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是如何泄密个人隐私的
智能手机的保密注意事项

智能手机的保密注意事项智能手机是现代社会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它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便利和效率,也带来了保护个人隐私的问题。
保密是我们使用智能手机时必须重视的事情,因为如果我们未能妥善保护个人隐私,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以下是关于智能手机保密的注意事项:1.设置密码和指纹识别功能设置密码和指纹识别功能是智能手机保密的基本措施。
强密码不仅要包含数字和字母,还应该考虑到特殊字符和长度。
指纹识别技术也非常可靠,可以防止其他人在没有你的允许下获取你的手机信息。
2.保护你的设备保护你的设备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一步。
要随时关注你的手机,不要将它留在公共地方或在不安全的环境中使用。
在外出时保持警惕,尽可能将手机放在安全的地方。
3.不要连接不安全的公共Wi-Fi使用不安全的公共Wi-Fi连接是可能会造成数据泄露的安全隐患。
建议只在熟悉的Wi-Fi网络下进行操作,而在未知环境下建议关闭Wi-Fi或使用流量进行操作。
4.保护你的数据我们在手机中存储大量信息,包括照片、通讯录、密码、信用卡信息等。
为保护你的数据,可以考虑开启手机自带的加密功能或者安装第三方加密软件。
此外,也可定期备份数据,以防万一。
5.审查应用权限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可能会访问你的个人信息。
在安装应用时,要注意查看应用程序请求的权限,不要给予不必要或不安全的权限。
并在使用后及时撤销未必要的权限。
6.此时保存私密信息收到诸如银行卡号码、地址、社交安全号码这样私密信息,不要将其保留在手机中的通讯录、备忘录或其他可查看的媒体中。
尽可能使用更安全的储存方法如密码器等。
7.避免和别人共享设备建议不与他人共享智能手机,确保你的手机馅饼属于你自己。
如果你需要与他人合作项目,请考虑在我们自己的设备中使用远程协作工具。
即使你要和家人共享手机,也请避免将私密信息放在易于访问的位置上。
总之,智能手机保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们需要加强对个人隐私和数据的保护。
为了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我们需要建立安全的使用习惯,提高安全意识。
新媒体时代的个人隐私安全问题

新媒体时代的个人隐私安全问题在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个人隐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问题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个人隐私泄露的原因、影响以及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个人隐私泄露的原因1.1 技术原因随着科技的发展,个人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黑客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此外,一些应用程序和网站的安全性存在漏洞,使得个人信息容易被攻击者获取。
1.2 个人行为原因一些人在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不强。
他们可能会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自己的个人信息,或者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在线交易,从而导致个人隐私泄露。
1.3 第三方机构原因一些第三方机构可能会非法获取和使用个人信息,以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例如,一些公司可能会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出售给广告商,从而给用户带来骚扰。
二、个人隐私泄露的影响2.1 经济损失个人隐私泄露可能导致经济损失。
例如,个人银行账户信息被泄露后,黑客可能会盗取用户的资金。
此外,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个人信息进行网络诈骗,导致用户财产损失。
2.2 社会影响个人隐私泄露还可能对社会秩序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一些人可能会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进行网络暴力行为,给受害者带来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
此外,个人隐私泄露还可能导致社会信任的破裂,使人们对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失去信心。
三、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3.1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个人应该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不随意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公开个人信息。
在进行在线交易时,应选择安全可靠的网站,并注意保护个人账户和密码的安全。
3.2 使用安全的网络环境个人在使用互联网时,应选择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避免使用公共无线网络进行敏感信息的传输,以防止个人信息被黑客窃取。
3.3 注意个人隐私政策在使用应用程序和网站时,个人应仔细阅读隐私政策,并选择那些对个人信息保护较为重视的平台。
智能手机信息的泄密与防范

司法科技34新视点智能手机信息的泄密与防范文/沈臻懿p revention of Smart Phone Information Leaks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令智能手机这一移动终端已成为当前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组成部分。
无论是通话联系、发送消息等传统功能,抑或电子支付、车载导航、网络浏览、娱乐休闲、社交媒体等新型服务,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信息化发展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当人们在享受智能手机所提供的服务同时,各类涉及个人隐私、公共安全,甚至国家机密的信息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为智能手机所泄露。
面对目前已频频发生的各类智能手机泄密事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对智能手机泄密予以防范,进而保证手机信息的安全,也值得社会各界予以重点关注。
频频发生的智能手机泄智能手机的不断更新换代,令不少人士对于各类品牌智能手机趋之若鹜,并催“果粉”(苹果手机粉三星手机粉丝)等然而近年来,智能手机频频爆出的信息泄密事件,亦令大量用户对其手机信息是否安全产生了不少担忧。
斯诺登所披露的手机泄密事件美国前中情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在揭露“棱镜门”的同时,亦曝光了各类有关手机信息的泄密事件。
根据斯诺登所信息化时代的动终端已成为当前无论抑或电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生活提供了极们在享受智能手机所公共的信息也有可能在面对目类智能手机泄密措施来对智能手机而保证手机信息各界予以重点关频频发生的密事件智能手牌智能手机生出诸如“果粉丝)、“星粉”(三消费群体。
然而近年频爆出的信息泄密事户对其手机信息是否安斯诺登所披露的手机泄2013年6月,美国前中情局根当前,智能手机的应用已愈发普及。
人们在享受智能手机带来的便捷与乐趣的同时,各类涉及个人隐私、公共安全,甚至国家机密的信息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为智能手机所泄露。
为了防止手机内容泄密,并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人们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也有必要采取各类相应的防范措施。
披露的消息称,美国国家安全局与美国联邦调查局自2007年起,通过进入苹果、谷歌、脸谱、微软等各大技术公司服务器的形式,大量获取了手机用户的各类信息与数据。
智能手机带来的信息泄密威胁及防范措施

