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配套机制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供需失衡的现象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国务院在2015年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了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任务。
本文将针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展开讨论。
一、改革的目的和基本原则1. 目的:实现城乡统一规划、畅通有效的公共基础设施网络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资源共享和分工协作,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2. 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全面实施。
二、改革的内容和重点1. 城乡统一规划:建立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实行统一规划和分区分级规划,充分考虑城乡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内在联系,实现城乡规划的无缝衔接。
2. 公共基础设施网络:合理布局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优化城乡交通网络,推动城乡一体化交通建设,完善城乡用水、排水、供气、供电等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3. 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城乡公共服务方式,提高城乡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城乡协同发展,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推进城乡社区共建共治,构建城乡社区服务网络,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均衡的公共服务。
三、实施措施和保障体系1. 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指标体系。
2. 制定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3. 加强城乡协同发展的机制建设。
4. 完善城乡合作机制,扩大城乡合作领域。
5. 加强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组织管理。
6. 完善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财政保障机制。
7. 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社会管理和监督。
四、预期效果全面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能够有效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这项改革还能提高城乡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城乡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创造新型城乡社区文化,实现城乡人口和资源的共享、流动和互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19.04.15•【文号】•【施行日期】2019.04.15•【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2019年4月15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
为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坚持遵循规律、把握方向。
顺应城镇化大趋势,牢牢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正确方向,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构建促进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
——坚持整体谋划、重点突破。
围绕乡村全面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破除户籍、土地、资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制度供给。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协同发展,达到城乡资源共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社会文化一体化,进而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为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一、加强对城乡发展的统筹规划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需要加强对城乡发展的统筹规划。
在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建立城乡统筹的规划制度。
同时,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政策体系,制定有针对性的城乡发展政策,更好地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二、加强城乡投资合作城乡投资合作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加大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投资力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产业,吸引城市居民前往农村休闲度假,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鼓励城市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产业的投资,推动城乡资源协同发展。
三、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实现农村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流转化,进一步解决农民土地流转难等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托管、租赁等制度,支持建立农村土地市场化机制,鼓励城市居民在农村地区建立自己的农业产业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在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实现城乡统筹,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建设连接城乡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综合基础设施,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促进城乡人才交流和培养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加强城乡人才的交流和培养,发挥人才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鼓励城市人才到农村地区创业创新并提供相关支持政策。
同时,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知识素质,使农民能够更好地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需要加强对城乡发展的统筹规划、加强城乡投资合作、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城乡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城乡人才交流和培养等方面的措施,并在政策的制定、宣传和实施中,尊重和保障城乡居民的利益和权益,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

改革成效评估
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成效 进行评估,包括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建 设等方面,分析改革的实际效果 。
下一步工作计划部署
制定工作计划
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方案和目标,制定下一 步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和任务分工。
加强政策支持
加大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 、金融、土地等方面,为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总体 方案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背景与 意义
• 统筹城乡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 • 产业协同发展与就业促进 • 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社会保障体
系建设
目录
• 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集体产权 制度改革
• 金融支持与投融资机制创新 • 总结与展望
01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背景与 意义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01
