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颂》串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颂》串词
延安颂的开场白和结束语
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首句)结束语。
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延安颂的一些诗歌
1、《延安颂》作者:方俊
青山绿水映朝霞,高铁穿城赴京华。
偷闲暂游延安市,三五成群登宝塔。
自力更生南泥湾,高谋远略枣园拿。
实事求是探真理,艰苦朴素远志达。
千沟万壑容四海,窑洞藏兵小搏大。
筑墙积粮持久战,神出鬼没游击打。
兄弟团结释前隙,万民同拒敌爪牙。
初露锋芒平型关,百团大捷日杀怕。
腰鼓声震胆气壮,信天游歌豪情发。
滚滚延河向东去,燎原星火满天涯。
从来兴亡君王笑,何人为民泪常下,自此翻身迎曙光,开启共和建大家。
2、《延安颂》作者:莫耶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啊
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
啊
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阵线。
看群众已抬起了头,看群众已扬起了手,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心,发出了对敌人的怒吼,士兵瞄准了枪口,准备和敌人搏斗。
啊
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筑成坚固抗日的阵线,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3、《回延安》作者:贺敬之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
几 -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4、《想起延安》作者凌晓晨
想起延安,以阳光堆积的高原瞬间挤压在我的胸间,黄土如水携带每一个颗粒之间的温暖洗涤我。
命运中的许多苦难想起延安,清明之后的天空便无限拓展黄土地吹拂的江山,汹涌翻滚向前是到达,也是永远出发的地点。
我心中扎下的根,亮着山丹丹花开的灯盏。
想起延安,热泪将混浊迅速还原,无论来时的艰辛,还是再次出发的期盼。
你都是我,最后彻底的血液沉淀,灵魂深处的光束,归于永远。
想起延安,梦想就会继续。
漂流的心绪就会靠岸,走在你身后。
踩碎昨夜的黑暗,我一步一步相信风吹走的尘烟,是一往无际的蓝。
5、《到达延安的一些反应》作者凌晓晨
摇篮,有藤条编织的,也有木条定制的,摇篮在这里是土的。
这里的土是黄色的,是风吹来的,在沟谷的悬坎上,你可以看见。
黄土的揭穿,接近一颗心的层理。
人都有过童年,有过天真,有过梦想和面对未来的真理。
到达延安的一些反应,你的梦想会落地生根,会很结实的埋进土里在路上,在河旁,在山顶在每个窑洞前,结晶童年的那段时光。
有些反应是呕吐,是反胃之后的清醒,是交出心灵的虚空,再低一些,再低一些,你知道心慌的感觉。
成就一种成长,在波浪起伏的坡地上,摇篮摇摇晃晃,你的手需要抓住一道道起伏的黄土山梁。
延安时期邓光是真有其人吗
邓光是确有其人,他是时任 -新闻局的邓友德的弟弟,邓有德有三个弟弟留在延安,其中一个就是邓光,邓有德当时担任了1944年中外记者延安访问团的副团长,而邓光是延安时期的水利学家,在延安颂里面记载着他们兄弟的一小段对话
邓光:“中外的记者先生们
来延安,是我自愿的;由于我这位远房兄长的特殊身份,我在延安曾被抢救过。
但是,当你们熟悉的周公知道以后,他向 -主席讲明了情况,我就没事了;我是学水利的,王将军在南泥湾开荒缺少这方面的人才,我就又自愿来到这里。
他指着两腿泥,“你们看见了吧,这就是我带头引水的象征
邓友德:“弟,你说的一定不是实话
邓光:“不
全部是实话。
我绝不回重庆,因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所以邓光确实存在过,不过确都成了历史长河里溅起的一朵小水花罢了。
《黄河颂》主要内容
《黄河颂》的主要内容:
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他歌颂黄河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她为榜样,像她一样伟大坚强。
诗人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黄河颂》开篇明确“歌颂黄河”的主题,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
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最后尾声部分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帮忙写一下串词
开场词:
A:各位领导,B:各位来宾,H:晚上好
A:从金桂飘香的季节走来,我们没有理由不为那沉甸甸的丰收歌唱;B:从流光溢彩的大道走来,我们没有理由不为那红火火的事业歌唱。
C:那南湖游船、井冈翠竹、那皑皑雪山、光辉延安,在我们的梦乡中越来越近。
D:燃烧着我们所有的激情和快乐,在十月的节日里幸福放歌。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
国庆文艺演出活动现在开始
孔雀是善良、智慧、美丽和吉祥、幸福的象征。
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最熟悉,的舞蹈,下面请欣赏婀娜多姿的傣族《孔雀舞》在这样美好的夜晚,相信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都割舍不了美好情感的传递,抵挡不住对亲人们的深深地思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请欣赏*演唱的歌曲《真的好想你》。
人生就是选择,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便有了不同的人生。
一种选择会是一种活法,一种选择会换回许多种体会。
那么你会有什么选择呢
请欣赏精彩节目《选择》。
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心田。
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