智能手机带来的信息泄密威胁及防范措施作者:陈丽芳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年第15期摘要本文分析了智能手机对公安边防工作带来的信息泄密威胁,针对这些泄密隐患,从宣传教育、规章制度、技术防范等方面提出了安全防范措施,对于公安边防部队的手机信息保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智能手机泄密威胁防范措施随着智能手机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其丰富的通讯、娱乐功能在给广大边防官兵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搜集有关情报提供了可乘之机。
因此,全面分析智能手机所带来的信息泄密威胁,并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对于保障公安边防部队的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公安边防人员使用智能手机现状智能手机就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应用程序(APP),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
目前的移动通讯系统主要是第四代通信系统(4G),理论传输速率达到100Mbps,具有传输速率快、延时少、稳定性高等特点。
广大边防官兵基本上每人一部智能手机,但对于智能手机可能带来的信息安全隐患认识不到位,经常出现携带智能手机出入涉密场所的现象。
同时,一些单位缺乏相关的智能手机使用管理制度,造成信息安全管理职责不明、任务不清。
2 面临的信息泄密威胁2.1 手机定位功能泄露位置信息央视曾经曝光在苹果手机上开启定位功能,用户在哪个时间、哪个地点都会被记录下来,并且比手机基站、Wi-Fi等定位精度更高,据此可以完整分析个人生活轨迹。
如果公安边防部队在执行抓捕、潜伏等战斗任务时,一旦有人违规携带或使用智能手机,并被敌对分子利用技术手段掌握位置信息,就会完全暴露我方实时方位,最终导致行动失败。
2.2 第三方APP使手机泄密风险增大智能手机之所以功能强大,是因为它可以通过安装具有特定功能的软件来满足用户需求。
而当前的APP市场鱼龙混杂,许多APP都是伪装的恶意软件,它未经用户许可,便在用户手机上恶意收集信息。
手机是如何泄密个人隐私的

手机是如何泄密个人隐私的当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必备品之一.手机的私密性使得用户在手机上的信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手机一旦遭受恶意软件、病毒的侵袭,就会妨碍机主的使用,容易泄露个人隐私,损害用户经济利益,严重的甚至危害国家安全。
手机如何防偷窥、防泄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手机泄露个人隐私的途径五花八门据统计,截至2015年4月,我国共有手机用户12.93亿户,不少人还拥有两部以上手机,每年全国淘汰和废弃的手机就有约1亿部.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接近80%,超过了台式电脑,手机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手机遭到恶意软件攻击的数量也不断攀升,隐私泄露已经司空见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个人位置信息、通信信息、账号密码信息、存储文件信息等四大类。
那么,手机是如何泄露这些信息的?第一,是因为应用程序本身不完善。
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Android(安卓)系统。
有关研究显示,Android系统已经成为恶意软件的重点感染对象,国内市场中近六成的Android应用程序有问题,约有四分之一的安卓用户隐私遭到泄露威胁。
有专家表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Android是开源的,软件用户有自由使用和接触源代码的权利,可自行对软件进行修改、复制及再分发,直接进行信息交换。
有些用户还会自己对系统进行破解,并获取权限。
这些都是造成Android平台泄露个人信息的重要原因。
一些山寨手机甚至还留有后门程序,固化窃听软件,并通过远程遥控使手机话筒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启,把手机变成一个窃听器,造成个人隐私泄露。
第二是软件监管不力。
目前,国内Android市场用户获取软件的途径不一,难免鱼龙混杂.Android软件二次开发者本身也比较混乱。
加之软件上线审核和监管不严格,开发者会有意无意滥用权限,在软件中加入某些获取用户信息的功能,造成泄密。
比如一款游戏APP,居然要访问用户的通讯录和通话记录,甚至地理位置信息,而这些并不是软件所需要的权限,这就使大量用户隐私面临泄露风险。
手机泄密的三大方式

手机泄密的三大方式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这种方便快捷的现代通讯手段,已经让人再也离不开它了。
在不到10年的时间,我国的手机拥有量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
如今手机"旋风"横扫全球,打遍世界,不管你身处何方,人们随时都能把你找到。
然而小小的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由于泄密,给个人带来隐患,甚至还会危害国家安全。
有人说,我一个人躲在屋里,偷偷地打手机会泄密,这有点危言耸听吧。
人们也许还记得,在俄罗斯的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空军就是利用电子侦察手段发现了当时车臣分裂主义头子杜达耶夫的踪迹,并轻而易举地将其消灭。
1996年4月22日凌晨4时,俄空军预警机截获了车臣分裂主义头子杜达耶夫与居住在莫斯科的俄罗斯国家杜马前议长哈兹布拉托夫之间的手机通信,在全球定位系统的帮助下准确地测出了杜达耶夫所在位置的坐标。
几分钟之后,俄罗斯空军"苏-25"飞机在距目标40公里的地方发射了两枚"DAB-1200"反辐射导弹,导弹循着电磁波方向击中了杜达耶夫正在通话的小楼。
杜达耶夫和四个贴身保镖被炸得血肉横飞,命丧黄泉。
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就运用了这种电子侦察卫星来搜集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信息。
2002年3月,本·拉登的得力助手、"基地"组织的二号人物阿布·祖巴耶达赫,也是因为使用手机暴露了藏身之地而落网的。
由于害怕遭窃听,据说本·拉登就一直不用手机。
有关研究表明,通过卫星传输的手机电话很容易被窃听,你用手机打出的每一个电话都可能被监听,即使我们的手机用户通过中国自己发射的卫星传送,外国情报部门也可以通过地面接收站进行窃听,以此来获取重要情报。
我国的国防信息、经济信息、科技信息的安全就会受到严重挑战。
尤其在关系国家秘密的特殊部门,手机实际上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大泄密隐患。
注意!录音的保密性要重视起来了

