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4日+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Word版含解析
高中化学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

专题2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考点一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应用【考必备·清单】1.明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各个化学计量之间的关系2.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命题的“五大陷阱”陷阱一:注意“标准状况”“常温常压”等外界条件(1)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物质如H2O、SO3、戊烷、CHCl3、HF、NO2、苯等;(2)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陷阱二:注意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的数目,如Ne、D2O、18O2、H37Cl;(2)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数目,如CO2、C n H2n+2等;(3)最简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NO2和N2O4、乙烯和丙烯、O2和O3等;(4)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N2、CO、C2H4等。
陷阱三: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1)同一种物质在不同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如Cl2和Fe、Cu等反应,Cl2只作氧化剂,而Cl2和NaOH反应,Cl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Na2O2与CO2或H2O反应,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而Na2O2与SO2或NO等反应,Na2O2只作氧化剂。
(2)量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
如Fe和HNO3反应,Fe不足,生成Fe3+,Fe过量,生成Fe2+。
(3)氧化剂或还原剂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
如Cu和Cl2反应生成CuCl2,而Cu和S反应生成Cu2S。
(4)注意氧化还原的顺序。
如向FeI 2溶液中通入Cl 2,Cl 2首先氧化I -,再氧化Fe 2+。
陷阱四:注意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的判断(1)是否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或盐类的水解。
(2)已知浓度,是否指明体积,用好公式n =cV 。
(3)在判断溶液中微粒总数时,是否忽视溶剂水。
陷阱五:注意一些可逆反应、特殊反应(1)2SO 2+O 2催化剂△2SO 3,2NO 2N 2O 4,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02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解析版)

微专题02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化学学科中的有关计算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进行的,化学计算是高考的必考点,更是重点。
本专题对“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进行分类解析,并通过分层训练达成掌握,提升,灵活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从而实现较难化学计算题的解题突破。
1.物质的量和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1)充分利用公式m A 1000=m V N Q V n c v M V N H Mρω=====⋅∆液 (2)充分利用守恒法、差量法、关系式法等。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相同条件结论 公式 语言叙述 T 、p 相同n 1n 2=V 1V 2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T 、V 相同p 1p 2=n 1n 2 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T 、p 相同 ρ1ρ2=M 1M 2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或相对分3.解题要点(1)对气体来说,在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气体所处的外界条件,因温度、压强不同,气体体积不同,注意运用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当涉及NO2气体时,还要考虑2NO 2N 2O 4的转化。
(2)对于混合物中各物质进行分析,既要考虑反应,还要考虑反应进行的程度和过量问题。
(3)影响因素:V m 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决定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
一、与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1.根据AN n N =进行相关的计算 【典例精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1molH 2O 的质量为18g/molB .N A 个H 2SO 4分子的质量与H 3PO 4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相等C .3.01×1023个SO 2分子的质量为32gD .18gNH 4+含有电子数为10N A【答案】A【解析】A .1molH 2O 的质量为18g ,故A 错误;B .N A 个H 2SO 4分子的质量为98g ,H 3PO 4的摩尔质量为98g/mol ,两者在数值上相等,故B 正确;C .3.01×1023个SO 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3233.01106.0210⨯⨯=0.5mol ,质量为0.5mol×64g/mol=32g ,故C 正确;D .18gNH 4+的物质的量为1mol ,1个NH 4+中有10个电子,则1mol NH 4+中含有电子数为10N A ,故D 正确;【基础题】1.(2021学年广西象州县高一月考)1.6g 物质中含有3.01×1022个分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量是A .16B .16gC .32D .32g/mol【答案】C【解析】 1.6g 物质中含有3.01×1022个分子,则其物质的量为22233.01106.0210⨯⨯mol=0.05mol ,所以摩尔质量为 1.6g 0.05mol=32g/mol ,则相对分子质量为32; 故答案为C 。
2018最新版本高考化学总复习: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新人教版)

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4 ________为n(B)[或质量为 (1)设:设所求物质的□ m(B),或气体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B)等]。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写出有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思维· 名师讲堂
知识点1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
●细品教材 1.基本原理 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构成的,物质之间的 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 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 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也就是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如: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 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因此,将物质的量(n)、 摩尔质量(M)、摩尔体积(Vm)、物质的量浓度(c)等概念应用 于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对于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 之间的量的关系,会更加方便。