请欣赏歌曲《母亲》欢庆的锣鼓敲起来,欢乐的歌儿唱起来,欢快的舞步扭起来,欢悦的心儿飞起来—舞蹈《飞舞》风雨之夜你牵着我的手,你说有路没路都得往前走,嫂子哎!你用生命酿造了甜美的酒,请欣赏男声独唱《嫂子》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和身上的味道,记忆中曾被爱的味道。
请欣赏女声独唱《味道》。
试着用一颗感恩的心来体会,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
不要因为冬天的寒冷而失去对春天的希望。
我们感谢上苍,是因为有了四季的轮回。
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就没有了埋怨,没有了嫉妒,没有了愤愤不平,你也就有了一颗从容淡然的心!手语《感恩的心》一声朋友你会懂得,难得知心几经风雪,情同两手彼此分担忧愁,谁都不能扬帆没有风向,人生谁都不能离开朋友。
下面*为大家演唱《朋友》。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请欣赏配乐诗朗诵《再别康桥》无法肯定的爱左右摇摆只好把心酸往深心里塞我是在等待你的回来。
歌曲《冰雨》结束语: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我们的祖国正春和日丽,我们的事业正在春天里成长
愿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春意,原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明天会更好》这是最温馨的时刻,歌声舞姿表正着诚挚的祝愿这是最激情的时刻,欢歌笑语展示着迷人的风采这是最难忘的时刻,友谊之花开得更加鲜艳这是最喜庆的时刻,让我们共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万万年
朋友们,让我们明年再相见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氓灭的真情。
《回延安》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可简称:回延安,是写回延安的激动喜悦;第二部分:忆延安,回忆当年延安生活;第三部分:话延安,是写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第四部分:赞延安,是写延安城的新面貌;第五部分:颂延安,歌颂延安光辉历史和展望未来。
《回延安》全诗除了真切的感情构成了诗的畅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它更增添了这首诗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以及从朴实中流出来的民族音乐般的美。
贺敬之
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
1924年生,山东峄县(今山东枣庄台儿庄人)人。
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
17岁入党。
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
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
建国后,写了《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十月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诗篇。
诗集有《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回延安》被选入苏教版七年级下和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
贺敬之《回延安》
一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 -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三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四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五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956年3月9日,延安
扩展资料:
《回延安》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可简称:回延安,是写回延安的激动喜悦;第二部分:忆延安,回忆当年延安生活;第三部分:话延安,是写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第四部分:赞延安,是写延安城的新面貌;第五部分:颂延安,歌颂延安光辉历史和展望未来。
《回延安》全诗除了真切的感情构成了诗的畅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它更增添了这首诗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以及从朴实中流出来的民族音乐般的美。
诗歌名串词
千九百年尘劫末,飞腾暮景斜。
四十明朝过
烂醉是生涯:
守岁阿戎家。
盍簪喧枥马。
重华仍唱卿云烂,岁岁添筹到几何,诗云,春风送暖入屠苏,瀛台缥缈隔星河,列炬散林鸦,东西南国战场多。
未知王母行筹乐。
谁能更拘束。
黄遵宪诗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
乐奏钧天梦里过,椒盘已颂花
王安石也有一首“元日”诗。
千门万户曈曈日当新年的钟声又一次敲响
我相信今晚的诸神
都将聚集在十二殿堂
素不和谐的奥里匹斯山
将共鸣在同一首乐章
那排排的竖琴弦上
必有赞美诗在流淌
就算骄傲的阿芙罗狄忒
也愿意倾情地为缪斯激赏
而波塞冬将离开他的海洋
使最辛勤的渔民们
也歇一歇帆桨
所有的商都忘却利润
跟随赫耳墨斯的翅膀
在无邪国度里自由飞翔
雅典娜将卸去她的铠甲
还一个娇柔的女儿模样
银色的清泉里
阿耳忒弥斯也会搁下弓箭尽情沐浴
宽容着阿克特翁的心驰神往于是宁静在钟声里悠长
跋涉的奥德修斯
望着星空于甲板上安详
于是战火将黯然地消亡
那特罗伊的木马
孤独地被遗忘在断瓦残墙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
将忘却殊死的决斗
肩并肩地倚在一起
为诗神曼妙之歌击节鼓掌阿波罗赐予所有人光芒
连荷马也能逃脱黑暗
去享受那片刻美丽的星光在新年的钟声里
得默忒耳可千万不能睡着请听一听丰裕外的哀伤
让这个世界再无饥荒