在城乡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修复和环
境保护工作。
推进环境污染治理
02
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重点解决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
问题,保障居民的健康和环境安全。
构建绿色生产生活体系
03
通过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生产等方式,构建绿色生
产生活体系,推动城乡可持续发展。
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分配,提高农村地区 教师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工 作。
详细描述
加强农村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 学校硬件水平。
医疗卫生服务提升
详细描述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 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 现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总结词: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 水平,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提高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
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乡发展差距逐渐凸显,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融合发展成为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构建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存在问题及发展现状出发,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1.城乡发展差距加剧中国城镇化进程已经持续多年,但城乡发展差距依然存在。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2.城乡资源要素互补性增强城乡之间具有一定的资源要素互补性,如农产品、劳动力、土地等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补。
因此城乡融合发展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
3.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提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将城市和乡村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规划和发展,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以上背景说明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在城乡发展差距日益加大的背景下,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存在问题及发展现状1.城乡经济结构不平衡城市经济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农村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经济结构不平衡导致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2.城乡发展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资源优势明显,吸引了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缺失。
同时,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被剥夺,难以有效利用。
3.城乡社会公共服务不均衡城市具有优质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资源,而农村地区由于条件限制,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城乡居民在公共服务领域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
城乡融合发展的发展现状,主要呈现为城乡经济结构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社会公共服务不均衡等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必须通过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予以解决。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在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方面,需要在政策引导、体制机制、制度保障、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做出努力,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果。
在政策引导方面,需要坚持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群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引导城市功能设置和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推动城市内发展为城市群、城市群之间协调发展,促进城市间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还要加强对农村的支持,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互利共赢。
在体制机制方面,需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统一的城乡规划、用地管理、城乡建设、资源环境保护等体制机制,构建城乡一体化管理体系,推动城市和乡村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有效配置。
还要加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制度对接,构建城乡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打破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壁垒,促进人口、资金、信息等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制度保障方面,需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法规宣传和执行力度,确保政策措施能够有效落实到位。
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发城市和乡村发展活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良性循环。
同时还要强化城乡融合发展的绩效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城乡融合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资源配置方面,需要改革城乡资源配置体制,解决各类资源过度向城市集中和农村资源闲置浪费的问题,促进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
要调整和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培育新型农民经济组织,发展绿色农业,培育乡村新产业,实现城乡产业互动发展。
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

维普资讯
建 立统 筹城 乡发 展的 制 度体 系
■
国务 院 发展 研 究 中心
立城 乡统一 的劳动 力市场 、发育城 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深化农村金 融改革 、建立城 乡一体的 户籍 管理制度进行 了论述。
[ 键 词 】 城 乡统筹 城 乡二 元结构 关
中图分类号 :F 33 2
制度
改革
文章编号 :10 73 (0 6 1— 0 4— 7 0 0— 6 6 20 )l 0 1 0
韩
俊
农村经济研 究部
韩 俊 部 长
[ 内容提要 】取 消农业税后 ,农村 改革涉厦 领域 更宽,利 益 关 系更复 杂,任 务 更艰 巨。必须 着眼于 突破城 乡二元 经济 结构 ,通过推进城 乡综合配套改革,构建城 乡统一 的社会经济制度体 系 本报 告着 重对建立覆盖城 乡的公共财政 制度 、建
( ) 加强 政府 对农 村 基础设 施 投资 二
随着稳健财政政策 的实施 ,长期 国债发行 的规模将逐 步缩小 ,鉴于 “ 三农 ” 问题 的现状 ,建议 财政对农 村 基 础设施 的投资做 出三 方面的调整 。一是调整今后 长期建设 国债的使用方 向 ,增 加农 村公共 建设投 资力度 ,重 点解决农村水 、电 、路 公共设施问题 。二是逐年增加 中央财政预算 内投资 ,重 点用 于农 村 基础设施 建设 。从 中 长 期看 ,今后即使 停发了长期建设 国债 ,国家 财政 的预算 内投 资也 需要 将农 村基 础设 施 建设作 为一个 投 资重 点 ,一方 面改善农 村生活居住和生产条件 ,另一方 面创造大量 的就业机会 ,直接增 加农 民劳务收 入 。力争 通过 政府投资力度的加大 ,在未来五年 内在全 国农 村人 口聚集较多 的乡镇 和较 大的行 政村实现 “ 七通 ” ,即通 公路 、 通 自来水 或清洁水 、通 电力 网、通公用 电话 和长话 自动网 、通卫星 电视 和有线 电视 、通广 播 网 、通 邮政 网。三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融合是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手段。
