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之文化考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之文化考察
张筱梅
【期刊名称】《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38)005
【摘要】清朝康熙年间出版的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是目前完整保留下来的最早的女性对这一剧本的评点.这个评本的产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其一是关于女性戏曲评点的能力问题.在三妇评点的真实性方面,以往学者认为三妇根本没有对戏剧作品进行评点的能力,所谓合评其实是吴人代作.但明清时期许多女性读者评点《牡丹亭》的事实以及评语表现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都表明,这部评点是吴吴山与其妻子们共同完成的,有夫妻“唱和”式创作的特点.其二是明清时期文化人的理想婚姻以及文学对夫妻关系的表现.随着明清社会新思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人开始抛开礼法的约束,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展现夫妇之情,表现了对理想的伙伴式婚姻关系的追求.吴人将夫妻共同评阅《牡丹亭》的韵事公之于众,肯定了妻子们的才华,展现了夫妻间文艺与情感上的共鸣.其三是关于女性文学传播意识的变化.这个评点本的刊刻出版,在女性文学传播观念方面意义深远.之前的女性戏曲评点甚至诗文等文学创作,常常只在闺阁女性或亲族好友等小圈子中流传,明末清初的文学女性开始认识到文字印刷可以使女性创作走入公共领域.钱宜推动了三妇评点的出版,实现了女性戏曲评点的大众传播.
【总页数】6页(P35-40)
【作者】张筱梅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111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3
【相关文献】
1.重构的女性神话——论《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的女性意识 [J], 周娅;赖力行
2.《牡丹亭》的女性批评者∗--《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J], 俞为民
3.三生一梦"牡丹亭"——吴吴山三妇与《牡丹亭还魂记》 [J], 田薇
4.女儿笔底女儿心——《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评语的女性立场 [J], 郭梅
5.从今解识春风面,肠断罗浮晓梦边--《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述评 [J], 郭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