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翻译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
周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成就
周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成就dang'anjiemi周作人对文学翻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迄今也少。
周作人对日本文学的翻译贡在他的30多种翻译著作中,对日本。
本文将对周作这些日本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如梦记》、平家物语》(前七卷)、《枕草子》、《古事记》、日本狂言选》、《日本俗歌六十首》、《浮世澡》、《徒然草》、《现代日本小说集》等作品,。
一、周作人日本文学译者的三个阶段周作人对日本文学的译者生涯始于五他译者了第一篇日本短篇小说小小的一个人》(江马修著),并于1918年月15日刊登在《崭新青年》杂志。
周作人的《点滴》在1920年8月出来其唯一的短篇小说也收录于在内,这就上开。
至1966标志着周作人渡过了半个世纪的日。
在这50多年的岁周作人获得了在日本文学译者领域里这毫无疑问将并使其在中国的外[1]380-441。
随着周作人对日本文学作品的挑选也出现了。
所以,在相同的时期和阶段,周作人甩。
我们可以根据周作人思想的相同1918年至1928年,为第二阶段1928年至1938年,周作人应邀出席“Cattenom”,就是周作人“自保投”时期,其译者的日本文学作品代表就是《闭合》;第三阶段从1938年至1966《平家物语》第七卷年才,在这个时期周就用一年的《例如梦记》,该《艺文杂志》第一卷和第二。
因此,周作人的日本文学译者生涯的第。
在这一阶段,他译者了很多日本这又就是周作人在其日本文学[2]80-87。
二、周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成果。
根据对日本文学翻译的工作性质和规年轻时的周作人月份发表的《读武者小路君作〈一个青年的梦〉》,再到1966年5月5月,周作人译者的《平家物语》(第七卷)域新纪元的开拓者。
从1918年5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成就不少的文学作品(主要包含诗歌和小说两种体式)。
周作人渐渐地关心起日本的诗歌和平民文学,这是和他留日期间广泛接触平民的生活有一定的关系。
在小说方面的成绩主要体现在1922年周作人和鲁迅先生合作翻译的《现代日本小说集》一书,接着周作人还翻译了《浮世澡堂》、《平家物语》、《枕草子》和《狂言十番》等日本古代著名著周作人作[3]60-64。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形式国语化,内容要欧化”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形式国语化,内容要欧化”作者:纪启明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4期[摘要]作为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周作人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在五四时期令人瞩目。
周作人儿童文学的理论核心是“儿童本位论”,基于此,其儿童文学翻译强调文以移情,在翻译的过程中崇尚直译,贯彻“名从主人”的翻译原则,提倡翻译批评和重译。
周作人所提倡的童话翻译观可总结为:“形式国语化,内容要欧化”。
[关键词]周作人;翻译;翻译理论与实践;童话;儿童文学[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9)04-0097-04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by Zhou Zuoren:“domestication in form while Europeanization in content”JI Qi-ming(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Abstract:Being a distinguished translator,Zhou Zuoren’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was of dramatically significance dur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period. The theoretical core of his children’s literature is based upon “children-oriented theory”, by which his translations emphasize to deliver empathy.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he author advocates literal translation, implements the principle of “translation of names to comply with the original i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advocates translation criticism and retranslation. Zhou’s translation philosophy on children’s literature can be summarized as “domestication in form while Europeanization in content”.Key words:Zhou Zuoren; transl atio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fairy tale; children’s literature一、周作人的“儿童本位论”周作人(1885—1967),是五四时期儿童文学最热心的倡导者与最有力的推动者之一,其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介绍和研究,实际上开启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时期[1]。
