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芦花荡

合集下载

芦花荡第二课时

芦花荡第二课时

1.过于自信和自尊
过于自信:
①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 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②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 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 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 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 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③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 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 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 “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 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 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
• 过于自尊
①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 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 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2.爱憎分明
如: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 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 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3.有高涨的爱国热情
如: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是他像青壮年 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惧,为苇塘里 的部队输送粮食等。
4.智勇双全
• 如: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 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上 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 渲染故事气氛; • 衬托人物心情;
• 为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 发展。
过于自信和自尊
老 头 子
爱憎分明
高涨的爱国热情 智勇双全
课文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传奇色彩的?
1、年近六十,老 当益壮,神出鬼 没,无数次通过 封锁线,保证部 队的供给和战斗 力,就是因为他, 敌人的阴谋总不 能得逞。 2、手无寸铁, 只一人就把十几 个鬼子打得落花 流水。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课《芦花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课《芦花荡》

《芦花荡》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人教版)教学分析1.教材特点《芦花荡》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

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

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

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这篇小说的情节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立体、真实、鲜明;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课文的这些艺术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学情分析作为八年级上第一个叙事性作品单元的第二课,它是第一课《新闻两则》教学目标的延续和提升:《新闻两则》侧重从结果的角度来表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芦花荡》则是从过程的角度来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新闻两则》叙述简明,侧重教会学生六要素的知识,本文开始训练学生从比较复杂的叙述中来把握记叙的要素。

同时,叙述相对于新闻详尽、生动,也就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更多的路径。

另外,《芦花荡》是写于抗战时期的著名小说之一,编者将其安排在第一单元——战争题材单元,与其他几篇同题材作品的相比较,以彰显孙犁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这里没有血雨腥风、悲壮激烈的战争场面,也没有奋不顾身、浴血奋战的英雄悲歌;有的是清新明丽、诗意盎然的水乡气息和豪迈乐观、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

教学生把握文体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比较中外含有喜剧色彩的战争文学作品。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并了解重要词义。

(2)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过程与方法(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案 版本:人教版2001·2015年6月第7次印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案 版本:人教版2001·2015年6月第7次印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案版本:人教版2001·2015年6月第7次印刷制作: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2 芦花荡孙犁[课时按排] 2[教学设计]配备素材:抗日情景剧【白洋淀游击战】;群星- 游击队之歌;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合唱团- 救国军歌;中央乐团合唱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保卫黄河;白洋淀系列图片。

制作:PPT课件配套课件放在0826tp付费百度文库中[教学步骤]课前出示课题PPT第一课时一、情景剧导入课前请同学们看一段白洋淀抗日情景剧表演,注意一下当年活跃在白洋淀的抗日武装队的名称。

雁翎队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二课《芦花荡》,写的就是发生在白洋淀芦花荡雁翎队赋有传奇色彩的抗日故事。

体裁为小说。

由此我们可知本小说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导读中划出)。

具体背景是这样的: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地区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仇敌概,奋起抗战,表现出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保卫祖国,维护民族的独立与尊严,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这篇小说就是以此为背景,为中国抗日根据地的人民谱写的一曲爱国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赞歌。

二、作家作品关于作家作品同学们可借助注①本文选自《孙犁文集》。

孙犁,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淀》等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他写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

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创作结集为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集子。

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本文是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三、学习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及主旨(阅读目标,重点,涉及练习一1)2、明确文中所塑造的主人公是一个什么形象。

八年级《芦花荡》人教版的教案及原文

八年级《芦花荡》人教版的教案及原文

八年级《芦花荡》人教版的教案及原文《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芦花荡》也是八年级语文人教版的一篇课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芦花荡》人教版的教案范文以及原文欣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芦花荡》人教版的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在阅读赏析中,品味语句的优美,把握作用;着眼于文本,在熟读的基础上分析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四、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

五、教学难点:揣摩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查找资料。

一些影片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创设问题,2分钟电影《小兵张嘎》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你们知道电影中的小男孩是谁吗?(小兵张嘎)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河北白洋淀)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大片的芦苇、美丽的荷花还有一望无际的水域,以及白洋淀独有的水上生活、斗争情景。

