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主-学文悟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读为主?学文悟道
教材分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第九册教材中的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

文章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情”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才能实现美好理想。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把“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本节课的设计,我紧扣”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情”这一中心,通过朗读、感悟重点语句,引导学生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在学习三个名人事例时,采取了扶放结合的方法,精讲李时珍的事例,让学生自学其他两个事例。

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揭示文章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片断仿写。

这样,使学生在学文悟理的同时学会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 继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2.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3. 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收集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的事例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聆听水滴,初悟“启示”
1. 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了安徽广德的太极洞,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那块状如卧兔的石头,而是那接连不断的水滴声。

你听!(播放水滴声)
2. 它就是这样不知疲倦地滴着,它滴穿了石头,也滴进了老师的心房,它一次又一次撞击着我们的心灵,给人启迪。

你从这滴答滴答的水滴声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学生在水滴声中勾起了对课文的回顾,情不自禁地回想起那些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巧妙地引出了本文的论点。


3. 课件出示: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4. 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是个什么句子?这一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6. 齐读第二自然段,指导读好反问句。

二、品读名人,深悟“启示”
1. 过渡:作者说如果我们目标钻一,持之以恒,什么事情都能做成,你信吗?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用的是什么写法?(举例)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举了哪几个人的例子?
2. 根据回答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3. 我们来看第一个例子,出示句子: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

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4. 李时珍的目标是什么?(可以从他所取得成就中找)还有别的目标吗?体会目标专一。

5.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李时珍如何持之以恒的?
(1)抓住“二十几年”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谈感受。

(2)二十几年,由30多岁的青年到60多岁的老人啊!人的一生能有多少这宝贵的二十几年!这二十几年他都做了些什么?他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引导学生联系四年级学过的《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内容,再现李时珍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药草等画面)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过程紧紧抓住“二十几年”这一个词,引导学生谈感受并再现李时珍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药草等画面,巧妙整合了学生所找出的关键词。


6. 指导朗读:
在这二十几年中,他翻山越岭,走遍大半个中国,不知承受了多少寂寞和艰辛啦,他放弃了吗?(女生读描写李时珍的句子)
在这二十几年中,他遍访名医,不知要遭受多少白眼和挫折啊,他放弃了吗?(男生读描写李时珍的句子)
在这二十几年中,他不知亲自品尝过多少带毒的药草,那要面临多少次死亡的威胁啊,他放弃了吗?(全体读描写李时珍的句子)
7. 就是凭着这份决心,这份艰难的探索,这份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补充《本草纲目》相关资料,体会李时珍的成就)
8. 学了李时珍的故事,我们明白了(课件出示):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设计意图:教者的激情小结以及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孕育了情感,学生自然而然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从而真切地体会李时珍为写成《本草纲目》付出的艰辛,感悟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9. 学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像水滴一样的精神,在此基础上练习有感情朗读。

10. 自学第二、三事例: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二、三两个事例,想一想他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在你有所感悟的地方作批注。

(1)学生自学,教师相机指导。

(2)交流
过渡: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生活也比较艰苦,可是他为什么能成功?
①学生谈爱迪生成功的经历。

②哪个词最能看出他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引导学生围绕“迷恋”、“毕生”、“孜孜不倦”等关键词谈自己的感悟)师生补充讲述爱迪生的故事。

③师:5年过去了,10年过去了,几十年过去了,他就是这样像小水滴一样锲而不舍,日日研究,月月研究,终于成为闻名世界的发明大王,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④爱迪生的故事让我们明白(课件出示):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过渡:谁来讲讲齐白石的故事?哪个词最能打动你?
①引导学生抓住“始终”、“不叫一日闲过”、“数十年”、“坚持不懈”等关键词体会齐白石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②欣赏齐白石的作品,找共同点(由作品的落款可知共同点是:都是齐白石高龄所作的画)
③师:九十几岁还能画出这样的画,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生命不止,他对艺术的追求不歇。

(引读描写齐白石的语句)
④齐白石的事例同样让我们明白(课件出示):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设计意图:以“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一填空题来紧扣文章中心,通过“扶”“放”结合、学法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会三位名人身上所具有的水滴精神。


三、互动生成,体悟“启示”
1. 书上只讲了三个典型事例,你还想起了哪些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简单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 指导仿写:课文列举了三个名人的事例,语言凝练,并不像我们学过的《李时珍夜宿古寺》那样详细叙述事情,也不像《诺贝尔》那样对人物的行为举止、心理、语言进行具体描绘,但是却充分证明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将事情做成”的道理。

这是我们这篇说理文独特的写法,观点鲜明、叙事简明。

学用这种方法,用两三句话写一写你心目中最敬佩的那个名人的事迹。

3. 学生片段练习,然后交流,教师抓住学生片段中的关键词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借助写话、口语交际的形式,运用学习到的方法进行有条理地介绍,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在语文实践中掌握了说理的方法。


4. 课文中的例子和同学们所举的例子,都向我们证明了:出示句子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5. 师:引号中的三个词语理解吗?师:能把你的理解溶进填空里去说一段完整的话吗?课件出示: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的精神,才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四、领会特色,赏悟“启示”
1. 这些名人都成功了,他们成功的背后也付出了很多,让我们记住“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出示句子: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指导朗读。

2. 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作者举雨水例子的作用。

这是正反说明的方法,这样说理更充分,让我们更加明白滴水穿石带给我们的启示——(生齐读启示)
3. 领会写作方法:这篇课文先给我们呈现太极洞奇观,然后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接着举四个典型事例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有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理想的道理,语言简洁,说理清楚。

五、聆听水滴,升悟“启示”
老师感受到了小水滴带给人们的力量,也同样情不自禁地再一次想起了太极洞内那滴了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的接连不断的水滴声,那是一曲美妙的音乐,那是一种扣人心弦的力量,那是一种伟大的精神!让我们再一次静下心来,走进太极洞。

(播放水滴声)
4. 在学习的征程上,在人生旅途的跋涉中,当你泄气时,不妨静下心来,听听这微不足道但是给人力量的水滴声。

【设计意图:再听水滴声,首尾呼应,是情感的内化,是主题的升华。


板书设计: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
爱迪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一千多项发明
齐白石技艺炉火纯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