浅析周作人的翻译观
浅析周作人的翻译观作者:王晓晓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5年第08期【摘要】现代“学者型翻译家”周作人认为,人及人的价值具有的首要意义才使人类开始系统论证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和力量。
本文认为周作人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一直坚持并实践着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坚持“为自己翻译”、“为书翻译”与“直译”的思想。
【关键词】周作人翻译人文主义一、“为自己翻译”和“为书翻译”1944年,周作人在他的《谈翻译》一文中总结道:“正当的翻译的分数似应这样的打法,即是信五分,达三分,雅二分。
假如真是为书而翻译,则信达最为重要,自然最好用白话文,……若是想要为自己而翻译的话,那么雅便是特别要紧,而且这还是俗受的雅,唯有用文言才能达到目的,不,极容易的可以达到目的。
这一段话从白话文与文言文在翻译上的差别将翻译区分为“为自己翻译”和“为书翻译”,若要追求“雅”,即是“为自己翻译”;追求“信”与“达”,则是“为书翻译”。
周作人认为文言译书不很费力而且容易讨好,是对于译者有利的,他将此称之曰“为自己而翻译”;针对这点,周作人提出了“为书而翻译”的革新观点,既然是要为书而翻译——把外国名著忠实地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就应当使用白话文,翻译的方式最好是直译。
他认为:如果是为出书而翻译,则信、达最为重要,自然须得用白话文,只是似乎总缺少点雅。
虽然白话文也自行其雅,但一般不当它为雅,反以为是俗。
如果是为自己而翻译,那么雅便是特别要紧,并且只有用文言才能极容易地达到。
尽管五四时代提倡使用白话文翻译,但周作人看来,但也未需要将文言文体一棒打死。
他委婉地表示为了实现“雅”,文言文体在翻译中还是有点用处,有一定的艺术生命力的。
在为《点滴》作的序中,周作人也将这一时期的翻译工作的特点归结为两点:“直译的文体”和“人道主义的精神”。
这一时期,周作人提倡直译的翻译方法,强调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注重引进新的文法和思维方式。
反观他的译作个性化选择与审美,周作人是将个人的翻译趣味与他所追求的审美价值统一在人文精神的大框架之下。
浅谈五四时期周作人的翻译思想
浅谈五四时期周作人的翻译思想杜鹃周作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他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经过西方文化的洗礼,经历过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并最终走上了翻译生涯,将近半生的时间与精力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翻译事业。
周作人一生著译约一千五百万字,翻译约占去一半。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能像他那样兼事著译并取得如此成就的怕是屈指可数。
如果说周作人作为文学家与思想家的地位是在五四运动中才开始得到认可的话,那么他作为翻译家的声名则成于更早时期。
周作人正式从事文学翻译可追溯到1904年,译作有《侠女奴》、《玉虫缘》、《荒矶》、《天鶓儿》。
其中《侠女奴》译文序基本上反映了他早期激进的翻译思想,借用异域文学作品中具有叛逆精神的人物形象来激发国人的热情,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争取民族独立与个性解放。
鸦片战争后的科技翻译和晚清小说翻译,基本目的大都在于启蒙、新民和新政,于此相比之下,周作人的翻译思想则多出了某种超越成分,他提出了“学以移情”的观点,此观点的提出已经超越了上一代翻译家,它在我国整个翻译史上是具有开拓意义的。
五四时期,由于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强力推动,新文学开创基业的急切需求,以及新闻出版业与新式教育的迅速发展,翻译文学迈进了一个新纪元。
翻译文体逐渐丰富,促成了白话文学语体的成熟。
周作人早期的翻译可划分为古文与白话两类译文,为顺应时代的要求,周作人也意识到古文译书会行之不远,他毫不迟疑地弃而舍之,成为白话文坛和译坛的开拓者。
周作人最初成熟的白话文学作品也应该说是他翻译的《童子Lin之奇迹》、《皇帝之公园》、《酋长》、《卖火柴的女儿》等,伴随着翻译艺术的进步,他的白话写作能力也在逐渐提高。
鸦片战争以来日益加重的民族危机,逐渐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尤其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在品尝了巨大的耻辱之后对民族压迫的话题分外敏。
继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等反帝爱国运动的发生,被压迫的弱小民族的文学得到了五四时期翻译界的热切关注。
周作人翻译思想概略
( 河南科技学院外语系 , 河南新乡 , 500 4 30 ) [ 摘 要】 作为文学 家和翻译 家的周作人 , 其翻译生涯之久 、 翻译作品之 多 中国近现代 翻译吏上不 多见 的, 的翻译 是 他
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为中回传统译论的一部分, 代中国翻译研究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引用周作人的一些翻译论述, 对当 将
二、翻译 的性质
