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高考地理一轮规范特训:1-2-1_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 ℃,黑夜时低至-183 ℃。

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

下左图为“玉兔号”月球车沉睡了一个月夜后首次醒来。

专家这样形容它: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

“玉兔号”月球车使命大、本领强。

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对应上右图中的()
A.①B.⑦
C.③D.⑤
答案 B
解析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以“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应为⑦。

选B。

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
A.①强,②强B.②强,③弱
C.④强,⑤强D.①强,③弱
答案 D
解析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而夜晚地面辐射强,没有大气逆辐射,气温低。

选D。

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图,回答3~5题。

3.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①城市建筑规模扩大,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交换难度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 x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城市建筑规模扩大,降低了风速,增加与郊区热量交换的难度,故①说法错误。

选B。

4.有关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是温带地区
B.热岛效应≥1.0 ℃城市比例高原区最高,说明高原区产生热岛效应的城市最多
C.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高原区
D.1月份温带地区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无关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是高原区,故A错;热岛效应≥1.0 ℃
城市比例高原区最高,不能说明高原区产生热岛效应的城市最多,我国高原区城市数量相对较少,故B错;1月份我国为冬季,温带地区和高原区需要采暖,热岛效应较强,故D错误;读图可知,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高原区。

选C。

5.关于热岛效应对各气候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风沙活动减弱B.水资源供应充足
C.暴雨频率增加D.雪灾频率降低
答案 C
解析热岛效应是城郊温差导致的,热岛效应增强,说明城郊温差变大,城市温度升高,空气上升加剧,暴雨频率增加;热岛效应导致风从郊区吹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则郊区吹向城市的风风力加大,可能使风沙活动加强;热岛效应对水资源供应和雪灾影响小。

选C。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读图,回答6~7题。

6.若图示为北半球,P1>P2,则O点风向为()
A.④或⑤B.③或④
C.⑥或⑦D.⑤或⑥
答案 B
解析若图示为北半球,P1>P2,则图中③表示高空中风向,④表示近地面风向。

7.若图示为高空等高面,P1<P2,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⑦B.①或⑧
C.⑦或⑧D.②或③
答案 A
解析若图示为高空等高面,P1<P2,则③表示南半球风向,⑦表示北半球风向。

[2015·河南郑州质检]读我国局部地区某时刻近地面气压场及台风中心位置图,回答第8题。

8.此时,北京的风向最可能是()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答案 B
解析分析图示等压线分布特征,可过北京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北京附近的1 005百帕,指向西南方向,再考虑地转偏向力(向右)的作用,可知此时北京的风向为东北风。

某年4月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

读图,回答第9题。

4月14日2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9.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 B
解析根据图中的等压线分布判断风向。

图中甲地吹东北风,乙地吹东南风,丙、丁地吹偏南风,其中乙、丙两地吹向岸风;乙地位于低压系统控制。

根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

所以乙处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015·河北衡水中学二模]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西宽约90 km)和周边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回答10~11
题。

10.影响湖泊东西岸风向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
C.季风环流D.热力环流
答案 D
解析通过题干和图中的信息,将湖泊与湖岸之间的局部环流画出示意图是解题的关键。

湖泊与湖岸之间为小范围的局部环流,很容易排除A、B、C三个
选项。

通过画图分析可知为热力环流,故选择D项。

11.在夏季,此时最可能为地方时()
A.0点B.5点
C.15点D.20点
答案 C
解析在夏季,白天会出现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

根据备选项,15点符合
题意且热力性质差异较大、更典型,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共2题,56分)
12.(2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
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

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

材料二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

(1)当发生材料二中图示情况时,应出现于下图中的哪个时段?(6分)
(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二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________(变大或变小)。

(6分)
(3)试在材料二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并判断c地具体风向。

(14分)
答案(1)8~16时。

(2)变小
(3)热力环流方向如下图。

c地具体风向为东南风。

解析第(1)题,材料二中近海洋面气压高于陆地近地面,说明海洋面附近气温低于陆地近地面,处于8~16时之间。

第(2)题,近50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陆间温差减小,a、b间等压面弯曲度减小。

第(3)题,根据a、b两地气压性质,首先确定气流垂直运动,然后确定水平运动气流,进而完成热力环流。

气流在从b经c向a运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南风。

13.(30分)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_______。

这种巨大差异的形成原因是什么?(10分)
(2)此日,O和P两地风力大小差别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3)此日,P和Q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什么?(12分)
答案(1)54 hPa由于海陆分布及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原来气压带分布的格局,1月(冬季)大陆上的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P地等压线比O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P地位于海洋,摩擦力小于O地。

(3)Q地Q地为高压中心,多晴朗天气。

而P地为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云层白天能削弱太阳辐射,晚上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日温差变小;P地位于海洋,海洋的热容量较大,日温差较小。

解析第(1)题,图中等值线间气压差为5,Q处气压值最高,介于1 040~1 045之间,东北部160°E闭合圈内气压值最低,介于990~995之间。

同一纬度地区气压差异的成因是地面状况(海洋和陆地)差异导致。

第(2)题,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风力大;海洋上因摩擦力小,风速快,故风力大。

第(3)题,P和Q的气温日较差主要受天气的影响,Q处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P 处是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