公证录音:https://注意!录音的保密性要重视起来了也许你在看《黑客帝国》《窃听风云》这些电影的时候,你还没有意识到信息泄露和数据损失的危害,又或者你认为自己的信息没有那么高的价值,不会被人加以利用。
但现在,泄密无疑已经成为了一个通常名词,手机上录音之类的信息外流不仅容易泄露个人隐私,还可能遭遇骗局,严重的甚至危害国家安全。
据统计,截至2015年4月,我国共有手机用户12.93亿户,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接近80%,超过了台式电脑,手机已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与此同时,手机遭到恶意软件攻击的数量也不断攀升,隐私泄露已经司空见惯个人位置信息、通信信息、账号密码信息、存储文件信息都难逃一劫。
那么,手机是如何泄露这些信息的?第一,是因为应用程序本身不完善。
以Android(安卓)系统为例,有关研究显示,国内市场中近六成的Android应用程序有问题,约有四分之一的安卓用户隐私遭到泄露威胁。
第二,是因为软件监管不力。
目前,国内手机市场用户获取软件的途径不一,难免鱼龙混杂。
Android软件二次开发者本身也比较混乱。
加之软件上线审核和监管不严格,开发者会有意无意滥用权限,在软件中加入某些获取用户信息的功能,造成泄密。
第三是未能妥善处理旧手机。
在处置不用的旧手机时,很多用户没有彻底删除相关信息,或者只是采取了简单的删除、格式化等方式,被删除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数据恢复工具还原,使旧手机上个人信息存在泄露的隐患。
第四,黑客入侵窃密。
黑客们编制的病毒、恶意软件、流氓软件等可对手机进行非法启动、私自联网、私自发短信、恶意扣费,能够窥视和窃取短信、通讯录、个人邮箱,以及手机中的照片、私密文件、账户账号、密码信息等,还能够监听通话内容。
信息安全无小事,我们要在实际使用中充分注意。
比如,利用正规平台下载软件,不要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浏览不良网页。
使用公证录音进行录音,享受国家级保密待遇。
国家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标准,特殊加密算法保障数据安全,同时,录音同步加密上传至云端,避免数据从手机上泄露。
手机信息泄密方式汇总

手机信息泄密方式汇总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程序的发展,手机信息泄密已经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手机信息的泄露可能会导致个人隐私的泄露,金融信息的被盗用,甚至可能导致身份盗用等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手机信息泄密方式,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
1.恶意应用程序:有一些恶意应用程序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手机上的个人信息。
这些应用程序通常伪装成有用的应用程序,例如游戏或工具应用程序。
一旦用户安装并授权这些应用程序,它们就能够访问手机上的各种数据,包括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和相册等。
3.公共Wi-Fi网络:使用公共Wi-Fi网络时,用户的数据并不是加密的,攻击者可以轻松地截获用户传输的数据,从而获得用户的个人信息。
因此,在使用公共Wi-Fi网络时,用户应该尽量避免进行涉及个人隐私的操作,例如进行网上银行业务或输入密码等。
4.无线连接共享:一些恶意用户可能会利用无线连接共享功能,在用户没有意识到或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连接上用户的手机,并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
5.系统漏洞:手机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中可能存在各种漏洞,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来获取用户的手机信息。
因此,用户应该时刻关注系统更新和应用程序更新,及时安装各种补丁程序,以防止可能被黑客利用的漏洞。
7.手机丢失或被盗:如果手机丢失或被盗,未经授权的人就可能获得用户的个人信息。
因此,用户应该设置密码或指纹识别等安全措施,以确保即使手机丢失,个人信息也能得到保护。
8.蓝牙攻击:蓝牙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黑客可以利用蓝牙漏洞访问用户的手机,并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
用户应该在不使用蓝牙功能时关闭它,以减少被攻击的风险。
211150007_浅谈智能手机的安全保密管理

I G I T C W经验 交流Experience Exchange180DIGITCW2023.04在智能化、网络化的大趋势下,智能手机的功能与用途已经涵盖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统计,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已高达60亿。
仅以微信这一常用的App 为例,每天约有10.9亿用户打开微信,7.8亿用户进入微信朋友圈,4亿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1]。
特别是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居家办公、线上教学等情况日益频繁,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使用频率与依赖程度持续增加。
智能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的不当使用,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隐患。
面对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如何确保国家秘密和敏感信息的安全,做好智能手机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变得至关重要。
1 智能手机引起的失泄密案例近日,某部门召开重要涉密会议时,参会人员书某将手机带入会场,因为该手机已被境外情报机构植入木马控制,导致会场声音被悄无声息地发送出去,造成泄密[2]。
2021年8月,某区工作人员胡某在整理台账资料的过程中,违规使用“图片文字识别”微信小程序,对一份秘密级文件进行拍照识别,转化为电子文档后在手机上修改存档,造成泄密。
某单位工程师杨某在参加讨论有关工作方案时,使用手机偷拍了会议桌上的一份秘密级文件,并通过微信发送给其他同事,导致涉密文件资料失控[3]。
某涉密单位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小胡,根据有关涉密文件内容起草了该单位相关工作的新闻宣传稿,经部门分管领导简单审核后,在单位微信公众号公开发布,而后迅速被多个微信公众号转载、解读。
经鉴定,该发布内容涉及机密级国家秘密,造成大范围泄密[4]。
2 智能手机安全保密管理的风险与难点2.1 智能手机系统存在安全保密隐患当下,智能手机通常内置安卓系统或IOS 系统。
智能手机作为高度开放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具有联网、录音录像、无线通信、卫星定位等功能,一旦被敌对势浅谈智能手机的安全保密管理徐 航1,申震宇1,刘 航1,魏 炜2,国 暄2(1.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74;2.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74)摘要:文章以近年来由智能手机引起的失泄密案例为切入点,对智能手机的保密管理风险与难点进行分析,阐述智能手机保密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手机泄密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手机泄密事件频发,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多个领域。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手机泄密行为。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手机泄密的法律规定,并结合案例分析,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一、手机泄密的法律规定1.宪法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公民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处理或者披露公民的个人信息。
2.刑法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手机泄密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主要涉及以下罪名:(1)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侵犯商业秘密罪:《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违反商业秘密保护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行政法规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对手机泄密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护用户个人信息,防止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损毁。
(2)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3)网络运营者违反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未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加密手机原理

