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市实验高中高三年级2016年11月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仙桃市实验高中高三年级2016年11月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高三语文组
试卷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共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条形码填写、粘贴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本卷共22个小题。
答第1至第3题、第4题、第7题、第10至第12题、第14题、第17至第19题共12个小题时,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所选答案。
3.答其它共10个题目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考试顺利★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古为今用”才能发挥史学功能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都有它的过去,现在是对过去的继承和发展。
史学作为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一门学科,事实上是很难脱离社会现实的,每一个时代的史学总是要为那个时代的现实服务。
所谓“鉴古知今”“古为今用”“历史的启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应该是史学最主要的社会功能,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纯客观”的史学是不存在的,哪怕是中国传统的考据学,也是反映那一时代的特点并间接为现实服务的。
所以,那种企图将史学与现实隔绝开来的想法,既无可能,也不利于史学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史学传统的文明古国,古代史籍之完备、史家之众多、史学深入社会之广泛,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国史学的镜鉴功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从孔子作《春秋》、司马迁写《史记》、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到今天出版的各种史鉴类历史书籍,无不鲜明地体现了史学“古为今用”的功能。
清代顾炎武说:“夫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
”今天,史学对社会的影响也十分巨大。
这种影响往往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发挥着凝聚中华民族、促进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等积极作用。
史学这方面的社会功能,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其作用绝不可低估。
这种社会功能也决定了在现今社会,史学绝非可有可无的学科,绝非脱离社会现实的“纯学术”,史学所承载的历史观念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史学,才能更好发挥史学“古为今用”的功能。
在强调史学“古为今用”、为社会现实服务的同时,也要特别注意防止一种错误倾向,即为了“古为今用”而有意无意地歪曲或篡改历史。
史学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为了服务现实而伪造历史。
像“影射史学”那样以歪曲历史来为政治斗争服务,当然不是真正的“古为今用”。
当下,还有一些人为了标新立异、一鸣惊人,把历史与现实牵强附会,这也不是真正的“古为今用”。
诸如此类的历史论著,瞬间就会被历史淘汰。
史学发展的实践证明,用一个确切的历史事实比用十倍过激、空洞的结论更有说服力。
因此,“古为今用”必须建立在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基础之上,不能以主观意志和现实需要而任意歪曲、伪造历史,否则史学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史学与社会现实的密切关系、史学的社会功能,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
不过,当前史学在发挥社会功能方面既有许多令人鼓舞的现象,也有许多令人沮丧的事情。
史学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出观了不景气的局面:高校历史系招不上学生,历史系毕业生找工作比较困难,史学论著难以出版或发表,等等。
这显然不利于史学发展,也不利于史学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
与史学性著作的冷清相反,市场上那种宫廷秘史之类的通俗小册子则四处泛滥,相关题材的“戏说”型影视作品也是大热。
如何看待和应对这种形势,是需要史学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但无论形势怎么变化,我们都应坚信时代需要史学,通过自身变苹,史学终归会适应新的时代并更好地为时代服务。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16日16版,作者周伟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学作为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一门学科,它不会脱离社会现实,无论在哪一个时代,
总是要为现实服务,即所谓“古为今用”。
B、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史学传统的文明古国,完备的古代史籍、众多的史家、广泛深入的社
会学史,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C、史学的“古为今用”、为社会现实服务当然不能以主观意志和现实需要而任意歪曲、伪造
