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石家庄第四十三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石家庄第四十三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警服
李伶伶
李剑从上班那天起,就没好好穿过警服,因为他不认为自己是个警察。

李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省公安大学,拥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破案能力,以为毕业后会到公安局的刑侦大队工作,没想到被分配到一个街道的派出所当片警,整天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他很郁闷。

所长老陈知道他有情绪,找他谈了几次都没有效果,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去了。

这天接到一个报警电话,小区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家里遭盗窃,上锁抽屉里的银行卡、金项链和2000元现金被偷走。

接到报警后,老陈叫上李剑一起赶到案发现场。

老人住在二楼,门窗都完好无损,抽屉上的锁也没坏,屋里一切井然有序,也没留下指纹。

要不是家里的猫碰掉了放在桌上的烟灰缸,烟灰上留下一个陌生的脚印,老太太还不知道家里进了贼。

屋里没有监控录像,楼门口也没有,小区门口也没有,只有一个不完整的脚印和丢失的东西证明小偷来过。

老陈勘查完现场,看了李剑一眼说:“你觉得小偷是个怎样的人?”李剑说:“从现场情况和脚印看,是个男性惯偷,盗窃技术娴熟,还会开锁。


老陈说:“惯偷作案前会先踩好点,老太太只是个普通的退休工人,他为什么会对她下手呢?”
李剑说:“我刚才跟老太太聊天,了解到老太太的侄女最近在她家住,侄女是做生意的,有钱,开的车是宝马。

可能小偷踩点时误以为她是老太太的女儿,所以趁老太太遛弯时作案。


老陈说:“你的分析很有逻辑,不过我的结论跟你正好相反,我觉得是熟人作案。

”李剑说:“怎么会是熟人呢?”老陈说:“现场纹丝不乱,像没被翻过,说明案犯知道东西在哪儿;门窗没有破损,说明案犯有这家的钥匙。

而他能在老人外出遛弯这半小时的工夫把东西偷走,说明他对老人的生活作息很熟悉。

这个人的身高不足一米七,体重不超过一百三十斤,年纪三十八岁左右。


李剑说:“你怎么知道?”老陈说:“脚印告诉我的。

”李剑不太相信。

老陈问老太太:“亲朋好友或是认识的人里有没有符合这些条件的?比如邻居什么的?”老太太被点醒了似的说:“我家对门的情况跟你说的挺像,可是他好多天不回来了。

”老陈说:“他干啥去了?”老太太说:“不知道,自从他媳妇跟他离婚后,就没怎么见过他。


老陈说:“以前经常见?”老太太说:“是,见着还会聊几句。

”老陈去敲对门的门,没人应。

老陈让李剑在这儿蹲坑守候。

李剑在楼门口蹲了一宿一天,也没见到人。

刚想给老陈打电话说不蹲了,就看见进来一个男人,身高、体重和年纪、相貌都跟老陈说的差不多。

李剑趁他走过来抓住他的手腕说:“别动!”男人意识到了什么,转身就跑。

李剑很快追上他,却出其不意地被他扎了一刀。

李剑手捂着伤口追赶男人,幸好来替换他的同事及时赶到,才没让那个男人逃掉。

经审讯,男人正是偷老太太钱财的人。

他打麻将输了,回来看到老太太门上挂着钥匙。

他敲敲门,想提醒老太太把钥匙拔下来,却没有回音。

鬼使神差地,进了屋,看见有个上锁的抽屉,就打开抽屉,拿了东西。

至于为什么没有留下指纹,因为他戴着手套。

天冷,他习惯戴手套。

李剑把所长佩服得五体投地,问他有这么高超的本领为什么甘于待在这么个小地方?老陈说:“保卫国家和守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是警察的责任,跟在哪里没有任何关系!”
出院上班后,李剑第一次把警服穿得一丝不苟。

见到所长老陈,给他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老陈满意地笑了。

(选自《小说月刊(上半月)》2015年12期,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勘察现场,讨论案情,询问老太太等,这些细节使文章情节更紧凑合理,使读者入情入境。

B. 李剑从开始不好好穿警服、不愿意当片警,到最后认真穿警服、敬标准军礼,表现了人物思想认识和工作态度的转变。

C. 小说写老陈的结论和李剑正好相反,表现了李剑的破案经验不足和对工作的敷衍,并引出下文老陈对案犯特征的判断。

D. 小说写对案犯的抓捕和审讯过程,既印证了老陈对案情的分析,突出了他本领的高超,又塑造了陈剑负责勇敢的形象。

2. 作为小说的一个重要人物,老陈有什么性格特征?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3. 小说以“警服”为题,妙在哪里?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娱乐价值与社会价值是词之为体的双重价值
“诗言志”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中的一个传统的观念。

