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4届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应用体验之旅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设计】 2014 届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应用体验之旅
训练新人教版必修 3
( 时间: 40 分钟分值:70分)
一、基础稳固(30 分,选择题每题 3 分 )
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槁暴 (g ǎo p ù)
..
其曲中规(zh òng)
.
B.须臾 (y ú)
.
持之以恒 (qi è)
.
C.靛青(di àn)
.
金石可镂 (l òu)
.
D.舟楫 (j í)
.
跂而望 (q í)
.
分析: A 项,“省”应读答案: C
参省 (sh ěng)
.
骐骥 (j ì)
.
跬步(gu ī)
.
蛟龙(jiāo)
.
舆马(y ú)
.
蓼蓝(liǎo)
.
驽马(n ú)
.
认为轮 (r óu)
xǐng;B项,“跬”应读kuǐ; D 项,“跂”应读qì。
2.以下加点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学不可以够已.已:停止
木直中绳中:符合
.
B.金就砺则利就:凑近
.
臂非加长加:更
.
C.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 声音 ) 弘大.
君子生非异也生:资质、天赋
.
D.虽有槁暴虽:固然
.
而闻者彰彰:清楚
.
分析: D 项,虽:即便,表假定。
答案: D
3.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
..
B.①认为轮②无以至千里
..
C.①吾尝整天而思矣②顺风而呼
..
D.①风雨兴焉.②圣心备焉.
分析: A ,介、从 / 介,比; B ,介,把/ “以”与前面“无” 用,组成“无
以⋯⋯”,解“没实用来⋯⋯的方法”; C ,两个“而”都是,表承。
D ,兼,相当于“于此”,“在里” / 气,不。
答案: C
4.以下加点的,与代意思同样的一是()
A.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
..
B.非能水也,而江河
..
C.学不可以够已
..
D.非蛇之穴无可寄望者
..
分析: A ,“帮凶”, ( 古 ) 爪子和牙; ( 今 ) 歹人的党羽、帮凶。
B ,“江河”, ( 古 ) 指江和黄河;( 今 ) 一般大江大河。
D,“寄望”, ( 古 ) 安家; ( 今 ) 交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个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答案: C
5.名句默写。
(7 分,每空 1 分 )
(1)故木受直,金就砺利, ____________________ ,知明而行无矣。
(2)土成山,雨焉; 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
(3)一,不可以十步;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而舍之,朽木不折;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 水成渊蛟生焉(3) 十功在不舍而不舍金石可
6.把下边的句子成代。
(11 分 )
(1)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焉。
(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而舍之,朽木不折;而不舍,金石可。
(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借助舟船的人,其实不擅长游泳,却能够横渡江黄河。
君子的禀性跟一
般人没什么不一样,( 不过君子 ) 擅长借助外物了。
(2) 累善行养成崇高的道德,自然会意
智澄明,也就拥有了贤人的精神境地。
(3)( 假如 ) 刻几下就停下来了,( 那么 ) 腐的木也
刻不断。
( 假如 ) 不断地刻下去,( 那么 ) 金石也能雕琢成功。
二、阅读鉴赏(29 分
( 一 ) 阅读下边一段文字,按要求达成7~ 9 题。
(9 分 )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卵破
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峰之上,
.
而临百仞之渊。
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① 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②。
其渐之滫③,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因此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 节选自荀子《劝学》 ) [ 注 ] ①麻:苎麻。
②芷:一种香草。
③滫:脏水,臭水。
7.以下加点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 )()
A.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完:齐备,牢固
B.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就:凑近,凑近
C.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渐:浸
D.君子不近,庶人不服.服:听从
分析: D 项,服:佩戴
答案: D
8.以下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
一项(3 分)()
A.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其渐之滫,君子不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
C.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D.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斧斤以时入山林
..
分析: C 项,之:均为代词,它; A 项,焉:语气助词,不译/ 兼词,在这里; B 项,其:假如,表假定/ 代词,它的; D 项,以:用 / 依据。
答案: C
9.对文章内容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 )()
A.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外面环境对人的成长有侧重要的影响。
B.本文先举了蒙鸠、射干的例子,证明环境对事物的影响。
C.这段文字还运用了类比论证方法,如“蓬生麻中”“白沙在涅”“渐芷于滫”,都
说了然环境影响着人的成长。
D.荀子说理的特点还表现为使用短句排比,在这一段中表现也比较突出。
分析: C 项,比喻论证,非类比论证。
答案: C[
参照译文:
3
所有摔烂。
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边。
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由于它长在了高峰之巅。
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
持也能矗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与黑土是同样的颜色了。
兰槐的根叫香芷。
一旦浸入臭水里,君子就不凑近它,老百姓也不会佩戴它。
不是芷自己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
因此
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此中庸正直。
( 二 )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后边的题目。
(20 分)
劝学 (节选)
荀子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
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② 尔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行须臾舍也。
为之,人
也;舍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
分③,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④ 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蠕⑤ 而动,一能够为法
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口、耳之间则.
不问而告谓之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认为禽犊。
故.
傲⑥,问一而告二谓之⑦ 。
傲,非也;,非也;君子如向⑧ 矣。
⑨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
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 注 ]①数:术,即方法、门路,这里引申为“科目”。
②没:同“殁” ,死亡。
③大分:大的原则、界线。
④箸:通“著” ,明。
⑤蠕:微动。
⑥傲:烦躁。
⑦:形容语言繁碎。
⑧向:通“响” ,回音。
⑨方:仿效。
10.以下加点的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
项 (3分 )()
A.学恶乎始?恶.乎终恶:哪里
B.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舍:放弃
.
