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绝对原创,含答题卷答案) 人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宁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
答案(绝对原创,含答题卷答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怀宁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老师:金盛林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连他们里面都有人觉得“不已甚乎”。
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
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
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黄庭坚的诗集卖过十两银子一部的辣价钱。
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
假如宋诗不好,就不用选它,但是选了宋诗并不等于有义务或者权利来把它说成顶好、顶顶好、无双第一,模仿旧社会里商店登广告的方法,害得文学批评里数得清的几个赞美字眼加班兼职、力竭声嘶的赶任务。
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也超越了清诗。
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是无须夸张、夸大它。
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
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
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更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
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
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
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
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
有唐诗作榜样
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
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
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维肖而不维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等绰号。
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
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里”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
(节选钱钟书《序》)
1.下列所举事例,不属于宋诗也颇尝过“市价涨落的滋味”的一项是()(3分)
A.金国的作者嫌宋诗“衰于前古”。
B.明代人苏平对宋人近体诗的看法。
C.李攀龙选上古至明代诗歌时的做法。
D.晚清“同光体”诗人对宋诗的态度。
2.对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大幸”、“大不幸”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幸”指的是唐代诗人给宋代诗人开拓了宽广的创作领域,“大不幸”
指的是宋代诗人无法在唐代诗人的基础上再去开拓。
B.宋代诗人有接受挑战的机会是“大幸”,而在挑战中难以打破唐代诗人创
造的记录,又是宋代诗人的“大不幸”。
C.“大幸”指的是宋代诗人以唐代诗人为榜样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更好的发
展,“大不幸”是唐诗的超越之难和宋人因模仿和依赖产生了惰性。
D.能够模仿唐代诗人创作的作品是宋代诗人的“大幸”,而唐代诗人难以企
及的高度使宋人难以超越又是宋人的“大不幸”。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选宋诗的问题上,作者认为不好的诗歌就不选,选上的也无须过分夸大。
B.从整体创作成就上看,作者认为宋诗虽不及唐诗,却在元、明、清诗之上。
C.明诗之所以不如宋诗,是因为它在学唐诗时学得外表十分相像却缺乏个性。
D.与明诗比,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就在于它的那一点学唐诗又不像唐诗之处。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醮①。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
②烝烝,zhēng,淳厚。
③谯周:人名。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躬:亲自
B.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改变
C.齐桓得管仲而霸霸:称霸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疾:疾病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遂以成疾奏流水以何惭
B.士之有名感吾生之行休
C.乃停召而后乃今培风
D.后卒于家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心怀怨恨。
D.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⑵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临江仙(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8、把“回头烟柳渐重重”的“渐”字改为“却”,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4分)
9、试结合全词诗句,简要分析作者表达了哪几种情感,请分点作答。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_______________,报养刘之日短也。
(李密《陈情表》)
(4)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
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
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
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
他的果子都是原装。
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别的卖果子下不了这些功夫,也不晓得这些路道。
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处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
他很少得病,就因为路走得多。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
“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
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
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
端午前后,枇杷。
夏天卖瓜。
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
藕。
卖马牙枣、卖葡萄。
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
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
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
他还卖佛手、香椽。
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
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
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
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
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
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
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
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
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
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
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
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
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
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
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
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
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
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
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
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
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
十多年过去了。
季陶民死了。
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
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
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
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
叶三说:
“不卖。
”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
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
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不卖。
”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
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有删节)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11.作为卖果子的叶三,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加以简析。
(6分)
12.小说是通过哪些情节来塑造叶三的鉴赏家形象的?请结合文本分点概括。
(6分)
13.“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这句话写出了季陶民怎样的性格特点?这对叶三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5分)
14.作者以叶三把画带到棺材里作为小说的结尾,你认为这个结尾合适吗?为什么?(7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5.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咬文嚼字/咀嚼央浼/分娩船棹/泥淖蓬蒿/长篙
B.不省人事/省亲庇佑/秕谷险衅/体恤蕴藉/慰藉
C.载笑载奔/下载辐射/幅员逋慢/逮捕滥调/槛外
D.锲而不舍/契约强近/强迫慨叹/概括亭榭/感谢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风,不停地吹;雪,不停地下。
他在这寒冷的街头茕茕孑立了两个小时后,还是朝着温暖的家的方向迈开了脚步。
B、沈从文放弃了文学创作,但在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在他乡萍水相逢的这一刻,他们忘记了彼此伤过、恨过,各自哭过、痛过,唯一记起的是他们曾经爱过。
D、在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17.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B.自199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
据统计,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龄化人口已达到145.6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C.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0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D.随着国家信用体制的建设,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到,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①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
②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
③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④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
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
⑤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
⑥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
A.①⑤④②⑥③B.③⑤⑥①②④
C.②⑤⑥④③①D.⑤⑥②①④③
19.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根据提供的文字拟写三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6分)
嫦娥五号“探路者”返回舱亮相北京航天城
昨天,在地月间飞行了8天的嫦娥五号“探路者”飞行试验器返回舱在北京航天城亮相,从这里出发,又回到这里,“小嫦娥”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次飞行试验器采用了7种全新的材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飞行器的“迎风面”和“背风面”,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材料,材料厚度也不同。
因为迎风面所承受的热度高,而背风面所承受的热度低,因此“区别对待”,目的是为了通过减少背风面的材料来减轻整个飞行器的重量。
这是以往我国飞行器所没有采取过的一种全新设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行器上带有一个类似于飞机黑匣子的数据器,记录了飞行中的轨迹、姿态、温度、所受冲击等关键数据,这些都将对未来嫦娥五号的飞行做出重要参考。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表示,首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做到了准时发射、精确入轨、可靠飞行、精准回收,全面实现了试验任务的预期目标。
20.某校举办了一次读书月活动,这次活动后,校刊“文学形象我来评”栏目向同学们征稿,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位进行点评,向该栏目投稿。
(不超过60字)(6分)
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别里科夫(《装在套子里的人》)翠翠(《边城》)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小鸡看见一只苍鹰在高高的蓝天上飞过,十分羡慕,于是问母鸡:“妈妈,我们也有
一对大翅膀,为什么不能像鹰那样高飞呢?”
