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全国卷地区专用2018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 突破
1.(2017湖南长沙一中月考,26)图1中所示为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 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2在坐标系 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B )
A.图1中①~④表示的生物间关系分别是互 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和竞争 B.图1的③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 一直增加 C.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①、 ③、④ 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 在如图2中的乙和丙两种关系
知识
突破
2.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演替的先后顺序:乙→丙→甲→丁 B.生物多样性:丁>甲>丙>乙 C.此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D.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解析】在废弃鱼塘中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演替过程应为丁 →甲→丙→乙。
知识 突破
3.(2017江苏天一中学期中,19)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 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
知识 突破
2.(2017甘肃武威二中三诊,18)某水池中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 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
一段时间后,该水池中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
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甲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乙种群
正确的是( A )
A.图甲中,b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 结构 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 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 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解析】图甲中,b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错 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 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 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恢复力 稳定性减弱,因此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C 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因此图丁可表示草本 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正确。
定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___栖__息__空__间__和__食__物__条__件___。 乙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_光__照__强__度_的不 同、___生__物__自__身__生__长__特__点___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③分析甲图所表示群落空间结构的意义:显著提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知识
突破
3.(2017湖南衡阳八中六科联赛,2)下图中A、
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
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
选项中正确的是( C )
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 结构 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寄生
含义
两种生物生活 在一起,相互 依存、彼此有

一种生物寄居 于另一种生物 体内或体表, 获取养分维持
生活
实例 大豆与根瘤菌
蛔虫与人
数量图示
能量图示
知识
5.群落的空间结构
突破
(1)类型:
分层
镶嵌
(2)分析下图并回答:
光照 食物和栖息环境
①判断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甲图:_垂__直___________结构,乙图:______水__平______结构。 ②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甲图: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__光__照________________,决
知识
突破
4.(2017湖北荆州中学质检二,30)下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
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 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知识
突破
1.“二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一看 ―起―点→①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上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②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知识
突破
4.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的方向可以不同于自然演替,也可 以相同 B.在“弃耕的农田→草原→灌木丛”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 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森林火灾后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类型不同 D.演替总是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方向进行
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
知识
【教材深挖】
突破
1.在生物群落中不同的种群间一定只存在一种种间关系吗?
举例说明。
不一定。如鹰以狐和兔为食,同时狐以兔为食,此时鹰与狐之
间存在捕食和竞争两种种间关系。
2.下图所示的现象是不是一个群落中的垂直结构?为什么?
不是。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升高,温度下降明显, 从而导致不同海拔植被分布不同,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 高原草甸→苔原。这种状况与地球南(北)半球随纬度升高植被 分布的原理相同,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不是群落垂直结构 中的分层现象。
知识 突破
1.演替的概念:随着__时___间___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另__一__个__群___落____代
替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
概念
过程
时间 速度 影响 因素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在一个①__从__来__没__有__被__植__物__覆__盖__的
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② ____被__彻__底__消__灭__了___的地方发生的演 替
5.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速__度____和 ___方__向___进行。
知识
【教材深挖】
突破
1.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的群落演替类型。 针阔混交林群落遭受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阔叶林群落经人工砍伐后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 (2)杂木植物群落演替成针阔混交林群落和阔叶林群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环境条件不同。 2.下图表示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依图回答下 列问题。
概念
群落中_物__种__数__量_____的多少
变化规律 统计方法
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群落丰富度 __越__高____
记名计算法、目__测__估__计__法
4.种间关系
知识
突破
关系
含义
实例
数量图示
能量图示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 一种生物为食
猞猁与雪 兔
竞争
两种生物相互
争夺资源和空 间
牧草与水 稻关系 互利 共生 Nhomakorabea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③ ____原__有__土__壤__条__件____基本保留,甚
至还保留了植物的④ ____种__子__或__其__他__繁__殖_的体地方发生的演 替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 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杂草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经历的时间__⑤__长____ 缓慢
第十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知识 突破
1.群落的概念 三要素:同一时间、_一__定__区__域_、各种_生__物__种__群_。 2.群落的特征 物种的丰富度、种__间__关__系__、空间结构、群__落__演__替__等。
3.群落的物种组成
(1)群落的_物__种__组__成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
【解析】根据图1中几种生物关系的模式图可判断①、③、④分别表示互利共 生、捕食和竞争,②表示的是生物A的不同个体间的种内斗争,A正确;图1的 ③中A与B是捕食关系,当A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不能一直增加,B错误;图2 中的甲、乙和丙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C 正确;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可能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D正确。
【解析】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在“弃耕 的农田→草原→灌木丛”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营 养结构越来越复杂,因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森林 火灾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 替属于初生演替;只有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演替才向群 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方向进行。
【解析】由坐标图可知,甲种群生活在相对低湿度、 低温环境中,乙种群生活在相对高湿度、高温环境中, 因此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知识 突破
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成因分析 (1)影响地上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 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群落的分 层现象不仅表现在地面上,也表现在地下,但地下分层现象主要与 水分和矿质元素有关。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影响 因素主要有阳光、温度、食物、含氧量等。 (2)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包括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 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 影响等,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 有差别,它们常常呈镶嵌分布。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 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1)图中甲、乙分别属于哪种演替类型?判断依据是什么?
甲曲线群落演替起点的物种多样性为零,因此甲应属初生演替,乙曲线存在起始 物种,故应属次生演替。
(2)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宜用哪条曲线表示?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应为次生
演替,宜用乙曲线表示。
(3)哪种演替速度更快、历时更短?次生演替速度更快,历时更短。
经历的时间__⑥__短__________ 较快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知识 突破
3.演替的实例(连线)
类型 ①初生演替
实例
(a)火灾过后的草原和过量砍伐的森林中发生 的演替 (b)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
②次生演替
(c)裸岩上发生的演替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
4.演替的方向 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一般朝着物种__多__样__化__、群落结构 _复__杂__化___、生态功能_完__善__化___的方向发展。
知识 突破
1.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其中④→⑤ 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解析】该群落的演替是在保留植物种子和土壤条件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为次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A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 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但也属于群落的演替,B错 误;①→⑤的过程中,乔木逐渐增加,草本植物逐渐下降,其中④→⑤ 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C正确;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 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D错误。
【解析】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由于地形 的起伏引起不同高度的山坡上温度不同,又由于A处的阔叶林和针叶林 生长在不同的地段,因此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而是水平结构;影响 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但是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 象是受光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 形成的。故选C项。
【解析】从题图分析可知,甲、乙是捕食关系,且甲是被捕食者(藻类), 乙是捕食者(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 某种鱼,构成的食物链是: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由于鱼是 大量的,所以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 等生存斗争加剧,鱼类也随之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 一个种群,该种群是藻类,即甲种群。由于强调了鱼是专食浮游动物乙, A项不合理。丙和乙的竞争关系不一定体现在食物的竞争,可能在空间、 氧气等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