2.基本规律 任意物质,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 N(A):N(B)=n(A):n(B)。 在同温同压下,气态物质的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 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即: N(A):N(B)=n(A):n(B)=V(A):V(B)。
11.5 g×80 2×11.5 g x= =20 g,y= =0.5 g 2×23 2×23 20 g w(NaOH)= ×100%=20.1% 88.5 g+11.5 g-0.5 g
专题4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专题突破)化学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专题4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第一部分知识梳理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1)概念: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基本物理量。
(2)符号及单位: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
2.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二、摩尔质量【点拨提升】物质的量——“四化”1.(2021·江苏·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一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尔是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B .物质的量适用于计量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的集合体C .摩尔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个数的物理量D .物质的量就是指物质的质量 【答案】B 【详解】A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A 错误;B .物质的量是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适用于计量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的集合体,B 正确;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理量,C 错误;D .物质的量是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不是物质的质量,D 错误; 选B 。
2.(2021·黑龙江·佳木斯一中高一期中)下列关于摩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mol 2CO 的摩尔质是1mol 2CO 摩尔质量的2倍B .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都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或相对原子质量C .某1个原子的质量是a g ,则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 A N g/molD .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 【答案】C 【详解】A .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无关,故A 错误;B .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相同,而不是相等,故B 错误;C .1个原子的物质的量A AN 1n=mol N N ,摩尔质量A Am agM===aN g/mol 1n mol N ,故C 正确; D .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mol ,故D 错误; 故选C 。
【变式训练】1.(2021·山东·鄄城县实验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①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②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粒子 ③6.02×1023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 ④1 mol 氢原子就是一个氢原子 ⑤1 mol CO 2中含1 mol 碳和2 mol 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答案】D 【详解】①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基本物理量,①错误;②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于未指明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因此该说法不合理,②错误;③6.02×1023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6.02×1023mol -1,③错误; ④1 mol 氢原子是阿伏伽德罗常数个氢原子,④错误;⑤1 mol CO 2分子中含1 mol 碳和2 mol 氧原子,未指明是O 元素的原子,因此该说法不合理,⑤错误;综上所述可知:上述五种说法均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检测题2《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含答案解析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检测题2《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含解析1.(2019·唐山一模)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 A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室温时,1 L pH=2的NH4Cl溶液中所含H+的数目为1×10-12N AB.1 mol LiAlH4在125 ℃时完全分解生成LiH、H2、Al,转移电子数为3N AC.1.7 g氨气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0.4N AD.标准状况下,22.4 L NO2含有的原子数小于3N A解析:选B A项,室温时,1 L pH=2的NH4Cl溶液中所含H+的数目为0.01N A;B项,1 mol LiAlH4在125 ℃时完全分解生成LiH、H2、Al,反应中Al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降低到0价,因此转移电子数为3N A;C项,1.7 g氨气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其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0.3N A;D项,标准状况下,NO2不是气体。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30.0 g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 AB.标准状况下,33.6 L乙烯与乙炔的混合物中含有碳原子的数目为3N AC.1 L 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3N AD.某密闭容器中0.1 mol Na2O2和0.1 mol CO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N A解析:选C 30.0 g氟化氢的物质的量为30.0 g÷20 g·mol-1=1.5 mol,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 A,故A正确;标准状况下,33.6 L乙烯与乙炔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5 mol,它们分子中均含有2个碳原子,则混合物中含有碳原子的数目为3N A,故B正确;在Na2CO3溶液中,除Na2CO3含氧原子外,H2O也含有氧原子,该溶液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大于3N A,故C错误;根据化学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0.1 mol Na2O2和0.1 mol CO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N A,故D正确。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方法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方法一、整合教材、科学安排复习时要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