在 14 94年周作人的《 谈翻译》 一文中, 他谈到了翻译 的两个 问题 , 他 自己的话说是 “ 用 经验 之谈 ” 一是 翻译 的 , 文字 , 二是翻译 的性质 。在 文 中, 周作 人将 翻译 的性质 也
称作 翻译 态度 , 分为了 三种 , 一是职 务 的 , 是事业 的 , 二 三 是趣 味的 。“ 职务 的翻译是完全 被 动的 , 因职 务的关 系受 命 令 而翻译 , 这种人在 日本称为通译 , 中国 旧称通事 , 过 不 从 前只重在传话 , 现在则改 为动笔 而 已” 。这 种翻译像 是 我们 现在所说 的商 务或 是 政治 方 面 的笔 译 和 口译 。“ 事
21 0 1年 7月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Ju n lo B i utE u aii I s tt o r a fHu e Ad l d c t l n tue O i
J l u ,20 1 1
V 1 1 N . 0. 7 O4
第1 7卷
第 4期
周 作 人 翻 译 思 想概 略
大批杰出的翻译家, 他们的翻译理论和译作给我们留下 了宝 贵的文学 财富。提到中国现代 翻译史 , 们就不得 不 我 论及周 作人 。他曾与鲁 迅一起 被 誉 为五 四文坛 上 的“ 周
一
论周作人的直译观-最新年文档
论周作人的直译观一、直译观的形成对外国文学的翻译采取“直译”的手法,这是鲁迅和周作人首先提出来的。
周氏兄弟的翻译理论可概括为“直译”、“求信”和“达旨”三个方面。
首先:两人都一致强调直译。
鲁迅早在《域外小说集》序言中就曾以“词致朴呐”、“移译亦弗失文情”、“抽意以期于信,绎辞以求其达” 之说表达了自己的直译观点,其后他又在译文《出了象牙之塔》后记中写道:“文句仍然是直译,和我历来所取的方法一样;也竭力想保存原书的口吻,大抵连语句的前后次序也不甚颠倒。
”此外他还在卢那卡斯基的《文艺与批评》日文重译附记中进一步指出:“在我是除了还是这样的硬译(即直译――笔者)之外,只有‘束手’这一条路――就是所谓‘没有出路’了。
”无论从当时还是今天看来,这都是翻译手法的一次重要的革新。
换句话说,正是周氏兄弟为中国翻译界在“信”上,开了风气之先;并用他们自己的翻译实践,为中国译文的忠实可信性奠定了基础。
其中关于周作人专门的文学翻译手法问题,只能从他零散的文章中去寻找。
比如1920年4月17日,周作人在《序》中写道:我以前翻译小说,很受林琴南先生的影响;1906年住东京以后,听章太炎先生的讲论,又发生多少变化,1909年出版的《域外小说集》,正是那一时期的结果。
1917年在《新青年》上做文章,才用口语体,当时第一篇的翻译,是古希腊的牧歌,小序有一节说,――“什法师说,翻译如嚼饭哺人,原是不差。
真要译得好,只有不译。
若译他时,总有两件缺点:――但我说,这却正是翻译的要素。
一,不反原本,因为已经译成中国语。
如果还要同原文一样好,除非请谛阿克利多斯(Theokritos)学了中国语,自己来作。
二,不象汉文,――有声调好读的文章,因为原是外国著作。
如同汉文一般样式,那就是随意乱改的胡涂文,算不了真翻译。
虽然林译功不可没,但林琴南的翻译是用古文的意译,周作人认为文言译书不很费力而且容易讨好,是对于译者有利的,他将此称之曰“为自己而翻译” ;针对这点,周作人提出了“为书而翻译”的革新观点,既然是要为书而翻译――把外国名著忠实地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就应当使用白话文,翻译的方式最好是直译。
鲁迅对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及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
浅析鲁迅对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及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摘要】鲁迅,中国著名的文化大家,在认识到中国儿童面临着精神食粮数量有限、质量低劣的现状后,以前瞻的眼光注意到了外国文化对于我们的重要作用而且又毅然挑起了引进外国文化的重担。
他翻译介绍了俄国、苏联、匈牙利、荷兰、等十几个国家百余位作家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但提高了儿童读物的质量,并且为中国儿童文学创作者拓宽了思路、增加了题材。
【关键词】鲁迅;儿童文学;翻译;童话一、引言儿童被当作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灵需要被呵护,也需要有高质量的精神食粮。
然而在近代的中国,像“郭巨埋儿”,“王祥卧冰求鲤”等类似的故事,都在训导孩子无条件地当孝子,为父母牺牲一切,包括生命。
如“郭巨埋儿”讲述了为了专心致志孝敬父母,除掉障碍,郭巨竟然把自己的儿子活埋掉,这是何等的荒谬。
在西方,这几乎可以算的上恐怖故事了;在号称礼义之邦的中国,类似的儿童读物、类似的传统故事,却作为光辉的典范,向孩子灌输。
受到类似思想熏陶的中国孩子,他们的心理,他们的未来令人堪忧!“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话;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所以给儿童看的图书就必须十分谨慎,做起来也十分烦难。
”鲁迅说中国没有所谓意义上的童话,于是他把目光转向外国。
鲁迅建议青年都应“别求心声于异帮”,正是这一主导思想,使鲁迅不仅自己留学于日本,吸取异域文化,更是积极地介绍外国文化到中国来。
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谈到外国文化的作用:“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
在吸收借鉴中,创建新义艺,创建新人,翻译被鲁迅赋予了重任。
鲁迅决心翻译外国儿童文学名著,把外国儿童文学引进中国。
他的译作主要有:[荷兰]望·蔼覃长篇童话《小约翰》、[匈牙利]至尔·妙伦系列童话集《小彼得》、[苏联]班苔莱耶夫中篇童话《表》等。
这些童话内容各不相同,但都跟现实社会密切相关,主题也很明确,或张扬“自由,平等,博爱”,反对奴役和压迫,或讲述在新型的社会中儿童如何成长。
周作人的翻译理论及其翻译实践
