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发病机制的当前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和CCK作用相反的激素——成纤维细胞生长
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19被发现,它
万方数据
NPaU基因表达增加,使肠腔胆固醇摄取增多; 同时AcA砣基因表达增加,使摄人的游离胆固醇
迅速酯化,形成乳糜微粒进入体内。对胆石病人小 肠胆固醇转运的研究表示,抑制小肠胆同醇摄取有 可能调节胆汁胆固醇含量,成为防治胆囊结石的一 个重要途径。 胆囊在胚胎发育学上与小肠具有共同来源,其 黏膜具有类似小肠的绒毛样结构。研究发现,在小 肠表达的基因,如与胆同醇代谢相关的NPCI
总之,FGF-19作为新发现的因子,在胆囊结石中的
作用正在受到关注。 三、胆囊结石发生的细菌感染以及免疫因素 上海瑞金医院研究发现,胆石病人的胆囊黏膜、 胆汁中存在螺杆菌与弯曲杆菌属的16S RNA。 Maurer等从小鼠模型发现,胆螺杆菌、肝螺杆菌以 及鼠螺杆菌的感染能明显促进胆囊结石发生。此 外,还在胆石核心检测到细菌16S RNA,测序分析 显示主要是痤疮丙酸杆菌、假单胞菌等。Crawford 等研究墨西哥城1 03例胆石病人,其伤寒杆菌携带 率为5%,进一步在小鼠模型证实伤寒杆菌具有促 进小鼠成石的作用。胆囊炎症可以通过免疫球蛋 白、黏蛋白炎症因子等因素影响胆囊组织以及胆汁 成分,促进胆固醇结晶形成和胆石生长。这些研究 提供了细菌感染与免疫因素参与胆石发病机制的依 据。 四、结语 目前的研究表明,胆囊结石是遗传与环境因素 共同参与的疾病,机体的脂质代谢异常为其发病的 病理生理学基础。肥胖、脂质代谢与糖代谢异常被 认为是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因此,胆囊结石属于 代谢综合征范畴,与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具有交叉 性。上海瑞金医院以往的研究发现,与代谢综合征 相关指标异常的病人,如体重指数增加、血清HDL 降低、三酰甘油升高、高血压等,其胆囊结石发生的 危险度增高,属于胆囊结石高危人群,支持胆囊结石 为代谢综合征的表现。对胆石发病机制的认识,包 括遗传因素作用的细化与易感基因的进一步定位; 肠肝轴脂质代谢方面,有肝细胞胆固醇转运的中间 过程,小肠摄取胆固醇的调控,FGF.19对胆囊结石 的作用;以及细菌与免疫在机制及临床方面的深入, 等等。上述研究还都需要国内外胆囊结石研究的同 道们继续作出努力与贡献,以实现人类对胆囊结石 预防的最终目标。
ing bind-
不同人种胆囊结石基因的差异定位,支持胆囊结石 为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此外,对线粒体基因组的研 究发现,胆囊结石存在一定程度的母系遗传特点,线 粒体B4b基因型与胆囊结石发生有关。目前,包括 上海瑞金医院、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等多个 实验室组成的国际胆囊结石协作组正在采用全基因 相关(genome—wide-association,GWA)技术研究胆 囊结石易感基因,可望从不同人群揭示与胆囊结石 相关的遗传性及相关致病基因。 二、胆石病人肠肝轴的胆固醇与胆汁酸代谢 近年来胆囊结石研究的又一热点是肠肝轴胆固 醇、胆汁酸代谢异常与胆囊结石的关系。肝脏是形 成胆汁的器官、胆囊储存胆汁并作为胆石形成部位、 小肠吸收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整个肠肝轴对胆 固醇、胆汁酸代谢过程及胆囊结石发生非常重要。 对胆石病人肝脏基因表达的检测显示,胆小管
・264・
胆囊结石发病机制的当前认识
蒋兆彦韩天权张圣道
胆囊结石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其中大多数结 石中胆固醇含量超过50%,属于胆固醇结石。自上 世纪6(J年代,国内外研究者对胆石发生机制的探索 形成了3个共识,成为胆石病的经典学说:①胆汁中 胆固醇过饱和,是胆囊结石发生的必要条件与胆石 形成的基础;②胆汁中促/抗成核因子平衡的破坏, 导致胆固醇单水结晶的形成;③胆囊动力功能的障 碍,参与并促进胆囊结石的发生。近年来,对胆石发 病机制的不懈研究又增添了新的认识。 一、胆囊结石的遗传因素与易感基因 胆囊结石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在一些特定家 系以及Pima印第安等人群中发病率较高。2005 年,瑞典采用43 141对双胎资料研究胆囊结石,发 现同卵双生子发生胆囊结石的一致性为15%~ 29%,异卵双生子为10%~15%,遗传因素在胆囊 结石发生中约占25%。上海地区93个胆囊结石家 系共计563人的资料,总体胆囊结石患病率为 54.3%,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国内外研究者采用候 选基因法,在不同人群中发现载脂蛋白(apolipopro- tein,Apo)E、ApoB、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TP
CI