这部电影中小英雄嘎子机智勇敢,智斗鬼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白洋淀优美奇特的水上风光也令我们心生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讲述的也是抗战时期打鬼子的故事,同样发生在河北白洋淀上,只不过,其中的主要人物,不是一位小英雄,而是一位老英雄。

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芦花荡》。

二、作者简介学生补充,板书巩固。

3分钟孙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

三、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梗概:1、边阅读边标出段序,并注意以下字词和词语解释阅读感悟,自主研讨。

15分钟提防疟子寒噤吆喝蹿仄飒飒泅水2、解释词语:转弯抹角: 悠闲:张皇失措: 月明风清:3、复述故事,理清文章思路: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

语文:第2课《芦苇荡》教案

语文:第2课《芦苇荡》教案

芦花荡孙犁目的要求: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教学重点: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义。

2、学习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教学难点:对老英雄性格的核心的理解教学安排:两课时教材分析:《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

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

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方法:讲述。

过程:一.导入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但在这个世界上,战争却时有发生。

于是,热爱和平的人民积极投身战斗,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

电视剧《小兵张嘎》就是一例。

在嘎子的故乡——白洋淀,这样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神奇的老英雄。

(幻灯①显示课题、作者)二、揭题解题,简介作者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1944年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视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志,视为“荷花三、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课芦花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课芦花荡

过于自尊体现:
如 P.15第38、39段 知道女孩因为他的不慎而受 伤后十分难过“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P.16第47段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对日本鬼子无限 的怒火;
P.16第51-54段 女孩与老头的对话,表现老人 的自尊。
☆ 爱憎分明
如: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 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 “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 付诸实际行动。
语文第二课
芦花荡
课文背景
《芦花荡》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 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 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 的生活情景。
复习生字生词
芜湖 歼灭 潢川
荻港 阻遏 鄂
殷家汇 绥靖区 白崇禧
溃退 豫北 宋希濂
锐不可当 阌乡
芦苇 wěi
提 防 dī
白洋淀 diàn 疟子 yào zi
竹篙 zhú gāo 寒噤 hán jìn
蹿 cuān
仄歪 zè wāi
飒飒 sà
泅着 qiú
sà 转弯抹角 zhuǎn wān mò jiǎo
张皇失措zhāng huáng shī cuò
提防:小心防备。 尖利:尖锐、锐利。 编算:计划、盘算。 寒噤:因寒冷思考讨论
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 有高涨的爱国热情
如: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是他像 青壮年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 惧,为苇塘里的部队输送粮食等。
老头子的性格核心——“过于自信 和自尊”
1. “过于”有“非常”之意,老头子确实有 一套了不起的“水上的能耐”,这使他自 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
景美
充满战斗的 渲染环境气氛, 诗情画意美 烘托人物的精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芦花荡》课后题答案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芦花荡》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芦花荡》课后题答案:篇一: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芦花荡》精品学案(含答案) 芦花荡教与学目标:1、积累、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展开想象,体验人物心理。

3、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4、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情节【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揣摩景物描写教与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展示提升法。

第一课时教与学要点:1、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感受课文内容的传奇色彩。

2、探究主人公的性格及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与学过程:一、作家与作品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

抗战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发表了短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

二、检查预习1.两学生听写词语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在书的扉页上写一遍。

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景物描写的语句三、入课学习、合作交流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并在课文内容中找出相应的表现。

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四、展示、评议五、课后作业 1、完成《巩固与提升》第一部分2、抄练“读一读,写一写”词语第二课时教与学要点:1、2、教与学过程:一、前测入课1、美丽的芦花荡里有着哪些人?2、课文记叙了哪些事情?3、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入课学习、合作交流1、课文中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第二课 芦花荡