在新年的钟声里
少不了狄俄尼索斯的佳酿让赫拉克勒斯慷慨一醉
然后去赶回革律翁的牛羊当今晚的星星消弭在海上我相信明天的奥林匹斯山会露出微笑的曙光
埃厄忒斯的金羊毛
定会引导伊阿宋勇往直上而带着铁环的普罗米修斯
也定会得到最彻底解放
我还相信
金苹果最终为带来好运
而海伦
决不会是最倒霉的新娘
让赞美诗为所有人唱
倾听吧这新年的钟声
神人共享
著名的杜甫的《守岁》诗,大地新添少海波
带花字的歌词
1、《荷塘月色》,歌词关键字:荷花
演唱者:凤凰传奇
歌词: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
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
2、《桃花朵朵开》,歌词关键字:桃花
演唱者:阿牛
歌词: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看那桃花开。
3、《梦中花》,歌词关键字:梦中花
演唱者:杨钰莹
歌词:梦中花,雾中镜,身边只有孤单的身影,似云烟,像流水,春去秋来又一年。
4、《鲁冰花》,歌词关键字:鲁冰花
演唱者:甄妮
歌词: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妈妈的心呀鲁冰花。
5、《那些花儿》,歌词关键字:那些花儿
演唱者:朴树
歌词: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预习黄河颂
作者介绍
光未然: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原名张光年。
湖北省光化县人。
1913年11月 1日生。
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
1929年加入中国-,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
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
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 -。
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
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
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qing,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
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光未然1940年在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在白色恐怖下用诗的形式曲折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的强烈要求。
“皖南事变”后他被迫出走缅甸,团结华侨文化界和华侨青年从事反 -的文化活动。
1942年回到云南,1943年3月到1944年9月,根据流传的民歌编写了长篇叙事诗《阿细人的歌》,同时创作了抒情长诗《绿色的伊拉瓦底》。
1944年光未然在云南与李公朴、闻一多一道从事民主运动和诗歌朗诵活动,1945年10月,受到 - -的迫害,离开昆明。
次年由北平进入华北解放区,先后在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主持教学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光未然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
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写了大量的文学、艺术评论。
这些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勇于面对重大的文艺现象发表意见,先后就历史剧、神话剧中的反历史主义的倾向问题,戏曲遗产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问题撰文论述,同时对新诗创作问题积极探讨,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创作繁荣。
1984年12月30日,他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上做了题为《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的会议主旨报告。
著有论文集《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1957)、《文艺辩论集》(1958)、《风雨文谈》(1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光未然出版的诗集有《五月花》(1960),共收录了作者解放前后的代表作30余首,其中包括长诗《屈原》、组诗《黄河大合唱》、《三门峡大合唱》等名篇。
未入集的作品尚有政治抒情诗《革命人民的盛大节日》、《惊心动魄的一九七六年》,以及长篇叙事诗《英雄钻井队》等。
光未然的诗激qing澎湃,气势雄伟,善于以华美的形象包蕴艰难突进的大时代的激流。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
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
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
《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
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
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
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为了表现颂歌的气势,“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
第二节歌词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
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