加密手机原理加密手机是一种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智能手机。
通过使用加密技术,加密手机可以确保通信内容和存储在手机上的个人信息不会被未经授权的人士获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加密手机的原理,以及它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一、加密技术的原理加密技术是一种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的方法,以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在加密手机中,主要使用的是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种方式。
1. 对称加密对称加密是指发送和接收双方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的方式。
在加密手机中,用户可以为其设定一个密码,该密码将被用作密钥。
当用户发送一条加密信息时,手机会使用该密码将信息进行加密,接收者将使用相同的密码进行解密。
2. 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是指发送和接收双方使用不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的方式。
在加密手机中,每个手机都有两个密钥,一个是公钥,一个是私钥。
公钥可以用于加密信息,但无法用于解密。
只有持有相应私钥的手机才能够解密该信息。
这样,即使公钥被攻击者截获,也无法破解加密信息。
二、加密手机的功能加密手机通过应用加密技术实现了以下功能,以确保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1. 通话加密加密手机可以对通话内容进行加密,使得只有授权的接收者才能解密和听到通话内容。
这样一来,即使通话被监听,攻击者也无法获取到有意义的信息。
2. 短信加密加密手机可以加密用户发送和接收的短信内容,确保只有合法的接收者能够解密阅读。
这对于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尤为重要。
3. 文件加密加密手机可以对存储在手机上的文件进行加密,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用户可以设置访问密码或者指纹等身份验证方式,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打开和查看这些文件。
4. 应用加密加密手机还可以对特定应用进行加密,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和使用这些应用。
这对于保护个人隐私和防止未经授权的应用访问用户数据非常重要。
三、加密手机的优势加密手机相比普通智能手机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数据安全性高通过使用加密技术,加密手机可以有效地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
常见失泄密事故发生的途径及防范措施

常见失泄密事故发生的途径及防范措施[摘要] 涉密单位在日常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涉密文件,这些文件资料如管理和使用不当就会造成失泄密事故的发生。
本文总结了在日常生活及办公中常见的失泄密途径及防范失泄密发生的措施,旨在提高涉密工作者的保密意识,杜绝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涉密文件;失泄密;防范措施目前随着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保密工作也同时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
保密工作的重要程度日益增加,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慎之又慎,保护好国家秘密。
本文总结了一些常见的失泄密途径及防范措施,旨在提高涉密工作者的保密意识,杜绝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1.智能手机失泄密隐患及防范措施1.1智能手机失泄密隐患1.1.1手机窃听首先利用手机伪基站可以窃取手机用户的标识信息,从而对用户的手机进行窃听、跟踪,威胁手机用户的信息泄露。
其次,手机通信系统是一个开放的通信系统,通过卫星传输的移动电话也有可能被截获窃听,造成泄密事件的发生。
再有,有些手机具有隐蔽通话的功能,在待机状态即可接通预先设定的通话目标,从而将手机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窃听器。
1.1.2无线连接连接安全状况不明的Wi-Fi热点,会对用户隐私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据相关报道,后台工程师可以对连接至Wi-Fi热点的手机,任意的截取用户发出的信息,不仅如此,甚至还可以随意访问手机内部的文件,这就对个人隐私安全以及局域网用户造成了严重威胁。
具有蓝牙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机等设备,同样面临上述威胁。
1.1.3恶意软件用户下载安装不明来源的手机APP,以及用户访问带有恶意代码的网页邮件,或者通过刷机植入预置软件。
这些行为都极有可能将恶意软件或者间谍软件植入用户的智能手机,这些件软件功能强大,能够控制手机某些功能的开启与关闭,并盗取手机信息。
当手机连接电脑后,还可以通过摆渡功能盗取电脑上的文件资料。
1.1.4病毒侵入木马病毒是盗取手机信息的主要工具。
木马病毒可导致用户手机死机、关机,对外发送邮件,窃取个人信息,自动拨打电话、发送短(彩)信等,甚至会损坏SIM卡、芯片等硬件,导致手机无法正常使用。
如何在华为手机上设置个人隐私保护