第二课 芦花荡

【交流点拨】小说。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
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交流点拨】 抗日战争时期 , 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 , 里外 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 , 他非常自信。一次 ,他
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 ,被鬼子发现 , 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 ,
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 ,用锋利 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确即可)
整体感知
大声朗读全文,讨论填空 事件 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 ),这是一场酣畅 淋漓的( ). 人物 这是一个( )的英雄的老头子. 这是一对( )的姐妹。 这是一群( )的鬼子宾。 情感 这是一份深沉的( )情感。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带线的字注音。
竹篙( gāo) 寒噤( jì n) 张皇失措(cuò )
黄梢(shāo )
泅着( qiú)
阴惨(cǎn )
闷热(mēn)
转弯抹角( mò )
打牙跌嘴( diē )
自主预习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i(载重) zà 载 zǎi(记载) o(疟子) yà 疟 è (疟疾) nü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
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激情导入
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发生在齐鲁大 地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 奇故事数也数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 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 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勇敢和 智慧,狠狠地教训了敌人。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 的一篇小说——《芦花荡》。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2课《芦花荡》导学案新部编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2课《芦花荡》导学案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二芦花荡【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教学难点】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

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本文是孙犁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用明快、优美的笔墨叙述了芦花荡里一位老人护送两位女孩及智杀日本鬼子的经过,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

2、走近作者:孙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景。

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

疟.()子寒噤.()仄.歪()阴惨.()泅.()着飒.飒()悠.闲()2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芦花荡》的姊妹篇是(《风云初记》《荷花淀》)。

3.指出下列描写句是属于哪一类描写。

A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B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4.“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怎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合作探究】5、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6、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找出来分析7、请用不同的标记分别从文中画出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的句子。

《芦花荡》第二课时教案

《芦花荡》第二课时教案

《芦花荡》第二课时教案教案主题:《芦花荡》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芦花荡的自然环境与地理特点。

2. 了解芦花荡的文化与历史背景。

3. 能够描述芦花荡的景色,并表达自己对芦花荡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1. 课文《芦花荡》2. 彩色图片或视频素材:芦花荡的自然风光、特色建筑等3. 课件、多媒体设备4. 学生练习本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芦花荡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芦花荡的好奇心。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芦花荡了解多少?你们对它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Step 2: 欣赏课文并畅谈(15分钟)1. 提示学生出示课文《芦花荡》。

2. 教师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提醒他们注意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

3. 请几名学生逐段读课文,教师边听边指导。

4. 教师带领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课文中的“芦花荡”在哪个地方?(江苏扬州)b. 被水草芦花所“荡”是什么意思?(水面上飘荡着许多芦草和花)c. 课文提到的芦花荡有什么特色?(水草丰茂、芦花盛开、游船往来)d.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芦花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美丽、独特)5. 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分享对芦花荡的印象和想法。

鼓励他们用形容词和感受词来描述芦花荡。

6. 教师引导学生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Step 3: 文化背景介绍(10分钟)1. 展示芦花荡的地理位置图,并简要介绍芦花荡所在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

2. 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学生展示芦花荡的特色建筑和传统文化活动,如芦笙、扬剧等。

3. 与学生一起讨论芦花荡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影响,让学生了解芦花荡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Step 4: 听力训练(10分钟)1. 通过课件播放录音或教师朗读,让学生跟读课文。

2. 随后播放录音或教师再次朗读,让学生听写关键词或关键句。

3. 教师逐个核对学生的听写结果,并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订正。

初二上册语文第二课芦花荡的知识点归纳

初二上册语文第二课芦花荡的知识点归纳

初二上册语文第二课芦花荡的知识点归纳初二语文芦花荡的知识点总结一、作者生平孙犁1913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中学毕业后曾任小学教员。

1938年投身冀中人民的抗日斗争,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中抗战学院、华北联合大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教员和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晋察冀边区文联编辑。

1949年后,在天津日报社工作,历任副刊科副科长、编委、顾问,长期主持天津日报文艺副刊编辑工作,创办并主持了天津日报《文艺周刊》。

被誉为“中国短篇小说大师”。

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顾问,中国文联名誉委员、委员,天津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等职。

孙犁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他著名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该小说后收入中学课本,在一代又一代读者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二、代表作品他从事文学创作75年,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村歌》,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另有《孙犁文集》正续编8册和《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集》、《如云集》、《曲终集》10种散文集传世。

