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讲测量的历史-2022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课(上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2讲测量的历史
【学习目标】
1、了解质量的概念与测量
2、知道时间的单位和测量时间的工具
3、知道打点记时器的记时原理。
【基础知识】
1.质量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的物质的多少就叫质量。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位置、状态、形状和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我们说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2.质量单位
最初的千克质量单位是由18世纪末法国采用的长度单位米推导出来的。
1立方分米纯水在最大密度(温度约为4℃)时的质量,就定为1千克。
3、质量的测量
天平(电子天平)
4、测量
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可靠的__定量____比较。
测量的要素有两个,首先需要一个公认的标准,也就是___单位___;其次,要有合适的__测量工具____。
5、单位
单位:测量需要有标准,测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单位。
国际单位: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国际统一单位。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μm nm
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6、长度估测:(大约值)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8cm、墨水瓶高度6cm
7、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8、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
秒表(实验室用)单位:s min h
9、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之一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0、长度特殊的测量方法: 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2.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3.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
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11、打点计时器
1、结构:
2、原理:有节奏、有规律的振动。
3、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f=50Hz
表示在1秒内上下振动50次
纸带上每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秒
纸带上n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t=(n1)*0.02秒
【考点剖析】
例1.测量的基本元素是_____和_____;测量的物理量的记录应该有_____和_____;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间的长度叫做_____,测量长度要选用_____和_____适当的刻度尺;测量长度时,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跟_____有关。
【答案】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数值单位分度值量程分度值要求
【解析】
[1][2]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测量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3][4]测量时,所用的单位不同测量数据不同,因此测量测量记录必须包括测量数值与单位。
[5][6][7]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间的长度叫做分度值,为了测量准确、方便地进行测量,一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长度要选用量程和分度值适当的刻度尺。
[8]测量长度时,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跟测量需要有关,比如测窗户玻璃的长度一般要准确到1mm,而测量黑板的长和宽,达到1cm即可。
例2.质量表示物体所含___________的多少,其实验室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质量为60千克的航天员乘飞船到月球上,他的质量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物质天平不变
【解析】
[1]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属性,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而改变。
[2]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很多,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
[3]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改变而改变,航天员由地球飞到月球,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他的质量保持不变。
例3.进行测量时,首先要有统一的单位,还要有合适的______;物体所含______的多少叫做质量,它的物理量符号是______;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其总质量约为8______(填合适的质量单位);航天员所携带的进入太空后,质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测量工具
物质m吨/t 不变
【解析】
[1]进行测量时,首先要有统一的单位,根据测量的物理量大小和要求,确定测量需要达到的精度,即分度值,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2][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在物理学中用m表示。
[4]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全长8.86米,最大处直径2.8米,总重量达到7790kg。
即其质量为
m==
7790kg7.79t
所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总质量约为8t。
[5]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温度、位置、状态和形状等无关,故航天员所携带的进入太空后,质量将不变。
例4.请在题目中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层楼的高度大约为3______;
②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200______;
③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大约为90______。
【答案】米##m 克##g 分钟##min
【解析】
【分析】
(1)[1]三层楼的高度在10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
(2)[2]一斤(500g)苹果可买23个,则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
(3)[3]一场足球比赛时间为90min ,分为上下半场,分别45分钟,每半场结束之后根据比赛情况加时几分钟,中场休息15分钟,下半场双方会交换场地。
例5.