并按概念和理论与技能的主线形成单元,进行复习。
并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
在整合教材组成单元的过程中,注意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落实细节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有: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周期表,分子结构、晶体类型,热化学方程式,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原理,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元素,碱金属,镁、铝、铁,同分异构,烃及其衍生物,糖类、蛋白质、油脂,有机合成材料,物质的量及计算,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实验室制法,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化学,实验设计。
高考化学对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高考的成败。
为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等等。
要训练和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
并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三、训练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
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和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等,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复习中可以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加大练习力度,严格按照要求答题,及时反馈、矫正,使解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落实到位。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量化认识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量化认识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作者:张金龙来源:《中学化学》2021年第10期《北京市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化学学科评价研究报告》指出:“堅持在教学中凸显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与育人功能,加强化学计算的教学,着力发展学生的定量分析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对化学基本计算能力和定量意识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对学科概念、物质结构、反应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占比很大的学生因缺乏化学基本计算技能和思想方法,对化学计算有畏难心理,在策略性知识方面有较多失分。
基于此,本文将“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基于深度学习的考查方式归类解析,介绍各种题型的解析方法,帮助学生树立量化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理念,提升定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根据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学业要求”中的有关表述和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试题特点来进行分类。
一、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含义,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见表1。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6 g Fe与足量Cl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 NAB.标准状况下,将22.4 L NH3通入1L水中,所得溶液浓度时1 mol/LC.1L 0.1 mol/L AlCl3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D.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H4Cl和NH4HCO3溶液中的c(NH+4)相等解析选项A,5.6 g Fe的物质的量是0.1 mol,与足量Cl2反应,生成 0.1 mol FeCl3,失去的电子数为0.3 mol,即0.3 NA,选项A正确;选项B,标准状况下,22.4 L NH3的物质的量是1 mol,但溶液的体积不是1 L,所得溶液浓度不是1 mol/L,选项B不正确;在溶液中,Al3+会发生水解,故1 L 0.1 mol/L AlCl3 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小于0.1 mol,选项C不正确;选项D,HCO-3水解促进了NH+4的水解,所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H4Cl和NH4HCO3溶液中的c(NH+4)不相等,前者的c(NH+4)大于后者的c(NH+4)。
考点07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多角度计算-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通用版) (解析版)

考点07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多角度计算1.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物理量的换算关系2.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五个公式c=nV,n=mM=VV m,ρ=m溶液V溶液,w=m溶质m溶液×100%,c=1 000ρwM。
每个公式中均可“知二求一”。
3.三个守恒应用考点导航一轮回顾:强基固本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1.必须掌握的“四”个定义式c =n /V ,n =m /M =V /V m ,ρ=m (溶液)/V (溶液),w =m (溶质)m (溶液)×100%。
每个公式中均可“知二求一”。
2.熟练推导“三”种换算关系(1)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c =n V =m /M V =m (aq)w MV =1 000ρw M ,w =cM 1 000ρ 。
(ρ:g·cm -3)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S )的换算(饱和溶液) c =n V =S /M 100+S 1 000ρ= 1 000ρS M (100+S ),S =100cM 1 000ρ-cM 。
(ρ:g·cm -3) (3)气体溶质溶于水中制得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的计算 在标准状况下,1 L 水中溶解某气体V L ,所得溶液密度为ρ,则:c =nV=V /22.41 000×1+V22.4×M1 000ρ= 1 000ρV 22 400+MV (ρ:g·cm -3),w =m (溶质)m (溶液)×100%=V 22.4×M 1 000×1+V 22.4×M=MV 22 400+MV×100%。
3.灵活利用“三”个守恒关系(1)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c (浓溶液)·V (浓溶液)=c (稀溶液)·V (稀溶液)。
(2)溶液中“粒子之间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
(3)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同种原子的质量相等。
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 专题一 1.1 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1)

