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片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观察中期细胞可清晰的看到染色体且随后染色体着丝点分裂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低倍镜下寻找分生区的依据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2.将一荒地改建成(复合种植的)果园后,该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该群落也有垂直结构
B.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果树的产量没有影响
D.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3.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蔡斯、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相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
4.北美奇瓦瓦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均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食大粒植物的种子,蚂蚁喜食小粒植物的种子。

1974—1977年间连续研究两种动物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分析研究结果,不合理的是
A.啮齿动物和蚂蚁间存在竞争关系
B.大粒植物与小粒植物间存在竞争关系
C.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竞争影响蚂蚁种群数量
D.移除啮齿动物后蚂蚁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
5.如图所示乙图和丙图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6.在方形暗箱的右侧开一小窗,暗箱外的右侧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内放一盆幼苗,起始位置为图,花盆及暗箱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一周后装置停在起始位置,幼苗的生长状况应为()
A.B.C.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某种鸟的羽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B、b基因分布如图1所示。

基因A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B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白色个体不含显性基因,其遗传机理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a和B、b间的遗传_______(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蓝羽色雄鸟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该鸟种群中,绿羽色鸟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

(3)现用已知基因型为BbZ A W的绿羽色雌鸟和基因型为BbZ A Z a绿羽色雄鸟杂交,子代雌鸟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______,子代绿羽色雄鸟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8.(10分)以羊为材料,通过多项技术可以培育出新的品种,如“转基因羊”“克隆羊”和“试管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转基因羊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_,获得转基因羊的最后一道工序是____________。

(2)克隆羊培育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其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_。

(3)试管羊的培育过程包括___________、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步骤,将体外受精的两个受精卵培育成的胚胎移植到同一头母牛体内,产生的两只试管羊的基因型__________(填“一定”不一定”)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9.(10分)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

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演替。

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课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_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

(2)在有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0分)Na+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Na+和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改变。

(2)Na+可与__________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

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
__________。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__________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的。

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__________。

11.(15分)三七具有防治癌症、抗衰老、降血压血脂等功能,其主要活性成分皂苷尚不能人工合成。

但因其生长周期长、病虫害严重、连作障碍等,市场上供不应求。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现可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并大量培养特定细胞系,来实现皂苷的工业化生产。

基本流程为:获取三七外植体——消毒——诱导愈伤组织——细胞培养——提取皂苷。

①获取的外植体首先要通过_______过程培养出愈伤组织。

研究发现三七幼茎、幼嫩花蕾等作为外植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成功率较高,这可能因为_______。

②将愈伤组织接种到发酵罐中进行细胞培养提取皂苷的过程_______(填“体现”或“未体现”)细胞全能性。

在长期细胞培养中,愈伤组织细胞的器官形成能力会发生不可逆的下降,原因有染色体畸变、细胞核变异或_______等,因此需要定期培育新的愈伤组织来维持生产的可持续性。

(2)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是指通过将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病毒载体导入到宿主植物中,从而导致与目的基因高度同源的植物内源基因沉默的现象。

现有三七中一个序列已知、功能未知的基因M,拟利用VIGS技术研究其功能。

①可通过_______方法扩增目的基因M,然后将其构建至VIGS载体,侵染三七植株。

检测被侵染植株基因M的表达量,选择表达量_______的植株,观察其与对照组的表型差异。

若沉默植株出现果实成熟延迟的现象,推测基因M可能与植物激素_______的合成有关。

②若要进一步验证基因M的功能,可将其构建至其他表达载体中并在新的植株中过量表达。

若其确有前述功能,则新的转基因植株可能出现_______的表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制片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
B、观察中期细胞可清晰的看到染色体但是看到的细胞均是死细胞,所以看不到动态变化,B错误;
C、细胞分裂间期时间长,所以显微镜下只有少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C错误;
D、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强所以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D正确.
故选D.
2、C
【解题分析】
植物的垂直结构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另外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自然的演替速度和方向进行。

【题目详解】
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与灌木、草本等植物构成垂直结构,A正确;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能调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对果树的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C错误;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D正确。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群落演替、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能量流动的意义,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D
【解题分析】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发现存在一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转化因子,但并没有证明这种物质是DNA,A错误;蔡斯、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蛋白质是否是遗传物质,B错误;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D正确。

4、D
【解题分析】
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另外两者生活空间相同,说明蚂蚁和啮齿动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大粒植物与小粒植物竞争阳光,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由于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大粒种子植物因为没有捕食者以及和小粒种子植物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而数据急增,小粒种子植物占劣势,进而蚂蚁的数量减少,C正确,D错误。

【考点定位】种间关系;种群的数量变动
【名师点睛】解题点拨: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大粒种子植物增加,由于大粒种子植物
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则小粒种子植物数量减少,因此蚂蚁的数量减少。

5、D
【解题分析】
1、分析甲图:①②表示目镜,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③④表示物镜,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之间的距离越近,反之则越远;
2、分析图乙、丙:比较乙、丙两个视野,可知乙中细胞体积小,视野中细胞数目多,是在低倍镜下观察的视野;丙细胞体积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少,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

【题目详解】
A、丙细胞体积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少,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应选用甲中②③⑤组合,A错误;
B、从低倍镜到高倍镜的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B错误;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

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0倍,C错误;
D、由于显微镜成的像是倒像,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D正确。