历史,否则史学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D、当前,市场上宫廷秘史之类的通俗小册子泛滥,相关题材的“戏说”型影视作品大热,与
史学不景气形成了一定的对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为今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等表达的意思与史学最主要的社会功能相同,没有“纯
客观”的史学,包括中国传统的考据学。
B、孔子作《春秋》、司马迁写《史记》、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和现代史鉴类书籍等都能
鲜明地体现史学“古为今用”的功能,符合“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的评价。
C、以歪曲历史来为政治斗争服务的“影射史学”、把历史与现实牵强附会的史学,都属于伪
造历史。
目的是标新立异、一鸣惊人。
D、历史系毕业生比较难找工作,史学论著难以出版等现象,既不利于我国的史学发展,也不
利于史学发挥它应有的社会功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史学与现实隔绝开来的想法,既无可能,也不利于史学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原因可能
是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都有它的过去,现在是对过去的继承和发展。
B、现今,史学对社会的影响发挥着凝聚中华民族、促进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等积极作用,如史
学让整个中华的56个民族同奔中国梦,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C、作者强调史学“古为今用”、为社会现实服务,同时也特别提醒,要注意防止为了“古为
今用”而有意无意地歪曲或篡改历史的一种错误倾向。
D、作者承认当前史学在发挥社会功能方面既有令人鼓舞的现象,也有令人沮丧的事情,但坚
信通过自身变革,史学终归会适应新的时代并更好地为时代服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三则科普材料,完成4〜6题。
(12分)
材料一
人工智能是个广义的概念。
从手机里的计算器到无人驾驶汽车,再到未来可能改变世界的重大变革,都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
人工智能分为三类。
擅长某方面单一功能的叫弱人工智能。
例如有可以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但它只会下象棋,你若问它明天的天气,它就不知怎么回答了。
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称为强人工智能。
教育学家弗雷德森把“智能”定义为“一种宽泛的心理能力,能够进行思考、计划、理解复杂理念和从经验中学习等操作”,强人工智能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应该和人类一样得心应手。
第三种是超人工智能。
著名的人工智能思想家波斯特罗姆这样描述超人工智能:“它在几乎所有领域,包括科学创新和社交技能,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聪明很多。
”
创造强人工智能则要难得多。
迄今为止,人类的大脑是我们所知宇宙中最复杂的东西。
要想创造一个达到人类智能水平的电脑,需要解决的困难可能超乎想象。
首先要有具备人脑运算能力的硬件。
事实上,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中国的天河二号每秒能进行3.4亿亿次运算,早已超过这个运算力了。
但更困难的还在于,怎样利用这样的运算能力让电脑真正模拟人脑。
不过,硬件的发展和软件的创新都是以指数级增长的速度发生的,开端可能像蜗牛漫步,但是后期会跑得非常快,强人工智能可能比我们预期的更早降临。
然后,人类就可以做好迎接超人工智能降临的准备了。
(取材于[美]雷·库兹韦尔等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一”,下面图形中对人工智能发展速度和趋势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材料二
1956年,科学家马文·明斯基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概念。
1997年,名为“深蓝”的人工智能击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
那时候人类以为,围棋不会被人工智能破解,因为围棋需要的计算量太大了。
一盘围棋可以出现多少种可能?这个数字等于目前观测到的全宇宙原子数的平方,再乘上100亿。
计算破解行不通,人工智能采用了两个新招数。
第一招,“向人学”:“看”人类怎么下棋。
第二招,“自学”:人工智能每天自己跟自己对弈100万局。
在对弈过程中,人工智能还有两个策略:一是“看大局”,给每一个落子后的局面评分,直接排除掉那些明显拖累局面的“烂棋”;二是“看细节”,给每一个落子的后续发展打分,倘若推算几步后发现发展不妙,立刻抛弃这条路,不再继续。
大局分和细节分,二者取个平均分,就是谷歌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阿尔法围棋)的下棋思路。
简单,但管用。
2016年3月,AlphaGo以4:1战胜了九段棋手李世乭。
这场胜利震动了世界。
因为AlphaGo下棋的方式太像人类了,如果只看棋谱不看思考时间,根本看不出对弈双方谁是人类。
许多人都在惊呼:人工智能已经变得越来越像人了!
人工智能正在让一部分人失业,这的确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假如你从事的是程序性的工作,不管是体力还是脑力的,在自动化浪潮前,都最有失业的危险。
因此,理性的人应该努力转向人工智能还没有太大竞争优势的非程序性工作,比如需要具体评估每颗牙怎么补、与每个患者怎么沟通的牙医——假如有个牙科钻头在你的嘴里,相信你并不希望它握在机器人手中。
(取材于游识猷的相关文章)5.根据“材料二”,在未来的几年,下列从业者①教师、②保险推销员、③律师、④商场收银员,其中最有可能失业的一种职业是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3分)
材料三
如果有一天,人类创造出了超人工智能,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呢?