专题一 1.1 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1.2016年春,雾霾天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部分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的监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臭氧的摩尔质量是48 gB.同温同压条件下,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体积比为2∶3C.16 g臭氧中含有6。
02×1023个原子D.1.00 mol臭氧中含有电子总数为18×6。
02×1023答案:C解析:臭氧的摩尔质量是48 g/mol,A 错误;同温同压条件下,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体积比为3∶2,B项错误;1。
00 mol臭氧中含有电子总数为24×6。
02×1023,D错误。
2.如图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在同温同压时瓶内气体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所含原子数相等B.气体密度相等C.气体质量相等D.摩尔质量相等答案:A解析:左瓶与右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N2、O2分子均为双原子分子,A项正确;N2、O2的比例不固定,气体的质量不一定相等,密度不一定相等;当N2、O2物质的量相等时,摩尔质量相等,其余情况摩尔质量不相等。
3.由14CO和12CO组成的混合气体与同温同压下空气的密度相等(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混合气体中,12CO占有的体积大于14CO占有的体积B.混合气体中,12CO与14CO分子个数之比为1∶2C.混合气体中,12CO与14CO质量之比为15∶14 D.混合气体中,12CO与14CO密度之比为14∶1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定律,意在考查学生对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理解及计算能力。
由pV=nRT=错误!RT得pM=ρRT,同温同压下,密度相等,则摩尔质量相等,设混合气体中14CO为x mol,12CO为y mol,则错误!=29,解得x∶y=1∶1,12CO 和14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A、B项错误;12CO和14CO的质量之比为28∶30,即14∶15,C项错误;体积相同时,密度之比等于其质量之比,D项正确.4.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2、H2、HCl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密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ρ(N2)>ρ(H2)〉ρ(HCl)B.ρ(H2)〉ρ(N2)〉ρ(HCl)C.ρ(H2)>ρ(HCl)〉ρ(N2)D.ρ(HCl)〉ρ(N2)〉ρ(H2)答案:D解析:在温度和压强相同的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密度:HCl〉N2〉H2。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一轮复习(解析版)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精讲)【考情分析】本讲为高考命题热点,分值6分,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试题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弱电解质电离、可逆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为载体,综合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计算。
可能会从考查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物质结构、弱电解质电离、可逆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等相关内容命题,解题时注意题设中的陷阱,构建好解题模型。
【核心素养分析】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重要工具,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有关物质的最计算过程中,通过分析、推理等理解计算的方法,建立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等题目解答的模型。
【网络构建】【知识梳理】知能点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n)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mol)。
(2)物质的量的规范表示方法:(3)阿伏加德罗常数(N A)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数值约为6.02×1023,单位为mol-1。
公式:N A=N n。
【易错提醒】(1)物质的量只能衡量微观粒子,必须指明具体粒子的种类或化学式,故摩尔后面应为确切的微粒名称;如1 mol 氢(不确切)和1 mol 大米(宏观物质)皆为错误说法。
(2)物质的量是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理量。
(3)6.02×1023是个纯数值,没有任何物理意义,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是指1 mol 任何微粒所含的粒子数,它与0.012 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数值约为6.02×1023。
2.摩尔质量(1)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常用的单位是 g·mol -1。
公式:M =m n 。
(2)数值:以 g·mol-1为单位时,任何粒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都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高中化学《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约是22.4L/molB .标准状况下,1LHCl 和1LH 2O 的物质的量相同C .标准状况下,lgN 2和1gCO 所占的体积相同D .常温常压下,22.4LCO 2中含有6.02×1023个CO 2分子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molCO 2的质量为44g/molB .H 2SO 4的摩尔质量为98C .1molH 2O 中含有1molH 2D .O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3.下列过氧化物都可以作为供氧剂。
从减轻负重的角度考虑,宇航密封舱中最适宜使用的供氧剂是() A .Li 2O 2 B .K 2O 2 C .CaO 2 D .BaO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ol FeI 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B .2L 0.5mol •L ﹣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C .1mol Na 2O 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D .22gCO 2与标准状况下11.2LHCl 所含的分子数相同5.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g O 3和O 2的混合气体,所含质子数为16N AB .1.5 gCH 3含有的电子数为N AC .0.1mol 氧气与钠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 AD .标准状况下,11.2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6.1molNO 和1molNO 2具有相同的( )①分子数 ②原子数 ③N 原子数 ④O 原子数A .②④B .①③C .①④D .①②7.设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g 重水(D 2O)中所含的中子数为8N AB .常温下,1 mol NH 4Cl 含共价键数目为4N AC .足量的Cu 与含溶质2mol 的浓H 2SO 4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D .常温常压下,12g 14C 所含原子数为N A8.A N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2A N 个HCl 分子与44.8L 2H 和2Cl 的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数目均为4A NB .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 的NaCl 和MgCl 2混合溶液中,含有Cl -的数目为3N AC .78g Na 2O 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D .22.4L(标准状况)H 2O 所含的质子数为10N A9.