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语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口语
1、教师口语的重要性:一个教师的价值观、道德水准、文化修养、知识水平、审美情
趣乃至心理品质和思维方式等,都会在教育教学和其他工作过程中,通过教师特有的口语表达形式对教育对象和其他受众产生影响。
2、口语,就是通常所说的口头语言,是靠声音传递的口说耳听的语言。
3、教师口语也称教师职业口语,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口
头用语。
4、教师口语的特点:一、从语言内容看,教师口语是教育教学的专业术语,具有教育
性和科学性。
二、从语言形式看,教师口语是经过提炼的有准备的口头语言,具有口头性和规范性。
三、从语言过程看,教师口语是师生双边言语的一方,具有反馈性和控制性。
5、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包括:一、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授课。
二、是体现在语言的遣词
造句上,教师的语言应通畅,无句法,用词的错误。
6、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普通话训练是前提,贯穿本课程始终。
7、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无捷径可走,必须通过认真、扎实、刻苦、有效
的训练方能见效。
8、语言表达的能力有赖于语言积累。
个人的语言能力和他的文化素养、文化水平有
着密切的关系。
9、教师口语是一门技能课,他具备两个特点:一、正确。
二、熟练。
且必须要重视实
践训练,实践训练可分为两类:一、正规的课堂训练。
二、个体的自我训练。
10、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
语法规范的现代汉名族共同语言。
11、普通话语音的特点:一、音节结构简单,声音响亮。
二、音节界限分明,节律感强。
三、声调抑扬顿挫,富于音乐性。
12、学习普通话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念,更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13、普通话训练要做到四多:多听、多想、多读、多说。
14、声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四个要素。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
发音体振动的快慢,音高是汉语形成声调的基础。
15、语音的构成:音素、音节、原音、辅音、声母、韵母、声调。
(具体是什么)
16、按发音方法分类,声母可分为五类: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17、n舌尖中、浊、鼻音。
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关闭口腔通道,打开鼻
腔通道,气流振动声带,并从鼻腔冲出成声。
18、L 舌尖中、浊、边音。
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略后),舌尖两侧要有空隙,软腭上
升,关闭鼻腔通道,气流振动声带,并经舌头两边从口腔冲出成声。
19、z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时舌尖轻轻抵住上齿背,软腭上升,关闭鼻
腔通道,声带不振动,气流较弱,首先冲开一条窄缝,然后再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20、 c 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时舌尖轻轻抵住上齿背,软腭上升,关闭鼻腔
通道,声带不振动,气流较强,首先冲开一条窄缝,然后再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21、S 舌尖前、清、擦音。
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齿背,形成一条窄缝,软腭上升,关闭鼻
腔通道,声带不振动,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22、zh舌尖后、不送气、清、擦音。
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关闭
鼻腔通道,声带不振动,气流较弱,首先将阻碍冲开一条窄缝,然后经窄缝摩擦成声。
23、ch 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关
闭鼻腔通道,声带不振动,气流较强,首先将阻碍冲开一条窄缝,然后经窄缝摩擦成声。
24、sh舌尖后、清、擦音。
发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形成窄缝,软腭上升,关
闭鼻腔通道,声带不振动,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25、r舌尖后、浊、擦音。
发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形成窄缝,软腭上升,关
闭鼻腔通道,声带振动,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26、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形式,他是由音高决定的。
27、调值是指声调的实际读音,也就是音节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
28、调类是指声调的分类,他是根据声调的基本调值归纳出来的。