许多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对此感到非常兴奋。
很难想象会有什么问题是超级智能解决不了的。
疾病、贫困、环境毁灭、各种不必要的苦难,这些都是超级智能可以应对解决的。
最激动人心的一个设想是: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类实现永生。
仔细想想,我们的身体是原子构成的,衰老只是身体的组成物质用旧了,就像汽车开久了零件会用旧一样。
如果人工智能可以操纵各种原子结构,就能拥有完美的修复技术,或者干脆直接生产新零件不断替换掉旧的,这辆车就能永远开下去。
甚至,我们可以换一辆新车——把大脑中所有的记忆数据直接转移到一个由超级智能制造出的全新的身体里。
但是,在另一些人眼里,人工智能对人类构成的威胁甚至超过核武器。
一次采访中,对“人工智能未来是否会自行思考、进化并给人类带来灾难”这个问题,比尔·盖茨的回答是:“我属于对超人工智能充满担忧的阵营。
如果机器能替代人类做事,而没有发展为超级智能,那么只要管理好这些机器,善于利用,似乎没有太大危险。
但在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人工智能很可能强大到需要警惕的阶段。
”物理学巨匠霍金认为,成功研发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犯的最大错误,不幸的是,这也可能是最后一个错误。
他说:“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将敲响人类灭绝的警钟。
这项技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并且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自行重新设计。
人类受限于缓慢的生物学进化速度,无法与之竞争和对抗,最终将被取代。
”
忧也罢,乐也罢,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是从现有的实际应用,还是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人工智能都是一把双刃剑。
(取材于吴君蒙、张孝文等相关文章)
6.为什么说“无论是从现有的实际应用,还是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人工智能都是一把双刃剑”?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加以回答(回答必须扣住三个划横线的词语)。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7~9题。
(14分)
报志愿
闫岩
紧张的高考过后,又要面临着报志愿的难题。
报志愿确实是个难题,选择一个好的专业能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可马虎不得。
这不,这一家人就围在一起商议着给自家的宝贝报志愿呢。
爸爸说:“一个男孩子,以后得有社会地位才行,才能让人看得起,所以我们首先要选对专业,其次才是学校。
”
妈妈说:“光有社会地位还不行,最主要的是得有钱,最好选的这个专业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这个工作除了工资还能挣外快,守着死工资会生活得很憋屈。
”
奶奶说:“对对对,儿媳说得对,社会地位高,挣钱也多,那我的宝贝孙子就能找个好媳妇,说不定还能攀上什么局长、市长家的女儿呢,到那时,我们家可就风光了。
”
爸爸说:“你们说的都是我想的。
所以,我们不能光动嘴,赶紧打开大脑想一想,小辉应该选什么样的专业最好。
”
妈妈说:“这不一直在想嘛,什么计算机啦,材料啦,想了好多好多,就是觉得没有一个合适的,就没说出来。
”
奶奶说:“不行不行,你说的这些专业可不行,都过时了,那是我教书时的热门专业。
”
爸爸也点头说:“妈说得对,这些专业太古董了,我有好多同学都学过这些专业,大部分都分配在企业了,现在企业不好干,多半人都下岗了。
”
突然,奶奶拍了一下脑门说:“有了!”
爸爸妈妈一激灵,异口同声地问:“妈,你想到什么专业了?”
奶奶说:“孩子姥爷不是在市劳动局人事科待过一段时间吗?他肯定比我们清楚什么专业最能找好工作。
”
爸爸也拍了一下脑门说:“我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英子,快,快给你爸打电话。
”
姥爷在电话那头儿说:“我也在揣摩这事呢,正想给你们打电话问问,你们觉得什么专业合适,能让小辉有个好的前途?”
接着,姥爷说:“我想了好几天,觉得学医不错。
现在的人条件好了,容易得病,医生的社会地位挺高的,待遇也很好,平常除了工资还会有别的收入,而且最不怕下岗,不知道你们觉得如何?”
