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知识检测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知识检
测新人教版
温馨提示:
1、测验共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2、测验的内容难度适中,请同学们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认真审题,仔细作答。
3、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学校: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积累与运用(18分)
1、给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3分)
鸿鹄()社稷()箪食壶浆()
崩殂()舴艋()陟罚臧否()
2、指出下列加红词的古今义。
(2分)
(1)抑亦人谋也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2)遂用猖蹶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3、选择词义茬前后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抱恨终天
B、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后值倾覆樯倾楫摧
D、不宜妄自菲薄薄暮冥冥
4、文常填空。
(4分)
(1)《隆中对》一文选自_________(朝代)_________写的_________体史书_________。
(2)苏轼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________的《书愤》中的诗句,它是用来赞美_________的。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文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课文默写。
(5分)
(1)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2)物是人非事事休,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
(4)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汉兴隆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汉倾颓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
理解与感悟(37分)
(一)根据《渔家傲·秋思》,回答问题。
(3分)
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
长烟落日孤城闭
2、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二)阅读《陈涉世家》选文,回答问题。
(11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敌,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慰,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
1、给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1分)
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②道不通,度已失期()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2分)
4、选段中“且壮土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了陈涉______性格特点和_______________的才能。
(2分)
(三)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后面小题。
(12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通假字。
(1分)
(1)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红字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请广于君()(2)此庸夫之怒()
(3)天下缟素()(4)长跪而谢之曰()
3、翻译下面句子。
(3分)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中秦王神情、态度是如何变化的?(用原句作答)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什么样的性格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
B、“否,非若是也。
”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C、唐雎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
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
D、唐雎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
(四)阅读课外选段《纸上谈兵》,回答问题。
(6分)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言兵事,奢①不能难②,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③括即已;若必将之,破
④赵军者必括也!”
七年,秦与赵相距⑤长平,赵王以括为将,代廉颇。
赵军果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赵前所亡凡四十五万。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知列传》有改动)
注:①奢:赵奢,赵括之父,战国时赵国名将。
②难:难倒,驳倒。
③将:意动用法,以……为将军。
④破:使动用法,……(被)打败。
⑤相距:两军对峙。
1、解释“以”的不同意义。
(2分)
(1)以天下莫能当
(2)赵王以括为将
(3)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4)固以怪之矣
2、与“兵,死地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夫战,勇气也。
C、环滁皆山也。
D、则汉室之隆,可指日而待也。
3、本文批评了赵括__________________,从原文看,赵括之所以“所亡凡四十五万”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分)
(五)阅读尤天晨写的《父爱昼夜无眠》,回答问题。
(9分)
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
①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
父亲不肯,说他没病。
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生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我睡到下午四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
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
不定到哪儿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
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
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
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三十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惟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
的白天,养精蓄锐。
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
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
②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
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
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转眼到了年底。
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领导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饭。
由于这个厂离我的住处较远,他们用车来接我。
饭毕,他们又送我一套“三枪”内衣,并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
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体躯上刚柔并济地运作。
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大虾米。
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
“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
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③我说是。
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
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
可我深夜沉迷写作,竟从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
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
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一千多块了。
“我想帮你早点把房债还上。
”
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让你写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女哟……
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
父亲撇下老大爷,不放心地追了进来。
父亲问,孩子,想啥呢?
④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我,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眼睛。
“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
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
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
选自《辽宁青年》
1、本文围绕生活中极其平常的“__________________”一事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1分)
2、从文中找出父亲的语言的描写,试分析他的性格。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文中画线处分析儿子对父亲的态度变化。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爱如山般沉重,如海般博大,你想对亲爱的爸爸说些什么呢?(写一句感激的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尾处“我”为父亲擦背,现实生活中你曾为爸爸做过哪些令人感动的举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运用(5分)
1、美国莱特兄弟驾机试飞成功,创造了奇迹,人们为此举行盛大酒会,主持人让莱特兄弟发表演说,哥哥发表了一句话的演说:“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
”请你说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2、按要求填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_________》的开篇词,这部小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
请说出小说里的一个主要故事: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
写作(40分)
根据要求作文文学大师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
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北京一位大学教授说:“我小时候读过一篇童话,它影响我一辈子,那就是《海的女儿》,我被那种献身精神深深感动,这是一个人的‘精神底子’……”
亲爱的同学,你一定读过许多文学作品吧。
哪一篇课文或哪一本文学名著令你感动,激起你感情的波澜?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围绕“文学的启迪”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要写出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不要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3)全文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1、hú jì dān/sì cú zém/ěng zhìzāng
2、(1)而且;压抑(2)失败;凶猛而放肆(3)身份低微;出身鄙野言行品德恶劣
(4)深感遗憾;极为憎恨
3、B
4、(1)晋、陈寿、纪传体、《三国志》(2)孙权射虎、冯唐持节赦魏尚(3)陆游、《书愤》、诸葛亮(4)希望得到重用,报效国家
5、(1)浊酒一杯家万里(2)欲语泪先流(3)酒酣胸胆尚开张(4)斜晖脉脉水悠悠(5)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阅读理解
(一)
1、长烟/落日/孤城闭
2、D
(二)
1、①háng ②duó
2、①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②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
4、豪壮/叛逆、宣传/鼓动
(三)
1、(1)“错”通“措”(2)“仓”通“苍”
2、(1)扩充(2)平庸无能的人(3)穿丧服(4)道歉
3、(1)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2)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3)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4、指唐雎。
他暗示秦王,他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
表现他不畏强暴,勇于献身以及誓死捍卫祖国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5、由“秦王怫然怒”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表现了他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6、D
(四)
1、(1)认为(2)用(3)因为(4)通“已”,己经
2、D
3、空发议论,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五)
1、睡觉
2、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寥寥数语,勾画出父亲不愿让儿子为自己担心的关怀与体贴之情。
“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表现出父亲是一个宽容、无私的人。
3、不满、抗议→担心、体贴→感激、敬爱→理解、敬重。
4、略
5、略
综合运用
1、人不要光说不做。
(意思对即可)
2、三国演义、罗贯中,故事如桃园三结义、大意失荆州等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