就《诗经》而言,它在古代诸侯外交中是被用来“言志”的,这就赋予了《诗经》以神圣的光环。

“言志”的功能与古代诗人自觉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共同铸就了诗歌的严肃面目。

综观历代诗歌,伟大的诗人无不以胸襟和抱负而彪炳千秋,如屈原用诗歌歌唱对国家
的热爱和对君主的忠贞,杜甫用诗歌抒发兼济天下的博爱精神,李白用诗歌表达对仕途的渴望与无奈。

与诗相比,词就轻松得多。

它是用来助兴的,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是轻松、愉快、悦人的。

再加上歌妓的女性身份,更使词有一种软媚的情态。

如身为一朝重臣的欧阳修,在作诗与作词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面目,不单单是其人格分裂使然,也是诗与词两诗体的不同体性造成的。

词的这种娱乐性的天职,使得欧阳修等词人在作词时可以抛却思想内容方面的顾忌,而专注于艺术技巧的锤炼。

从史的角度来看,词的思想性的发展是比不上其艺术性的发展之快、之深、之精的。

宋代的词选大多数反映了这种倾向,这是由其娱乐价值所决定的。

然而,任何文学样式都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词亦然。

南宋时期,民族矛盾渐趋激化,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用词来抒写这种民族激情,爱国词人大量涌现。

爱国词篇放射出耀眼光芒,使得选词者不得不睁眼面对现实,于是《花庵词选》以比较新的面目在词坛上出现了。

在《花庵词选》中,辛弃疾一人就入选四十三首。

他那些被张炎等认为“非雅词也,于文章余暇,戏弄笔墨,为长短句之诗耳”的慷慨激昂的爱国词作,纷纷入选。

这表明了爱国词的地位得到了词坛的承认,一部分词论家已经开始重视词的思想性了。

黄昇介绍张元幹时,特别指出:“绍兴戊午之和,胡澹庵上书乞斩时相,坐谪新州。

仲宗以词送行,后并得罪。

”并全录了他送胡铨、寄李纲的两首《贺新郎》。

黄昇评论吴激在金国所作的两首感怀故国的词《春从天上来》《青衫湿》时说:“右二曲皆精妙凄惋,惜无人拈出,今录入选,必有能知其味者。

”凡此种种,都说明了他重视作者人品、重视词的思想内容、认识到词作为一种文体所具有的社会价值。

清人焦循曾针对朱彝尊等人一味抬高《绝妙好词》而压低《花庵词选》的言论大发感慨:“周密《绝妙好词》所选,皆同于已者,一味轻柔润腻而已。

黄玉林《花庵绝妙词选》,不名一家。

其中如刘克庄诸作,磊落抑塞,真气百倍,非白石、玉田辈所能到。

可知南宋人词,不尽草窗一派也。

”到了宋元之际,偏重艺术性和兼重思想性两种倾向又糅合而生出了一部奇特的《乐府补题》。

这部词集,从思想内容看,有学者认为是为元僧杨琏真迦发掘宋陵而作,抒发着遗民亡国的哀思;而从艺术风格看,则又是雕琢章句、用典使事。

它回环曲折地吐露着某种不敢直言的感情,正如朱彝尊所言:“身世之感,别有凄然言外者。

”这比之南宋初年咏物词选《梅苑》算是更进了一步。

总之,宋代词体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已不仅仅被当作娱宾遣兴、应宴佐欢之具,还被当作具有社会价值的新诗体来看待,从而取得了兼具娱乐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效用。

(选自丁放等《宋元明词选研究》,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诗的严肃面目相比,词是用来助兴的,并且它是轻松、愉快、悦人的,因而词有一种软媚的情态。

B.从史的角度看,宋词的娱乐价值决定了词的思想性发展比不上其艺术性的发展之快、之深、之精,词选都反映了这种倾向。

C.南宋时期,因为爱国词的地位得到提高,使得词选者也不得不选择重视思想性的词,这也催生爱国词人及词篇大量出现。

D.《乐府补题》回环曲折地吐露着某种不敢直言的情感,相比南宋初年的咏物词选《梅苑》算是更进了一步。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总体论证了宋代词体文学在时代变化过程中渐渐取得了兼具娱乐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效用。