孙犁是中国解放区文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他以其众多经典性的作品,描绘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幅幅壮丽、清新的文学画图。

全国解放后,孙犁文学创作继续取得长足的进展,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作家,被认为是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立者。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孙犁“衰年变法”,文学创作迎来了第二个高峰,他的作品以思想的深湛,文体的创新,艺术风格的鲜明和炉火纯青,在国内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评价孙犁一生笔耕不辍,是中国解放区文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以其众多经典性的作品,描绘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幅幅壮丽、清新的文学图画。

全国解放后,孙犁文学创作继续取得长足的进展,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极富盛名的小说,散文大家,被认为是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立者。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芦 花 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芦 花 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心理描写:“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女孩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X嘴说话?这老脸呀!”
动作描写集中表现在那一场英雄行为中,他捉弄鬼子,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
这些片段展示了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英雄的行为”更具有传奇色彩,作者主要从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大菱受伤后,老人发誓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明天,你们看吧”,而女孩一再怀疑,先不答话,后来竟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女孩的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例: “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 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
“ 一群愚昧的鬼子兵”“ 一支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革命队伍”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路途的危险上、在交通工具的简陋上、在敌军密集的火力上、在敌我势力的悬殊上。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设下的圈套上、在敌人愚蠢上钩上、在老头痛打敌人上。
①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②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③过于自信和自尊④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
(2)提问:你认为老英雄的性格其核心是什么?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扣“过于”一词来品析其性格。
“过于自尊和自信”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过于”是过分的意思,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正因为老头子过于自信,所以他才会因为不带枪而出现失误,也正因为他过于自尊,所以他会在失误之后愧疚自责。然后在第二天用计谋痛打鬼子,讨还血债。全文的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这一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芦花荡》说课稿

《芦花荡》说课稿

《芦花荡》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芦花荡》说课稿《芦花荡》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一单元第二课芦花荡PPT课件

一单元第二课芦花荡PPT课件

老头
姐妹
群 可恶愚蠢的
鬼子兵
2、课文记叙了哪些事情?
故 事 一次
情 一场 节
惊心动魄的 的护送 酣畅淋漓 的性格特征:过于自信和自尊。 外貌特征:干瘦却特别有精神,
眼光尖利明亮。
夜里护送;孩子受伤。 第二天,智斗日寇,报仇血恨。
如果你是二菱,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 为,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二菱的身份, 设身处地,把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gāo yào
竹篙 疟子
qiú
泅着

仄歪

转弯抹角
nüè 疟疾
jìn
寒噤
sà sà
飒飒

提防
huáng
张皇失措
cuān
蹿
成语积累
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 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 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最简洁的语言介绍故事主要内容。 中有哪些人物? 人公是谁?为什么? 横线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
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华北 丽的光芒。她就是:
又是一番景象,鹅绒绒的芦花,搔首 掀起层层絮潮,引来队队鹭鸶,双双 苇海中,充满了生气,撞击出诗的韵 心扉。
今来,白洋淀不仅以他的美丽 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
时期,白洋淀成为痛击侵略者的战场 顽伪,芦荡出奇灭倭兵。英雄垂功抗 翎”的传颂。
4、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 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5、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 析其作用。
6、学习“老头子”的英雄性格、爱 国热情。
孙犁,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 家,“荷花淀” 派代表作家。
《芦花荡》与《荷花淀》 为“姊妹篇”。 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创作风 格的集子是《白洋淀纪事》。

《芦花荡》课文原文

《芦花荡》课文原文

《芦花荡》课文原文《芦花荡》课文原文本文选自《孙犁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孙犁(1913~2002),当代作家。

本文是孙犁的“白洋淀事迹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芦花荡》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参考!《芦花荡》课文原文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

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

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

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

敌人发了愁。

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

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

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YW8-004芦花荡第二课时

YW8-004芦花荡第二课时

语文导学案设计题目芦花荡课时 2 学校星火一中教者年级八年学科语文设计来源自我设计教学时间2012- 09 - 06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目标:休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预习,教师讲解,辅导完成课堂练习。

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重点带领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景物描写。