故选D。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特别是在高倍镜下只能转动细准焦螺旋。

6、A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题目详解】
由题干信息可知“花盆及暗箱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光源来自于开口方向,故一周后植株将朝向开口方向生长,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题目点拨】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明确什么转、什么不转,由此确定是否属于单侧光,进而分析作答。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遵循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bZ A Z A或bbZ A Z a 6 绿羽色:黄羽色:蓝羽色:白羽色= 3 :3 :1 :1 1/6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
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知基因A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B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aabb个体显白色,根据图1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以及图2基因与代谢的关系可知绿色的基因型是B_Z A_,黄色的基因型是B_Z a_,蓝色的基因型是bbZ A_,白色的基因型是bbZ a Z a或bbZ a W。

【题目详解】
(1)A、a和B、b间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为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组合。

(2)有分析可知,蓝色的基因型是bbZ A_,故蓝羽色雄鸟的基因型可能是bbZ A Z A或bbZ A Z a;绿色的基因型是B_Z A_,绿羽色鸟的基因型有BBZ A Z A、BBZ A Z a、BbZ A Z A、BbZ A Z a、BbZ A W、BBZ A W共6种。

(3)基因型为BbZ A W的绿羽色雌鸟和基因型为BbZ A Z a的绿羽色雄鸟杂交后,子代中关于B、b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关于A、a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 A Z A:Z A Z a:Z A W:Z a W=1:1:1:1,由此可知,子代雌鸟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 Z A W:Bb Z A W:bb Z A W:BB Z a W:Bb Z a W:bb Z a W=1:2:1:1:2:1,故子代雌鸟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绿羽色:黄羽色:蓝羽色:白羽色= 3 :3 :1 :1;同理子代雄鸟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 Z A Z A:Bb Z A Z A:bb Z A Z A:BB Z A Z a:Bb Z A Z a:bb Z A Z a=1:2:1:1:2:1,其中表现绿羽色雄鸟的基因型为:BB Z A Z A:Bb Z A Z A:BB Z A Z a:Bb Z A Z a =1:2:1:2,故子代绿羽色雄鸟中纯合子即BBZ A Z A所占的比例为1/6。

【题目点拨】
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比较
①常染色体上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即子代无论男女得病的概率或正常的概率相同;
②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与性别有关,子代男女得病概率或正常的概率不同。

③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余男性;
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余女性;
常染色体:男女患者比例相当。

8、基因重组胚胎移植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无性繁殖精子和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不一定这些胚胎是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其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解题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转基因羊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产生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克隆羊是利用核移植技术产生的,属于无性繁殖;试管羊是利用体外受精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等产生的,属于有性生殖。

【题目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转基因羊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产生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获得转基因羊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胚胎移植。

(2)克隆羊是利用核移植技术产生的,属于无性繁殖,原理是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3)试管羊的培育过程包括精子和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步骤;将体外受精的两个受精卵培
育成的胚胎移植到同一头母牛体内,由于体外受精形成的两个受精卵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因此发育而来的胚胎的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即产生的两只试管羊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题目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和原理、核移植技术、体外受精技术等知识点,明确三种羊的产生方法和利用的技术手段是不同的,进而利用不同的生产过程的相关知识分析答题。

9、)次生土壤)草丛常绿阔叶林复杂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
【解题分析】
(1)次生演替是指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故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2)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不容易遭到破坏,一旦被破坏,不容易恢复,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反之,生态系统结构越简单的生态系统(草丛),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3)影响动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栖息场所;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植物分层现象更复杂,给动物提供的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更多,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

10、不会HCO3- HPO42-7.35-7.45 内流电位变化
【解题分析】
(1)0.9%的NaCl溶液是成熟红细胞的等渗溶液,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水分进出平衡,细胞形态不会改变。

(2)Na+可与HCO3- 、HPO42- 等无机盐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维持血浆pH值相对稳定。

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7.35-7.45。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内流,产生兴奋。

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11、脱分化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分裂旺盛)未体现非整倍体变异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低(少、下调、下降、降低)乙烯早熟
【解题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成熟细胞离体→(脱分化)→分生细胞→(分裂)→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态建成→完整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植物器官的发生主要通过植物激素的配比进行调节,愈伤组织细胞的器官形成能力发生不可逆的下降的原因有染色体畸变、细胞核变异或非整倍体变异等,其结果是不可逆的。

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可导致被侵染植物的某内源基因(与目的基因高度同源)沉默,不表达或低表达。

【题目详解】
(1)①外植体首先要通过脱分化过程培养出愈伤组织。

幼茎等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强,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②将愈伤组织通过细胞培养提取皂苷的过程,由于愈伤组织未发育成完整植株,故未体现细胞全能性。

长期培养后,愈
伤组织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容易发生染色体畸变、细胞核变异或非整倍体变异等,其结果是不可逆的;
(2)①目的基因M可通过PCR方法扩增。

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可以导致与目的基因高度同源的植物内源基因沉默,则需要选择表达量低的被侵染植株观察。

乙烯与果实成熟有关,故推测基因M可能与乙烯的合成有关;
②若基因M沉默确实可能导致果实成熟推迟,则新的过量表达基因M的转基因植株可能出现早熟的表型。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基因工程等相关知识,学生应分析题干,掌握关键信息(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可以导致植物某基因沉默),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