城乡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为了建立健全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策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力工具。
要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纲领研究,制定全面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
1.加强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的研究和制定。
明确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和定位,制定适合各地实际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加强政策配套、整合和协同。
2.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以提高城乡服务均等化水平。
加大财政投入,推动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协调发展。
3.鼓励和支持产业转移和就业创业。
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鼓励企业向农村转移,发展农村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互动。
4.优化城乡规划和建设,着力增加城市和农村的互联系统。
加强城乡规划,强化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物质联系和人文联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完善城乡融合的制度机制制度机制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力保障。
要完善城乡融合的制度机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的建立。
1.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的组织领导机制。
完善城乡融合领导小组的机制,明确城乡融合发展的工作职责和指导思想,协调城乡融合发展的各项工作。
2.完善城乡土地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
优化土地利用效益,加强农业用地和非农用地的管理和规划,促进土地产权流转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保证土地利用的公平和合理。
3.加强城乡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管理。
完善城乡公路交通体系,提高道路安全和交通效率,加强城乡交通运输的管理,推广先进技术,提高运输效率。
4.建立城乡融合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推动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任务,这对于解决农村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要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机制。
在国家层面上,应建立一个城乡发展统筹机构,负责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要完善城乡发展的沟通机制,加强城乡间信息交流和合作。
要完善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
在土地制度方面,要推进农村土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鼓励农村土地经济化、市场化经营,增加农民土地经济收入。
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电力、通信、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水平,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
要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农村产业结构要转变为农业多元化经营和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农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要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参与经济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
第四,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社会保障。
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培养农村人才,提升农民素质。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第五,要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加强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农村治安水平,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管理制度,促进农民合理参与农村事务管理。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
要加强城乡发展的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城乡发展的监督机制,加强城乡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发布,及时掌握城乡发展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
定期组织城乡发展的评估,总结经验,优化政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更好的成效。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推动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摘要】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框架,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城乡教育资源平衡配置,将有助于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通过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制度,促进城乡共享发展成果,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获得感。
只有不断加强城乡统筹,实现民生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坚持,才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梦想,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 民生保障制度, 政策框架, 公共服务, 农村社会保障, 医疗卫生服务, 教育资源, 城乡共同发展, 投入, 完善制度1. 引言1.1 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性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性在于构建全面的城乡统筹发展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仅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人民的民生福祉。
城市发达、乡村落后的现象,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也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和矛盾。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有必要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城乡统筹发展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城乡同步发展,才能实现全国繁荣稳定的局面,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建立健全的统筹城乡发展政策框架,促进城乡发展平衡,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保障人民的民生福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2 民生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民生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在于确保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基本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全面发展。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成为制约国家发展的瓶颈。