B.第一段作者举屈原、杜甫、李白诗歌的例子,是为了更好地论证伟大的诗人都是以胸襟和抱负而彪炳千秋的。

C.第二段黄昇评论吴激在金国所作的两首感怀故国的词的言论,说明他认识到词作为一种文体所具有的社会价值。

D.作者对《乐府补题》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的评论,重点论述了编者偏重艺术性和兼重思想性的特点,逐层深入,有说服力。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等词人作词时能抛却思想内容方面的顾忌,而专注于艺术技巧的锤炼,表明北宋时词的创作要比诗歌轻松愉悦得多。

B.在清人焦循看来,朱彝尊等人一味抬高《绝妙好词》而压低《花庵词选》,是因为《绝妙好词》所选重视作品的思想性。

C.黄玉林《花庵绝妙词选》,选了些“磊落抑塞,真气百倍”的作品,说明南宋人词中有重视作品思想的内容。

D.宋代词体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已不单被当作娱乐之具,还被当作具有社会价值的新诗体来看待,可见词这种文学样式在创作上也会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抱孙
老舍
难怪王老太太盼孙子呀;不为抱孙子,娶儿媳妇干吗?也不能怪儿媳妇成天着急;本来嘛,不是不努力生养呀,可是生下来不活,或是不活着生下来,有什么法儿呢!就拿头一胎说吧:自从一有孕,王老太太就禁止儿媳妇有任何操作,夜里睡觉都不许翻身。

哪里知道,到了五个多月,儿媳妇大概是因为多眨巴了两次眼睛,小产了!难道这还算不小心?哼,他竟自死了。

命该如此!
现在,王少奶奶又有了喜,肚子大得惊人,看着颇象轧马路的石碾。

看着这个肚子,王老太太心里仿佛长出两只小手,成天抓弄得自己怪要发笑的。

王老太太可不只是祷告烧香呀,儿媳要吃活人脑子,老太太也不驳回。

半夜三更还给儿媳妇送肘子汤,鸡丝挂面……儿媳妇呢,点心就能吃二斤翻毛月饼:吃得顺着
枕头往下流油,被窝的深处能扫出一大碗什锦来。

孕妇不多吃怎么生胖小子呢?婆婆、儿媳、娘家妈对于此点都完全同意。

收生婆已经守了七天七夜,压根儿生不下来。

偏方儿,丸药,子孙娘娘的香灰,吃多了;全不灵验。

到第八天头上,少奶奶疼得满地打滚。

王老太太急得给子孙娘娘跪了一股香,娘家妈把天仙庵的尼姑接来念催生咒;还是不中用。

收生婆施展了绝技,却一无成绩。

有人说,少奶奶得上医院。

王老太不同意。

洋鬼子,二毛子,懂什么;王家要“养”下来的孙子,不要“掏“出来的。

娘家妈也发了言,催生咒还没念完,忙什么?不敬尼姑就是看不起神仙!又耗了一点钟,少奶奶直翻白眼。

王老太太眼中含着老泪,心中打定了主意:保小的不保大人。

媳妇死了,再一个;孩子更要紧。

她翻白眼呀,正好一狠心把孩子拉出来。

告诉了收生婆,拉!娘家妈可不干了呢,孙子算老几,女儿是女儿。

上医院吧。

一到医院,王老太太就炸了烟。

还得挂号?生孩子又不是买官米,给钱就结了,挂哪门子号,你当我的孙子是封信呢!咳,为孙子,忍了。

医生来了。

一见面,王老太太就炸了烟,男大夫!男医生当收生婆?我的儿媳妇不能叫男子汉给接生。

这一阵还没炸完,又出来两个大汉,抬起儿媳妇就往床上放。

老太太连耳朵都哆嗦开了!这是要造反呀,人家一个年青青的孕妇,怎么一群大汉来动手脚的?“放下,你们这儿有懂人事的没有?要是有的话,叫几个女的来,不然,我们走!恰巧遇上个顶和气的医生,他发了话:“放下,叫她们走吧!”
王老太太咽了口凉气,咽下去砸得心中怪热的,要不是为孙子,至少得打大夫几个最响的嘴巴。

