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3.5.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基础梳理解读 核心理解深化 考向例析研判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基础梳理解读 ◎构建能力大厦的奠基石◎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知识梳理
开眼看
概况
世界
作用
(1)林则徐:设立译馆;编译《四洲
志》,是近代中国
的第
一人
(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

”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 康有为在1898年曾对一个记者说过,他转而主张变法,主要 归功于李提摩太(注:英国传教士,1870年来到中国传教)和林乐知(注: 美国传教士,1860年来到中国)的著作。戊戌政变后,康有为也是靠了 传教士的帮助才逃脱清政府的追捕。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史料分析】 材料一反映了维新思想兴起与民族危亡之间的关系, 维新变法是为了“保国、保种、保教”;材料二反映了维新思想与 西学的关系,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受西方传教士的影响较大。 两则材料说明,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 中国国情的产物,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 解放潮流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学技术
学制度
学思想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内容 林则徐、魏源 19世纪末,资产阶 1915年,以陈独秀为首的资
提出“师夷长 级维新派在民族危 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
技以制夷”,洋 机面前,提出变法 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

的作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 资本主义 商战 君主立宪制度 康有为 梁启超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变法 通议 变法图存 人民 戊戌变法 思想启蒙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思维导图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名师警语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了解西方发达的根源。 错误。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 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 2.早期维新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错误。早期维新派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行动。 3.中国近代最早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的是康有为。 错误。中国近代最早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的是早期维新派。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要点二 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主张的异同 1.相同点: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实现富国强 兵。 2.不同点:(1)两派代表了不同阶级的利益,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的利 益,洋务派主要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2)两派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不同。洋务派只引进西方技术而反对政 治改革,维新派不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 制度。
务运动提出 图强、实行君主立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
“中体西用” 宪制的主张,并掀 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
的指导思想,迈 起了戊戌变法,对 定了基础。五四运动后马
出近代化第一 中国社会起了思想 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

启蒙作用
的主流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主旨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学技术——学制度——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考向例析研判 ◎探究高考命题的路线图◎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考向1 林则徐、魏源新思想与洋务思想 【例1】 (2011·北京文综)“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解析:“九州缩地”“四海披图”说明这本书介绍世界地理知识比 较丰富,《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专著。 答案:A
形成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体用之争
内容
评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 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 用西方实用科技,“自强”“求富 ” 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冲击了 传统的保守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 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早期维新思想 背景 代表 主张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考向研判高考对维新思想的考查侧重于理解康有为 维新思想特点及影响。 (1)近现代以来重大政治事件中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及原因。 (2)文艺复兴、康有为维新思想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3)比较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的异同。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本课结束 谢谢观看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考向研判高考对林则徐、魏源新思想与洋务思想的 考查侧重于理解这些思想的内涵,备考时注意以下角度: (1)理解林则徐、魏源新思想与洋务思想的内涵。 (2)比较洋务思想与林则徐、魏源新思想的异同,理解他们的实践结果。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考向2 维新思想 【例2】 (2010·江苏)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 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各派别的理解。根据题 干提供的信息: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反映的是把宣传西方的政治 学说和儒家思想相结合的维新派的观点,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 答案:C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史料例释】 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 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 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 — —《侯官严氏丛刊》 【史料分析】 从史料中可以分析出严复提出的“中学”和“西学 ”的差异。“中学”重等级和封建道德;“西学”重平等和近代法 制。之所以形成这一认识,是因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危 机空前严重和民主思想的传播。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4.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时,抛开儒学的外衣,直接反封建。 错误。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 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主要原因是 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 5.梁启超译著《天演论》,首次将进化论学说引入中国,为维新变法 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错误。中国近代最早将进化论学说引入中国的是严复,他翻译了《 天演论》。
》《
》,借助经学的外衣,
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
理性;②影响: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
“火山大喷火”
梁启超 发表《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宣传
伸民权、设议院、
的思想
严复 主张国家属于 ,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康梁维 后果 1898年光绪帝实行
,结果失败
新思想 意义 ①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4.西学的大量涌入: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就 成为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5.长期的君主专制主义传统: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盛行了2 000多年, “忠君”思想根深蒂固,君主立宪制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这是维新 思想盛行的历史原因。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史料例释】 材料一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有识之士力主变法。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法者,天 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非 可阙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 保种,可以保教(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明),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 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
局限
的展开和中国 的产生 王韬、郑观应等 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 外国进行 ;②文化上主张兴办 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③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
早期维新派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康梁 兴起 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
维新


、严复等
思想 代表 康有为 ①发表《
学思想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第1讲 从“师夷长技”到 维新变法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
(1)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学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为体,西学为用”。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
(2)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 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
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 程中所起的作用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核心理解深化 ◎拓展升华思维的加油站◎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要点一 19世纪末维新思想盛行的原因 1.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 加强,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是维新思想盛行的社会基础。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他们强烈要求摆 脱外国奴役,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这是维新思想盛行的 阶级基础。 3.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早期维新思想家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 张,将向西方学习引向政治制度,这是维新思想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