如何在华为手机上设置个人隐私保护在当今信息时代,个人隐私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使用频率的增加,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
作为一家知名的手机制造商,华为提供了一些功能和设置,可以帮助用户在华为手机上进行个人隐私保护。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华为手机上设置个人隐私保护。
1. 设置屏幕锁定密码首先,设置屏幕锁定密码是保护个人隐私的基本步骤。
在华为手机上,您可以选择使用图案、密码或指纹进行屏幕锁定。
打开手机设置,找到“安全与隐私”选项,然后选择“屏幕锁定与密码”。
在这里,您可以选择设置图案、密码或指纹来锁定屏幕。
请确保您的密码或图案足够复杂,以提高安全性。
2. 启用应用锁华为手机提供了应用锁功能,可以帮助您保护特定的应用程序免受他人的访问。
打开手机设置,找到“应用与通知”选项,然后选择“应用锁”。
在这里,您可以选择要锁定的应用程序,并设置一个密码或指纹来保护它们。
启用应用锁后,每当有人尝试打开被锁定的应用程序时,都需要输入密码或使用指纹进行验证。
3. 管理应用权限在华为手机上,您可以管理每个应用程序的权限,以控制它们对个人信息的访问。
打开手机设置,找到“应用与通知”选项,然后选择“应用权限”。
在这里,您可以查看每个应用程序所需的权限,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改。
例如,您可以禁用某个应用程序的位置访问权限,以防止其获取您的地理位置信息。
4. 使用私密空间华为手机提供了一个名为“私密空间”的功能,可以帮助您将个人和工作数据分开。
私密空间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可以设置不同的锁屏密码和应用程序访问权限。
在华为手机上,打开手机设置,找到“安全与隐私”选项,然后选择“私密空间”。
在这里,您可以创建一个私密空间,并将需要保护的个人数据移动到私密空间中。
只有在正确输入私密空间的密码后,才能访问其中的数据。
5. 定期备份数据定期备份数据是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华为手机上,您可以使用华为云服务或其他云存储服务来备份您的数据。
手机失泄密途径及防范措施

手机失泄密途径及防范措施【摘要】针对目前4G网络大面积覆盖,4G手机广泛使用,手机失泄密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就手机失泄密途径及防范措施进行了研究。
首先指出手机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然后对手机泄密途径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手机的信息安全和防范失泄密提出了相应对策。
以有效提高手机使用者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预防手机泄密。
【关键词】 4G 手机信息安全措施自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正式发放TD-LTE牌照后,中国4G的发展在2014年可谓大踏步前进。
1月,中国移动公布国内首个4G 资费方案;2月,中国电信正式开启4G商用;一个月后,联通也开启了4G商用;工信部在6月份批准了中国电信和联通在16个城市开展TD-LTE/FDD-LTE的混网组合实验。
4G比2G、3G能提供更快的通信速度、更宽的网络频谱、更多的使用功能。
但我们在得到这些便利的同时承担了大量的失泄密风险和隐患。
一、手机失泄密途径分析1.1软件信息泄露iOS平台手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有:一是用户存在一些带有安全隐患的使用习惯,如很多苹果用户现在都在使用iCloud,但却在同步数据后忘记及时注销其在iCloud的登录信息,这就导致其实际仍处于可自动同步的状态中,一旦手机丢失,黑客只需重新同步,便能将数据读出。
二是有黑客通过预设虚假的Wifi站点,引导用户接入并盗取隐私,如果此时用户手机不慎接入到了这一危险网络环境中,通过手机同步的信息都可被黑客截获。
三是苹果iOS上的隐私窃取软件相对较少,但也存在黑客通过植入恶意软件,让用户下载应用而窃取隐私的情况。
1.2伪基站对用户进行窃听、位置跟踪伪基站的广播网号、广播频率和现网相同,位置区设置和现网不同,由于其信号强度远强于现网,当用户将进入伪基站覆盖区域时会快速重选到伪基站小区进行位置更新,且目前的移动通信系统(GSM)采用单项认证的机制,不法分子使用设备通过专用检测手机侦测到附近公众移动通信网的广播控制信道载波频频点号,然后输入控制软件使用伪基站同频发射与基站完全相同的广播控制信号,利用自身功率优势诱骗覆盖范围内处于待机状态的手机纷纷向其提出小区更新请求。
OPPO手机会泄露个人隐私的3个功能,你的都关闭了吗?赶紧看看

OPPO手机会泄露个人隐私的3个功能,你的都关闭了吗?赶
紧看看
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个人隐私很有可能会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人偷窥。
经常被人偷窥的就是在手机中安装各APP,它们会在偷偷的在后台查看你的个人相册甚至手机通讯录联系人。
都会对个人隐私造成一定的泄露。
为了防止别人偷窥,一定要将这些功能进行关闭。
应用权限管理
在OPPO手机界面找到设置功能--安全--应用权限,可以将一些关乎到个人隐私的应用进行权限管理,将其关闭防止后台再次查看。
手机管理权限
同样在OPPO手机界面找到手机管理--设置功能--安全--应用权限,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一些不经常使用的应用,还可以在权限中关闭应用访问手机相册或通讯录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
打开OPPO手机设置功能--安全--保护个人信息--智能开启保护,然后在保护通话记录、保护联系人、保护信息、保护日程进行设置关闭。
支付保护
打开手机设置--安全--支付保护--知乎环境安全,只有通过【系统安全】、【WLAN安全监测】、【验证码安全监测】才能确保数据支付时安全的。
在使用OPPO手机的过程中,不小心删除了重要的短信,不知道怎么找回的话,可以在OPPO手机浏览器中查找【手机数据恢复精灵】。
打开之后在首页找到短信恢复功能,根据里面的提示进行操作,就可以帮助大家找回删除的短信消息。
其他注意事项
手机经常收到一些垃圾骚扰短信的话,我们可以在短信验证卡片下方中开启验证码安全保护。
禁止三方应用读取,这样就不会再接收
到垃圾短信了。
以上这些防止他人偷窥个人信息的功能大家都设置了吗、没有的话赶紧尝试一下哦,可以有效的防止我们的个人隐私被泄露哦!。
微信泄密问题自查自纠