师们翻译佛 经 时,将 佛 经 中 的 韵 文 译 成 一 种“无 韵 的非散文”———偈。周作人认为这是古代译师们的 苦心与独创。古代译师们不愿意改译成散文,用韵 文又受到约束,有变成长篇述祖德诗的危险,于是创 造了这样一种新的文体。再 如《四 十 二 章 经》,用 《论语》、《老子》体的文章写了以后,虽然感觉雅,却 不适于发挥新事理,于是糅合骈散,形成了晋唐的佛 经文体。周作人指出: “这给予我们一个教训,便是 旧文体纵或可以应用,新时代应当自己去找出途径 来。”[2]周作人这种不拘骈散、调和古今的翻译主张 是对译学理论的一大贡献,对我们有深远的启示。
尽管周作人提倡使用白话文翻译,但也未将文 言文体一棒 打 死,他 委 婉 地 表 示 为 了 实 现“雅 ”,文 言文体在翻译中也是有一定的艺术生命力的。对于 诗歌,周作人也不反对把外国诗歌译成中国旧诗,他 自己在翻译时将诗歌译成白话体散文,是因为他认 为还没有有韵的白话这种文体,所以没法用韵文译; 要是用旧诗 形 式 译,容 易 译 好,但 对 于 读 者 是 否 便 利,对于原文是否体裁相合,是很有问题的。古代译
关键词: 周作人; 翻译; 调和古今; 融汇中西 中图分类号: I206.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580( 2012) 09—0122—02
从《新青年》周作人的译介小说的语言简析其翻译观
篇, 大约 占了四分之一 的 比重 , 后 几卷亦然 , 但译介文 章的 内容 选择有所变化 , 前三卷发表译作最 多的作者是 主编陈独秀 , 内容
集 中在 翻译 欧美 的启 蒙 思 想 学 说 。 从 第 四卷 开 始 , 外 国 文学 的译 作逐渐增多 , 译 者 队伍 也 在 逐 渐壮 大 , 如 胡 适 翻 译 了莫 泊 桑 的小
求情 节 的波 澜 起 伏 与 结 构 完 整 , 只要 文 字 浸 透 了著 者 的感 情 , 能
够传递 著者 的思想和情绪 , 这就符合文学 的特质 , 这样 的文字 即
是抒情体小说 。这也许便是周作人率先肯定郁达夫早期小说价
值的原因 , 因为其小说 为情感表达找到 了一种恰当有效的形式。 除了对新 的小说体式 的推荐 ,周作人对西方文学 的创作技
说 文 解 字
文艺 生活 L I T ER A TUR E L I F E
2 D 1 0
Hale Waihona Puke 从《 新青年》 周作人 的译介小说 的语言简析 其翻译观
张 爽
( 中国传媒 大学文法学部文 学院, 北京 1 0 0 0 2 4 )
摘 要: 《 新青年》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 阵地 , 《 新青年》 的同人们为闭塞的 中国引进 了民主与科 学两面大旗 , 影
物 。1 9 2 2年 出满 九卷 后 , 改 为 中共 中央 的理 论 性 机 关 刊 物 , 不 再
翻译语 言的使用方面人手 , 试 图借此探究周作 人在《 新青 年》 及
周 氏兄弟是五四新文学翻译 的先驱 ,其 翻译 活动在他们 留 日期 间就 已经开展 , 到了五 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 周 氏兄弟在译介
译文章所 占比重较大 ,这种情况的 出现与当时 的社会背景密不 可分 , 1 9 l 5年与 1 9 1 7年 的中国社会经历 了两次复辟 闹剧 , 尊孔 复古逆流横行 , 在 民国初年一度繁盛的报刊行业 也遭受挫折 , 民
鲁迅的翻译活动及翻译思想
简述鲁迅的翻译活动,并简评其主要翻译思想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共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翻译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他对我们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鲁迅是由翻译走上文学之路的,他主张“翻译和创作,应该一同提倡。
”鲁迅的翻译数量与创作相近,达300万字。
他用日文德文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了14个国家近100位作家的280余种作品,印成33个单行本。
体裁无所不包: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涉及的学科更是多种多样:植物学、医药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历史、美术、文艺理论等等。
鲁迅的翻译活动不是从个人爱好和美学情趣出发,更不是为翻译而翻译,而是有着明确的社会功利目的,是与他的思想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主要翻译活动:(一)科技和哲学作品译介阶段早期的鲁迅认为自然科学是使中国富强的有力武器,他除了选定医学作为拯救祖国的途径之外,并致力于介绍外国科学小说,主要译介科技和哲学思想作品。
他翻译出版了法国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以及雨果的《哀尘》和介绍最新科学成就的《说(镭)》。
在《<月界旅行>弁言》中,鲁迅谈他翻译“科学小说”的动机是使读者”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
1904年鲁迅翻译了《北极探险记》和《物理新论》。
1905年,翻译了美国的路易斯·托仑著的《造人术》。
鲁迅在《<月界旅行>》弁言》中提到他的科普翻译的对象是人民大众,他说:“苟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
”这期间,鲁迅翻译了很多的哲学思想,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卢梭和孟德斯鸠的民主主义,达尔文的进化论等。
五四运动前夕,鲁迅翻译了德国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一3节。
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
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翻译主体的身份和语言问题——以鲁迅与梁实秋的翻译论争为中心1929 年9 月10 日,梁实秋( 1903 -1987)的批评文章《论鲁迅先生的“硬译”》在《新月》杂志上刊出。