C.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曷:怎么
.
D.《诗》《书》故而不切.切:诚心
分析: D 项,“切”,切近,吻合。
答案: D
11.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
A.①其数则始乎.诵经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①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C.①口耳之间则四寸耳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D.①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4
分析: A 项,介词,相当于“于”。
B 项,语气词,表判断。
C 项,副词,才;连词,
那么。
D 项,连词,因此。
答案: C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所有是荀子告诉人们学习的方法的一项为
哪一项(3 分)()
①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②《诗》者,中声之所止也
③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④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⑤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
⑥学莫便乎近其人A.①②⑤B.①③⑥
C.③④⑥D.②④⑤
分析:②是介绍《诗经》的特点的;④是说明先人和今人学习目的的不一样;⑤是说明
怎样对待他人的咨询的。
答案: B
13.以下相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 )()
A.荀子认为,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终点的,但假如从学习的意义来说,人应当终
身学习。
B.学习不该当逗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他人夸耀,应当动听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
此刻举止上。
C.在荀子看来,《礼》是基础,《诗》《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所有学习的内容。
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凑近贤师,这样也就能养成崇敬的道德并获取广博的知识,也能
精通世事了。
分析: C 项,“《礼》是基础”说法不妥,原文说“终乎读《礼》”。
答案: C
1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
(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行须臾舍也。
(4 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认为禽犊。
(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照答案: (1) 因此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终点的;但假如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
学习是片晌也不可以丢的。
(2) 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满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不过把
学识当成家禽、小牛之类的礼品去讨人好评。
参照译文:
学习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终结?答案是: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从朗读《书》、《诗》等
经典开始,到阅读《礼》为止;从学习的意义来说,是从做一个念书人开始,到成为贤人为止。
诚意累积,长久努力,就能深入,学到老死而后才停止。
因此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终点的;
但假如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晌也不可以丢的。
致力于学习,就成为人;
放弃学习,就成了禽兽。
因此说,《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是和睦的音乐所附丽的篇章;《礼》,是行为规范的要领、详细准则的总纲。
因此学到《礼》就到头了,这能够叫做达
到了道德的极点。
《礼》的肃敬而有文饰,《乐》的中正而又和睦,《诗》《书》的内容渊博,《春秋》的词意隐微,存在于天地之间的道理都包含在这些文籍中了。
君子的学习,有利的东西进动听中,记在心中,贯彻到浑身,表此刻举止上。
所以他略微说一句话,略微动一动,都能够成为他人效法的楷模。
小人的学习,不过从耳入耳进去,从口中说出来。
口、耳之间才可是四寸罢了,怎么能够靠它来完满七尺长的身躯呢?古代的
学者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此刻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他人看。
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满自
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不过把学识看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品去讨人好评。
因此他人没问
就去告诉的叫做焦躁,他人问一件事而告诉两件事的叫做絮叨。
焦躁,是不对的;絮叨,也
是不对的;君子回答他人,就像回声应和原声同样。
学习没有什么比凑近良师良友更便利的了。
《礼》《乐》虽记录了法律制度,却没有详尽说明此中的道理;《诗》《书》虽记录了古代的事理,却不可以吻合今日的实质;《春秋》文字简洁,因此不可以令人很快理解此中的道理。
效法良师良友而且学习君子的学说,就能培育出崇敬的质量,学到广博的知识,精通天地人间的事理。
因此说,学习没有什么比凑近良师益
友更便利了。
三、表达沟通(11 分 )
15.下边是甲乙两位同学对于“自主学习”的问答。
请模仿乙同学对“能学”所作的解
释的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入适合的解说文字。
(6 分)
甲同学:你能告诉我“自主学习”有哪些重点吗?
乙同学:好的。
我认为自主学习有四个重点,就是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
“能学”
是指学习者有必定的知识基础,而且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想学”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坚持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扣住“自主学习”四个字,还要模仿“能学”的解说来写。
注意要突出重点,“会学”要突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坚持学”要突出学习者的意志。
参照答案:学习者主观上有学习的动机,而且愿意付诸行动学习者具备必定的学习
方法,而且会不断总结学习经验学习者有较强的学习意志,而且能够持之以恒。
16.阅读下边的文字,依据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5 分 )
在全社会掀起国学热,都把国学经典当成“心灵鸡汤”的时候,2011 年某省教育厅又出台经典朗读的新规定——不行不加选择地全文介绍传统文化经典。
对于这一点,曾在央视主讲过《弟子规》的钱文忠教授无奈地表示,依据《弟子规》《三字经》的标准培育出来的
孩子,到社会上90%是要吃亏的。
针对这类现象,请说说你的见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照答案: (1) 对于少儿学经典,仍是应当热情鼓舞,鼎力支持,给孩子们多项选择择一些
陶冶情操的传世名作,吸纳各样思想派别的众家之长,提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培养孩子独立思虑、正确选择的能力,相信中华文化遗产会更为恩情后代。
(2)传统经典广博精湛,但片面、僵化地背诵和遵行经典,自己就是错误的,也正印证
了那句古话“尽信书不如无书”,因此到社会受骗然行不通要吃亏。
面对古代文籍,保持一种宽泛汲取、独立思虑、因时而动的态度就显得特别重要,实质上这也是很多古代智者的忠告。
(3)当今社会大环境失期、失义的事情太多,一些社会民风不正,也造成了很多“老实
人、正派人吃亏”的无奈现状。
因此一味地介绍传统文化经典是不行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