建立健全的民生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民生保障制度可以帮助城乡居民解决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可以促进城乡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共享,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可以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减少城乡差距的拉大,促进各地区人民共同富裕。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发展不均衡,一些大中城市蓬勃发展,而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城乡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地区缺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城市之间的公共资源无法有效对调。
为了弥补城乡发展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就必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要从政府管理体制、资源分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1. 政府管理体制城乡一体化需要重新规划和设计政府管理体制。
应当建立集中统一、权责一致、职能鲜明的城乡管理体制,通过建立健全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管理、环境保护、资源配置等体系,促进城乡发展协同。
需要通过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评价体系,对政府管理绩效进行考核,激励政府部门更好地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2. 资源分配体制为了促进城乡资源协调配置,需要建立健全的资源统筹和分配机制。
政府应当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保障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应当建立健全的城乡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土地资源在城乡之间的优化配置。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需要加强规划引导,推动农民有序退出集体经济,在土地利用上更加科学合理。
3. 社会保障体制要建立健全的城乡融合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城乡居民享有公平的社会保障待遇。
应当完善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纳入统一规划,保障农民在转移就业、生病等方面有基本的社会保障。
1. 产业政策城乡融合发展需要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政府应当制定鼓励城市企业进入农村发展产业的政策,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也应当对于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提供支持,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收入。
2. 资金政策要加强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资金支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等方式,增加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发展。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融合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下面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建立城乡发展统筹协调机制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城乡发展统筹协调的机制。
这需要有一个协调城乡发展的机构来协调各级政府部门的发展计划和政策。
此外,城乡发展的统筹协调也需要保证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参与,以确保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方面。
应该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比如便捷的交通、饮用水、供电和通信网络。
三、加强城乡土地制度改革城乡土地制度改革是城乡融合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
应该加快推进土地财政改革,完善土地使用权、征收补偿机制等,制定城乡土地的一揽子政策,并建立城乡土地统一市场和权益保障机制,以促进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和有效利用。
四、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发展人力资源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源优势应该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发展。
应当通过培训、学历提升等措施,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回到乡村,同时也应该改善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五、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和改造当前,农村产业面临着产业链不完整、单一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
要加强对农业现代化、农村非农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升级和结构调整。
六、推进城乡社区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必须集中精力在城乡社区融合发展上。
应当建立一套适合城乡社区融合发展的管理体系、运作机制和社会服务体系,并推进一系列创新的社区建设模式和社会事务管理方式,加强城乡社区的交流和服务,打造市郊区域生活协调、互动的社区。
七、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讨论稿)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解决我县“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进位争先,奋力崛起”的重要途径,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产业互动、促进城乡融合,推进临泉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核心,以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步伐,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二)总体要求坚持统筹发展,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统筹城乡规划与发展,加快推进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就业向二三产业集中、居住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促进农业资本向新兴产业资本转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农民向社区居民身份转换,不断完善城乡空间布局体系。
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强化中心城区地位,加快城镇化进程,科学进行乡村规划。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三次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六通”(路通、水通、电通、宽带通、有线电视通、电话通)为重点,以交通一体化为突破口,加快县域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以实现县域居民“六有”(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社会有序)为主题,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相关体制机制

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相关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生态互保,从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城乡融合发展迫在眉睫。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健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相关体制机制。
一、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需要一种快速高效的协作机制。
为此,应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明确城乡统一规划、城乡相同公共服务、城乡统一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政策。
这意味着需要加强城乡发展的协同机制,逐渐打破分产权束缚、推动城乡资金流动、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
只有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才能够真正做到城乡联动、资源互补、有机融合,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财政支持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对于财政是一个考验。
