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大众捐款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在大数据“互联网”下,
我国公益众筹迅速发展,实现了云众筹,但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本章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从人们捐款现状、感知捐赠易用性、
感知捐款有用性、公益众筹面临的困境四个方面全面深入分析公益众筹的相关情况,
通过构建二值选择模型,对大众社交平台公益众筹捐款意愿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找到影响大众捐款意愿的主要因素,从而探讨在不影响公益众筹社交属性积极作用发挥的同时提高大众捐款意愿的方法,
从个人、募捐平台和国家三个层面分别提出可行性建议,
为公益众筹更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公益众筹;意愿影响因素;二值选择模型;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生许许多多的灾难,大到
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整个国家陷入了疫情防控期,小到亲朋好友遇到困难。

现如今互联网的
快速发展,人们开始网上众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云众筹已经迅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

与传统公益项目相比,互联网下的众筹具有设立参与门槛低、
公众参与度更高的优势,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门槛的降低也引发了一系列失信问题,如诈捐等。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互联网社交+公益众筹模
式起步较晚,但目前正处于发展上升期,
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平台管理规范化和平台模式多元化。

各大平台在技术和手段上不断创新,例如水滴筹、
轻松筹,以众筹网站为依托,
以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为载体,逐步把运营模式转变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众筹模式。

通过对网民参与网络公益项目的频率、效果、认知进行调查,可进一步发掘影响网民参
与意愿的真实和潜在因素,
从而探索加强网络公益众筹管理和其本身运营改善的途径,以完善我国公
益众筹体系,
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建议。

对互联网社交+公益模式下公众参与意愿的研
究目前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就模式本身来说,
首先,公益行业有着强大的市场需求。

在我国庞大的人口
基数背景下,
养老、扶贫、救灾、医疗等保障体系尚不完善。

其次,公益的社会关注度高,
互联网社交+公益模式的低门槛、
低成本特点为公民提供了便捷的公益平台和筹集资金的渠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
上公民对公益参与的局限。

最后,
我国正处于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互联
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视,
并通过政策颁布鼓励其创新和发展,这对于网络社交+公益行业来说是难得的机遇。

1调查问卷说明
本次调查通过问卷星进行线上填写,
总计填写343份,其中无效问卷29份,有效问卷总数为314份,问卷有效率为91.55%。

此次问卷的主体是大学生,是作为该项目实施对人们捐款意愿影响因素调
查的最好样本提取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

问卷分为五个层次,依次是:
(1)基础指标:
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月可支配收入
(2)捐款态度:
有用和有效性、对受助者有帮助、操作简单方便、树立自身形象。

(3)大众捐款现状:了解程度、捐款意愿、捐款经历、捐款偏好。

(4)捐款原因:
从众心理、社交信任、责任分散原理(正面原因)、与自己无关心理、项目可信度、筹
集资金流向、
个人信息安全度、反馈机制(负面原因)。

(5)改进举措:
设立法律法规、开设众筹板块、设立反馈机制、设立众筹门槛。

2模型的检测
由于被解释变量大众捐款意愿只有两个可能,
作者简介:王雨晨(1999-),女,江西南昌人,大学本科,主要研
究方向:经济统计专业。

互联网+下大众捐款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王雨晨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南昌330200)
愿意捐款与不愿意捐款,是离散的二值选择行为,被解释变量是虚拟变量取值为0或1,故用二值选择模型来检验,用Logit 来进行估计,且由总体回归得到的预测值为给定变量时的值。

设愿意捐款Y=1,不愿意捐款Y=0。

基于似然函数的Logit 系数统计判断,假设检验用t 统计量,而95%置信区间下,P 值绝对值小于0.1,则系数显著性较高。

文章采取逻辑回归法逐渐剔除P 值大于0.05的变量。

经过一次一次的筛选之
后,我们确定捐款偏好、对受助者有帮助、
从众心理、与自己无关心理、项目可信度、个人信息安全度这五个变量为结构方程的解释变量。

2.1多重共线性检测
经过筛选结果显示,│Z │≈2,│P │≤0.05,显著性较强,说明捐款意愿与以下解释变量具有良好的逻辑关系,由逻辑系数的正负性可得是成正向逻辑还是负逻辑,同时检验整个方程显著性的LR 统计量为43.02,对应的P 值为0.001,故整个方程的联合显著性很高。

表1多重线性回归表
3构建二值选择模型
文章考虑量化这种因素与捐款意愿之间的关
系,构建二值选择模型。

图1各变量逻辑关系图
通过Stata 软件计算模型,结果解释:在问卷设计中,完全认可为1分,完全不认可为5分,呈反向关系,也就意味着当项目虚假度增加一个单位大众捐款意愿减少4.06%。

捐赠偏好种类增加一个单位,
相应的捐款意愿就会提高2.19%。

从众心理越增加一个单位,大众捐款意愿增加3.05%。

当大众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心理越高时,捐款意愿越低,并且每提高一个单位的无关心理,就会减少5.09%的捐款意愿。

感知有效性中的对募捐者有帮助心理,当这种心理提高一个单位时,捐款意愿提高4.29%。

当捐款者在捐款过程中认为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得
到很好的保护后,便会提高捐款意愿,
比例高达为6.16%。