此文引发了1930年代前期有关翻译问题的论争,在中国现代翻译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梁文发表半年之后的1930年年3月,鲁迅(1881 - 1936)发表回应文章《“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论争局面初步形成。
1931 年12 月,鲁迅在《几条“顺”的翻译》一文中指出∶“在这一个多年之中,拚死命攻击‘硬译’的名人,已经有了三代:首先是祖师梁实秋教授,其次是徒弟赵景深教授,最近就来了徒孙杨晋豪大学生。
”由此可见论争之延续性。
同样是在1931年12月,鲁迅与瞿秋白用通信的方式讨论翻译问题,并先后将通信发表在《十字街头》和《文学月报》,有关翻译的讨论高潮再起。
鲁迅对翻译论争的参与,至少持续到1935年4月《非有复译不可》一文在上海《文学》月刊上发表。
这场翻译论争①发生在无产阶级文学兴起和“翻译洪水泛滥”②的特殊时期,由于众多翻译家的参与,涉及翻译的政治性、译者的身份以及翻译美学等中国现代翻译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并与清末至1920年代中国固有的翻译观念构成关联。
本文试图以鲁迅与梁实秋的相关文章为中心,对此进行考察。
一翻译理论与政治性梁实秋《论鲁迅先生的“硬译”》的立论是从讨论“死译”和“曲译”的优劣开始的。
文章开头引用陈西滢的观点——所谓“死译的病虽然不亚于曲译,可是流弊比较的少,因为死译最多不过令人看不懂,曲译却愈看得懂愈糟”,在此基础上反陈西滢之道而行之,认为“曲译”与“死译”相比尚有可取之处,理由是“曲译”不会通篇皆“曲”,“读的时候究竟还落个爽快”,而“死译一定是从头至尾的死译,读了等于不读,枉费时间精力。
况且犯曲译的毛病的同时绝不会犯死译的毛病,而死译者却不妨同时是曲译。
”那么何谓“死译”? 梁实秋依然是引用陈西滢的话——“他们非但字比句次,而且一字不可增,一字不可先,一字不可后,名曰翻译:而‘译犹不译’,这种方法,即提倡直译的周作人先生都谥之为‘死译’。
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
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一、本文概述《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和分析周作人文学思想的学术论文。
周作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独特的文学观念和丰富的创作实践,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周作人文学思想的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揭示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时代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周作人的生平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成长经历、教育背景以及文学创作历程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分析周作人的文学观念、文学批评理论以及文学创作实践,包括其对于文学与社会、文学与人性、文学与艺术等关系的独到见解,以及其在实际创作中的运用和体现。
通过对周作人文学思想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当代文学创作和批评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在此过程中,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力求做到论证充分、分析深入、观点明确。
二、周作人的文学观念周作人的文学观念深深地根植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学的深刻理解之上。
他倡导一种“人的文学”,强调文学应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生存状态。
他反对文学的政治化和功利化,认为文学应独立于政治之外,以审美和人文关怀为核心。
在周作人看来,文学的价值在于其能够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度,能够触动人的情感,引起人的共鸣。
他提倡“以文学为本位”的文学观,主张文学应独立于政治、道德等其他社会因素之外,以自身的审美价值为依归。
周作人也非常注重文学的形式和技巧。
他提倡简洁、质朴的文风,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能够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涵。
他强调文学的创新和实验精神,鼓励作家在形式和技巧上进行探索和尝试。
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体现了他对文学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他坚持文学的人道主义立场,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需求,强调文学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关怀。
这些观念对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的现代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鲁迅与翻译——精选推荐
鲁迅与翻译摘要:鲁迅的翻译工作从来就不曾间断过,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个性之突出,在中国翻译史上写上了重重的一笔。
本文从鲁迅翻译的思想、翻译的作品、翻译的方法等几个角度出发,对鲁迅的翻译思想与价值进行了剖析,鲁迅从事文学翻译早于文学创作,分析鲁迅的翻译标准。