单位换算:(1)0.05厘米=________微米;(2)0.08吨=________千克;(3)2500千克=________克;(4)0.2小时=________分钟;(5)1.5小时=________秒(6)15升=________米3;(7)4710-⨯cm 3=________m 3;(8)150ml =________m 3
【答案】 2510⨯ 80 62.510⨯ 12 35.410⨯ -31.510⨯ -10710⨯ -41.510⨯
【解析】
(1)[1]
1=100米厘米 41=10厘米微米 420.05=0.0510=510⨯⨯厘米微米微米 (2)[2]
1=1000吨千克 30.08=0.0810=80⨯吨千克千克 (3)[3]
1=1000千克克 362500=250010=2.510⨯⨯千克克克 (4)[4]
1=60小时分钟 0.2=0.260=12⨯小时分钟分钟 (5)[5]
1=60小时分钟 1=60分钟秒 31.5=1.560=1.56060=5.410⨯⨯⨯⨯小时分钟秒秒 (6)[6]
-331=10m 升 -331.5=1.510m ⨯升
(7)[7] 3631m =10cm
3-63
1cm=10m
-33
-434-6-10
710cm=71010=
m710m
⨯⨯⨯⨯
(8)[8]
3
1ml=1cm
3-33-63
1cm=10dm=10m
-63-43
150ml=15010m=1.510m
⨯⨯
例6.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A.1m=1m×10﹣3cm
B.
1 1s1h
60 =⨯
C.77.58cm=77.58×102m
D.103mm=103×10﹣3m=0.103m
【答案】D
【解析】
A.换算过程错误且不完整,正确过程为
1m=1×100cm=100cm
故A不正确;
B.进率错误且过程不完整,正确过程为
1s=1×1
3600h=
1
3600
h
故B不正确;
C.进率错误且过程不完整,正确过程为
77.58cm=77.58×10﹣2m=0.7758m
故C不正确;
D.进率及过程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例7.如图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A.B.
C.D
【答案】B
【解析】
A.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故A错误;
BC.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故B正确,C错误;
D.图中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
故D错误。
故选B。
例8.下列测量工具中,可以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是___________,可以用来测量长度的是
___________,可以用来测量时间的是___________。
(均选填序号)
①体重秤②卷尺③刻度尺④电子天平⑤秒表⑥量筒⑦沙漏
【答案】①④②③⑤⑦
【解析】
[1]测量质量的是①体重秤、④电子天平。
[2]测量工具中测量长度的是②卷尺、③刻度尺。
[3]测量时间的是⑤秒表、⑦沙漏。
例9.在图所示实验中,这个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毫米,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厘米。
【答案】 1 2.15
【解析】
[1][2]如图所示,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即1mm;物体长度为
l=5.15cm3.00cm=2.15cm
例10.图中的刻度尺是毫米刻度尺。
图中是测量一元硬币的直径常用的方法,读数为______mm。
【答案】16.0
【解析】
刻度尺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图中刻度尺分度值是1mm,硬币左端对应示数是3.00cm,右端对应示数是4.60cm,故硬币的直径为
4.60cm 3.00cm 1.60cm16.0mm
d=-==
例11.如图,停表的读数为______s。
【答案】220.5
【解析】
停表中间小表盘显示分钟,1min之间分为2个小格,故分度值为0.5min,由图可知,指针指在“3”和“4”中间靠近“4”的位置,所以分针指示时间为3min=180s;大表盘上显示秒,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由于分针超过中间的半格,所以秒针按大值读数,为40.5s处,即停表的读数为
t=180s+40.5s=220.5s
例12.小明连续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误差是由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能减小误差
【答案】D
AB .由于测量时的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叫错误。
误差是由实验方法、测量仪器、环境等客观原因造成的,所以误差不等于错误。
故AB 错误;
C .错误可以避免,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不可避免,只能通过改进测量方案等方法来减小。
故C 错误;
D .减小误差的方法有,选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采用更合理的实验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故D 正确。
故选D 。
例13.小明连续四次测量以上铅笔的长度,结果分别是3.61cm 、3.62cm 、3.63cm 、3.21cm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记作( )
A .3.5175cm
B .3.52cm
C .3.62cm
D .3.63cm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可知,最后一组数据记录错误,应先去掉,再将其余数据相加求平均值,该物体的长度应该记作 3.61 3.62 3.63 3.623cm cm cm L cm ++==
故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例14.图是某家用轿车轮胎的参数及其解读。
请判断“断面宽度”的数值的单位是( )
A .dm
B .cm
C .mm
D .μm
【答案】C
