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及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第24期广东化工
第47卷总第434期 · 183 ·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及改进
刘海峰1,曾晖2,3*,王义珍2,3
(1.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2.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广东珠海519082;3.中山大学广东新材料产业基地联合研究中心,广东佛山528244) [摘要]本文对现阶段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常遇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从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实验室设备管理和实验室安全三个
方面给出了若干思考和改进建议,希望对提升高校实验室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改革;教学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0)24-0183-02
The Improvement of Laboratory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Haifeng1, Zeng Hui2,3*, Wang Yizhen2,3
(1. College of Materials and Energ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0;
2.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SunYat-sen University, Zhuhai 519082;
3. SYSU-GDAMB Joi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shan 52824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ten encountered in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management team, the management of laboratory equipment and the safety of laboratory, hoping to have som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university laboratories;management;reform;measures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人才理论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平台,实验室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1-5]。
随着国力的增强,高校实验室拥有的设备越来越先进,学校对实验室的投入逐年增大,对学校来讲,实验室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成果的产出和人才培养质量[6-9]。
只有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对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的功能,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保障[10-14]。
本文结合作者在高校实验教学过程的经验和体会,就目前高校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和相应改进措施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希望能为提升实验室管理提供借鉴。
1 高校实验室现状
1.1 实验室人员技术队伍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深化,高校的投入逐渐加大,在实验室购置了许多先进的教学和科研设备,并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校依托实验室搭建起国家级、省级、市级实验平台。
在具备先进的硬件条件下,软件方面主要欠缺在实验室人员队伍规模、学历、职称水平都没跟上,学校在实验室人员队伍数量少,先进的设备缺乏高学历的人才进行管理,实验室人员待遇与专职教学和科研人员仍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实验室人员忙于承担教学工作,没有充足时间承担教学项目,难以产出论文成果,在职称评定和晋升奖励方面处于劣势。
1.2 设备使用率有待提升
高校科研实验室设备使用率偏低,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科研实验室一般归属于项目课题组,相对独立,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很多仪器信息资源没有上网进行共享;
(2)科研实验室对大型设备的管理相对封闭,通常是博士生进行操作,没有配备相应管理人员,仪器损耗较高;
(3)一些高精仪器因对使用人员要求高,外部人员使用需要进行一定时间培训,过程烦杂,而且人员培训后持续使用次数少,导致持续性不强,致使设备使用率偏低。
与科研实验室设备使用率偏低相对应的则是教学实验室设备使用率高,损坏率也高。
教学实验室的特点是设备种类相对较多,但随着近些年高校不断扩招,实验室设备的更新速度赶不上学生增加的速度,教学实验室任务逐年加重,导致教学实验室设备的损坏率高;另外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有限,无法像科研设备一样投入足够精力维护大量设备,并且需要定期培训对仪器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进行检修,使得部分设备损坏后没有及时发现和进行维修,从而影响教学实验的正常进行。
但是基础教学的设备也可以建立信息网进行共享,开放给一些有兴趣参与开放课题的本科生,增加使用率。
1.3 科研实验室安全监管
现阶段各高校学院对本科教学实验室规范管理程度较高。
但是对大量存在的科研实验室,因为科研任务不同,课题繁多,如何有效监督是一个可以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将危险药品、试剂按规定分类,一类危险品可以由学院统一管理,二类危险品由科研实验室自己管理,定期抽查。
在实验教学区做带有危险性的实验进行预论证,论证使用化学品的安全措施,实验室是否具备相应安全条件,相应的学生和教师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2 建议和对策
2.1 提升队伍科研水平
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这首先需要在待遇、职称评定各方面切实提高,引进和留住一批既有坚实理论基础又有先进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其次,对现有实验人员,学校定期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使实验人员专业知识结构适应不同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校的实验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好的服务;再次,学校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考核制度,鼓励创新,鼓励优秀的实验技术人员承担教学项目中去,充分调动其钻研技术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实验室安全有效运行,减少实验室设备的故障率,降低维修费用,实现实验室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2.2 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一套健全和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室高效、规范和安全有序运行的基础,实验室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实验人员职责、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化学品管理、实验室耗材管理、实验室人员培训、实验室卫生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实验室应急管理等制度。
实验室人员管理首先要明确队伍管理人员、实验老师和技术人员等岗位的职责,通过制度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义务和权利,做到职责分明、有章可循;其次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如奖励技术人员提升职称,参加高水平培训,促使实验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从而推动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2.3 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对于实验室一些大型设备的管理,可以依托校园网络系统和省市已经建立的共享平台,建立开放共享的实验室设备管理平台,实现网上资源共享,避免不同实验室重复购置,解决设备闲置问题。
在共享使用实验设备时要分清职责,设备管理者
[收稿日期] 2020-10-21
[基金项目] 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粤教高函[2018]1号-105)-公共基础物理化学实验课改革与实践(K17218);中山大学新工科建设项目(76110-18842502);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广东新材料产业基地实习教学基地项目(76110-18008023);中山大学广东新材料产业基地联合研究中心项目(20177611071010008)
[作者简介] 刘海峰(1979 -),女,黑龙江伊春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材料化学教学与科研。
*为通讯作者。
广东化工2020年第24期· 184 · 第47卷总第434期
