较七氟醚和丙泊酚应用于新生儿麻醉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观察术后患儿的苏醒质量,为临床更好地选择麻醉方法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1-6月新生儿手术60例,其中先天性巨结肠造瘘术10例,肠闭锁、肠切除、肠吻合术22例,幽门环肌切开术23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5例,年龄生后5 h?30 d,体重1.5-3.5kg。

手术时间0.5-
2.5h。

将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0例。

1.2 麻醉方法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2 mg/kg,人室后开放静脉,缓慢注入芬太尼0.003 mg/kg。

七氟醚组面罩吸入七氟醚与氧气的混合气体,根据患儿体动反应调节七氟醚的浓度来维持和加深麻醉;丙泊酚组静脉注射丙泊酚
2.5 mg/kg。

入睡后均行气管插管。

取右侧卧位从骶裂孔注入0.25%罗哌卡因1.0 ml/kg。

改平卧位,七氟醚组术中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丙泊酚组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1.0?1.5
mg/(kg◦h),保留自主呼吸,间断加压辅助呼吸。

手术结束停用麻醉药,患儿躁动哭闹,拔除气管插管,面罩吸氧,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术中连续监测 SPO2、HR、BP、RR。

记录两组患儿麻醉中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插管中发生体动、呛咳例数,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术中呼吸抑制例数。

比较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质量(以患儿觅食反射出现时间作为麻醉苏醒时间,以麻醉苏醒后2 h内,患儿累计哭闹时间长短判定麻醉苏醒质量:优,麻醉苏醒后2 h内累计哭闹时间≤10 min;良 ,11-20 min;差 ,>20 min)。

1.4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用SPSS1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循环功能的比较见表2。

2.3 两组患儿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呛咳及肢动、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术中发生呼吸抑制的比较见表3。

2.4 两组患儿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的比较见表4。

随着外科和麻醉技术的进步,除新生儿急症手术外,一些择期手术在家长及外科医师要求下也选择新生儿期完成。

因新生儿特具有体重低、体表面积大,耗氧量大等一系列殊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1、2],其呼吸循环的管理及维持稳定的内环境比较困难,因此新生儿麻醉风险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机率高。

所以选择简单有效的麻醉方式以减少对循环呼吸及内环境的影响和良好的监测以适时把握循环呼吸及内环境的变化,是新生儿麻醉成功关键。

新生儿骶管容积小,腰硬膜外腔组织疏松,从骶管给药,麻醉药容易向腹部硬膜外腔扩散,能取得较广泛的阻滞范围,镇痛效果确切,所使用的局麻药为低浓度低剂量,对生理干扰小,加上新生儿循环代偿功能好,再配
合合理的静脉输液。

无低血压、低心排血量等发生[1、2]。

但骶管阻滞为一不完全麻醉技术,不能防止内脏牵拉、神经反射,不能安定镇静。

单纯用于新生儿手术麻醉,新生儿难以安静接受手术,必须辅以全麻药。

在麻醉过程中应谨慎选择全麻药物的种类及用量,与骶管麻醉配合,使病儿安静、止痛、肌松完善,呼吸循环稳定,而且术后刀口裂开者罕见,达到新生儿腹部手术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麻醉效果。

吸入麻醉诱导和静脉麻醉诱导都可以完全抑制气道反射并提供良好的肌松,使患儿意识丧失,达到适宜的麻醉深度,并能耐受气管插管。

国内有研究显示,七氟醚与异丙酚都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成人全麻诱导[3、4],但在儿童中,特别是新生儿中的应用报道极少[5、6]。

丙泊酚是一种速效、短效的静脉全麻药,具有麻醉效能强、起效快、持续时间短、苏醒迅速而平稳、不良反应少的特点[7、8]。

有研究认为,异丙酚以2.5 mg/kg的剂量静注时,起效时间30-60 S,维持时间约10 min左右,病人通常从麻醉中迅速苏醒,醒后无宿醉感,丙泊酚还能降低颅内压和眼压,术后无呕吐现象,丙泊酚能抑制喉反射,易耐受气管内插管,喉痉挛很少发生。

本组病例在使用诱导量2.5 mg/kg时有极短暂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下降。

但在持续微量均速微泵注射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基本无明显改变,SpO2、RR在正常范围内,口唇、指甲颜色红润,在整个手术操作中病儿持续安静。

七氟醚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吸人麻醉药,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麻醉诱导迅速、嗅味好、对呼吸道刺激小等优点[9]。

即使吸人高浓度七氟醚,也无屏气、咳嗽或喉痉挛等发生,故更适用于小儿麻醉诱导,麻醉满意,苏醒迅速,安全可控。

七氟醚还可通过降低血浆IL-6水平,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来对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10]。

从本文结果可见,七氟醚麻醉诱导和麻醉后恢复平稳而迅速,不良反应少。

本研究比较了七氟醚与异丙酚在新生儿全麻诱导、维持、苏醒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七氟醚吸人麻醉诱导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都能实现快速、平稳诱导,其中七氟醚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更小,二者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
新生儿;②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起效更快,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更短;③七氟醚吸人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术毕均可以实现快速、平稳苏醒,而且能达到满意的苏醒质量;但七氟醚麻醉较丙泊酚麻醉苏醒更加迅速。

综上所述,丙泊酚与七氟醚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新生儿患者。

七氟醚更易保证患儿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稳定,值得在新生儿手术中推广应用。

然而在某些特殊临床情况下,静脉麻醉仍有应用价值。

因此麻醉医生必须综合考虑,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相关文献】
[1]俞卫锋.麻醉与复苏新论[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527-537.
[2]安刚.婴幼儿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53-783.
[3]王建刚,刘保江,吕洁萍.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小儿全麻诱导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杂
志,2008,8(6):487.
[4]江海霞,刘进.七氟醚和丙泊酚麻醉诱导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6):527.
[5]Suzuki K S,Oohata M,Mori N,et al.Multiple-deep-breath inhalation induction with
5%Sevoflurane and 67%nitrousoxide:comparisonwith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propofol[J].Anesth,2002,16:97.
[6]祝 ,张宏,梁萍,等.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271.
[7]姜丽华,郭萍,林河,等.异丙酚用于新生儿全凭静脉麻醉的可行性[J].中华麻醉学杂
志,2002,22(7):502.
[8]黄安宁,陈娜.丙泊酚应用于小儿麻醉中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8):501.
[9]徐坚,连庆泉.七氟醚应用于应用于小儿非住院手术麻醉的可行性[J].中华麻醉学杂
志,2000,20(5):249.
[10]Davis P J,Greenberg J A,Oende1man M,et al.Recovery characteristics of Sevof1urane and halthane in preschool-aged children undergoing bilateral myringotomy and pressure equalization tube insertion[J].Anesth Analg,1999,8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