鲁迅的翻译特色是明显的,从投身文学到生命的终点,与其他译者相比,其翻译模式对后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鲁迅所以“直译”、“硬译”和“宁信而不顺”,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忠实于原作,同时也是为汉语输入“新的表现法”。
鲁迅的翻译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鲁迅;文学翻译;翻译思想;翻译的标准一、引言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一座无法逾越的丰碑,一个无法绕过的存在。
鲁迅是一位文学巨匠,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我们常常把他尊称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时,他又是一名杰出的外国文学研究者和翻译家。
他的著述与思想影响至深,成为我们民族珍贵的世纪文化遗产,不断激发后人新的思考和创作。
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的与现代的”作家,他的影响不仅局限在中国。
众所周知,在一些人眼中,他嫉恶如仇,是旗手,是导师,是人道的标本,正义的光源;在提倡多元化的今天,鲁迅在许多人眼中依旧代表着“中国人的脊梁和咽喉”。
事实上,鲁迅一生的文学活动始于翻译,而又是以翻译告终的。
据不完全统计,鲁迅一共翻译介绍了近200多位作家的作品,印成了对个单行本,总字数达300多万字,数量与他自己一生的全部著作大致相等,被称为我国翻译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经他翻译作品的国家,包括俄国和前苏联、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
荷兰、西班牙、芬兰、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其中俄国和前苏联的作品又占一半以上。
翻译作品的类型,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剧本、童话和文艺理论著作,他在杂文、书信和日记中涉及到的外国作家,据初步统计,共有25个国家和民族的作家达380人之多。
可以说,鲁迅在文学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与他在文学翻译上的丰硕成果密不可分,翻译介绍外国文学,在他一生的文学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成者“自由”也——论周作人早期的自由主义思想与成名
切权我 A主之 , 人不得 干涉”1 ) 载。 足在这一时期 , 别 4 1 的记 0  ̄ 就 古典 自
由主 义 思 想 在 他 的心 里 扎 F了根 :
政府 主义思想 , 还在《 义报》 他 天 上发 表了《 论俄 国革命与虚 无主义》 的文章 。周 作人 非常赞 同无政 府 主义个 人主 义者克 鲁泡特 金的 观 点 。克鲁泡特金提倡 “ 万人 的 自由发展 ” 每个 人都是 自由平 等的, , 但 同时又提 出 “ 个人 的 自由发展 不应该 妨 碍整个社 会 的 自由发 展 ” , “ 整个 社会 的共 同发展与个 人 自由是 同样重要 的”1 自由主义主张 9 [ 。 限制政府 的权 利 , 极端 的反 中央集 权 自由主 义者 , 时则被 认为 最 有
发 展大体上 经历 了古典 自由主 义 、 现代 自由主义 、 自由主义 三个 新
阶段 。
小 的成人 , ‘ 经贤传 ’ 拿 圣 尽量 的灌 下去” 。这 分明是对儿 童 自由 【
思想的 限制 。他 强调儿童是“ 完全 的个人 , 有他 自己的内外_ 面的生 哺
周作 人早 期的 自由主 义思想 多来 源于西方的古典 自由主义。在 进 入汀南水 师学堂后 . 他接 触 了大 量两 方知识 , 中大多 数为 宣传 其 民主 、 A由 、 等 思想 的 著作 和报 纸 , 《 平 如 天演 论 》 《 富》 《 民 、原 、新 说 》 《 自由》 。而 亚当 ・ 密的《 、论 等 斯 原富 》 即《 富论 》 是古典 自由 ( 国 ) 主义的代 表作。《 国富论》 “ 是 以人类 的利己心出发 , 以经 济 A由为巾 心思想 , 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 ” c 的经济学著作 : 新 民说》 提 {, o W3 ) 而《 “ 倡 ‘ 德革命 ’宣传西 方近代 资产阶级政治 、 理思想 , 道 , 伦 主张 中国人 加强 自由意识 , 尊重 自由的人格 , 去掉奴性 ; 有天赋人权 思想 和 自 要 由意识 , 力争政治 、 济 、 经 思想上 的自由”l 。 p 与此同时 , a 周作人 还阅 读l 『 穆勒 的《 名学》 而穆 勒又足极具 内由主 义思 想的人 。正足受 了 ,
周作人直译思想新探
交流周作人直译思想新探董小珊 浙江工业大学摘要:周作人的直译是以翻译的方法为焦点,希图建构具有可操作性的、正当实用的理论方法,但在实际实践中,并不存在直译这样一种最为正当的普遍适用的翻译方法。
直译是在与意译的历史语境中,动态变化关系中显现内涵的一个概念。
其内涵实可以说是专取达意的翻译宗旨下灵活翻译的方法、策略和态度要求、价值追求。
最开始,在周作人这里,直译是一种与意译完全分开对立的方法,不增不减的翻译方法;其次,当直译无法通过直译的方式达到它所承诺的“信”时,直译灵活地将意译纳入自身的概念当中,两者相互转换,直译意译统一为兼顾“信与达”的“正译”,但同时,直译与意译也进行了态度和价值的区别:直译是更高的能力要求--兼顾风格的翻译。
直译的第三个阶段,与意译从合一又有所分离,两者是翻译过程中有个人偏好性的策略选择。
直译偏重于理解阶段,意译偏重于表达阶段,直译偏重于异化、提高的译本。
关键词:周作人;直译;专取达意周作人的译文是可以拿来当文章读的。
他的翻译更多的是一种文学姻缘。
他总是选择符合自己个人趣味和审美的作品,翻译动机首先是满足自己内在的需要,或是因为与作品的共鸣引发了兴趣,或是因为作品表达了自己想要表达而不能表达的思想,总之因为完全的欣赏或者审美愉悦。
这样一个看似游走于边缘,非专业的翻译家,却让人难以想象得穷尽一生大半时光,翻译了几百万字的作品,而且还成为现代翻译史上直译理论的提倡者和开创者。