29、变调(p22)
30、人们在口语交际中经常遇到的是紧张、自卑、羞怯、自傲等四种心理障碍。
31、克服口语交际中心里障碍的方法:一、呼吸调节法。
二、自我暗示法。
三、联想求
同法。
四、交叉比较法。
32、口语交际中心里沟通的方法:倾听、认同、调控。
33、培养听话能力的方法与技巧:一、培养听话的注意力。
二、培养听话的记忆力。
三、
培养听话的辨析力。
四、培养听话的理解力。
五、培养听话的品评力。
34、创造性思维方式:一、发散思维。
二、逆向思维。
三、创造性思维品质。
35、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
36、朗读的特点:一、再造性。
二、依凭性。
三、规范性。
(各特点的具体内容p98)
37、朗读的基本要求:字音正确、词句准确、语义明晰、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38、朗读的一般步骤:一、弄清字音,疏通文字。
二、理解作品,确定基调。
三、反复
试读,做好标记。
四、调好状态,放声朗读。
39、“/”表示一般停顿,无论有无标点符号均可以使用。
“//”表示强调停顿,即较长时间的停顿。
“︵”表示连接,只用于有标点的地方,表示缩短停顿时间,连起来读。
“. ”表示重音,标在重读强调的音节下面。
“↗”表示语调上扬。
“↘”表示
语调下降。
“→”表示语调平直。
“﹏”表示语调曲折。
40、朗读时在全神贯注,进入作品,表情达意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与听者的交流。
41、朗读的形象感受是。
(p103)朗读的逻辑感受是。
(p103)
42、朗读的表达技巧:停顿与链接、重音和轻读、速度与节奏、语气.语调和语势(他们
各自的意思)
43、常用的标点符号停顿时间:句号、问号、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
44、语句重音的表达方法:加强音量,拖长字音,重音轻读,提高音高,利用停顿
45、语速是指朗读时在一定的时间里,容纳一定数量的词语。
46、节奏在朗读中是指根据作品感情表达的需要所表现出来的有规律的高低起伏、抑扬
顿挫的语音变化形式。
47、朗读的节奏类型:轻快型、低沉型、凝重型、舒缓型、高抗型、紧张型
48、一般情况下,表达爱的感情应“气徐声柔”,表达憎的感情“气足声硬”,表达悲的
感情“气沉声稳”,喜的感情“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黏”
49、态势语所谓态势语,是指人在交际活动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姿态。
50、态势语的运用技巧:①基本要求②表情③手势④身姿(站姿、坐姿、走姿、触摸)
51、讲故事的特点:①通俗有趣②适合表演③衍生性强
52、讲故事的要求和步骤:①精心选材,积极准备(选择内容向上富有情趣的故事、根据不同的听讲对象选择故事、根据不同的教育目的选择故事)②熟悉内容,加工改造(加工语言,使其口语化,形象化、为故事设计开头和结尾、适当调整故事情节)③运用技巧,形象展现(感情丰富,语调有变化、表情传神,动作来辅助、运用拟声,渲染故事氛围)
对故事的加工包括:把书面语改为口语,包平铺直叙的叙述语言改成具体形象的描写语言或生动的对话,把一些方言土话改成普通话)
53、演讲又称讲演、演说,是在公开的场合,面对听众,对某个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阐
述事理,借助有声音的语言和态势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性口语表达形式。
54、演讲时应该把握的几个关键处:①亮相与开场②高潮与造势③现场调控(自控、控场)
55、控场方法:①亮相得体②脱离讲稿③动静结合④变换节奏⑤设置悬念⑥有意提问
⑦遇乱不惊
56、教育口语的特点; ①明理启智②简明规范③具体鲜明④富有情趣
57、教育口语的原则:①民主性原则②针对性原则③肯定性原则④指导性原则⑤浅显性原则
58、教育口语的类型:①沟通语②劝慰语③说服语④激励语⑤表扬语⑥批评语
59、谈话中的范讲技巧:教师在谈话课上适当的范讲,能引起学生的谈话的兴趣,在谈话
内容及语言表达上起示范作用。
教师范讲的内容要接近学生生活,有启发性,是学生感兴趣的事。
在语言表达上要生动、简练、接近学生口语,符合学生接受水平。
见书P164
60、课堂用语; ①导入语②提问语③应变语④结束语
61、朗诵借助于朗诵者优美的嗓音、生动的语气、丰富的感情、独特的感受,辅之以表情动
作,构成一个特殊的艺术氛围,将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效的传达给听众,使人理解、感动、接受并引起强烈地共鸣,在审美愉悦中受到熏陶,获得教益。
62、朗诵与演讲的区别①、特定场合中,突出的形象不同朗诵是表演艺术的一个门类,要求朗诵者在忠实于书面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用丰富多彩的语音手段创造出美的意境和形象。
演讲是在特定的环境场合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感情,从而实现艺术的感召力。
②、在语言及语音造型手段的运用上不同朗诵的语音造型上应该有适当的艺术夸张,朗诵者的语流起伏明显、节奏感很强,讲究发声,追求韵味,允许各方面都比演讲语言夸张,语气造势的变化都有明显的表演痕迹,演讲的语言是生活化了的舞台语言和舞台化了的生活语言,它是介乎舞台表演语言和日常生活语言之间的一种独特的语言。
教师交际口语是指教师在直接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之外,以教师的身份,参与同非教育对象间进行的与教育、教学活动间接关联的工作性口语交际活动。
教师交际口语的特点:①角色转变②语境变化③目的明确
教师交际口语的类型:①与幼儿家长的交际②与单位同事的交际③与社会相关部门人员的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