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价法、移动平均法、全月平均法、先进先出、后进先出、个别计价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划价法、移动平均法、全月平均法、先进先出、后进先出、个别计价法意思
工业有计划价法、全月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
商业有售价法、全月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
每个仓库必须选择一种计价方式。
(1)。
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出库单记账时(包括红字出库单),计算出库成本时,只按此仓库的同种存货的入库记录进行先进先出或后进先出选择成本,只要存货相同、仓库相同则将入库记录全部大排队进行先进先出或后进先出选择成本。
(2)。
移动平均:计算出库成本时要根据该仓库的同种存货按最新结存金额和结存数量计算的单价计算出库成本。
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是用一组最近的实际数据值来预测未来一期或几期内公司产品的需求量、公司产能等的一种常用方法。
移动平均法适用于即期预测。
当产品需求既不快速增长也不快速下降,且不存在季节性因素时,移动平均法能有效地消除预测中的随机波动,是非常有用的。
移动平均法根据预测时使用的各元素的权重不同,可以分为:简单移动平均和加权移动平均。
一、简单移动平均法
简单移动平均的各元素的权重都相等。
简单的移动平均的计算公式如下:
Ft=(At-1+At-2+At-3+…+At-n)/n
式中,Ft--对下一期的预测值;
n--移动平均的时期个数;
At-1--前期实际值;
At-2,At-3和At-n分别表示前两期、前三期直至前n期的实际值。
二、加权移动平均法
加权移动平均给固定跨越期限内的每个变量值以相等的权重。
其原理是:历史各期产品需求的数据信息对预测未来期内的需求量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除了以n为周期的周期性变化外,远离目标期的变量值的影响力相对较低,故应给予较低的权重。
加权移动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Ft=w1At-1+w2At-2+w3At-3+…+wnAt-n
式中,w1--第t-1期实际销售额的权重;
w2--第t-2期实际销售额的权重;
wn--第t-n期实际销售额的权重;
n--预测的时期数;
w1+ w2+…+ wn=1
在运用加权平均法时,权重的选择是一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经验法和试算法是选择权重的最简单的方法。
一般而言,最近期的数据最能预示未来的情况,因而权重应大些。
例如,根据前一个月的利润和生产能力比起根据前几个月能更好的估测下个月的利润和生产能力。
但是,如果数据时季节性的,则权重也应是季节性的。
使用移动平均法进行预测能平滑掉需求的突然波动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但移动平均法运用时也存在着如下问题:
1、加大移动平均法的期数(即加大n值)会使平滑波动效果更好,但会使预测值对数据实际变动更不敏感;
2、移动平均值并不能总是很好地反映出趋势。
由于是平均值,预测值总是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而无法预计会导致将来更高或更低的波动;
3、移动平均法要由大量的过去数据的记录。
(3)。
个别计价:计算成本的方法不变。
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
个别计价法的优点: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
缺点: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
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
个别计价法的计算公式: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
例:某工厂本月生产过程中领用A材料2000KG,经确认其中1000KG属第一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5元;其中600KG属第二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6元;其中400KG属第三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8元。
本月发出A材料的成本计算如下: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1000×25+600×26+400×28=51800元
(4)。
全月平均:期末处理计算出库成本时,要根据该仓库同种存货的金额和数量计算的平均单价计算出库成本。
(5)。
计划价:期末处理计算差异率时,要根据此仓库的同种存货的差异、金额计算的差异率计算出库成本。
(6)。
售价:期末处理计算差价率时,要根据此仓库的同种存货的差异、金额计算的差价率计算出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