微信泄密问题自查自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微信作为一种社交工具被广泛使用。
然而,随之而来的微信泄密问题也随之而来。
微信泄密不仅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还可能涉及商业机密、国家安全等重大问题。
因此,对于使用微信的个人和企业来说,如何规避微信泄密风险,自查自纠,显得尤为重要。
一、微信泄密问题的原因分析1.技术原因:微信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其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漏洞。
比如,黑客可以利用技术手段窃取微信聊天记录、图片、视频等信息。
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微信泄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员工因私人情感因素泄露公司机密、个人密码等。
3.管理不善:微信泄密问题还可能与企业管理不善、规章制度不健全等有关。
如果企业对员工的微信使用行为管理不力,那么很容易造成微信泄密问题。
二、微信泄密问题自查自纠的重要性针对微信泄密问题,自查自纠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自查自纠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及时发现潜在的泄密风险,并进行有效的应对措施。
其次,通过自查自纠,可以提高人们对微信泄密问题的重视程度,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最后,自查自纠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保护重要的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
三、微信泄密问题自查自纠的方法1.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章:企业和个人都应该建立健全的微信使用制度和规章,明确规定哪些信息可以在微信上进行传输,哪些信息不得在微信上进行传输。
同时,也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全面加强对微信泄密问题的管理。
2.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微信泄密问题的严重性,自觉遵守企业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切实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
3.使用安全技术工具: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使用安全技术工具来加强对微信泄密问题的防范。
比如,可以通过使用加密软件对微信聊天记录进行加密,通过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手段来防范黑客攻击。
手机用户敏感信息加密传输与存储

手机用户敏感信息加密传输与存储手机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我们使用手机来进行各种操作,包括但不限于通讯、浏览网页、购物、支付等等。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方面,其中包含了很多敏感信息。
所以,手机用户敏感信息的加密传输与存储问题愈发凸显。
1. 概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用户敏感信息的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敏感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密码、通信录等。
这些信息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可能导致个人财产损失、隐私泄露等问题。
2. 传输加密在手机用户发送敏感信息的时候,传输过程中往往能够被黑客或者窃听者进行监听和截取。
所以,加密传输是至关重要的。
一种常见的加密传输方式是使用SSL(Secure Sockets Layer)协议,它能够通过在传输层添加加密和身份验证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例如,我们使用手机访问网上银行时,网页会显示一个小锁的标志,表示数据传输过程经过加密。
3. 存储加密手机是一个非常容易丢失或者被盗的物品,一旦手机落入他人手中,敏感信息也就暴露在了他人面前。
因此,对于手机上的敏感信息进行存储加密是必要的。
为了加大存储加密的难度,我们可以使用强密码来锁定手机屏幕,避免他人直接访问我们的敏感信息。
4.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机用户敏感信息的安全性,许多手机厂商开始引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例如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
通过这些技术,用户的敏感信息可以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因为只有用户本人的生物特征才能解锁手机或者特定应用程序,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他人获取敏感信息的可能性。
5. 第三方应用隐私政策在手机的应用市场中,我们下载和使用了大量的第三方应用,这些应用往往需要获取我们的敏感信息。
因此,了解并选择合适的第三方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要仔细阅读相关的隐私政策,确保第三方应用在收集和使用我们的敏感信息时有明确的规定和保障措施。
6. 总结手机用户敏感信息的加密传输与存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我们应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敏感信息安全。
手机泄密案例警示教育

手机泄密案例警示教育手机泄密案例警示教育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便捷和丰富多彩。
然而,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手机的泄密风险。
手机泄密不仅会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还会对个人、企业和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了引起人们对手机泄密的重视,以下将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进行警示教育。
张某是一个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平时工作认真负责,但是他对手机的使用缺乏警惕。
一次,在单位开会期间,张某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声音:“你好,我是XX保险公司的人员,我想和你聊一下我们公司的相关事宜,请问你方便吗?”张某毫不犹豫地回答:“方便,你直接说吧。
”接着,对方开始询问张某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单位地址等等。
张某一边听电话一边认真回答,却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电话诈骗的陷阱。
几天后,张某发现自己的手机通话记录异常增多,并且接到了不少陌生的电话。
原来,他在电话中泄露的个人信息已经被不法分子拿去进行了诈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张某后悔不已,也为自己的不谨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警示。
首先,我们要警醒自己,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的电话,更不要在电话中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即使对方自称是某个公司的工作人员,也要谨慎核实对方的身份。
其次,我们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手机和通讯工具,设置密保问题和密码,及时升级安全软件,以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此外,对于企业来说,也必须高度重视手机泄密的风险。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部门来抵御各种安全威胁。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加强手机信息的保护,比如使用加密通信软件和设备管理系统,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风险评估。
总之,手机泄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都应该高度重视。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了解到了手机泄密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希望每个人都能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共同打造一个更安全的数字社会。
个人手机信息保密办法

个人手机信息保密办法手机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成为人们沟通的工具,更是存储了大量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的载体。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泄露事件的频繁发生,个人手机信息的保密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就个人手机信息的保密问题提出几点办法和建议。
一、设定密码锁设定密码锁是保护个人手机信息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通过设定密码锁,可以保证他人无法随意查看手机内容。
建议使用复杂密码而非常见密码,如生日或电话号码。
同时,定期更换密码也是一种保密的好习惯。
二、注意应用权限在安装和使用手机应用时,应注意应用的权限请求。
一些应用可能会要求授予过多的权限,例如访问通讯录、定位等,这将增加信息泄露的风险。
合理审查应用的权限请求,并仅授予必要的权限,可以有效减少被滥用个人信息的可能性。
三、谨慎使用公共Wi-Fi公共Wi-Fi网络的使用十分普遍,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通过公共Wi-Fi连接网络时,个人信息可能会被黑客窃取。
因此,在使用公共Wi-Fi时,应避免登录银行账号、输入个人密码等涉及敏感信息的操作,以免个人信息被窃取。
四、定期备份数据个人手机中的数据可能因各种原因丢失或损坏,为了保护自己的重要信息,建议定期备份手机数据。
可以通过云服务或电脑进行备份,以确保即使手机发生故障或丢失,重要数据可以得到恢复。
五、不点击未知链接收到短信、邮件或社交平台消息时,谨慎对待未知链接。
未知链接可能是钓鱼网站或恶意软件,点击后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在点击链接之前,应先验证发送者的真实性,并谨慎判断链接的可信度。
六、定期更新系统和应用手机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更新通常会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因此,建议定期检查手机系统和应用是否有更新,并及时进行更新,以保障个人手机信息的安全。
七、保持警惕个人手机信息的保密不仅仅依赖于技术手段,也需要保持警惕。
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避免在公共场合大声谈论隐私话题,注意防范诈骗电话和短信等。
只有保持警惕,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个人手机信息的安全。
数据隐私问题与解决方案