县官不如现管,谁叫孙子故意闹脾气呢。

抬吧,不用说废话。

果不出王老太太所料,得用手术。

手要是竖起来,还不是开刀问斩?大夫说:孩子太大,用手术,大人小孩或者都能保全。

不然,全有生命的危险。

王老太太一个字没听见。

掏是行不开的。

“那么你不要孙子了?”果然有效。

等了不晓得多大的时候,眼看就天亮了,才掏了出来,好大的孙子,足分量十三磅!王老太太不晓得怎么笑好了,拉住亲家母的手一边笑一边刷刷的落泪。

亲家母已不是仇人了,变成了老姐姐。

大夫也不是二毛子了,是王家的恩人,恨不得马上赏给他一百块钱。

好容易看见大夫出来了。

王老太就要求媳妇和孙子出院,理由是头胎孙子要办三日宴,医生不同意,再三相劝无效后,怒道“莫非三日宴比人命重要”?
王老太确是以为办三天比人命要紧,可不便于说出来,因为娘家妈在旁边听着呢。

“叫她躺着招待客人,不必起来就是了。

大夫还是不答应,“你自己看看去,她能走不能?”
儿媳妇在床上放着的一张卧椅上躺着呢,脸就象一张白纸。

娘家妈哭得放了声,王老太太到底心硬,
只落了一半个泪,紧跟着炸了烟:“怎么不叫她平平正正的躺下呢?直着呀,肚子上缝的线就绷了。

”大夫说。

“那么不会用胶粘上点吗?”王老太太总觉得大夫没有什么高明主意。

好吧。

先把孙子抱走。

“头大的孙子,洗三不请客办事,还有什么脸活着?
到底把孙子抱出来了。

王老太太抱着孙子上了汽车,一上车就打喷,一直打到家,每个喷都是照准了孙子的脸射去的。

到了家,赶紧派人去找奶妈子,孙子还在怀中抱着,以便接收嚏喷。

不错,王老太太知道自己是着了凉;可是至死也不能放下孙子。

到了晌午,孙子接了至少有二百多个嚏喷,身上慢慢的热起来。

王老太太更不肯撒手了。

到了下午三点来钟,孙子烧得象块火炭了。

到了夜里,奶妈子已雇妥了两个。

可是孙子死了,一口奶也没有吃。

王老太太只哭了一大阵;哭完了,她的老眼瞪圆了:“掏出来的!掏出来的能活吗?跟医院打官司!那么沉重的孙子会只活了一天,哪有的事?全是医院的坏,二毛子们!”
(摘编自老舍《抱孙》写于1938年,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中,王老太太将抱孙愿望的屡次落空归结于“命该如此”,这既表现了她想抱孙而不得的无奈,也为她在产子风波中的行为、态度做出铺垫。

B. 在本次孕产事件中,医生的处置科学合理、充满智慧,但最终孩子死了,医生自己也可能惹来官司,如此安排,寄寓了作者深切的悲哀和愤慨。

C. 小说用喜剧的笔法写悲剧,营造出一种“笑中带泪”的艺术效果,这可以淡化悲剧意义,使作品不至于“赶尽杀绝”,体现出老舍的宽厚和同情。

D. 老舍善于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件,组织成悲喜更迭的曲折情节,本文既有对当时社会观念的讽刺,也能引起读者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的反思。

8. 下列对“王老太太”的形象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不为抱孙子,娶儿媳妇干吗”,文章第一句话就点出了以王老太太为代表的旧社会对女人的看法。

B. 为了能够抱上孙子,王老太太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不仅送肘子汤、鸡丝挂面,而且不允许儿媳妇睡觉时翻身、多眨巴眼睛。

C. “孙子接了至少有二百多个嚏喷……可是孙子死了”,此部分文本表现了爱孙如命的王老太太因为自己的“不讲卫生、育儿观念落后”导致了“孙子”的死亡。

D. “掏出来的!掏出来的能活吗?……那么沉重的孙子会只活了一天,哪有的事?”此处说明了以王老太太为代表的国人到了20世纪依旧盲目排斥科学的可悲情状。

9. 有人认为,小说中“娘家妈妈”这个角色是多余的应该删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10. 老舍作品以充满喜剧性著称,请以本文为例,分析其喜剧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洪信,并州晋阳人,汉圣太后弟也。