应该加强财政的城乡统筹,优先保障城乡融合发展支出,保证城乡建设规划的有效落地。
此外,对于城乡建设的资金分配应更加公平合理、科学化,保证城乡两个方面均能获得公平的经济保障。
同时,政府还应推行城乡融合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城乡企业互助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和城市财富。
三、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人才培育机制城乡发展需要有大量的人才保障,健全完善的人才培育机制所面对的不仅仅是有劳动能力的工人,也包括各类科技人才、创新人才等。
农民也应该被视为人才的一部分,需要推行积极的劳动力转型和培训计划,培养精通农业科技、情感和知识的专业人士,增强农民整体素质。
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育和挖掘人才,解决城乡人口流动问题同时满足城市和农村的各种人力需求。
四、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信息化系统,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共享和应用效率,能够实现治理创新、城村建设、环境保护、绿色生产等方面的智慧化。
通过拓展移动互联、高清视频、大数据、模拟仿真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高信息传递和处置的速度,为阳平安全、生产和成长奠定了基础的信息基础。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一、背景介绍城乡融合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制度体制不适应等原因,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必要性1. 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但仍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可以更好地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2. 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城市和农村在资源要素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3. 推动新型城镇化。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可以更好地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
4. 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可以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具体措施1. 完善城乡规划和管理体系。
加强城乡规划和管理的协调,建立统一的城乡规划和管理体系,推动城市和农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2. 建立统一的土地市场。
建立统一的土地市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同时避免因土地流转而带来的社会问题。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 推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
加强中央与地方财政之间的协调配合,推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5. 加强对农村人才培养和引导。
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和引导力度,鼓励农村人才回乡创业,推动城乡人才流动和交流。
6. 加强对农村金融服务。
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民融资难问题,促进农民经济发展。
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实现路径1. 加强政策法规制定。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供保障。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质机制具体措施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质机制具体措施城乡融合发展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实现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质机制,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些措施,旨在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指导意义。
首先,要建立健全统一的城乡规划体系。
城乡规划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
应该制定统一的城乡规划标准和规范,确保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和一体化。
同时,要加强对城乡规划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规划意识,积极参与城乡规划,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可持续性。
其次,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要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电商、农村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支持。
第三,要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农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和短板。
应该加大对农民收入的保障力度,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农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第四,要加强城乡要素流动和人才引进。
要推动人口、资金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降低城乡之间的制度性壁垒。
同时,要引导优秀的人才向乡村流动,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要素的协调发展。
第五,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服务。
政府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服务作用。
应该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农村企业、合作社等农村组织的发展壮大。
同时,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和服务职能,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总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质机制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在城乡规划体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城乡要素流动和人才引进、政府引导和服务等方面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只有加强这些工作的推进,才能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城乡融合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面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健全相关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首先,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我们应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决策协调机制。
这意味着不仅要加强中央与地方的政策协同,还需要强化各级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在决策层面,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机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同时,要鼓励各级政府加大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支持和投入,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其次,在政策体系方面,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
这包括但不限于:改革土地制度,推进农村土地的流转和集约利用;完善户籍制度,推动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便利化;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加强农村科技创新和资源整合等。
这些政策应当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并以实际效果为导向,不断完善和调整。