Hale Waihona Puke ‘265‘通过与FGF受体结合来调节胆囊的充盈。FGF-19 主要在回肠末端分泌,摄入门静脉后运输到肝脏,具 有抑制肝细胞胆汁酸合成的作用。上海瑞金医院检 测到,胆囊黏膜也有较高的FGF-19表达,胆石病人 空腹胆囊容积增加是否与FGF-19的含量增加有 关,尚待进一步研究。末端回肠切除术后的病人,由 于FGF-19合成的主要部位丧失,其血清中含量降 低,空腹胆囊容积缩小,但与血清CCK含量无关。
cassette,ABC)G5/G8、胆固醇7旷羟化酶等基因
多态性与胆囊结石有关。胆囊结石与多基因遗传相 关,其中以胆固醇转运蛋白基因ABCG5/G8多态性 与胆囊结石的关系最为密切。为进一步揭示胆囊结 石的致病基因,上海瑞金医院与国家人类基因组南
方研究中心合作,对12个胆囊结石家系进行全基因
组扫描研究,初步定位胆囊结石相关基因在第3、4、 9、12号染色体。同期,美国对39个墨西哥裔胆囊 结石家系,定位胆囊结石相关基因在第1号染色体。
侧膜胆固醇转运蛋白AB(Ⅺ5/G8的表达增加,两者
与胆汁胆固醇含量以及胆同醇饱和指数存在显著的 正相关。这些研究结果提示,ABCG5/G8表达增加 具有促进肝细胞向胆汁中分泌胆固醇的作用,进而 形成胆固醇过饱和胆汁。为进一步阐明胆汁中过多 胆固醇的来源,从肝脏胆固醇代谢的多个过程进行 研究,包括胆固醇合成、受体介导的血浆脂蛋白胆固 醇摄取、胆固醇酯化以及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的关 键酶或受体的表达。结果发现,胆石病人肝脏高密
ca
万方数据
望叠丛型垫!!生筮型鲞筮i翅塾塾坠i鉴!:生!:婴!Q!y!!:箜!塑Q:!
取的胆固醇是如何在肝细胞内转运到胆小管侧膜, 再进一步被ABCG5/G8转运分泌到胆汁,可能与甾 醇携带蛋白2以及尼曼匹克C蛋白等有关。 十二指肠与近段空肠是胆固醇摄取的部位。近 年来对小肠上皮细胞的胆固醇摄取过程逐步得到深 入了解。胆固醇不溶于水,需要与胆汁酸和磷脂在 肠腔内形成微胶粒,成为向小肠细胞提供胆固醇的 “供者”。不同胆汁酸的疏水性和亲水性不同,以及 胆汁酸池的“容积”影响该环节,是小肠胆固醇摄取 的两个重要因素。敲除小鼠胆固醇12a一羟化酶基 因后,肝脏无法合成胆酸,降低了胆固醇在微胶粒中 的溶解度,从而使小肠胆同醇摄取降低50%;即使 高胆固醇饲料喂养,也不增加胆汁胆固醇的结晶形 成。小肠细胞主动摄取胆固醇是由细胞顶端膜上尼 曼匹克C1样蛋白1(Niemann Pick
度脂蛋白(HDL)受体——B型清道夫受体1(SCflV—
enger receptor
B type
1,SRBl)的mRNA表达和蛋
白表达均增加,且与胆汁胆同醇饱和度具有正相关 性,表示胆石病人胆汁中过多的胆固醇,来源于肝脏 经SRBl摄取的HDL胆固醇。动物实验结果也证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042,30700310)。上海市重 点学科矽h科学基金(¥30204),瑞典Stockholm County Council
作者单位: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上 海消化外科研究所(蒋兆彦,韩天权,张圣道);SE 14186 Divis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Departmem of Laboratory Medicine。KarolinsILa
Institutet.Stockholm,Sweden.(蒋兆彦) 通信作者:韩天权,E-mail..digsurgrj@yahoo.COnL
L1、
ABCG5/G8、ABCAl、AB(Ⅺ1、SRBl、参与胆汁酸摄
取的蛋白——细胞顶端膜侧钠依赖的胆汁酸盐转运
蛋白,以及参与胆汁浓缩的水通道蛋白等,在胆囊黏 膜组织都有一定量的表达。胆囊不仅具有浓缩胆汁 的作用,可能还参与对胆汁胆固醇、胆汁酸的摄取与 调节。这些代谢过程与胆囊结石发生的关系目前尚 未明确。胆囊收缩功能障碍与平滑肌细胞胆囊收缩 素(cholecystokinin,CCK)受体表达的降低有关。
(ALF)。Ruth Richard Julin Foundation
实SRBI摄取HDL的过程具有调节胆汁胆固醇含 量的重要作用。敲除Srbl基因的小鼠,血浆HDL 含量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降低;相反,Srbl转基 因小鼠的肝脏,经SRBl摄取的HDL胆固醇增加并 分泌人胆汁,血浆HDL降低,同时胆汁胆同醇含量 增加。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的是胆固醇在肝细胞内 转运的中间过程,即肝细胞基底膜侧SRBl受体摄
(收稿日期:201tH)7—13)
like 1
pro-
tein,NPCILl)完成,后者为肠腔胆固醇的“受者”。 80%的游离胆固醇经乙酰辅酶A:胆同醇转乙酰酶
2(acyl
coenzyrne
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2,
ACAT2)转化成胆固醇酯,与三酰甘油以及 ApolM8蛋白一起包被成乳糜微粒后摄人体内,少 量游离胆固醇经小肠基底膜侧ABCAl蛋白直接分 泌到血浆形成HDL。采用药物抑制小鼠NPCILl 蛋白,或敲除Acat2基因,或敲除Apob48基因,均 能降低小肠细胞主动摄取和转运胆同醇,从而预防 胆囊结石的发生。胆石病人近段空肠黏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