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辐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手机辐射问题的探讨
中山医学院临床15班肖盈奇12362419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随着我国人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据我国信息产业部2001年的统计,我国手机数量已经超过1.85亿部,国内拥有率大约为13%。
手机的普遍使用使得手机辐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手机辐射对人体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呢?其安全标准是什么?怎样减少手机辐射?这些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认为手机发射功率比较小,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也很小。
手机生产厂商更是认为,手机辐射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甚至还有人认为,手机辐射对人体产生有利影响。
但医学专家强调,手机辐射的危害是肯定存在的,虽然手机射频发射功率较小,但在使用中要贴近人的大脑,所以,由于距离的原因在单位面积上的射频辐射强度还是比较大的。
有医学研究报告显示,长期使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受损、睡眠紊乱、头痛及血压上升等,而儿童受影响更大。
研究表明,经常使用辐射大的手机对人类健康存在六大风险:
(1)使用辐射大的手机接听时间过长,直接感受是耳根发热,普通病例是耳鸣、头昏、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
(2)将辐射大的手机放置在上衣口袋中,发出的电磁波有可能伤害肝脏及肾脏.长期置于腰间,使腰部持续地接受与发射电磁波,会影响肝脏、肾脏功能,患慢性肾衰竭的机率会增加。
(3)长期使用辐射大的手机会加速细胞的活动,容易使人衰老。
(4)大功率的手机辐射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
(5)大功率的手机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
美国癌症治疗基金会对一些癌症病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有电磁辐射的场所附近工作的人发病几率是正常人的24倍。
(6)长期使用辐射大的手机会直接影响儿童组织发育、骨骼发育、使其视力下降、DNA突变,严重的可能导致视网膜脱落。
那么手机辐射是如何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呢?
首先,手机辐射是指机芯中产生并向外辐射的微波发生作用。
这种微波对人体危害的方式有“非热效应”和“热效应”两种。
非热效应是指当微弱的微波能量辐射到人体后会使之出现一系列反常症状。
实验室研究表明,微波能使已有的极性分子排列及自由电荷和离子的运动发生改变,影响自由基的生成,引起蛋白质的氧化、DNA的断裂和细胞的凋亡,从而使人出现神经紊乱、行为失控、烦躁不安、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现象。
国际知名科学期刊《变异》中的一篇关于手机致癌的研究论文,提出了“手机辐射产生热休克,蛋白质破坏细胞防御系统引发癌症”的理论,确立了手机辐射致癌的科学论据。
热效应是指微波辐射而引起的温度升高,而这零点几度温度的升高对人体的影响和非热效应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在国际社会上,很多学者已经注意到手机辐射的严重性,于是制定了手机辐射的安全标准。
手机辐射的安全标准或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国际上是以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这个指标来表征的。
SAR是用单位质量的生物体吸收多少电磁能
量来表示的,SAR值(其单位为w/kg)越低,辐射被吸收的量越少。
不同的国家对手机电磁辐射安全标准的规定有所不同。
1997年,美国FCC公布规定的SAR值为1.6w/kg。
欧洲则从1999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手机辐射防护标准,是由国际非电离辐射保护委员会(ICNIRP)规定的,SAR值为2.0w/kg。
这个标准目前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限定手机和基站设备的辐射值时所采用和接受。
根据科学家对动物的研究,4w/kg已经被公认为是整个人体暴露在射频下的上限。
国际非电离辐射保护委员会制订的对一般公众2w/kg射频暴露限制,已经留出了很大的安全余量。
由于ICNIRP标准“是以对所有科学资料进行仔细分析为基础的,并可以为所有确定的射频辐射危险提供很大的安全性保障”,因而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赞成和采用,也被国际电信联盟推荐使用。
至今,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定电磁辐射,SAR安全标准还未出台。
从信息产业部召开的手机辐射标准工作会议上获悉,中国将制定世界上最严格的手机辐射标准。
怎样在生活中减少手机辐射?相信这是很多手机使用者关心的话题。
在此,我提出几点小建议。
第一,购买手机时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我国还没有明确的国家电磁辐射量的标准,手机辐射基本处于不被监管状态。
一些国内外的不法商贩,将国外由于电磁辐射超标而被禁止出售的手机通过进口或走私进入中国市场。
也有一些国内的组装厂家,为快速占领市场,节省成本,有意降低电磁屏蔽部分的质量,造成了一些超大辐射量的手机混迹于市场。
如果不小心购买了这样的手机,就会对消费者造成一定的危害。
因此,购买手机时切忌“崇洋媚外”。
事实上,所有手机的生产都必须符合欧洲FTA的认证标准,这个标准所规定的辐射对所有手机都是一样的。
另外,购机时要注意检查手机是否有信息产业部的入网标志,检查机身上IMEI码,检查机械序号是否正确,电池上是否贴有厂家的防伪标志,有没有保修卡、产品说明书等。
第三,购买天线内置式手机。
当人们使用手机时,人发出的音频信号必须转成高频率的电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这时在手机及天线的附近就必然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电磁辐射。
因此,手机的天线是同外界联系的一个通道,但是天线附近较为强烈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手机的天线形式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
内置式手机和外置式手机尽管只是天线在手机上的位置的不同,而没有改变天线材料、阻抗等,但是内置天线由于手机的PCB和金属屏蔽层会隔离掉一部分电磁波,所以具有内置式天线的手机对人体的电磁辐射要小于外置式天线的手机。
有关的测试报告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第四,尽量使用耳机接听电话。
从SAR的定义知道,SAR的值与电磁波强度的平方成正比,而电磁波在超近
感应场的强度是按照距离的四次方衰落的。
所以,手机在免提使用状态下的电
磁辐射比非免提使用状态下的小,这是显而易见的。
第五,不要相信防磁贴。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防磁贴也不过一元钱。
严格地说,防磁贴对于预防辐射是
根本不起作用的。
因手机的辐射源是天线,而防磁贴被贴在听音器上,怎么会有
效果呢?而把防磁贴贴在天线上也不行,因为这样会改变天线周围的磁场,使得
天线的信号发生变化,此时的手机就无法接收和发送信息,通话不能正常进行。
第六,平时尽量与手机保持距离。
手机的摆放位置要尽量远,不要放在身上或者枕边;白天手机存放位置应尽
量远离心脏、肾脏等部位,对于心功能不全或心率不齐者应尤为注意。
第七,手机在信号弱的情况下,辐射强度会大幅度增加,所以要尽量在信号强时使用手机。
手机作为一种高科技通讯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普及开来。
但随之而来导致的健康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忧,开始出现了巨大的公共健康危机。
虽然针对电磁辐射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已经开展50多年了,但是针对手机电磁辐射影响的研究仅仅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
对手机辐射影响人体健康程度的大小尚存在争议,但是作为手机的使用者,我们自己平时应该注意到手机辐射对自身的影响,切实做好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