数据隐私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信息的使用,而这些数字化信息仍然需要得到妥善的保护,否则就会损害到我们的个人权益及安全。
而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数据隐私安全,今天我们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数据隐私泄露的现状,隐私泄露的原因,以及解决数据隐私问题的对策和方案。
一、数据隐私泄露现状随着网络技术与移动设备的普及,我们的个人隐私数据正不断地增加,不可避免地会遭受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数据泄漏等情况。
数据泄漏的案例数不胜枚举,例如2017年公司数据泄露黑客攻击事件,7.5亿人的信息遭泄露,引起了全世界对数据安全的关注和担忧。
如此频繁的数据泄露,给个人的隐私安全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因此,保护个人隐私信息成为了重要的任务和责任。
二、隐私泄露的原因1.数据安全管理不规范数据安全管理不规范是导致经常出现隐私泄露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企业或个人在数据管理方面没有严格的规范和规定,对所收集、存储和处理的数据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从而导致了数据被窃取、泄露、篡改、丢失等问题。
2.人为疏忽或错误操作人为疏忽或者操作失误同样是导致隐私泄露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出现了把重要文件存放进了公共目录,将机密信息发送给错误的收件人,设置密码过于简单等,都极有可能使得个人资料被窃取。
3.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现代技术高度发展的一种特殊现象。
黑客利用所学习到的技能和知识危害他人的隐私信息安全。
钓鱼邮件、恶意程序、网络木马等方式都可用于黑客攻击,一旦遭受黑客入侵,数据信息的安全就将受到威胁。
三、解决数据隐私问题的方案1.有效的安全管理重视数据安全管理,认真对数据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
要注重对数据的分类、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及销毁的过程进行规范。
为数据安全问题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加强对数据管理的监督和法律法规的执行。
2.员工培训开展培训和引导工作,加强员工对数据安全的意识和认识,培养其快速的判断能力,以便及时发现数据安全事件的异常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机是如何泄密个人隐私的
当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必备品之一。
手机的私密性使得用户在手机上的信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
手机一旦遭受恶意软件、病毒的侵袭,就会妨碍机主的使用,容易泄露个人隐私,损害用户经济利益,严重的甚至危害国家安全。
手机如何防偷窥、防泄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手机泄露个人隐私的途径五花八门
据统计,截至2015年4月,我国共有手机用户12.93亿户,不少人还拥有两部以上手机,每年全国淘汰和废弃的手机就有约1亿部。
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接近80%,超过了台式电脑,手机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手机遭到恶意软件攻击的数量也不断攀升,隐私泄露已经司空见惯。
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个人位置信息、通信信息、账号密码信息、存储文件信息等四大类。
那么,手机是如何泄露这些信息的?第一,是因为应用程序本身不完善。
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Android(安卓)系统。
有关研究显示,Android系统已经成为恶意软件的重点感染对象,国内市场中近六成的Android应用程序有问题,约有四分之一的安卓用户隐私遭到泄露威胁。
有专家表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Android是开源的,软件用户有自由使用和接触源代码的权利,可自行对软件进行修改、复制及再分发,直接进行信息交换。
有些用户还会自己对系统进行破解,并获取权限。
这些都是造成Android平台泄露个人信息的重要原因。
一些山寨手机甚至还留有后门程序,固化窃听软件,并通过远程遥控使手机话筒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启,把手机变成一个窃听器,造成个人隐私泄露。
第二是软件监管不力。
目前,国内Android市场用户获取软件的途径不一,难免鱼龙混杂。
Android软件二次开发者本身也比较混乱。
加之软件上线审核和监管不严格,开发者会有意无意滥用权限,在软件中加入某些获取用户信息的功能,造成泄密。
比如一款游戏APP,居然要访问用户的通讯录和通话记录,甚至地理位置信息,而这些并不是软件所需要的权限,这就使大量用户隐私面临泄露风险。
第三是未能妥善处理旧手机。
在处置不用的旧手机时,很多用户没有彻底删除相关信息,或者只是采取了简单的删除、格式化等方式。
无论这些旧手机被转送给亲朋好友,还是转卖到二手市场,被删除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数据恢复工具还原,使旧手机上个人信息存在泄露的隐患。
目前,不法分子和敌对情报机构已经把触角伸向二手手机交易市场,利用数据恢复技术搜集整理情报信息已经成为不法分子非法获取信息的新方式。
此外,如果手机意外丢失或被盗,其存储的
敏感信息更易泄露。
第四,通过侦听定位设备截获信息。
目前,针对手机通信的各种侦听设备层出不穷,性能不断提高。
特别是使用WIFI时,由于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传输过程中需要经过传输的路由,如果路由设备被人控制,个人隐私自然就泄露了。
而侦听设备只要对截获的手机信号进行相应技术处理,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取手机信号的语音和数据信息。
比如,美国研发的“梯队系统”可对全球95%的各种无线电信号进行窃听。