“真是个小傻瓜,”母鸡回答说,“飞得高有什么用处,蓝天上没有谷粒,也不会有虫
子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A(从题干要求和文意上看,是说元明清人对宋诗的看法,金人不在其内)
2.C(从文中看,“大幸”是指唐诗在风格意境等方面为宋人提供了榜样,“大不幸”是指唐诗的疆域广阔,后人再开拓就很艰难,以及给宋人创作上提供了模仿和依赖的可能。
A、B、D三项都存在着内容概括过于狭窄的问题。
)
3.A(原文“的”假如宋诗不好,就不用选它,是就整个宋代的诗歌来说的,不能理解为宋诗中有好有坏的问题。
)
4.D(疾,憎恨,厌恶)
5.B(B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因为/语助词,调节音节;C于是/才;D在/表比较,比)
6.C(“始终没有得到皇上赏识”错)
7.(1)我因为命运坎坷,年幼遭遇不幸。
刚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以”“险衅”“夙”“见背”各1分,句意1分)(2)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就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使国家灭亡,由此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
”(“丧”“是”“一”各1分,句意2分)
8.不好,“却”字只是表现出被重重烟柳挡住视线,表示的是结果;(2分)而“渐”字则生动的表现出词人离别时不断回顾的情态,然而越行越远,柳色逐渐有了层次感,更能体现一个动态的离别过程,
突出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怀以及愈来愈深的离愁。
(2分)(没有表明观点扣1分,只表明观点不得分)
9.①“饮散离亭西去”“回头烟柳渐重重”“酒醒人静奈愁浓”等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2分)②“浮生常恨飘蓬”包含着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2分)③“淡云孤雁远”“残灯孤枕梦”表现出孤寂凄凉的伤感之情。
(2分)(答出两点即可)
10.(1)舟遥遥以轻飏;(2)云无心以出岫;(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4)落霞与孤鹜齐飞;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
11.(1)为人勤快:“喜欢到处跑”“到处走”
(2)诚实守信:“他的果子,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
(3)生活阅历丰富:“四乡八镇,那个园子里,什么人家……”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2.(6分)①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地方正是画家的得意之笔。
②叶三能看出季陶民紫藤画里有风。
③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
④叶三与画共存亡。
(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
13.这句话表现季陶民的清高(或高雅、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3分)。
这与他对叶三另眼相看态度形成对比,突出了叶三既不像那些庸风雅士假名士那样假充内行(或不懂装懂)、也不谀媚的特点(2分)
14.答案示例一:这个结尾很好,是全文的升华。
因为本小说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重友谊、重知已。
正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里的精神是和先人一脉相承的(7分)。
答案示例二:这个结尾不合适,是全文的败笔。
因为叶三把画带进棺材,不过是文化痼疾之一:自私。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将《兰亭集序》字帖带进坟墓,这只是满足了他个人的占有欲望,却让作品永远不见天日。
(7分)
答案示例三:这个结尾是神来之笔,将前文的赞赏化为了莫大的惋惜。
因为叶三把画作带进了棺材,体现的是文化痼疾之一;封闭狭隘。
(7分)(角度不拘,有无具体例子均可,言之成理即可)
15.A(A.jiáo/jué、měi/miǎn、zhào/nào、hāo/gāo;B.x
ǐng、bì/bǐ、xìn/xù、jiè;C.zài、fú、bū/bǔ、làn/ji àn;D.qiè/qì、qiǎng、kǎi/gài、xiè)
16.B
17.答案:A【解析】B项成分残缺。
应为“老龄人口所占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C项语意不明。
应为“其中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万公里”,“这”指代不明。
D项语序不当和成分残缺。
应为“不仅公民”,后面“集合……等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
18.B(根据“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确定③放在开头,抓住“此后”确定⑥在⑤后,在根据“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确定④放句末)(具体见《谈中国诗》)
19.①首次采用迎风面设计;②黑匣子记录关键数据;③预期目标全面实现。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20.本题共6分,要求从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位进行点评。
只能说出人物某一两方面的特点,表述过于简单,得1~2分;能对人物进行点评,内容较充实的,得3~4分;能对人物进行点评,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且语言流畅,得5~6分。
21.参照2014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阅。
【写作提示】这道新材料作文题的材料中有一对“人物”——小鸡和母鸡,它们的对话反映了各自的思想认识。
从小鸡的角度看,它羡慕苍鹰,表明它不满足于现状,有更高的追求;从母鸡的角度看,它否定了小鸡希望像鹰那样高飞的愿望,它认为对鸡来说,只需要地上的谷粒、虫子来填饱肚子就行了,飞得高没用。
母鸡的话,既有其道理,也有其局限性。
说它的话有道理,是因为它立足于自身,符合实际;说它的话有局限性,是因为只满足于吃饱饭的物质追求是不行的,还应该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和生命的拓展。
就这则材料而言,我们可以肯定小鸡有所追求,也可以否定它考虑问题不切实际;可以肯定母鸡注重实际,也可以否定它扼杀了小鸡的理想和追求。
下面的立意可供参考:①想问题、做事情要考虑自己的实际,不要好高骛远;②别人的风光不一定适合自己;③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有更高的追求;④如果活着只是为了吃饭,就失去了生命的价值;⑤物质追求不可少,精神追求岂可抛;⑥不要扼杀别人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