若A 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44g CO 的体积是22.4 LB .标准状况下,211.2L H O 中含有A 0.5N 个水分子C .3NH 的摩尔质量是117g mol -⋅D .121mol L BaCl -⋅溶液中含有2molCl - 10.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1.2L 的己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B .2.8g 的聚乙烯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2N AC .28g 乙烯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N AD .1mol 苯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3N A11.在标况下,将V L A 气体(摩尔质量M g /mol )溶于1L 水中,所得A 的水溶液密度为ρg /cm 3,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 /L )为 ( )A .1000ρV 22400MV +B .ρV 22400MV +C .1000ρV 22.4MV +D .()MV 22.4V 1ρ+ 12.将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mg 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不断加入FeCl 3溶液,测得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FeCl 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的量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学案

化学一轮复习第2讲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互关系二、概念辨析1.物质的量(1)概念:。
(2)符号:单位:。
2.摩尔(1)概念:。
(2)符号:(3)基准:。
(4)注意点:①当描述物质的物质的量(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
3.阿伏加德罗常数(1)含义:。
(2)符号:单位:(3)注意点:①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基准是12g 中的原子个数。
②现阶段常取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4.摩尔质量(1)概念:。
(2)符号:单位:。
(3)注意点:与相对分子质量、式量和1mol物质的质量的异同:含义上同,数值上同。
(前者有单位,后者是相对值,可以认为单位为1)[练习]① 1 mol H 2O 的质量是 ② H 2O 的摩尔质量是③ S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④ SO 42-的摩尔质量是⑤ C 2H 5OH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气体摩尔体积(1)概念: 。
(2)符号: 单位: 。
(3)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①标准状况是指: 温度 ℃,压强 Pa 。
②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是: 。
(4)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①②③三、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111T V p =222T V p ;(2)pV =nRT =RT Mm (R 为常数)。
2.阿伏加德罗定律定义: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 的分子数。
注意:在该定律中有“四同”: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目,有“三同”就可定“一同”。
(1)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种气体必含有 的分子;(2) 同温同压下,同分子数目的两种气体必然同 ;(3) 在同温度下,两种气体同体积又同分子数目,则必然同 。
3.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1) T 、p 相同21N N =21V V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数与其体积成 比(2)T 、V 相同21p p =21N N 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分子数成 比 (3)n 、p 相同21V V =21T T 分子数相等、压强相同的气体,体积与其温度成 比 (4)n 、T 相同21p p =12V V 分子数相等、温度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体积成 比 (5)三、平均摩尔质量的几种求法1.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 :M =22.4ρ(标) 〖例1〗标准状况下某纯净气体的密度为1.977g/L ,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多少?2.已知同温同压下,某气体密度是一种简单气体密度的D 倍(D 即为相对密度)D B =B A ρρ=BA M M M =D×M A 3.已知混合气体的质量和物质的量M =总总n m 随堂训练 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的六个陷阱题组一 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1.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2.24 L CO 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 A ( )(2)常温下11.2 L 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0.5N A ( )(3)标准状况下,22.4 L 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9N A ( )(4)常温常压下,22.4 L 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 ) 题组二 物质的量或质量与状况2.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常温常压下,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为0.2N A ( )(2)标准状况下,18 g H2O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N A ( )(3)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N A ( ) 题组三物质的微观结构3.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4.5 g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的数目为0.3N A ( )(2)30 g甲醛中含共用电子对总数为4N A ( )(3)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与22.4 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N A ( )(4)18 g 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 A ( )(5)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 ( )(6)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N A ( )(7)12 g石墨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1.5N A ( )(8)31 g白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1.5N A ( )题组四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的判断4.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0.1 L 3.0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的数目为0.3 N A ( )(2)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KCl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之和均为2N A ( )(3)0.1 mol·L-1的NaHSO4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之和为0.2N A ( )(4)25 ℃、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 A ( )题组五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与“隐含反应”5.