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推断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词 主谓间
大概 它
4.句位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 同作用。
“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 其 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 一般是语气副词, 其李广将军之谓乎” 如“其李广将军之谓乎”; 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 一般是代词, 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 秦王恐其(代荆轲)破璧” 如“秦王恐其(代荆轲)破璧”, 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 一般是语气副词, 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 尔其(语气副词,一定) 如“尔其(语气副词,一定)无忘乃父之 吾其( 志”/“吾其(语气副词,还是)还也”。 吾其 语气副词,还是)还也” “焉”在句末动词后面,一般是兼词,如“风雨兴 焉 句末动词后面,一般是兼词, 焉”。 “也”,句末助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 句末助陈述 疑问、感叹等语气, 助陈述、 也 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06年福建卷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组是
报施善人, A.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思国之安者,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至近世, B.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句中动词后 指示代词,那 徐公不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且七十子之徒 臣死且不避,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句首 表反问语气 哪里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 D.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其孰能讥之乎
2002年的春季高考题
所以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因为
始皇既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
已经
07年山东省卷 10.下列各组句子中, 10.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组是

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君子博学而 A.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
兼词
3、代入检验法
用所知道的课内例句中虚 词的用法,代入另一句中去 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 相同。
07年山东题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 一组是 就
A.闻而审, 为福矣/三人行, A.闻而审,则为福矣/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闻而审 B.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 B.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 齐桓公闻管子 王 并且 C.有闻而传之者曰/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 C.有闻而传之者曰/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有闻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宋君令人问

2006年安徽题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来 凭 神农为耒耜, A.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蔺相如徒以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在 在 李衡于 B.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战胜于 他们 家犹国,国犹家, C.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D.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 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 夫庸知其年之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①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太宗纳其言, ②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府吏闻此变,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于是、就” 于是、 于是
答案: 答案:C
语气助词
今如此以百骑走, A:“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 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今 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介词 用
07年浙江卷
12下列各组句子中,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下列各组句子中 同的一组是 动宾短语 词尾 D.眊眊 真一老农夫也/置杯焉则胶 眊眊焉 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置杯焉则胶 形容词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 A.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君子博学 .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而日参省乎己 • B.戎尝与阮籍饮/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戎尝与阮籍饮/ C.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师道之不传也久 .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 矣 • D.以母忧去职/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母忧去职/
2、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 性质,有些文言虚词也往往兼有多种 词性,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 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 定也不同。
2003年春季高考 2003年春季高考
名词
动词
吾将以身死白之” 险 则至者少, 吾将以身死白之”/“险以远,则至者少, 白之
形容词 形容词 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12题 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12题 年高考全国卷第12 选择用法不同的一项 率领
5.功能认定法
很多文言虚词在句子结构中有 着特殊的语法功能,因此根据语境 认定这些虚词特殊的语法功能,也 就可以推断出虚词的用法。
“之”在主谓之间,起有取消独立性的作用。 “见”和“于”组合可表被动。 “是”和“之”可作提宾的标志。 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
2004年江苏题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 不相同的一组是
答案分析:D(均为“因为”,A 答案分析:D(均为“因为”,A却、并且, B介词、连词,C助词,无实意,主谓之间) 介词、连词,C
《考试大纲》要求: 考试大纲》要求:
常见文言虚词
2009年15个
之 其 而 以 焉 乃 所 为 与 于 则 因 者 若 何 且 也 乎
1、语境推断法
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 解题。
文言文虚词的推断技巧
安宜高级中学高三( 语文组 安宜高级中学高三(B)语文组 万顺
《2008年高考新课程标准语文 2008年高考新课程标准语文 科考试大纲》要求: 科考试大纲》要求:
•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这些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中学生在古文学习中 常见的,而不是生僻的. 2.要求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理解虚词 的用法. 3.对于这些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基本要求是理解, 而不是识记.
A.
蔡京以官僚之旧
两个名词之间 “的 ”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主谓之间 无义
2003年春季高考题
在主谓之间是助词,无义。 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下列各组句子, 下列各组句子 一组是
A.婴之亡,岂不宜哉。 “见”和“于”表被 岂不宜哉。 胡子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 胡子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 动 国之必侵。 B.方见国之必侵。 晏子见疑于景公。 晏子见疑于景公。 吾将以死白之。 C.吾将以死白之。 则至者少。 险以远,则至者少。 谓其友曰。 D.因谓其友曰。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下列各组句子中, 《伶官传序》表被 伶官传序》 A.①为伯父让之所鞠 动 身死国灭, 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①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 夸诸戎狄, 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还军霸上, C.①咸私哂其矫饰焉 咸私哂其矫饰焉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兼词,“于+是” 师说》兼词, 《鸿门宴》表目的 鸿门宴》
矣”是语气助 词
(《诗经·东山》 诗经 东山》 东山
牛 刀 小 试
«讲与练(中册)» 16页
• 1. A 成为 ; B 因此; C 代词,他; D 就/却
2. A 代词,他 / 表反问语气 B 介词,在 C 助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 助词,时间词后,不译 D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考 查的基本趋向: 查的基本趋向:
• 1.考查分辨同一虚词在不同语境中 1.考查分辨同一虚词在不同语境中 用法的异同的能力. 用法的异同的能力. • 2.引用教材中的文言文语句,来与 2.引用教材中的文言文语句, 所选阅读材料中的句子作比较. 所选阅读材料中的句子作比较. • 3.淡化词义的确定,而强调用法的 3.淡化词义的确定, 分析. 分析.
6、结构推断法
一、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 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 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 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 用法。
表修饰的连词
舟遥遥以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 风飘飘而吹衣。 陶潜《归去来兮辞》 介词“趁着 (陶潜《归去来兮辞》)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贾谊《过秦论》 (贾谊《过秦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04年全国题 12.下列各组句子中,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 下列各组句子中 法不同的一组是
概述吴隐之清俭生活
C.
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披絮, 设九宾于廷,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
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 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 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 下列句中的“之”,按意义作了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 下列句中的“ • ①故水旱不能使之饥 • ②齐之习辞者也 • ③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④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 ⑤何以令之有妻 • 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⑦居顷之,其母死,(吴)起终不归 • ⑧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⑨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 ⑩久之,秦召燕王 • A ①③/②④⑧/⑤⑥/⑦⑨⑩ ①③/②④⑧/⑤⑥/ • B ①⑥⑨/②⑤/③⑦⑧/④⑩ ①⑥⑨/②⑤/③⑦⑧/ • C ①④/②⑤⑨/③⑧/⑥⑦⑩ ①④/②⑤⑨/③⑧/ • D ①⑤⑨/②⑥/③④⑧/⑦⑩ ①⑤⑨/②⑥/③④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