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改革
作者:李和祯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5年第11期
李和祯
(龙川县鹤畲林场,广东河源517300)
摘要:近几年,政府部门加大了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国有林场分类改革面临严峻的挑战,发展战略问题没有明确的目标。

本文针对国有林场的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国有林场发展战略目标和改革思路。

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的发展模式,需要我们将这种科学理念深入到实践中去,加大国有林场的建设力度,建立符合国内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实现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关键词:国有林场;改革思路;可持续发展
1 国有林场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与必要性
国有林场主要是对生态公益林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一个基层林业单位部门。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林业也取得了很多成就。

国有林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一项重要保障,是非常重要的森林资源和木材产量基地。

国有林场的发展对我国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新时期国有林场改革思路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从目前情况来看,生态环境的需求和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是林业发展的主要需求, 国有林场发展战略的选择面临很大的问题。

十七大会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生产发展、生活文明以及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

当国有林场分类改革面临改革困难的局面,比如,资源不足甚至枯竭、生产设施破损、职工收入较低、负债严重以及管理不到位等很多问题,国内一些林场的管理模式多为粗放型,经济效益达不到要求,缺少发展动力。

因此,国有林场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需要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和经营模式改革。

2 国有林场分类经营存在的问题
2.1 划分依据不够充分,划分方式矛盾
我国国有林场有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济型林场2 种类型,主要是依据林场主导作用的不同来进行分类。

但是这样的划分方式存在着很多问题和较多矛盾。

2种经营方法也不一样,一种是对企业经营方法进行管理,另一种是事业型管理模式,但在实际的操作中,2种方法不存在一体关系,2 种经营模式结合起来并不是整个林场的国有性质,还存在其它经营模式,按照森林的主导功能来划分并不充分。

2.2 生态型的林场没有找到合适的经营方式
生态公益型林场的公益性质比经济型林场表现要强,但实际的工作中,相关的林业工作人员对林场的公益性认识不足,宣传表面工作,没有找到适当的经营方法。

对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济型林场的界定划分也不是很明确,制约着2 种方法下林场主导功能的发挥。

公益性林场是通过发展事业型的管理模式发挥自身特性,因此,事业单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公益型林场的发展和经营中也会出现。

2.3 缺乏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
随着国有林场逐步进行分类改革,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再满足改革的需求。

传统的管理
机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政企经常不分、经营权和管理权职责划分不清等。

由于这些传统因素,国有林场被认为是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实行国有企业化管理模式。

作为事业单位,人员
编制没有落实清楚,国家拨的经费不够用,国有林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没有界定清楚。

职工家属的就业问题和保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林场职工的薪资问题日益严重。

初期采用的政
企结合的模式在林场发展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但长期没有做调整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比如,林业资源的缺乏、生态物种的消失等。

管理权和经营权职责不分,整体利益和部分利益或者长
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不断产生冲突,当部分利益和短期利益受益时,林场的经营就会陷入困局。

2.4 商品经营型林场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
商品经营型林场经营模式需要自负盈亏,承担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

国内部分商品型林业
地处偏远,交通不发达,在天气干燥季节容易发生火灾,总之,管理难度比较大,管理成本很
难控制,也没有意识到激励作用。

很多职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偏低,带来的林业效益也比较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林业的发展。

由于经营模式需要自负盈亏、自收自支,很多在职职工生活困难,工作条件差,因此,人员的编制问题非常重要,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影响林业发展
的重要因素。

3 国有林场的分类经营
3.1 有效解决林场的分类问题
林业的分类经营是按照林业的不同功能,把国有林业一部分划分为以生态效益为目标的公
益性林业,一部分划分为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商品型林业。

公益型林业属于社会公共事业,需
要由政府部门、国家财政投入和社会组织力量。

商品型林业属于市场经济,需要运用经济和法
律法规等手段进行管理。

3.2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传统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以及自收自支的管理模式不再满足林业的发展需求,需要
从本质上进行彻底的改革。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条件,国有公益事业需要由政府部门经营并负责。

商品的经营模式由市场职能分工进行,将国有林场负责的公益事业和应该取得的经济效益分离
开来。

将生态环境建设的这种公益事业由政府部门进行管理。

3.3 明确林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国家建设林场的目的是大力发展造林、育林项目,加强林业资源的培养,保护林业资源和
管理林业资源作为主要任务。

实施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的发展措施,推动现代国有林业的建设
的新发展,对国有林场的发展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发展方向从新选择。

总的来说就是集中精神
扩大育林项目,培养林业资源为主要任务。

采取各种方法增加育林、造林计划,加强林业资源
的保护,强化管理措施,同时提高林业资源质量。

3.4 建立合理的市场运行机制
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国有林业自身特点的运行体制。

彻底改变国有林场的各
种不足现象,比如,管理机构不健全、职工人数多收入低、管理成本较高、经济负担严重等。

国有林场按照需要承担的任务量以及管理程度的难易,编制合适的管理体制。

推行岗位责任制,国有林业的生产活动通过社会力量完成商品经营模式向市场经营模式的发展。

3.5 改革的基本思路
目前,国有林场改革的困难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客观上来说,很多
国有林场处于偏远山区,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比较恶劣,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基础设
施不健全,林场的生产条件不好等,主观方面主要是体系的建立和管理机制的问题。

4 总结
国有林场的分类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且复杂的社会工程。

在国有林场分类改革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大力宣传,使人们充分认识国有林场分类改革的意义,减少本身改革阻力以外,
需要做好充足的改革方案和发展条件,将国有林场建设为体制健全、机制灵活、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文明的新型林场。

将国有林场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经济建设中去,逐渐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建.从国有林场分类经营中分析三门峡市林场的发展模式[J].河南林业,2012(14)
2 马文中.浅析市场经济模式下国有林场的发展方向[J].农林科技,2013(1)
3 王玉萍.国有林场实行分类经营的难点分析及相应对策[J].中国林业,2013(2)
(责任编辑王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