难点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人物性格的探讨研究。

学习方法讨论法、问答法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选择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语句:()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在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奔向东南去了。

A. 像一朵荷花B. 像一条鱼C. 像一片苇叶D. 像一只鸟2、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老头子浑身没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A. 夸张夸张引用比喻B. 比喻拟人反问比喻C. 比喻拟人反问没有D. 比喻夸张设问比喻3、“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这老脸呀!……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

……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此段表现了老头子什么心理状态?【合作探究】5、《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

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2)体味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

6、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7、老头子的船头为什么要放那一大捆的莲蓬?8、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16第51-54段 女孩与老头的对话,表现老人的自 尊。
具体性格特征: 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自尊自信,
固执任性;爱憎分明,有勇有谋。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表现在:
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
英 雄
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性 格
过于自信 自尊
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
小组讨论:
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
小说描写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白洋淀 人民对敌斗争的生活,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 个女孩子进苇塘,大女孩受伤,第二天严惩 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 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 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 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通篇洋溢着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提防 央告 尖利 能耐 悠闲 仄歪
转弯抹角 打牙跌嘴 张皇失措
感知课文:
1、能否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故事 梗概。
2、文中有哪些人物? 3、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4、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这是一个————的老 头子, 从—————看出。
人物:老头子、大菱、二菱
主要人物:老头子
对其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如P.11第3、4段) 行动描写(如P.17-18第55、57、61段等) 语言描写(如P.14第21段等) 心理描写(如P.16第47段)
2、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A、他狠狠地敲打,苇塘望了一眼。在 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 绒,正在迎风飘散。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 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 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 好像就是天上。
烘托作用:这是老头子看到的美景,衬托出老 英雄在痛打鬼子时内心萌发出的一种轻松、愉 快的情绪。
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老英雄身上。 老人年近六十,身体干瘦,,却神出鬼 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 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 力,就是因为他,敌人的阴谋总不能得 逞。表现在老英雄的英雄行为上。老人 手无寸铁,独自一人,竟把十几个鬼子 打得头破血流。
探究二:
1、请在文中找出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 并把你认为写得最美丽的地方摘录下来。
侧面描写:如第8段;第1段首句中的“呆望”;以及文中 对二菱怀疑、不信任老头子的描写,都从侧面描写了老头 子的英雄行为。
老头子的性格核心——“过于自信 和自尊”
“过于”一指“非常”,二有 “过头”的意思。所以,本句话既 有非常自尊自信的意思,又有自信 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
1.过于自信:
如 P.11第5段“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 也靠给水上的能耐”;
B、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 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 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 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 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 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象就是天上。
渲染气氛的作用:在鬼子监视下芦花荡的夜 晚显得宁静,但宁静中又带有几分恐怖。
渲染故事的气氛,衬托人物的 心情,给作品增添一种战斗的 诗情画意。
课堂小结:
芦 花 —— 荡
情节——传奇色彩 人物——立体美、真实美 环境——诗情画意
本课环境描写异常优美,故事情节充满传 奇色彩。课文塑造一位智勇双全、自信自 尊的老英雄,从他身上,我们可深深地感 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 英雄的人民。
第二课芦花荡
请读准下列的字词 : 寒噤 jìn 蹿 cuān
仄歪 zè 飒飒 sà sà 泅着 qiú
提防 dī 疟子 yào 趴下 pā 扒手 Pá 浸透 jìn 侵略 qīn
闷热 mēn 竹篙 gāo
蒿草 hāo 荷花淀 ddiāiànn
绽开 zhàn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小心防备。 2、央求。 3、尖锐;锐利。 4、技能、本能。 5、闲适自得。 6、倾斜、歪斜。 7、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 直截了当。 8、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 9、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P.12第10段“安心睡一觉吧……” P.14第21段“不怕,探照灯照不见我 们” P.15第31段“他打不着我们 P.11第6段“每天夜里……也使别人高 兴的事情”
2.过于自尊:
如 P.15第38、39段 知道女孩因为他的不慎而受伤后 十分难过“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P.16第47段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对日本鬼子无限的怒 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