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2 mol SO2和1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混合物的分子数为2N A ( )(2)标准状况下,22.4 L NO2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为N A ( )(3)100 g 17%的氨水,溶液中含有的NH3分子数为N A ( )(4)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 ( ) 题组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6.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5.6 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N A ( )(2)0.1 mol Zn与含0.1 mol HCl的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 A ( )(3)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 )(4)1 mol 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 )(5)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共转移的电子的数目 ( )(6)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 A突破此类题目的陷阱,关键在于审题:是否有弱离子的水解。
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04-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固体质量 24 g
差量Δm=24 g
物质的量 2 mol 1 mol 2 mol 差量Δn=1 mol
气体体积
1
2
差量ΔV=1
(2)解题步骤
4.平均值法 (1)依据 若 XA>XB,则 XA> X >XB, X 代表平均相对原子(分子)质量、平均浓度、平均含量、平均生成量、平均 消耗量等。 (2)应用 已知 X 可以确定 XA、XB 的范围;若已知 XA、XB 可以确定 X 的范围。 解题的关键是要通过平均值确定范围,很多问题的平均值需根据条件先确定下来再作出判断。实际上,它 是极值法的延伸。
B.Al3+在溶液中会发生水解生成 Al(OH)3,因此 2.0L 1.0 mol/L 的 AlCl3 溶液中 Al3+数目小于 2.0NA,故 B 错误;
C.苯甲酸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5COOH+125
点燃 O2
7CO2
+3H2O,1mol
苯甲酸燃烧生成
7molCO2,则
0.2mol 苯甲酸完全燃烧生成 1.4molCO2,数目为 1.4NA,故 C 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成 正比
3.解题要点
(1)对气体来说,在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气体所处的外界条件,因温度、压强不同,气体体积不同,注意运
用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当涉及 NO2 气体时,还要考虑 2NO2 N2O4 的转化。
高温
1.(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关于反应 4CO2+SiH4
4CO+2H2O+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通用版):化学计算技能和方法

微专题·大素养❸化学计算技能和方法【知识基础】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方法[例1]某同学购买了一瓶“84”消毒液,包装说明如下:主要成分:25%NaClO、1 000 mL、密度1.19 g·cm-3使用方法:稀释100倍(体积比)后使用注意事项:密封保存,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变质请根据以上信息和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4.0 mol·L-1B.一瓶该“84”消毒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浓度会变小C.取100 mL该“84”消毒液稀释100倍后用于消毒,稀释后的溶液中c(Na+)约为0.04 mol·L-1D.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含25% NaClO的消毒液480 mL,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质量为143 g[跟踪训练1]某液体化合物X2Y4常用作火箭燃料。
16 g X2Y4在一定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Y4(l)+O2(g)===X2(g)+2Y2O(l)。
冷却后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为11.2 L,其密度为1.25 g·L-1,则:(1)反应前O2的体积V(O2)为________。
(2)X2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Y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
(3)若反应生成0.1 mol X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二、关系式法1.应用原理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关系的一种简化式子。
在多步反应中,它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
2.解题流程[例2]Ba2+是一种重金属离子,有一环境监测小组欲利用Na2S2O3、K2Cr2O7等试剂测定某工厂废水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
(1)现需配制250 mL 0.100 0 mol·L-1的标准Na2S2O3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玻璃棒、烧杯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章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讲义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章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讲义第一章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一、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量是用来描述物质的特征,而物质的量则是描述物质数量的一个基本概念。
在化学中,物质的量常用摩尔(mol)来表示。
摩尔是国际计量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其定义为一些物质所包含的基本粒子(如原子、分子)的数量,其中1摩尔等于6.02×1023个基本粒子。
化学计算就是利用物质的物质的量来进行计算,以解决化学问题。
化学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质的摩尔计算、质量的摩尔计算、体积的摩尔计算和分子式计算。
二、物质的摩尔计算物质的摩尔计算是通过已知物质的质量或者体积,求出其摩尔数,进而求解其他相关的问题。
物质的摩尔计算主要涉及到的公式有以下几个:1.n=m/M公式中,n代表摩尔数,m代表质量,M代表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N=nN0公式中,N代表基本粒子的数量,N0代表一个摩尔包含的基本粒子的数量。
在应用这些公式时,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规则:1. 在用质量来计算摩尔数时,首先需要将质量化为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g/mol)。
2.在用体积来计算摩尔数时,需要将体积化为升(L)的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数据的精度和四舍五入的问题。
三、质量的摩尔计算质量的摩尔计算是指通过已知物质的摩尔数,求出其质量。
质量的摩尔计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公式:1.m=nM公式中,m代表质量,n代表摩尔数,M代表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M=m/n公式中,M代表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m代表质量,n代表摩尔数。