“断面宽度”实际上就是轮胎的宽度,轮胎的宽度大约是22.5cm,合225mm,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例15.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B.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C.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D.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
则直径
L D
N =
【答案】A
【解析】
A.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线一侧要靠紧被测部分,所以无法仅利用刻度尺测量乒乓球的直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张纸的厚度太小,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测量,所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测量,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
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
L
D
N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真题演练】
1.(2021•上海)小红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祝融号模型,发现祝融号模型和一个初三的女学生一样高,请问这个祝融号模型有多高()
A.0.9m B.1.8m C.3.6m D.7.2m
【解析】解:祝融号和一个初三的女学生一样高,所以祝融号的高度约为1.8m。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2021•柳州)以下长度单位中,比米大的单位是()
A.千米B.分米C.厘米D.毫米
【解析】解:比较知,在千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中,比米大的是千米。
故选:A。
3.(2021•玉林)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A.kg B.N C.m D.s
【解析】解:在物理学中,
A、kg(千克)是质量的基本单位。
故A符合题意;
B、N(牛顿)是力的基本单位。
故B不符合题意;
C、m(米)是长度的基本单位。
故C不符合题意;
D、s(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1•凉山州)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cm,18.13cm,
18.11cm,18.1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A.18.125cm B.18.1cm C.18.13cm D.18.12cm
【解析】解:
测量的四次测量结果为18.12cm,18.13cm,18.11cm,18.14cm,为了减小误差,取四次的平均值:
≈18.13cm,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2008•上海)用下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5.22cm。
【解析】解:最小刻度值为1mm,L=7.22cm﹣2.00cm=5.22cm;
故答案为:1mm,5.22cm。
6.(1999•上海)为了科学地测量物理量,就需要有一个标准作为依据,这个标准叫做国际单位制。
【解析】解:测量物理量时的标准是国际单位制。
故答案为:国际单位制。
【过关检测】
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普通手表的秒针转一周B.人正常呼吸一次
C.通常情况下人体心脏跳动一次D.人步行10m所用的时间
【答案】C
【解析】
A、普通手表的秒针转一周的时间是60s,所以A错误;
B、人正常呼吸一次3s左右,所以B错误;
C、通常情况下人体心脏1min跳动70次左右,跳动一次约1s,所以C正确;
D、人步行10m所用的时间大约10s,所以D错误.
故选C.
【点睛】
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对所学的时间单位有熟悉的认知,特别是秒的大小要认识清楚,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计,要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中留心积累.
2.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0.96mm=0.96×103μm=9.6×104μm
B.9.6cm=9.6÷100m=0.096m
C.9.6cm=9.6×10mm=96mm
D.9.6cm=9.6cm×10=96mm
【答案】C
A.0.96mm=0.96×103μm=9.6×102μm,故A错误;
B.9.6cm=9.6×0.01m=0.096m,故B错误;
C.9.6cm=9.6×10mm=96mm,故C正确;
D.9.6cm=9.6×10mm=96mm,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B.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
C.做物理实验时,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
D.做物理实验时,选择的仪器越精密越好
【答案】D
【解析】
A.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学习物理要善于观察,勤于动手,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做物理实验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仪器,能满足实验要求,达到实验目的即可,故D错误,符合题意。
4.如图所示,四个相似的计时器,成功记录下短跑时间的是
A.B.C.
D.
【答案】C
【解析】
短跑所用时间少,对仪器的选择原则是量程够用就可以,分度值越小测量越准确,同时要求仪器方便操作,用秒表比较合适,相比较而言,选择C最合适.故选C.
根据测量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被测量的物理量值不能超过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根据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选择分度值的大小.
