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焕发小学数学课堂活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篇誗
高效课堂
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焕发小学数学
课堂活力
文|余燕
经反复论证,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有助于师生间关系的优化,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

正是因为构建生态课堂具有积极的价值和作用,所以一线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生态课堂构建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优化,最终实现学习环境、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生态化。

现代教育学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简言之,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需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为实现这样的目的,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适宜的环境。

生态课堂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作为切入、在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唤醒学生自我学习发展的意识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渗透生态课堂的理念,实现更优化的教学。

一、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内涵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主要以教师主导、学生跟从的方式来推进教与学,在这样的模式下,课堂会呈现出沉闷、无趣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效率极低,无法快速实现预设的学习目标。

为了改变目前课堂的现状,教师需要将生态课堂的构建与日常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此就能让学生花费最少的时间、精力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综合素养。

所谓“生态”指的是,在自然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的联系,生物与自己所处的外界自然环境间的互动关系,生态课堂的要求是,教师需要将课堂当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然后推进后续的学科知识分享和引导。

首先,教师要明确,在课堂这个生态系统中,主要对象是学生和教师;其次,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在课堂中都应该遵循自然生态的实际规
律进一步做出设定和安排,如此才能让双方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进步;再次,课堂生态和自然界中的生态是一样的,各个生态间呈现出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又会对整个生态环境产生或正向或负向的影响,在了解了彼此的关系后,教师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在生态课堂中师生、生生间的互动,通过构建生态化课堂,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交流,从而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师生共同达到最终的教与学的目标。

教师按照以上方法推进教学有助于让学生实现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

二、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意义
生态课堂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通过优化课堂的设计,尊重学生对学习的基本需要,唤醒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释放他们对学好数学课程的自信心。

具体来说,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可以优化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处在完全不对等的状态下,教师占据课堂的主要时间,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脚步往前走,被动地接收教师的知识分享。

正是因为这样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极大制约,而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师生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他们都属于大自然生态中的主体,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间可以展开以尊重作为前提、以平等作为原则的互动对话,长此以往,师生间的关系将变得更加和谐。

另外,由于在生态课堂中,教师并不会要求学生必须跟紧自己的步伐去学习,而是会向学生提供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与其他同学讨论、商量的机会,所以无形中也能极大促进生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优化班级内学生之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余燕(1988—),女,汉族,四川蓬溪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121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教学篇誗
高效课堂
(二)可以提升整体教学效率
在生态课堂中,教师的地位发生了转变,从核心指导者转为导演,学生则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在课堂上,学生对后续怎么学、如何学都拥有一定话语权,不需要再接受教师的被动灌输,所以能更认真积极地投入课堂的学习中,主动展开知识体系的构建,逐步完善个人的认识结构,因为学习热情更高、参与度更高,所以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得到明显提升。

(三)可以助力学生获得更快速的发展
在生态课堂中,数学教师的日常所有行为都应该紧密围绕学生进一步展开,比如,不管是在内容的选择,还是方法的安排上,都应该以推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的目标,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更主动地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逐步培养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专业化技能,在和谐且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助力学生快速主动地学习。

三、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一)师生的互动性不够
在传统的课堂中,师生间明显缺乏互动,部分教师只专注于个人的知识分享,并没有采用一定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没有借助一定手段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最终将极大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自控能力、注意力集中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不足,再加上小学数学课程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在整体的学习难度系数上较大,在以上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学生会对教师、课程学习存在较大的畏惧情绪。

(二)数学课堂缺乏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可以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有效解决来自生活中的各类现实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各类问题的紧密联系,但实际的情况是,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以趣味性为切入点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在教学时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过度专注向学生分享解题的技巧,只在乎学生可以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没有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各类数学问题结合在一起,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度不高,无法将前后的知识点紧密地联系起来,最终将极大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
的学习效果。

四、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路径与方法想要有效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师可以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这三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去进一步把控。

(一)学习环境
生态化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正向影响,而且这样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无法直接被量化评估。