在质量的摩尔计算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在用摩尔数来计算质量时,需要注意摩尔数的单位是摩尔(mol)。
2.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数据的精度和四舍五入的问题。
3.在计算质量时,要考虑物质的纯度问题,纯度不同,计算出来的质量也不同。
四、体积的摩尔计算体积的摩尔计算是指通过已知物质的摩尔数,求出其体积。
体积的摩尔计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公式:1.V=nV0公式中,V代表体积,n代表摩尔数,V0代表一个摩尔的物质所占据的体积。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1. 基本概念和重要定律[⑴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其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与0.012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这里的粒子指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以及它们的特定组合(2)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其符号为N ,最A 新测定数据为6.0221367义1023mol -1,通常使用6.02义1023mol -1这个近似值(3)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其符号为V .m单位为L •mol -1,m 3•mol -1(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其符号为M ,单位为g •mol -1或kg •mol -1.摩尔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该粒子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5)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其符号为c (B ),常用的单位为mol •L -1或mol •m -3重[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要注意⑴使用范围:气体;(2)使用条件:同温洞压洞体积;(3)特例:气体摩尔体积、<、一一定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或反应刖后律〔各种原子的种类及个数相同).此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及进行计算的依据物.质的量和其它物理量之间的关系:(1) 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所含原子数、电子数,其中考查较多的是H 2O 、N 2、O 2、H 2、NH 3、P 4等。
(2) 一定体积的物质中所含原子数、分子数,曾考过的物质有Cl 2、NH 3、CH 4、02、N 2、CCl 4、C 8H 10等(3) 一定量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目,曾考过的有Na 、Mg 、Cu 等。
高考化学热点: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热点思维】【热点释疑】1、常用公式:(1)熟练掌握下列恒等式:n=m M =V(g)V m =N N A=Q ΔH =c×V(aq)=xS M(100+s)。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公式:c=1000(mL/L)×ρ(g/cm 3)×ωM(g/mol)ω=c(mol/L)×1L×M(g/mol) 1000(mL/L)×ρ(g/cm 3)×100% (3)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的换算公式:c=1000(mL/L)×ρ(g/cm 3)×S(g)(100+S)(g)M(g/mol)(4)标准状况下气体溶解于水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c=1000(mL/L)×ρ(g/cm 3)×V(L) M(g/mol)×V(L)+22.4(L/mol)×V(H 2O)×1(g/ml)2、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1)守恒法守恒法是中学化学计算中一种常用方法,守恒法中的三把“金钥匙”——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都是抓住有关变化的始态和终态,淡化中间过程,利用某种不变量(①某原子、离子或原子团不变,②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③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建立关系式,从而达到简化过程、快速解题的目的。
(2)极值法对混合体系或反应物可能发生几种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的计算,我们可假设混合体系中全部是一种物质,或只发生一种反应,求出最大值、最小值,然后进行解答,此类题一般为选择题。
(3)设未知数法对混合体系的计算,我们一般设两个未知数,然后依据题意列两个方程,进行求解。
【热点考题】【典例】1.52 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 mL密度为1.40 g·mL-1、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 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 mol·L-1 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 g沉淀。
人教版2018最新版本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第2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专题拔高特训-通用版)

返回目录
第二单元 物质的量
考 向 互 动 探 究
气体摩尔体积
2.物质状态 22.4 L/mol 适用的对象是气体(包括混合气体)。命题 者常把一些容易忽视的液态或固态物质作为气体来命题,让 考生落入陷阱。如:在标准状况下,H2O、Br2、CH2Cl2、CHCl3、 CCl4、碳原子数大于 4 的烃为非气态。 3.物质组成 (1)单质组成:气体单质的组成除常见的双原子分子外, 还有单原子分子(如稀有气体)、三原子分子(如 O3)等。如不 注意这点,极容易误入陷阱。 18 (2)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如 D2O、T2O、 O2、P4 等; (3)特殊物质的原子个数、电子个数,如 Ne、O3、P4 等; (4)一些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如 CH4、P4、CO2 等。
[解析] × 因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不能进行到底。
3.[2012·江苏卷] 常温常压下,18 g H2O 中含有的原 子总数为 3NA( )
[答案] √
返回目录
第二单元 物质的量
考 向 互 动 探 究
气体摩尔体积
4.[2012·福建卷] 0.5 mol O3与11.2 L O2所含的分 子数一定相等( )
[答案] 1 mol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和摩尔质量相同, 二者的区别在于单位不一样,质量的单位是克或千克,而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 mol-1或kg· mol-1。相对分子质量与摩 尔质量单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为一比值,摩尔质量单位 为g· mol-1,但在数值上二者相等。
返回目录
第二单元 物质的量
[解析] × 没有指明在标准状况下,故无法计算出11.2 L O2的物质的量。
返回目录
第二单元 物质的量
考 向 互 动 探 究
限时跟踪检测1-2024-2025学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限时跟踪检测(一) 物质的量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3襄阳模拟)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不正确的是( )A .现有CO 2、O 3两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 mol O ,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B .44 g CO 2和22.4 L CO 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一定相等C .1 mol Na 2SO 4熔融时电离产生的离子数为3N AD .若CO 和C 2H 4(气体)的体积相同、密度相等,则CO 和C 2H 4的原子数之比为1∶3解析:现有CO 2、O 3两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 mol O ,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5 mol 、13 mol ,物质的量之比为3∶2,故A 正确;44 g CO 2为1 mol ,但22.4 L CO 没有指明温度和压强,物质的量无法确定,因此含有的碳原子数不一定相等,故B 错误;1 mol Na 2SO 4熔融时电离产生2 mol Na +、1 mol SO 2-4,离子数为3N A ,故C正确;若CO 和C 2H 4(气体)的体积相同、密度相等,则二者的质量相同,由于二者的摩尔质量相同,因此物质的量相同,CO 和C 2H 4的原子数之比为2∶6=1∶3,故D 正确。