奶奶突然像开了窍,大声说:“你说我真是老糊涂了,怎么把这个专业给忘了呢!医生好呀,我记得老伴儿住院时,我恨不得跪下来求医生给我老伴儿治病,那时要是医生说能治好病,让我砸锅卖铁我都愿意。
”
爸爸也笑了:“好专业,那就学医了。
”
妈妈此时才想起什么,看了一眼正抱着《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的儿子,招呼道:“宝贝儿子,快过来,听听你姥爷跟你说说什么专业好。
”
儿子不耐烦地说:“我都这么大了,有自己的理想,你们就不用再为我瞎操心了,我自己选专业。
吵吵闹闹的,真是烦死人了。
”
奶奶责怪他说:“你太小,只凭感觉,没经验,以后会吃亏的,还是听姥爷的。
”
爸爸妈妈又异口同声地说:“奶奶说得对。
”
儿子烦躁地冲他们喊:“我谁的也不听,我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我要学医。
”
三人听到这里,你看我,我看你,大眼儿瞪小眼儿,突然齐声哈哈大笑起来。
电话挂断后,三人一起向孩子扑过来。
奶奶激动地说:“没想到我的宝贝孙子比我们还有远见,前途一定无量。
”
爸爸也激动地说:“我的宝贝儿子就是我的宝贝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太棒了。
”
妈妈更是激动,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最后问道:“儿子,你是怎么想到学医的,你这么小也没见过世面,怎么会想到当医生能有那么多好处,会有个好的未来呢?”
儿子瞅了瞅神经质的三个人,从口里飞出一句话:“我只知道医生能治病救人。
”然后起身回到自己的卧室,“咣当”一声关上了门。
(选自2016年第1期《小小说》,略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奶奶、姥爷、爸爸、妈妈、儿子五个人的意见一致,都主张学医,可见这一家人
很自然地想到了一起,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B、姥爷水平最高,他想到了当医生的许多优点,经他提醒,才让全家的其他三个人
觉悟,要不然他们就无法想到学医。
C、得知儿子要学医,向儿子“扑”过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全家大人填志愿意见一
致时的成就感、喜悦感,有讽刺意味。
D、“烦躁地冲他们喊”“瞅了瞅神经质的三个人”“‘咣当’一声关上了门”,这
些行动是为了表明儿子脾气十分不好。
E、小说的情节发展,一是通过对事件的叙述,二是通过人物对话;全文多采用人物
之间的相互对话,而较少采用叙述性的文字。
8、小说中四个大人组成的群体形象有怎样的共同性格特征?请举例简要分析。
(4分)
9、关于这篇小说的褒贬,有人说侧重于“贬”,也有人说侧重于“褒”。
你是如何看待的?
请谈谈你的个人见解。
(6分)
乙古诗文阅读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起字万卿,淄州邹平人。
生而丰下,父意异.之,曰:“此儿必起吾门。
”因名起
..。
幼敏慧如成人。
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故官。
举进士,授将作监丞。
擢著作佐郎,累迁户部度支判官。
真宗北征,领随军粮草事,寻为东京留守判官,判登闻鼓院。
以右正言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铨。
封泰山
...,摄.御史中丞,所过得采访官吏能否及民利病以闻。
东封还,近臣率颂功德,起独以居安为戒。
初置纠察刑狱司,因命起,起乃请诸已决而事有所枉及官吏非理榜掠者,并听受诉,从之。
擢枢密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
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
”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起尝奏事殿中,适仁宗始生,帝曰:“卿知朕喜乎?宜贺我有子矣。
”即入禁中,怀金钱出,探以
赐起。
从祀汾阴,权知河中府,徙永兴、天雄军,所至有风烈,数赐书褒谕。
拜给事中,进礼部
..侍郎。
起素善.寇准,尝与寇准过同列曹玮家饮酒,既而客多引去者,独起与寇准尽醉,夜漏.上乃归。
明日入见,引咎伏谢,真宗笑曰:“天下无事,大臣相与饮酒,何过之有?”准且贬,起亦罢为户部郎中,又降太常少卿。
后复为礼部侍郎,以疾请知颖州,徙陈州。
卒,赠礼部尚书,谥安惠。
起性周密,凡奏事及答禁中语,随辄焚草,故其言,外人无知者。
家藏书至万余卷。
起能书。
弟超,亦能书,集古今人书并所更体法,为《书苑》十卷。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而丰下,父意异.之认为……奇特
B、摄.御史中丞代理
C、真宗尝临幸.问劳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
D、起素善.寇准好好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说“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验名”,因而古人十分看重给孩子起名。
起名一般考虑意义、谐音、歧义等问题。
现在看,姓名作为文字符号,带有时代变迁信息,铭刻不同文化观念,凝聚父母深期望,隐寓理想抱负等等。
B、泰山封禅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帝王受命于天的典礼,目的是巩固皇权,粉饰太平。
C、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科举、修史等,长官为礼部尚书。
D、我国古代以铜壶滴漏计算时间,夜漏就是深夜时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起关注民生,思虑长远。
他把采访官吏能力大小及百姓疾苦报知朝廷;东封还朝后,皇上近臣都歌功颂德,唯有周起认为应该居安思危。
B、周起善于断案,明辨是非。
担任纠察刑狱司官员时,周起倾听了那些已经判决但事实确有冤情,以及官吏胡乱拷打的犯人的申诉,受到皇上慰劳。
C、周起交好寇准,受到牵连。
他一向与寇准关系好,曾到寇准家喝酒,尽醉方归;寇准将要被贬官,周起也被连续降职。
D、周起为人谨慎,做事周密。
凡是上奏事情以及书面应答宫中的文书,周起随后就烧掉草稿,他的言语看法,外人没有知晓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故官。
(2)从祀汾阴,权知河中府,徙永兴、天雄军,所至有风烈,数赐书褒谕。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第14--15题。