我不禁想问,这究竟是一位学者型、事业型的严谨翻译家,还是一位耕耘个人园地、业余的翻译家?事实上,我找到了答案。
周作人是将翻译的事业与爱好完美结合的现代文人。
我们通常看到周作人,总是第一想到他作为作家、美文提倡者、小品文大家的一个悠然书斋文人形象,然而事实上,如果没有作为翻译家、批评家、理论家背后的学理支撑,周作人的美文淡而无味的吧。
同样,如果不知道周作人博学的外国文学理论和知识,只拿他的翻译作为一个文人的业余爱好,拿他提倡的直译观作为一个被历史选中的偶然,就未免浅薄。
周作人翻译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
周作人翻译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解放后,周作人受国家委托,承担了翻译希腊古典文学和日本古典文学的任务,代表作有《枕草子》、《希腊神话》等。
一方面,周作人的文学翻译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由出版社按月预支稿酬,以保证翻译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所译选目,虽然并非都由自己挑选,纯然受命之作却是没有,对于出版社要求翻译却不合乎自己的趣味的选目,周作人也一概拒译。
从1950年开始,到1966年7月8日被迫中断翻译《平家物语》止,周作人翻译了近四百万字的作品,除1952年翻译出版的《俄罗斯民间故事》和1953年译自英国培因编译的《哥萨克童话与民谣》(后改名为《乌克兰民间故事》)等少量作品外,周作人将主要精力投到了回忆录的撰写和希腊、日本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上,包括古希腊喜剧《财神》、古希腊悲剧《欧里庇得斯悲剧集》(与罗念生合作翻译);日本古典文学经典:日本现存最古的史书《古事记》、滑稽短剧《日本狂言选》、随笔《枕草子》、滑稽小说《浮世澡堂》和《浮世理发馆》等。
周作人的翻译成就,尤其是古日本和古希腊作品的翻译,在中国翻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他觉得自己毕生最重要,也最有成就感的译作是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讽刺散文作家路吉阿诺斯的作品选《路吉阿诺斯对话集》。
对于晚年移译的古希腊文学,周作人非常看重,在其晚年日记和书信中屡次提起,乃至在1965年4月26日拟定的遗嘱中说:“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唯暮年所译希腊对话是五十年来的心愿,识者自当知之。
”止庵:《路吉阿诺斯对话集》总序,载周作人《路吉阿诺斯对话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21年版。
周作人对古希腊的文化的研究是贯穿其一生的,他真切地认为,欧洲文化的源头在古希腊,要吸取西方文化营养首先就应该从根子上来研究和学习。
有的研究者指出,周作人对中国文化深层的东西失望太多,于是希望从域外文明中多引进未有的东西,并导之以人道的精神。
正因为对古希腊神话情有独钟,周作人多次翻译过古希腊神话;但他又并非狂热盲目地崇古,他的翻译对象往往随他的兴趣点发生变化,他晚年所翻译的那部颠覆希腊神话的《路吉阿诺斯对话集》就是一个例证。
周作人的文学翻译对我国译学史的贡献
Vol.33No.10Oct.2012第33卷第10期2012年10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周作人先后学过英文、古英文、日文、古日文、希腊文、古希腊文、俄文、世界语和梵文。
他一生共翻译和介绍了154位作家的326种作品,分属22个国家。
周作人的翻译主要集中在希腊文学、日本文学以及俄国和欧洲近现代文学三个方面。
希腊文学的翻译以古希腊文学作品为主,约有210万字;日本文学的翻译包括日本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的翻译两部分,约有170万字;俄国及欧洲近现代文学作品的翻译有110万字左右。
三类合计,周作人一生翻译的总量约为490万字,所涉国籍、作者之多,翻译总量之大都是现代翻译家中少有的。
按钟叔河编辑的10卷本《周作人文类编》计算,周作人的创作共有620万字,从量化的角度考察,周作人的翻译和创作几乎是平分秋色的。
1904年,还在南京学堂求学的周作人得到了一本伦敦纽恩斯公司发行的英文插画本《天方夜谭》,他很喜欢,便翻译了其中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改名为《侠女奴》发表,这是周作人翻译生涯的开端。
1966年5月31日,《平家物语》第七卷脱稿后,周作人最终放下了译笔,他的翻译生涯前后历时六十余年,可以说文学翻译贯穿了他的一生。
在“开眼看世界”的初期,周作人的思想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因此他以介译他国作品为主;具备了自己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文学理想后,周作人进入了创作的旺盛期,却仍有欲言却文思不至、想说却不便说的时候,这时他便用翻译“曲折地言说”;政治的原因,周作人晚年已“不便言说”,这时他再次进入了翻译的丰产期,翻译了大量日本、希腊的古典文学作品,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是我国现代文学翻译史上的先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周作人及其同时代的文学革命主将,立志变革陈旧的文言文,通过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吸收外国文学作品中的新思想、新词汇和精密的语法,以期创造新的文学语言,为新思想找到新的载体。
鲁迅的翻译思想
例如末尾的紧要而有力的一句:‘Und mit seinem Begleiter ging er den frostigen Nachtwinde entgegen,den schweren Weg nach der gro ssen,finstern Stadt,wo die Menschheit war und ihr Weh.