要确保预约人员在使用设备时进行的使用前培训,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高精设备,只有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申请使用,使用者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仪器设备。
实验室设备对设备要建立设备档案,把合同、安装验收记录和使用手册等技术资料进行归档,管理人员须及时把设备相关信息发布到平台上,以供有需要的教师和学生预约使用。
对于新购置的高精尖贵重设备,可以邀请专家来学校讲课进行系统的学习,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更好地发挥仪器设备的效用,延长使用寿命。
对于基础教学实验室,实验管理人员在每次实验教学课后,全面清点检查设备的使用状况,对损坏的设备要及时跟进维修。
学校要增加投入,确保有足够的人员和资金用于实验室设备的保养和维护以及更新。
2.4 注重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首先要识别安全风险,加强安全措施,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化工类和材料类实验室要注意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易制毒品及其他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强化危险化学品在实验室存储和使用的管理;实验产生后的废液的处理要有独立的设施和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以防为主,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
实验室不安全因素主要是人为操作,一个小疏漏就有可能造成一次大的事故,因此定期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是实验室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对学生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应在入学初期和进入实验室之前进行,入学初期主要加强学生对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从根源上避免实验室的不安全行为发生;进入实验室操作前则要清楚所做实验的所有步骤,了解所用化学品的安全特性和应急处置方法,以及使用仪器设备的注意事项,实验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3 结语
一个规范、高效、安全运行的高校实验室对于提高高校整体发展水平起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找出目前实验室管理中人员、设备和安全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验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和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时代发展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只有把先进的设备、科学的制度和落到实处的管理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实验室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邓型深,姜吉琼.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6):112-113
[2]秦元.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1):194-195.
[3]孙会芳,毕建才.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J].文教资料,2017(22):106-107,118.
[4]安钢力.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9):12-14.
[5]凌辉,黄凯,张媛.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宏观梳理与微观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9):222-226.
[6]刘佳琦.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6(7):39.
[7]孟庆繁,程瑛琨,逯家辉,等.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综合改革与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80-81.
[8]杨乐.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J].化工管理,2019(02):138-140.
[9]张宽朝.从职称评审看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06):249-252,256.
[10]堵艳艳,李聪,龚跃球,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管理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3):276-279.
[11]张惠芹,周骥平,周俊.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实验技术管理,2015,32(9):236-238.
[12]董晓白.实验室安全警钟长鸣[J].法律与生活,2019(1):31-32.
[13]张丹,高强,孙昌,等.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建设[J].轻工科技,2019,35(3):129-130,139.
[14]陈少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4,21(4):119-121,137.
(本文文献格式:刘海峰,曾晖,王义珍.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及改进[J].广东化工,2020,47(24):183-184)
(上接第153页)
同时,通过国外有企业背景的专家的报告交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专业将在此良好的基础上,建设适当的平台发展本科生层面的学生互换互访工作,使学生有机会走出国门,得到更好的学习和实践。
4.5 加强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管理与总结
增置教学实验设备,并设置相应实验、实践课程;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注意总结,每年发表“应用型本科建设”相关教研论文。
5 结语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和增强就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4]。
我校所创造的制药工程专业,不仅在课程上安排使学生掌握制剂和制药机械,并且通过与多家公司的合作,提供给学生一个可以将理论变为实践的平台,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并且能够大胆创新的将自己的想法应用的公司的研究中,使学生成为未来几年内制药行业的所需要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140-141.
[2]金.工科类大学生创新教学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95-97.
[3]品梅,黄道平,梁锦.开发综合设计性实验促进创新人才之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6):93-95.
[4]周文富.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7):97-102.
[5]李界华.高职院校电工电子试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2):146-147.
(本文文献格式:石更强,尹帅帅,孙旭阳.基于“药械合一”特色创新人才培养制药工程试点专业建设试探[J].广东化工,2020,47(24):152-153)
(上接第164页)
[7]Li P,Xiao N,Zeng L,et 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mannoglucan isolated from Chinese yam and its treatment effects against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and DSS-induced colitis in mice[J].Carbohydrate Polymers,2020,250:116958.
[8]任运红,徐雅囡,钟淳菲,等.铁皮石斛发酵酒品质特性研究[J].中国酿造,2020,39(5):92-96.
[9]吴姗姗,田文妮,陆思名,等.酵母菌和乳酸芽孢杆菌发酵佛手果酒工艺[J].食品工业,2019,40(12):74-77.
[10]Li P,Deng J,Xiao N,et al.Identification of polyunsaturated triacylglycerols and C=C location isomers in sacha inchi oil by photochemical reaction mass spectrometry combined wit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J].Food Chemistry,2020,307:125568.[11]Li P,Huang J,Xiao N,et al.Sacha inchi oil alleviates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and improves hepatic lipid dysmetabolism in high-fat diet-fed rats[J].Food & Function,2020,11:5827-5841.
[12]丁利君,吴克刚,于泓鹏,等.食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1,38(6):254-255.
(本文文献格式:黎攀,杜冰,肖南,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仪器分析教学案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0,47(24):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