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诗词曲五首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文学常识填空。 (1)“高岑”是 高适 、 岑参 的并称,他们是唐代 边 塞 诗的代表人物,其诗歌多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
生活。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选自 《 稼轩词编年笺注 》,“南乡子”是 词牌名 ,“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Ⅱ拓展阅读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02页第17-18题 17.【甲】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
中的叠词含义丰富,意蕴深厚,请你说说“悠悠”一词 中所蕴含的内涵。 答案:“悠悠”一语双关,意指众多、悠长。叠词的 运用,表现古今兴亡事之多,时间悠长久远,词人思 绪无穷。
这暗示他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理想,表达出他对屈辱
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和愤慨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2.小明学了这首词之后,和以前学习的苏轼的《江城子·密 州出猎》进行了比较,认为苏轼和辛弃疾虽同为豪放 派,但是风格不同。请结合两首词简要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四)阅读《过零丁洋》,完成练习。 13.首联写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诗人因科举而走上仕途;②诗人起兵抗元到被 俘,在战争中度过了四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4.【真实任务情景】陆绎同学拍摄了一张横跨“零丁 洋”(即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夜景图,并配文“‘零丁洋 里叹零丁’,唯有吟诗才能表达我对国之重器的赞美之 情”发到朋友圈。但语文老师评论:“陆绎同学,图片 很美,但配文闹了笑话。”请你说说配文闹了什么笑 话。 答案:“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 自怜、哀怨,用在这里赞叹港珠澳大桥的壮观不合适,故 而闹出了笑话。
“雪满天山路”,东门惜别惆怅图。④送别后的“雪上空
留马行处”,别后雪地思念图。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0.试分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的 妙处。 答案:示例:诗人巧妙地以一路风雪写一路送别,使送 别增添了许多斑斓色彩与悠悠不尽之情,最后以一路马 行蹄印作结,诗情格外隽永。(答“留白”“含不尽之意 于言外”等亦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2023·河南实验中学一模改编]古代的文人,经常借眼
前之景抒发情感,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辛弃疾《南乡
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看江水东流,引发思古幽情的句 子是:“ 千古兴亡多少事 ? 悠悠 。 不尽长江滚滚
流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山回路转不见
京口北固亭有怀”是 题目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6.默写填空。
(1)《十五从军征》中暗示老兵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句子 是: 羹饭一时熟 , 不知饴阿谁 。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纷纷暮雪下 辕门 , 风掣红旗冻不翻 ”两句写归客在暮色中迎
答案:“始”字,一方面写出主人公在外征战之久;另一 方面准确、精到地传达出主人公几十年来昼夜思家,愁肠 几断,盼归不得,如今年迈力衰方得回归家园的亦悲亦喜 的复杂心情。 【变式问·不同问法相同答案】参考第7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这四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答案:这四句诗描绘了一幅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 凉画面。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进进出出,野鸡 在屋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 长着野生的葵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练习。
9.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
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答案:①送别前的“飞雪”,八月飞雪苦寒图。②中军置
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军营饯别奇寒图。③临别时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三)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练习。
11 . 这 首 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片 连 续 使 用 了 两 个 三 国 时 期 的 典 故 , 有 什 么
作用? 答案:词人借“曹操煮酒论英雄”和“曹操一褒一贬”两 个典故,感叹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英雄来扭转乾坤,
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旗帜,在白雪中
显得格外鲜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描写作者站在长江之 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 山河变色之感的句子是: 何处望神州 ? 满眼风光北固 楼。
君 , 雪上空留马行处 ”两句,借雪中空留的足迹,抒
发了对归京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家国情怀是古代诗歌中的主旋律,读《过零丁洋》中的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们能感 受 到 文 天 祥 的 忠 诚 执 着 ; 读 《 山 坡 羊 ·潼 关 怀 古 》 中 的 “ 兴,百姓苦 ; 亡,百姓苦 ”,我们能体会到张养 浩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讽之情。【乙】诗通过登吴公台,抒发怀乡思归的感
情,同时也表达了因历史兴衰无常(昔盛今衰、历史沧
桑)而产生的惆怅悲伤之感。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五)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15.“ 峰 峦 如 聚 , 波 涛 如 怒 , 山 河 表 里 潼 关 路 ” 中 的 “聚”“怒”两个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 “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 写出了潼关的险要地势和雄伟气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示例:①辛弃疾豪放之中多悲慨:《南乡子·登京 口北固亭有怀》中词人登高远眺,慨叹兴亡,更多地流露 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②苏轼豪放之中多旷达: 《江城子·密州出猎》描写盛大的出猎场面,表达了杀敌 报国的豪情壮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Ⅱ诗词研读 (一)阅读《十五从军征》,完成练习。 7.简要说说“八十始得归”中“始”字的妙处。 【变式问·不同问法相同答案】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始”字的丰富内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8.【甲】【乙】两首诗词都是通过吊古来抒怀的,但抒发的
情感不相同,请具体概括。 答案:【甲】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渴
望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
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的嘲
第六单元 24 诗词曲五首
1.为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松柏冢.( zhǒng ) 瀚.海( hàn ) 风飘絮.( xù )
舂.谷( chōng ) 风掣.( chè ) 踌.躇.( chóu ch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松柏冢累.累. 众多的样子 (2)舂谷持.作饭 拿着 (3)不知饴.阿谁 同“贻”,送给 (4)风掣.红旗冻不翻 拉,扯 (5)将军角弓不得控. 拉开(弓弦) (6)瀚海阑.干.百丈冰 纵横交错的样子 (7)坐.断.东南战未休 占据 (8)零丁洋里叹零.丁. 孤苦无依的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