答案:B2.(2023河南名校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0.2 mol 任何物质的体积均为4.48 L②若1 mol 气体的体积为22.4 L ,则它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③标准状况下,1 L HCl 和1 L H 2O 的物质的量相同④标准状况下,1 g H 2和14 g N 2的体积相同⑤28 g CO 的体积为22.4 L⑥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⑦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⑧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A .①②③④B .②③⑥⑦⑧C .⑤⑥⑦⑧D .④⑦⑧解析:①标准状况下,0.2 mol 任何气体物质的体积均为4.48 L ,但所有物质并不都是气体,故错误;②若1 mol 气体的体积为22.4 L ,由于温度、压强影响气体摩尔体积,则它可能处于标准状况下,故错误;③标准状况下,HCl为气体,而H 2O 不是气体,二者体积相等,它们物质的量不相等,故错误;④1 g H 2物质的量为 1 g 2 g·mol -1=0.5 mol ,14 g N 2的物质的量为14 g 28 g·mol -1=0.5 mol ,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标准状况下,二者体积相等,故正确;⑤28 g CO 为1 mol ,但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CO 的体积不一定为22.4 L ,故错误;⑥标准状况下,两种物质不一定都是气体,它们物质的量相等,占有的体积不一定相等,故错误;⑦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则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压强越大,故正确;⑧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也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故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Ba 2+是一种重金属离子,有一环境监测小组欲利用Na 2S 2O 3、KI 、K 2Cr 2O 7等试剂测定某工
厂废水中Ba 2
+的物质的量浓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需配制250 mL 0.100 mol·L -1的标准Na 2S 2O 3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量筒、
250 mL 容量瓶、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
(2)需准确称取Na 2S 2O 3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
(3)另取废水50.00 mL ,控制适当的酸度,加入足量的K 2Cr 2O 7溶液,得到BaCrO 4沉淀;
沉淀经洗涤、过滤后,用适量的稀盐酸溶解,此时CrO 42-全部转化为Cr 2O 72-
;再加入过量KI 溶液进行反应,然后在反应液中滴加上述标准Na 2S 2O 3溶液,反应完全时,消耗Na 2S 2O 3溶液36.00 mL 。
已知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①Cr 2O 72-
+6I -+14H +===2Cr 3++3I 2+7H 2O ;②2S 2O 32-+I 2===2I -+S 4O 62-。
则该工厂废水中Ba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参考答案】(1)胶头滴管、烧杯 (2)4.0 (3)0.024 mol·
L -1
物质的量与其他化学常用计量间的相互求算,是重要的基本化学计算。
其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下列恒等式:
n==c·V(aq)
式中n为物质的量,单位为mol;m为物质质量,单位为g;M为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V(g)为气体体积,单位为L;V m为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L·mol−1;N为粒子个数;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mol−1;Q为物质的反应热,单位为J或kJ;ΔH为摩尔反应热,单位为kJ·mol−1;c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1;V(aq)为溶液体积,单位为L;x为饱和溶液的质量,单位为g;S为溶解度,单位为g。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1)守恒法
守恒法是中学化学计算中一种常用方法,守恒法中的三把“金钥匙”——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都是抓住有关变化的始态和终态,淡化中间过程,利用某种不变量(①某原子、离子或原子团不变,②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③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建立关系式,从而达到简化过程、快速解题的目的。
(2)极值法
对混合体系或反应物可能发生几种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的计算,我们可假设混合体系中全部是一种物质,或只发生一种反应,求出最大值、最小值,然后进行解答,此类题一般为选择题。
(3)设未知数法
对混合体系的计算,我们一般设两个未知数,然后依据题意列两个方程,进行求解。
化学综合计算的框架结构和基本题型
1.将总物质的量为n mol 的钠和铝的混合物(其中钠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投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金属没有剩余,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V L 。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x =V /(11.2n ) B .0<x ≤0.5 C .V =33.6n (1-x )
D .11.2n <V ≤22.4n
2.t ℃时,CuSO 4在水中溶解度为25 g ,将32 g CuSO 4白色粉末加入到m g 水中,形成饱和 CuSO 4溶液,并有CuSO 4·5H 2O 晶体析出,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18≤m ≤128 B .36<m <180 C .18<m <128
D .36<m ≤180
3.某种矿石中铁元素以氧化物Fe m O n 形式存在,现进行如下实验:将少量铁矿石样品粉碎,称取25.0 g 样品于烧杯中,加入稀硫酸充分溶解,并不断加热、搅拌,滤去不溶物。
向所得滤液中加入10.0 g 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剩余固体3.6 g 。
剩下滤液用浓度为2 mol·
L -1
的酸性KMnO 4滴定,至终点时消耗KMnO 4溶液体积为25.0 mL 。
(提示:2Fe 3++Cu===2Fe 2++Cu 2+,8H ++MnO 4-
+5Fe 2+===Mn 2++5Fe 3++4H 2O 。
) (1)计算该铁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2)计算氧化物Fe m O n 的化学式(m 、n 为正整数)。
1.【答案】D
2.【答案】C
【解析】a.假设正好形成了CuSO4·5H2O晶体,则=,m=18;b.假设正好形成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为32 g,溶剂质量为m g,故=,m=128,由于形成饱和CuSO4溶液并有CuSO4·5H2O晶体析出,故m的取值范围为18<m<128。
3.【答案】(1)56%(2)Fe5O7(或FeO·2Fe2O3)
【解析】(1)样品中的铁元素在加入铜粉后全部转变为Fe2+,Fe2+再被酸性KMnO4滴定。
一日三省
吾身,加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