此外,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部门和决策者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和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总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
我们应当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一、背景和意义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于中国的发展过程中。
城市发展迅速,经济繁荣,而农村地区经济相对滞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提出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任务,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和一体化。
这一任务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推动城乡发展的均衡和协调,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和目标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的发展模式,实现资源要素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城乡融合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和目标:2.1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建立健全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可以推动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加强城乡要素流动,实现城乡经济互联互通,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2.2 促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均衡提高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建立健全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可以促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均衡提高。
通过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2.3 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建立健全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可以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全面发展。
三、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产生最大的效果。
3.1 优化土地制度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的结构,确保城乡土地有序流转。
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流转率。
同时,加强土地的规划和管理,避免过度利用和浪费土地资源。
3.2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
为农村发展提供融资支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农民的经济活力。
3.3 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 、 农村 、 农 民 问题 关 系党 和 国家 事业 发 展 全 响 。统筹 城乡 发展 战略 的提 出 , 事 实上 就 是 要用 新 的 局 。党 的十八 大报 告 进 一 步 明 确 指 出 了推 动 城 乡 发 发展 理念解 决 积重难 返 的“ 三农 ” 问题 , 通过 打 破城 乡 展 一 体化 的基 本 方 向 和着 力 重 点 , 这 就是 : 加 大统 筹 二元 结 构 、 消 除城 乡 壁 垒 、 促 进城 乡协 调 来形 成 城 乡
第2 9卷
V0 1 . 2 9
第 1 期
No . 1
兰 州教 育 学院 学报
J O URNAL OF L AN Z HOU I NS T I T UT E OF ED UC AT I ON
2 0 1 3年 1 乡发展的配套机制
根本途径 , 这是我们党对解决“ 三农” 问题思路的新认 之 , 就是 进一步 发挥 公共 财政 的作用 。
识、 方 略 的新 发展 、 举 措 的新 突破 。 ( 二) 社会 保 障 问题 按 照分 阶段 、 逐 步 完 善 和 地 区差 异 原 则 , 逐 步 建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 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 ,
一
、
调整 国 民收 入 分 配 和 财 政 支 出结 构 。 为农 村
农 村 和多予 少取 放活 方针 , 加大 强农 惠农 富农 政 策力 提供 更 多的公 共产 品
( 一) 财税体 制 问题
调整 国 民 收 入 分 配 和 财 政 支 出 结 构 , 加大对农
城乡 规划 、 基础设 施 、 公共 服务 等方 面 推进 一 体 化 , 促 业 、 农村、 农 民的支持力 度 , 加大 对农 业 和农 村 基 础设 进城 乡要 素平 等交换 和公 共资 源 均衡 配 置 , 形成 以工 施的投资力度 , 加快建立促进农业教育 、 卫生等各项 增加 对“ 三农 ” 的财 政转 移 促农 、 以城带乡 、 工农互惠、 城乡一体 的新 型工农 、 城 社会 事业发 展 的财税体 制 , 乡关 系 。把城 乡发 展 一 体 化作 为 解 决 “ 三农” 问题 的 支付 。努力做到用于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 。总而言
民进城的条件 , 但 大中城市 的户籍准入 门槛仍然很 权利和待遇 。二是认 真执行 中央制定 的关于农 民工 高, 农 民进城的附带条件还很多 , 农 民在大 中城市安 基本养老保 险关 系跨省转移接续办法。农 民工在流
其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应全部转移到新参保 家仍很 困难 。另外 , 落后 的社会保 障制度 , 使进 城的 动就业时 , 单位为其缴费部分 的一定比例也可以随之转移。 流动人 口无法得到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 , 不能解 地 , 决他们 的后顾之忧 , 使农村人 口城市化 的进程受到影
杨 楠
( 苏州 大学 ,江苏 苏州 2 1 5 0 0 0 )
[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 告明确提 出, 解 决好 农业、 农村 、 农 民 问题是 全党 工作 重 中之 重, 城 乡发展 一体化 是解 决“ 三
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2 0 2 0年 , 我国将要 建成惠及 十几亿人 口的更高水平 、 更全 面、 更均衡 的小康社 会。 而这 一奋 斗 目 标 的实现 与现存 的城 乡二元 经济社会 结构形成对峙格局 。这一 问题 不解 决, 不仅会造 成城 乡差距 的进一 步扩 大, 而且 对社会 稳定构成潜在 威胁。为改变这种状 况, 必须借 助统筹城 乡发展 这一战略 来实施 , 其 内涵应 包括两大 支持 系统 : 一
从根本上讲 , 是 由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 的深层次 立分层分级 的农村社会保障体 系。尽快建 立农村最 矛盾决 定 的 。长期 以来 , 我 国一 直 实 行 “ 二 元 社会 经 低生活保障制度 , 对农村“ 五保” 对象全部应保尽保 , 济结构” 。这种结构是上世纪 5 0年代美 国经济学家 集中供养 ; 积极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认真落 提出的在劳动力无限供 给的条件下传统部 门向现代 实 中央 的相 关 政 策 , 积 极 筹措 资 金 , 将 这 一 造 福农 民 部 门转 化 的理 论 模 式 。制 度 作 为 社 会 经 济 生 活 的游 的 民心工程 切实 落到 实处 。在 调查 中发 现 , 凡 是 已实 集体 补 助基 本空 缺 。这 是需 要 解 决 戏规 则 , 是 规范 人们社 会经 济 活动 的基本 框 架 。长期 行新农 保 的地 区 , 以来 , 我国典型的二元社会经济双重结构 , 使农 民难 的一个 问题 。要 稳 步 推 进 农 民工 社会 保 障 。一 是 解 有固定工作和固定住所而又 以在 城 乡劳动 力市场 上 自由流动 , 农村 劳 动 力难 以在 决那些长年在城里打工 , 将他们 的户 口转入城镇 , 让他们 全社会范 围内得到优化配置 , 突出表现在户籍制度和 没有 户籍 的农 民工, 和城镇居 民一样工作和生活 , 享受同样的 社会保障制度 的滞后。虽然不少地方 已经放宽 了农 融人城镇 ,
J 。 城 乡 发 展力 度 , 增 强 农 村 发 展 活力 , 逐 步 缩 小城 乡差 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距, 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 、 城市支持 度, 让广大农 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 、 共 同分享现代 化成果 ;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 着力在
是工业反哺农业、 城 市支持农村的外部 支持 系统 ; 二是 着力培 育城 乡统一 的要素 市场 , 统筹城 乡经济、 政治 、 社会 、 文化、 环境等事业发展 , 形 成对新农村 建设 的体制机制 系统 。 [ 关键词 ]城 乡统筹城 乡发展 ; 一体化 ; 根本途径 ; 配套机制 [ 中图分类号 ]F 3 2 1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5 8 2 3 ( 2 0 1 3 ) 0 1 - 0 0 3 6 - 0 2 [ 收稿 日期 ]2 0 1 2—1 0—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