很显然,除个人隐私外,如果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武装力量的活动等国家秘密被敌人掌握,将严重危及我国国家安全。
另外,手机的定位功能在为用户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的同时,也使手机成为一部定位器,将用户自己的位置信息暴露出来。
美军成功击毙基地组织二号人物阿布•祖巴耶达赫,就充分利用了手机的定位技术。
第五,黑客入侵窃密。
手机在使用移动增值业务时,实际上成为一台连接国际互联网的终端。
黑客们编制的病毒、恶意软件、流氓软件等可对手机进行非法启动、私自联网、私自发短信、恶意扣费,能够窥视和窃取短信、通讯录、个人邮箱,以及手机中的照片、私密文件、账户账号、密码信息等,还能够监听通话内容。
木马程序在通话完毕后,就会启动上传程序,将通话录音等上传至不法分子搭建的服务器上,使
用户隐私暴露无遗。
这样,用户个人信息就会在本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任人摆布。
黑客的间谍软件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将其植入到被窃听人的手机中:一是将木马端生成短信或彩信,并以诱人标题骗取用户点击或运行。
或将恶意代码隐藏在“空白短信”中,一旦用户打开短信,手机系统后台就会自动下载恶意软件,并借此将窃密软件植入手机中。
二是伪装成手机常用应用软件,如游戏、安全补丁、免费资料以及电子书等,上传到部分缺乏安全验证的中小手机软件论坛中骗取用户下载安装,或以蓝牙、红外等方式传给被窃听人,诱骗对方进行安装。
三是借用手机装入恶意软件,或将窃听软件植入到新手机中,以礼品形式赠送给被窃听人。
此外,我国现行使用的手机技术体制,大部分都源于国外,加密体制受制于人也是手机在使用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
防止手机泄密的招术多种多样
信息安全无小事。
个人、单位、国家的隐私和秘密一旦泄露,往往会对社会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各种信息泄露事件反映出来的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淡薄和行业不规范等问题,也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手机信息安全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
防止手机信息泄露,普通用户并非无能为力。
只要增强信息安全保密意识,掌握手机安全防护常识和技能,学会科学使
用手机,减少甚至杜绝个人信息泄露,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一,要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现在,有很多人只会使用手机,对手机存储卡信息数据的销毁、手机信息安全隐患和技术漏洞,缺乏了解或知之不多。
因此,要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加强学习,切实认清手机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认知手机泄露个人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充分意识到手机泄露秘密的严重后果,做到手机防泄密“警钟长鸣”。
第二,要掌握安全防范常识。
对特殊人群、特殊场所、特殊内容,要使用特殊的手机管理方法。
对于涉及秘密的人员,如军人、机要人员等,需制定严格的手机管理使用制度,或配发保密性强的专用手机,做到专机专用。
对于涉密场所,要按照保密规定,设置手机安检设备。
做到不在涉密的场所携带和使用手机,不用手机记录、录音、照相和传输涉密内容。
同时,不要轻易接听、接收陌生人的电话、短信、彩信、邮件,必要时关闭手机,彻底切断手机电源,防止被植入病毒或木马。
不要把手机设置为自动登录,每次登录都应输入密码。
要充分利用手机自带的图案和密码锁屏功能,防止别人解锁屏幕偷看个人隐私。
智能手机用户使用网络服务后,应及时注销手机账号登录状态。
还应经常及时清除可能的敏感信息。
第三,严格遵守各项保密规定。
各项保密规定不仅对于保护
企业数据、商业秘密乃至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也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
为此,要切实遵守各项保密规定,尤其是要做到不在手机中存储、处理涉密的重要信息,从源头上杜绝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要避免在通信、微信、QQ、电子邮件中泄露相关重要信息。
不在手机中存储核心人员的工作单位、职务等敏感信息。
也可采取简写或使用代号避免重要敏感信息完全暴露。
第四,利用正规平台下载软件。
智能手机用户下载软件时,应登录官方平台下载,避免到论坛下载。
不要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浏览不良网页。
坚持在正规的手机运营商处维修维护手机,防止被植入病毒程序。
安装软件时,一定要详细查看软件索取的权限列表,出现敏感权限时要特别警惕。
如果软件要求提供与服务无关的通讯录、短信等,或者安装一个阅读器程序却要求摄像头的访问权限,就要警惕是否有陷阱。
第五,严控系统权限。
手机用户应树立风险意识,尽量避免将访问个人隐私的权限和访问网络的权限同时授予可疑程序。
对于平常不用或很少使用的功能,如蓝牙、红外、手机定位、高清摄像等,应予以关闭或停止使用,避免手机被远程攻击或被病毒搜索到,需要使用这些功能时再打开。
当免费使用WIFI时,只使用自己了解和信任的网络,并且不轻易向外发送重要的个人信息。
第六,彻底删除不需要的信息。
当用户删除或格式化手机存储介质中的信息时,这些信息并未真正被清除掉,只是删除了主引导区信息,修改了它的控制结构,并被标记为可覆盖。
当有新的信息存入时,就可以覆盖原有信息,但未被覆盖时,只要不是物理原因被破坏,这些信息依然保留在存储介质中,能够被恢复。
因此,在更换手机或需要删除相关信息时,可以选用具备数据粉碎功能的手机软件,或者对手机格式化后重复存储大量电影视频、垃圾文件、图片等无用数据到手机内存,再反复删除这些信息,使无效信息反复填满手机空间,彻底覆盖掉原来的信息,增加数据恢复难度。
另外,对旧手机尽量不要随意转让或出售,应当进行物理销毁,以规避暴露隐私的风险。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部手机,将工作和个人通信用途的手机与上网娱乐的手机从物理上分开,尽量将通讯录、短信等资料存在SIM卡中,把照片、图片等文件存到手机以外的外接存储器上,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