5.在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g
B.我们现在所用的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6cm
C.初中生跑100m所需的时间约为8s
D.一个1元硬币的面积约为5.0mm2
【答案】B
【解析】
【分析】
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A不符合题意;
B.我们现在所用的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6cm,故B符合题意;
C.初中生跑100m所需的时间约为14s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1元硬币的直径为2.5cm,面积约为500mm2,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如图是测量成人一拃的长度,下列正确的是()
A.视线乙的结果是19cm
B.视线甲是错误的读法,与乙之间差异不叫误差
C.视线甲的结果比视线乙大,是测量误差
D.甲乙两种读数相差无几,都是正确的
【答案】B
【解析】
A.刻度尺分度值为1cm,读数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则视线乙的结果是19.0cm,故A错误;
BC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视线甲是错误的读法,与乙之间差异不叫误差而是错误,错误可以避免而误差不可避免,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7.小明家里放有五把刻度尺:①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②最小分度值不是毫米的刻度尺;③刻度线模糊不清的刻度尺;④比被测长度短的刻度尺:⑤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这些刻度尺中,可以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①如果刻度尺的零刻线磨损时,可以从其它整数刻度开始,也可以测出物体的长度;②测量物体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刻度尺,不是都选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尺子;③如果刻度尺的刻线模糊不清,会造成读数错误;
④若刻度尺的长度比物体短,可以进行分段测量,也可以测出物体的长度;⑤如果刻度不均匀,则测出物体的长度不准确.故选C.
【点睛】
一般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是否够用、分度值的大小都不影响刻度尺的使用;
如果刻度尺的刻度线模糊不清,读数就不准确.
8.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下列方法最佳的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答案】B
【解析】
A.1元硬币的厚度在1cm左右,用刻度尺测量不准确,分度值有点大,故A不符合题意;
B.采用累计测量法,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出的平均值比较准确,故B符合题意;
C.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每次测量的结果都不会准确,求平均值也不会准确,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得出的不是一枚硬币的厚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9.小明把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紧密地绕在铅笔杆上。
用刻度尺测得绕有17匝细铜丝的铅笔的长度L =18.4mm 。
如图所示。
则正确的表示细铜丝直径的是( )
A .1.1mm
B .1.08mm
C .1.079mm
D .1.0787mm
【答案】A
【解析】
【分析】 已知线圈宽度和圈数,两者之比是细铜丝的直径。
细铜丝的直径为
18.4mm 1.1mm 17
L d n ==≈ 故选A 。
10.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小明对裁判使用皮卷尺测量自己跳远的成绩有异议,认为测量的成绩偏小,下列有关申述理由正确的是( )
A .起跳的点和皮卷尺上 2cm 刻度处对齐
B .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
C .测量时皮卷尺绷得太紧
D .没有跳到正前方时,直接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
【答案】C
【解析】
A 、起跳的点和皮卷尺上2cm 刻度处对齐,按落地点的刻度读数,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A 错误;
B 、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皮卷尺测量的距离变长,即测量结果偏大,故B 错误;
C 、测量时皮卷尺绷得太紧,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即刻度增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故C 正确;
D 、没有跳到正前方时,直接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即斜着测量时,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大,故D 错误.
故选C .
11.工厂里生产的薄铁皮是卷成圆筒形的,为了计算铁皮的总长度,先剪下长为l 的一段铁皮,称得它的质量为m ,再称得整筒铁皮的总质量为M ,那么铁皮的总长度L 应为
A.M
m
B.
M
ml
C.
Ml
m
D.
ml
M
【答案】C 【解析】
铁皮单位长度的质量为:m
l
,铁皮总长度为
M Ml
m m
l
;故C正确.
12.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金属刻度尺,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测量结果为L,用同样规格在室内放置的金属刻度尺,测量同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测量结果为L′,那么
A.L=L′B.L>L′
C.L<L′D.无法比较二者的大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刻度尺会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大一些.
由于冰箱里的温度比较低,刻度尺会收缩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偏大一些,即L>L′.故选B.