《红楼梦》中写道,经过两首不成功的《咏月诗》后,香菱终于写成了一首众人称赞为“新巧有趣”的诗。
诗文如下: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14、阅读上面一首诗,选择对诗意解说无误.的两项。
(5分)()
A、首联写月光璀璨,光芒难掩。
但月亮看上去外貌娟秀,它的背里却非常凄清。
B、颔联写一泻千里的月光之下,处处传来捣衣之声,直到雄鸡高唱、缺月高挂。
C、颈联写了穿绿蓑的江上人秋夜闻笛,闺中女子楼头望月两幅画面。
D、尾联诗人向嫦娥发问:“为什么不让分离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再分离呢?”
E、该诗同《春江花月夜》一样,借思妇、离人、游子的月下情怀表达月之思乡怀人意蕴。
15、这首诗被众人赞为“新巧有趣”,其体现在何处?请从写作特色方面作答。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因功名未成,早生华发,遂感人生如梦,于是写下“”,聊表壮志未酬的苦闷情怀。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运用起兴手法,写出“自然兴替”的哲理的诗句是“,”。
(3)杜甫《望岳》诗中“,”两句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经曹雪芹呕心沥血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八十回。
②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这里还留存着大量的石窟群,大小石窟俯拾即是
....,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③在对待利比亚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
....,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使然,尤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相互借重的一面。
④王校长的一席话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
....的作用,与会的人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⑤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
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鱼龙混杂
....,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⑥读古代典籍,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否定古代的一些人士,其实我们没有资格对古人嗤之以
...鼻.,因为我们现在自以为是的观念意识又有多少不属于发昏之列呢?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对待,因此,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B、通过中国人3年的刻苦攻关,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了“嫦娥一号”人造月球卫星,有望年内飞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
C、近年来,国内外因高管舞弊引发的财务造假案层出不穷,同时有向第三方如公信机构蔓延之势,使得造假案情越来越复杂。
D、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感,现在物权法将给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始皇身边,除了博士集团外,还有一个方士集团。
方士虽无官职,却备受青睐。
秦以博士儒行大一统,却难以消除始皇对二世、三世乃至万世之隐忧。
方士用不死药,能使他长生,可保江山万世。
博士儒要他“垂拱”做圣王,他很警惕,而且不感兴趣。
方士声称,可以让他去做神仙。
博士儒簇拥他做了圣王,可圣王只是小驿,供他稍息。
他的目标是神仙,求仙以祈生命永恒,以祈万世王权。
A、齐鲁之地是博士集团的重镇,而齐燕之地活跃着方士集团
B、齐燕之地活跃着方士集团,而齐鲁之地是博士集团的重镇
C、博士集团重镇在齐鲁之地,而方士集团活跃于齐燕之地
D、方士集团活跃于齐燕之地,而博士集团重镇在齐鲁之地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①,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
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那么,②,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
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令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
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③,在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中,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
21、下面是在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会徽,请写出除文字和字母之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6分)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初中生小明放学回家,沮丧地告诉妈妈,这次考试被好友超过了。
妈妈说:“别灰心,下次一定打败他!”爸爸说:“朋友成绩好,应该为他高兴,祝贺他;自己成绩好,不要炫耀;输给别人也不要沮丧。
”妈妈说:“培养竞争意识至关重要。
我们公司的成功,靠的就是不服输的劲头。
”爸爸说:“看到别人的长处能去赞美也很重要啊。
”小明默默地看着父母,若有所思。
作为学生,你更赞同谁的观点?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