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 内力作用与地貌——2021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重难点解析附真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7 内力作用与地貌
目录
考点18地球的圈层结构 (1)
考点19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 (4)
考点20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7)
考点21板块分布的判断与应用 (13)
考点22地质构造的判读与构造地貌 (16)
考点18地球的圈层结构
【例1】(2011·全国文综)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尝试自解]________
[错因诊断]①不能识别图中为火山喷发;②不清楚岩浆的发源地。

[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文本信息“组成该山体的矿物来自”;图像信息“火山喷发现象”。

第二步,思维路径: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于上地幔的软流层。

第三步,筛选答案:D
1.图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2.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根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将地壳分为上下两层(如下图),这两层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有着明显的区别(如下表)。

(2016·江苏地理)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双选)
1.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过度砍伐森林有关,与地球内能的释放关联较少;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较少,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与大气增温没有必然联系。

答案AC
考点19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
【例2】(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尝试自解]________
[错因诊断]不会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通过观察分析地质剖面示意图可知,发生褶皱、侵蚀、沉积和侵入的先后顺序。

第二步:思维路径:甲向上拱起为背斜,其顶部缺失说明该地先是受到外力侵蚀,甲上覆岩层为沉积岩,说明该地在受到侵蚀之后又发生了沉积作用;然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

第三步,筛选答案:D
1.沉积岩形成后,如未经剧烈的变动,则有“下老上新”的规律。

如图1,A、B、
C、D表示岩层,岩层年龄A>B>C>D。

2.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岩层形成时代晚于下面的沉积岩层。

如图2,岩层年龄A>B>C>D>E。

3.若地层中有岩浆活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岩层。

如图3,岩层年龄E>F>G>H。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017·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2.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乙断层只切断了最下边一个侵蚀面的连续性,而岩浆活动穿过了下边两个侵蚀面,说明乙形成早于丙,而甲形成于图中三个侵蚀面后,甲形成晚于丙,故B项正确。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