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24年10月进华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卷-学生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进华中学
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综合练习(物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载重汽车有很多车轮是为了
A.增大压力
B.减小压力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2.首先用实验测定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帕斯卡
C.托里拆利
D.阿基米德
3.以下各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茶壶
B.吸尘器
C.密度计
D.抽水机
4.冰熔化成水后(ρ冰=0.9×103千克/米3)
A.质量变大,体积变小
B.质量变小,体积变大
C.质量不变,体积变小
D.质量不变,体积变大
5.揭示I与U的关系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学发现,做出这一贡献的科学家是
A.安培
B.欧姆
C.阿笠博士
D.伏特
6.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使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已知切去的质量∆m甲>∆m乙,则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甲和F乙、压强p甲和p乙的关系是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二、填空题(第12、13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3分)
7.上海地区家庭电路的电压为伏;教室内的一盏日光灯通过的电流约为安(选填“0.02”或“0.2”或“2”),若这盏日光灯的电阻变大,通过它的电流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8.著名的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一标准大气压能托起厘米高的汞柱;大气压强的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就越(选填“大”或“小”)。
9.将圆柱体浸没在装满水的容器中,溢出5牛的水,它受到的浮力为牛;若它下表面所处深度为0.1米,则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帕;增大圆柱体浸没的深度,它下表面受到压强的大小将(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0.某导体两端电压为4伏,10秒内通过导体横裁面的电荷量为5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安,导体的电阻为欧;若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伏,则该导体的电阻为欧。
11.有三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把它们一端挡一薄塑料片后都竖直插入水中,如图所示。
当分别注入100
克水时薄塑料片都恰好下落。
如果不注水,而是分别轻轻放一个
100克的砝码,则甲的薄塑料片下落,乙的薄塑料片
下落,丙的薄塑料片下落。
(均选填“一定”、“一定不”
或“不一定”)
12.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长宽高之比为3:2:1,平放
在水平地面上,若分别沿如图的对角线切成两块,拿走其中一
块(乙取走下面的一块),则最终甲乙余下部分对地面压力之比
为,对地面压强之比为。
13.一柱形轻质容器,底面积0.2米2,装满水后放在防水台秤上称重读数200牛(容器底面积大于台秤
秤盘,即若有水溢出不会流到台秤秤盘中),另有一密度为0.6×103千克/米3的正方体木块,挂在弹
测力计下读数为47.04牛,现用弹簧测力计挂着该木块慢慢放入台秤上那个装满水的容器中,当木块有
四分之一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牛,台秤读数为牛。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14.在图中,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8牛,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压力F。
15.在图中,重为2牛的小球漂浮在水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所受的浮力F浮。
四、综合题(5+9+9+6,共29分)
16.将一质量为1千克、体积为2×10-3米3的物体浸没水中,求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17.如图,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薄壁容器内有重20牛的水,容器本身重10牛,水深0.15米,容器底面
积为10-2米2,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水;
(3)地面受到的压强p。
18.小明同学上周五进行了很多活动,
(1)小明拿了一块小石块,用天平测出质量为25克,然后在量筒中放入60毫升水,将小石块慢慢放入量筒中,直至完全浸没,水面升至70毫升读数处,求小石块的密度。
(2)小明拿了一个底面为正方形,高0.1米的薄壁轻质柱状容器,底面积为900厘米2,放入4.5×10-3米3的水,求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3)小明又找来一块棱长为0.2米,密度为0.6×103千克/米3的正方体木块轻轻放入第(2)问中的盛水容器中,求该木块所受浮力大小。
19.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小明同学先后利用A、B和C三个导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表一、表二和表三为他的实验记录表。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 数据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即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