二、填空题
13.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可靠的______比较。
测量的要素有两个,首先需要一个公认的标准,也就是
______;其次,要有合适的______。
测量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由______决定。
【答案】定量单位测量工具分度值
【解析】
[1][2]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测量,测量就是把待测物体和公认的标准进行定量的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称为单位。
[3]要进行准确的测量,除了制定好单位,还要有单位的具体载体,也就是测量工具。
要根据需要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工具。
[4]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就分度值,测量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分度值决定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准确。
14.某同学测得自己每分钟脉动次数为80次,由此,他计算出自己每次脉动的时间是________秒,在回家乘电梯上楼时,他用脉搏作计时工具,测得从楼底到自己家楼层的脉动次数是60次,那么,该同学乘电梯
所用时间大约为________秒。
【答案】0.75 45
【解析】
[1]由题意可知,脉动80次所用时间为1min,即60s,故可知每次脉动的时间为
60s
0.75s
80
t==
[2]由题意可知,乘电梯时,从楼底到楼层脉动60次,故可知乘电梯所用时间为
00.75s6045s
t=⨯=
15.以下测量工具中,测量长度的是__________;测量质量的是__________;测量时间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秒表B.磅秤C.刻度尺D.皮卷尺 E.电子天平 F.沙漏
【答案】CD BE AF
【解析】
[1][2][3]由题意可知,秒表可以用来测量时间,磅秤可以用来测量质量,刻度尺可以用来测量长度,皮卷尺可以用来测量长度,电子天平可以用来测量质量,沙漏可以用来测量时间;故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与皮卷尺,即CD;测量质量的工具是磅秤与电子天平,即BE;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与沙漏,即AF。
16.如图所示,该测量工具叫做_____________,此时用它测出物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电子天平500.0克##500.0g
【解析】
[1]由图示可知,该测量工具是电子天平,用来测物体的质量。
[2]由电子天平显示屏中的数字及显示屏后的单位可知,所测物块的质量是500.0克(注:单位不可漏写)。
17.某学生测一本280页的书总厚度是1.4厘米,则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____毫米。
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求________的方式来减小误差。
【答案】0.1 用精密度更高的仪器平均值
【解析】
[1]由题意可知,280页书的总厚度为1.4cm,一张纸有两页,可知这本书的纸张数为
280
140
n==
2
故可知每张纸的厚度为
1.4cm
0.01cm0.1mm
l===
140
[2][3]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精密度不够、实验方法不够完善、读数时存在偏差等原因导致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用精密度更高的仪器、求平均值等方式来减小误差。
18.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该选用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刻度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_cm,所测物体的长度记为___________cm。
【答案】乙0.1 2.80
【解析】
[1][2]由图可知,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2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选用分度值小的刻度尺测量较准确,故应选用乙刻度尺。
[3]物块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8cm刻度线对齐,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为2.80cm,所测物体的长度记为2.80cm。
19.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直径是___________ 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_s。
【答案】 1.20 337.5
【解析】
[1]直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纽扣左边读数为2.00cm,右边读数为3.20cm,纽扣的直径为
3.20mm2.00mm=1.20cm
[2]秒表的小盘分度值为0.5min,大盘分度值为0.1s,小盘的指针指在5min~6min之间,大盘指在37.5s处,故整个秒表的读数为
5min37.5s=337.5s
20.如图所示的仪器是实验室的常用仪器,它的名称是______,图是它打出的纸带的一部分,从A到G 为纸带上连续的几个点,A、C间的时间间隔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E、G间的时间间隔,A、F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秒,还可以看出,从A到G的过程中,纸带是在越拉越_______。
【答案】打点计时器等于 1 快
【解析】
【分析】
[1][2]图中所示实验仪器的名称是打点计时器,它是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正常工作时振针每秒振动50次,即振针每上下振动一次的时间间隔为0.02s,A、C间的时间间隔与E、G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均为
2×0.02s=0.04s
[3][4]A、F间的时间间隔为
0.02s×5=1s
由图知,从A到G的过程中,A、B之间的距离最小,然后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纸带做加速运动,纸带是在越拉越快。
三、实验题
21.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读数正确的是图______,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cm,铅笔的长度为
______cm。
(2)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26.01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cm,该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__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