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几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

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随着作者的追忆,走近刘老师,跟着他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还记得课文中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吗?(学生回顾并板书)
板书:笑谈腿疾上历史课提问学生放飞风筝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刘老师有了初步认识,特别从“笑谈腿疾”这件事的细节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刘老师是什么样的人?(板书:乐观幽默)。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品读课文,找出后面几件事中感人的细节描写,进一步体会刘老师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又是如何放飞理想的风筝的。

二、品读细节,感受人物。

(一)学习“上历史课”和“提问学生”两部分
1、请打开书,看到第5自然段,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上历史课”这件事中你感受到刘老师是怎样的人?
2、抽生交流。

(生答:知识渊博、爱国、敬业、对学生影响深等)(板书:敬业博学)
3、是啊,刘老师拖着残疾的身体,顽强地工作,他的课深深地教育感染着学生。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刘老师上课的精彩吧。

4、出示“他的课讲得极好。

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

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
重地低下头去。


谁来读读?(指名读,点评)指导朗读:刘老师的课扣人心弦,他“慷慨激昂”,学生“激动得落泪”,他“常常哽咽”,学生“沉重地低下头去”。

这样的课怎能不让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人尊重?请抓住重点词语,读出师生感情变化,感悟刘老师是一位敬业、受人尊重的好老师。

(来我们一齐读)
过渡:刘老师的课上得精彩,他提问学生情景更令人难忘。

5、请默读第6自然段,画出描写刘老师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刘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同学们读得真专注)
6、交流:从刘老师提问学生中你感到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热爱学生、亲切、与学生心心相印)(板书:热爱学生)
7、课文从两个角度写了刘老师对同学的提问。

同学回答得好,刘老师沉醉而欣赏,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又充满鼓励和关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请两名同学分别读)
8、刘老师提问学生的情景至今还令作者记忆犹新。

让我们齐读这句话,用心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深思念。

(出示)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过渡:刘老师的一切都令作者难以忘怀。

然而,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二)重点品读“放飞风筝”
1、教师范读8自然段。

2、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9——10自然段。

按照阅读提示(出示)在读到感动的地方写下你的感受,然后和同桌交流你的感受,说一说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阅读提示:
①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②圈一圈,画一画:刘老师放风筝、追风筝的哪些细节让你怦然心动。

③批一批,注一注:读到感动的地方写下你的感受。

④品一品,说一说:你用心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3、学生汇报:哪些细节让你感动?请交流你的感受,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板书:热爱生活)
4、研读重点句:从大家的交流中可以看出最令人感动的是刘老师放风筝和追风筝的细节描写。

A、(出示)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

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

(1)刘老师为什么要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体验快乐)
(2)望着风筝在蓝天飞翔,刘老师会想些什么呢?请说说。

(2)此刻,刘老师心情怎样?(心情是快乐的,幸福的)
(3)师:让我们齐读这段话,读出刘老师的快乐,读出刘老师的阳光自信,读出他对生活的热爱。

B(屏显):有一次,他故意撒手,任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1)刘老师为什么要故意撒手?(想挑战自己)
(2)刘老师为什么要喊“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自信,相信自己能征服困难)(3)师:这段话写出了刘老师在追逐风筝时一连串的——(动作),(教师重复:这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刘老师叫喊时的——(话语)(教师重复强调:这是语言描写),还写出了刘老师抓住线拐后的——(表情)(这是神态描写)从这一连串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啊?(意志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有理想有追求)(4)师:是啊,刘老师顽强拼搏的意志,热爱生活的执著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5、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让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请看(出示)10自然段: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

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1)带问号的这个句子是什么句?(反问句)
(2)你们觉得一个活泼的少年该怎么样?(要像刘老师那样意志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有理想有追求)
(3)能读好这段话吗?请大家齐读。

6、小结: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

所以,作者记忆中永远留着刘老师放风筝的样子。

过渡:读了刘老师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眼前浮现出那一幕幕动人的画面。

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三、品味心声,深化主题
1、配乐读11自然段:让我们随着音乐轻声朗读11自然段。

(1)刘老师在苏叔阳心中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还有什么——(人生的理想、榜样;做一个乐观顽强、热爱生活的人……)
(2)以“理想的风筝”作为课题,有什么含义?
2、拓展升华:
①师::一只只自由翱翔的风筝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风景。

(出示资料)苏叔阳爷爷是刘老师放飞的一只风筝。

三十年来,作者在自己人生的经历中屡遭挫折,无论是“文革”期间受到非人的迫害,还是身患癌症,15年多次手术,他都以刘老师为榜样,仍顽强地生活、工作,创造了战胜病魔的奇迹,他的心中永远升起了一只理想的风筝……
3、30年,能让一个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30年同样可以让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中年人失去年轮的光华,漫长的30年呀,可刘老师又在哪里呢?他到底怎么样了呢?此时此刻,让我们与苏叔阳一起饱含深情地对刘老师说——(齐读)
(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四、布置作业
1、同学们,《理想的风筝》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课后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今天我们还学习了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请大家用今天学习的方法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写一个片断。

五、板书:
26、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乐观幽默
刘老师上历史课知识渊博
提问学生热爱学生
放飞风筝热爱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