为实现更优化的学习,教师需要结合学情进一步构建可以让学生自由生长的生态环境,如此就能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思维。

1.构建和谐课堂
经调查结果显示,在以和谐、尊重作为前提的课
堂环境下,学生的思维会更显活跃,为实现这样的目的,教师就必须进一步优化师生关系,通过建立多样化师生关系的方式,让学生放下对教师的畏惧感,避免他们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只能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的方法去操作,而应该让他们明白,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一旦学生的观念发生了以上的正向改变,就能让他们认为教师是具备亲和力的,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比如,在教学“图形与几何”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该以尊重作为前提,以和蔼、亲切的态度向学生介绍这节课涉及的主要课标、知识点,通过这一柔性基调的形成,让学生感知课堂所具备的和谐、自由的特色,避免他们由于过度紧张而在课堂上十分拘束。

2.创设问题式的情境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法被
持续地应用和渗透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这是因为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以直观、形象等诸多方式推进知识点的学习。

比如,在教学“多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多边形物体分享开始作为导入,进一步创设问题式的情境,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开始逐步向专业的知识学习迁移,借此激发学生对多边形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构建生态化的学习环境,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自由成长和发展。

(二)学习内容生态化
课堂学习的内容将直接决定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在传统的模式下,教师的教学仅仅局
122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教学篇誗
高效课堂
限于教材本身,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成长规律去分享专业性的内容,因此学生的知识积累、经验都得不到有效应用。

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推进学习内容的生态化,在课堂上融入让学生感兴趣的各类内容,让知识与生活之间维持紧密的关系。

1.学习内容趣味化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数学的初始阶段,这时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为实现这样的目的,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容的设定上有针对性地突出趣味性。

比如,在教学“认识时钟”这一内容时,如果教师直接采用按部就班、以教材作为主体去推进的方式展开授课,那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因为许多小学生在平时并没有认真观察过时钟,时钟对他们而言比较遥远,如果在备课环节教师可以先制作一段时钟“自我介绍”的内容,在课堂现场由教师扮演时钟的角色,让时钟直接“开口说话”,进行自我介绍。

这样能让学生在这一良好的情境下,快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程的知识点本身,实现学习内容生态化。

2.学习内容生活化
数学课程与生活存在紧密的关联,数学本就来自生活,又可以被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理论知识的有效迁移。

具体来说,在数学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思路,将数学课程内容融入生活中。

比如,在教学“认识小数”这一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前任务,要求学生在周末跟爸爸妈妈一起逛超市,让学生记录下所购买商品的名称以及对应的价格,然后帮助爸爸妈妈算一算、一共花费了多少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小数,并且对小数的概念形成初步理解和认知。

由于他们在前期已经做好了准备,对小数也有了一定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围绕这一课程展开专业性分享时,学生就能结合个人的真实体验提出心中的疑惑。

(三)教学方法生态化
大多数小学生都十分活泼好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该阶段学生的这一特点,选择符合他们学情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生态化,能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实践操作、角色扮演、游戏玩乐等诸多不同方法来完成对知识点的吸收和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生态化成长。

比如,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做,让每个人拿出一个硬币向上抛,对每次抛出硬币并落地后的结果进行记录,在连续抛10~20次之后,让学生围绕抛出的结果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分析,进一步了解有可能影响到可能性大小的相关因素。

在抛硬币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可能性”这一概念形成基本、直观的理解,在教师向学生分享专业方法之后,就能让学生的感性认知逐步提升到理性的程度,得出最终的科学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切实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将课堂当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通过生态式课堂的积极构建,助推学生实现个人的高质量学习,快速帮助他们掌握数学的知识迁移以及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战寒.关于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的新思考[J].读写算,2022(33):111-113.
[2]孙兆蕾.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9):251-254,257.
[3]孙洪强.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焕发小学数学课堂活力[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8):210-211.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裕民县吉也克镇牧业寄宿制中心小学)
编辑:张俐丽
123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