重大革新与方法实践 1、直译理论的提出暗合了奈达的“功能对等论” (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 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对翻译理论的贡献 1. 鲁迅使翻译文学化了,他又使文学文化化了 2. 使文化政治化了,使政治意识形态化了
一面尽量的输入,一面尽量的消化、吸收,可 用的传承下去,渣滓就听他剩落在过去里…… 但是这些情形也当然不是永远的,其中一部分 建议不顺成为顺,有一部分则因为当地不顺而 被淘汰,被踢开。这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判 断。
那下半,被我译成这样拙劣的‘上了走向那大而 黑暗的都市即人性和他们的悲痛之所在的艰难的 路’了,冗长而且费解,但我别无更好的译法, 因为倘一解散,精神和力量就很不同。 然而原译是极清楚的:上了艰难的路,这路是 走向大而黑暗的都市去的,而这都市是人性和 他们的悲痛之所在。
《死魂灵》
《死魂灵》系鲁迅从德文转译。 德译本与俄文原作之间,本来就 有一重“语言层面的问题”; “因 为从第三种文字转译而稍微有所出 入”之类问题。 在郭家申译的《鲁迅翻译研究》 中写道:“他希望自己的译文至少 与原德译文没有丝毫出入,这样鲁 迅的译文中就难免出现了不少很长 而且难解的句子。”
鲁迅主张 宁信而不顺,并不意味 着对“顺”的否定。他对翻译中 “信”与“顺”的关 系有着清醒的认识
宁信不顺的目的
( 一) 端正不信之译风 ( 二) 改造、发展白话文 ( 三) 要改造社会, 改造国人的思想, 推动新文化运动
论五四时期周作人的翻译及成就
作者: 黄学军
出版物刊名: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5-20页
主题词: 五四时期;中国文化史;现代翻译;文化交流;西方文化;全方位开放;看世界;小说形式;
翻译作品;知堂回想录
摘要: 在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中,翻译无疑是最主要的媒介之一,它是沟通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的桥梁.中国文化史上,虽然也曾产生了以玄奘为代表的一些著名的翻译家,虽然中国对佛经的翻译曾经是世界上最完整最全面的,但总的说来.中国文化还不是一种全方位开放的文化,还有其极端保守和顽固的地方.尤其是14世纪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迅速发展和扩张,中国似乎更愿意沉缅于老祖宗的旧秩序中过一种太平日子.因而对外来的文化采取了闭关守国的强硬措施予以拒绝.这种境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果自然很糟,拒绝别人就是限制自己,直接导致了中国文化数百年的落后.所幸中国人善于变通,难以数计的不平等条约使国人意识到了自身文化的窘境,于是开始放眼看世界,试图寻找一些中国文化中所没有的东西.当中国作为一个主动者,而非被动者,带着一种平等而非居高临下的态度去重新认识和审视西方文化时,中西之间的文化交流便真正具有了现代意义;而此时对西方文化的翻译便可称作真正的现代翻译了.纵观中国历史,现代翻译的滥觞非林纾和严夏莫属,他们可称为现代史上第一批翻译家.。
翻译家:周作人人物简介
主要译作
• 《希腊神话》 • 《伊索寓言》 • 《圣经故事》 • 《浮士德》 • 《哈姆雷特》
周作人的翻译风格与特点
翻译风格
• 译文优美、流畅,注重保持原著的风格和意境 • 善于运用中国古典文学的表现手法,使译文更具民族特 色
05
周作人的文化遗产与纪念
周作人的文化遗产与传承
文化遗产
• 周作人的文学作品、翻译作品、学术成果等为其留下的 文化遗产 • 这些成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 源
传承
• 后人对周作人的文学遗产进行了深入研究 • 周作人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对后来的文学家产生了重要影 响
周作人的纪念活动与纪念馆
周作人:翻译家人物简介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周作人的生平与背景
周作人的出生与成长
1885年1月16日出生
• 中国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人 • 原名周櫆寿,字星杓,后改名周作人
童年时期
• 在家乡接受传统的教育 • 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浓厚兴趣
青年时期
• 1901年赴日本留学 • 1906年结识鲁迅,共同投身于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后
• 1912年回国,先后在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 • 1917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欧洲文学史
鲁迅逝世后
• 1936年鲁迅逝世后,周作人开始担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 • 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周作人在北平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 署督办
02
周作人的翻译成就
周作人的翻译作品概述
翻译生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周作人翻译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
作者:杨莉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外语学院,330013
刊名:
译林
英文刊名:TRANSLATIONS
年,卷(期):2007(4)
被引用次数:1次
1.止庵《欧里庇得斯悲剧集》总序 2003
2.路吉阿诺斯;周作人路吉阿诺斯对话集 2003
3.安万侣;周作人古事记 2001
4.周作人苦口甘口 2002
5.止庵《路吉阿诺斯对话集》总序 2003
6.周作人知堂序跋 2004
7.王宏志民元前鲁迅的翻译活动--兼论晚清的意译风尚 1997
8.鲁迅《域外小说集》序言 2004
9.钱理群周作人论 1991
1.王芹浅析周作人的翻译人生及其翻译思想[期刊论文]-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 2008(15)本文链接:/Periodical_yil20070401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