后弟六人,洪信居长,少善骑射。

后唐明宗在藩时,隶帐下,及即位,爱将朱弘实总领捧圣军,弘实擢洪信为爪牙,渐迁小校。

应顺中,潞王举兵,少帝及弘实东奔,捧圣军数百从行,洪信预焉。

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

清泰中,又为雍王重美牙校。

晋初,为兴顺左厢都指挥使。

汉祖统禁军,迁镇太原,奏隶麾下。

汉祖领陈州刺史、左护圣左厢都指挥使,俄加岳州防御使。

从汉祖降邺,以警扈之劳,授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武信军节度。

乾佑中,以群小用事,心怀忧惧,白太后求解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

岁余,迁保义军节度。

初,杨邪以元从功臣为方镇者不谙政务,令三司择军将分补诸镇都押牙、孔目官,或恃以朝选,藩帅难制。

洪信闻内难,即召马步军都校聂召,奉国军校杨德、王建、黄全武、杨进、翟本,右牙都校任温武,护圣都校康审澄及判官路涛、掌书记张洞、都押牙杨昭勍、孔目官魏守恭,悉杀之,诬奏谋逆。

周广顺初,加同平章事。

洪信常以此妄杀自歉,及革命,内不自安。

周祖犹以汉太后之故,移镇京兆。

本城兵不满千,王峻西征至陕州,以援晋州为辞,又取去数百人。

及刘崇北遁,遣禁兵千余屯京兆,洪信益惧,即请入朝,恳辞藩镇,拜左武卫上将军。

世宗即位,迁左骁卫上将军。

显德五年,改右龙武军统军,从世宗北征,为合流口部署。

乾德五年,改左骁卫上将军。

开宝五年请老,以本官致仕。

八年,卒,年七十四。

(节选自《宋史·李洪信传》)
11. 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
B. 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
C. 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
D. 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文中的清泰、明宗、乾德、开宝等都是年号。

B. 在古代,爪牙是得力帮手的意思。

现多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他们的党羽、帮凶,是贬义词。

C. 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

D. 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官员辞职归家。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洪信出身皇戚,早年从军。

李洪信是汉圣太后的弟弟,后被朱弘实提拔,逐渐升迁至小校。

少帝东奔时,洪信参与了护卫行动。

B. 李洪信屡立战功,受到封赏。

晋初时,李洪信因立战功,先后被授予兴顺左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武信军节度等官职。

C. 李洪信担忧时事,为朝解忧。

李洪信将聂召、杨德、王建、黄全武、杨进、翟本、任温武、杨昭勍、魏守恭等人全都杀死。

D. 李洪信受到猜忌,惶惶不安。

周朝建立后,周祖因为李洪信是汉太后弟弟的缘故,让他镇守京兆,后又削弱他的武装力量,洪信忧惧,恳请辞藩镇,入朝为官。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乾佑中,以群小用事,心怀忧惧,白太后求解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

(2)洪信常以此妄杀自歉,及革命,内不自安。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祈雨晓过湖上
欧阳修
清晨驱马思悠然,渺渺平湖碧玉田。

晓日未升先起雾,绿阴初合自生烟。

自闲始觉时光好,春去犹余物色妍。

更待四郊甘雨足,相随箫鼓乐丰年。

[注]此诗作于皇祐二年,这年全国大面积干旱,欧阳修因执政有方,所辖地旱情并不严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祈雨后信马归来,见平湖浩渺,碧水宁静,意境开阔而美好。

B.第三句写太阳尚未升起,湖面上水汽氤氲,具有朦胧宁谧之美。

C.第四句“自”描写湖边雾气轻笼草树,自去自来,有种寂寞之感。

D.全诗先写沿途美景,后写心中所想,过渡自然流畅,节奏明快。

16.“悠然”“闲”“乐”这三个词是如何表现诗人自我形象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石钟山记》中,苏轼反对不经过亲身实践而凭主观臆断去猜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写出物是人非、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依次贴在厨房、卧室、自己的书房、父亲的理发店四处,下列对应正确且符合贴对联要求的一组是( )
①稻米能称云子饭鲈鱼怎比月儿羹
②五味烹调凭巧手三鲜炸鸡煮清羹
③能挥五色生花笔必是十年面壁人
④窗含春色墨生艳江山万里四时春
⑤菱花光映纱窗晓杨柳春风拥画图
⑥窗前草色侵吟席帘外花香入睡轩
⑦入门尽是弹冠客去后应无搔首人
⑧涤陈沐新暖心扉碧池玉泉洗风尘
A. ②④⑥⑧
B. ②④⑤⑧
C. ①③⑤⑦
D. ①⑥③⑦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下面是某同学在文学社招新会上的一段自我介绍,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大家好,我叫邓课,是本校高一学生。

我热爱文学,曾荣任初中学校文学社社长一职,并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发表过几篇大作,希望能得到你社的垂怜,敬谢不敏。

(1)改为
(2)改为
(3)改为
(4)改为
(5)改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教师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