最后计算Logit 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可知比率为91.72%,比率较高,说明预测准确性较高。

4结语
文章通过对314个调查问卷样本数据进行分
析整理,检验并确立了本研究提出的模型,
在假设结构模型中个人信息安全度、
项目可信度、捐款偏好、从众心理、对受助者有帮助、与自己无关心理这六个假设解释变量在二值选择模型中拟合程度较高,经过一系列的检验后这六个是最符合模型结构的,由此想要增加大众的捐款因素可以从以上六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个人捐赠偏好的种类是影响较高的因素,侧面说明一个越富有爱心的人,他就越愿意捐赠,而感知易用性中的愿意在网络社交圈子中相信募捐信息的真实性,以及认为网上捐款操作更加简单方便,也愿意献出自己的一份心。

用户的情感依附对捐赠态度有影响,而感知有效性中的通过自己捐
助,会对募捐者产生一定的正面效果,
说明大众的助人倾向比较明显,当这种这种心理提高时,捐款意愿也相应的提高。

人们应该改变捐款思维,
更多地为他人着想。

其次募捐信息的真实性也是捐款的重要因素,募捐平台应该对募捐的金额、去向、捐款人的信息
做到公开透明,
防止有些不法分子从中谋财,这样使得人们才敢捐款。

募捐信息越真实,
可信度越高,大众捐款意愿越高。

可现实生活中,
即便是看到社交圈亲朋好友的转发,大众对其真实性依旧有一定
怀疑,所以在捐款方面会产生犹豫,
因此要提高大众捐款意愿,就应该在项目真实性方面下功夫,
让大家捐得放心,
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受益。

最后是政府层面,
有85.47%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在公益众筹方面的监管存在漏洞,
有11.34%的人认为完全没有监管,
只有3.2%的人解释变量P 值项目可信度0.048捐款偏好0.019从众心理0.050Z 统计量1.982.34-1.96个人信息安全度
-3.05
0.002
与自己无关心理0.0032.94对受助者有帮助-2.49
0.013(下转第135页)
认为监管完全到位,
可见,在公益众筹这一块,
不管是在大众自身还是公益平台下何种功夫,
仍旧需要政府来监管,有法律这最后底线的保障,大众才会捐得放心,也能减少或避免“浑水
摸鱼”
现象,让真正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发挥好社交公益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沈逸枫,郭康利,冯顺霞,
等.环保公益众筹公众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管理观察,2018(18):37-38.[2]陈吕菡,朱小栋.基于微信社交媒体的公益众筹捐赠意愿
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8(4):107-112.[3]叶书琴,李欣怡,周恬.网络公益众筹式救助利弊探究———以微信社交网络的公益众筹为例[J].赤子,2019
(24):178.
[4]司桠楠.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微公益活动
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7.
(上接第133页)
进行,在后期的工作中,持续性的培训与提升,对宿舍管理人员素质的保障具有重要作用[4]。

为了使得针对性的管理工作能够展开,宿舍管理人员需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定的沟通关系。

完善宿舍管理工作的组织结构,为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人员,是针对性管理能够展开的前提。

例如,要求不同的管理人员,直接与学生产生接触,不同楼层都选取楼长,应用学生组织与宿管工作结合的方式,展开宿舍的管理。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谈,知晓不同宿舍中学生的相处状况。

在管理人员的学习与培训中,需要对管理的目标以及管理的理念进行强调。

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管理。

例如,在对学生应用宿舍水电的管理中,一些宿管人员为了保证学生的用电安全,要检查学生的私人物品,确保其中没有违禁使用的大功率电器。

需要避免这种直接检查学生私人物品的状况发生,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隐私权。


校也要为学生提供集中的大功率电器的应用点,
例如,在浴室设有吹风机处,宿舍楼中,设置微波炉等便利设施。

3强化宿管工作与其他学生工作之间的联系
宿舍管理的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
的影响。

学校需要对宿舍管理人员的作用进行重视,强化宿管工作与其他工作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例如,在工作的过程中,
要定期与学生的辅导员进行沟通,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了解不同宿舍中的
学生状况,重点对存在问题的宿舍以及学生行为进
行管理。

目前的学生管理工作为了使得源头上,
能够实现对学生管理的更为统一,在管理中,同一个辅导员管理的学生在基本位于较为集中的宿舍区域,宿管人员可以与辅导员之间建立之间的沟通关系,就自己所了解的状况,向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并且相互交流意见,提升管理工作的整体力度。

4结语
高职阶段的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不能够忽视宿舍管理的特殊性。

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性的管理意见,创新管理的策
略,使得宿舍管理工作的目标得以实现,
宿舍管理人员也实现自我的工作价值。

参考文献
[1]田奕.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探讨[J].工
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8,16(04):78-80.
[2]张军,
李平权,陆风林.高职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的“四化”范式———
基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宿舍管理的实践[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0):31-34.
[3]夏培惠.对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的几点思考[J].东方企
业文化,2013(21):282.
[4]潘凌云.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37(03):36-39.[5]樊芙蓉.高职院校宿舍文化育人功能的思考[J].科技讯,
2018,16(07):215+2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