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国际大专辩论赛 通才比专才更吃得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 通才比专才更吃得开世新大学VS香港科技大学
正方一辩立论:专才是不是比通才更吃得开呢?这是在讨论人才的本质比较问题。

吃得开在国语辞典里面的意思就是说受欢迎,也就是吃香的意思。

因此,今天我们双方要讨论的是两种人才发展战略。

专才和通才哪一个能够帮助我们得到更多更好的机会以求社会中的一席之地。

首先让我来为专才以及通才下个定义把。

我们认为无论在任何领域当中的知识和技能会因为它的难易程度而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

一个人如果受过基础教育以及与传媒常常接触的话,他对各个领域一定都具备基本的知识,不过这个知识可不能帮助他成为一个通才或是一个专才。

举个例子来说,我知道地球是圆的,我也知道我站的土地是新加坡,不过比起那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通才,我还差得远。

比起那些科学家或是地理学家,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呀。

专才与通才的差别,就在于中级和高级的知识。

我们认为专才是在社会分工的一个项目当中,他具有高级的知识与技能。

通才则是在许多个项目当中,拥有中级的知识与技能。

通才与专才我们也可以说,专才是往深度的方向发展,通才是往广度的方向发展。

专才是在他有限的知识以及精力上,为一门功夫达到高级的程度。

但是通才总是把他的精力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希望在多门功夫当中达到中级的程度。

双方的比较必须先撇开两种人,第一种人是想通也通不了,想专也专不了的庸才。

另外一种人是在多个领域当中都可以达到高级程度的天才。

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专才为什么比通才更具有竞争力呢?我们要知道,现在是一个高度专业分工的社会。

术业有专攻,行行出状元。

在古代的时候,一个老师会教所有的科目,现在只有国小老师会这么做。

以前所有的考试学生科目都相同,现在每一个研究所所考的都不一样。

由于吸引人的工作项目经常是僧多粥少,多个萝卜抢一个坑。

因此,谁最具有这项工作所需要的能力,谁最专业,谁就更容易出类拔萃,就能取得这项工作。

因此,我们要向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说,趁你还年轻的时候,多做一些努力,把一门学问搞到高级吧!因为这是一个专才比通才更吃香的社会。

谢谢。

反方一辩立论:其实通才与专才早已经是个老话题了。

无论是通才还是专才,他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不同之处在于何点呢?在于专才在某一特点领域里面能做的更为精深。

有更为精深的学识和技能,而通才呢,在两者以上的领域里面,有更为精深的知识和技能。

而我们说一个通才的核心竞争力就来自于他对各领域重点的掌握以及融会贯通的能力以及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提醒大家,通才可绝不是几项技能的简单叠加。

所谓万金油并不是通才,而吃得开也绝不等于有得吃。

他应该指是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受人尊敬的成就。

因此比较谁更能吃得开,就要看谁更能得到社会的认同,谁更有发展的空间。

首先由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社会急需拥有大量人文素养,社会经验,同时兼有多项领域知识的通才。

中美等国最新职业统计纷纷显示,计量经济师,营销策划,公关管理,物流从业人员等需要通才的专业才是最受欢迎的,而随着大中华地区先后加入世贸,全球化的趋势愈演愈烈。

亚洲地区更急需通晓各行业,各地区文化,懂得协调整合的国际商贸通才。

其次,在今天的各行业中,中高层职位也越来越需要通才。

这些职位需要进行协调管理和筹划工作,因此必须熟悉跟业务相关的各领域知识,虽然专才在企业里面也能得到不错的待遇,但他们如果想要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兼通管理和统筹。

比如软件开发的项目负责人,不但要掌握技术细节,更要兼通人力管理,资源调配以及系统工程等知识。

最后,在今天社会科技发展的趋势下,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创新的突破点。

诺贝尔奖的334项成果中,半数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取得的。

例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就是物理学,化学以及生物学的交叉结果。

达到这种突破,更需要一个兼通多门学科的通才。

综上所述,通才比专才更适合社会变化发展的趋势,以此通才比专才更适合发展,谢谢。

论证辩驳正方:在座各位大家好,对方辩友今天跟我们讲吃得开是指社会上的竞争。

我们就来看看社会上的竞争。

我们以这个摄影棚为例好了,比如说坐在后排的观众朋友,你们可以回头看一下,中间有一个方方的位置,那个叫音控室。

昨晚上我们请教昨晚值班的那个音控大哥,他跟我们说,他19岁入行,做到现在53岁。

他一开始只可以控六个音,可是你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音控盘上面是有上百个按键钮让他来控制呀。

他每要多学会一个音,他对声音跟节奏的掌握就要多细腻一分,难不难?难。

这是什么,这是专业。

所以那个大哥告诉我们,虽然说他学了五年就可以独立作业,可是为什么他不花时间去做做灯光呢?因为他给我讲了一句话,他说经验差很多,专业差很多。

我们再看看前面这位控制长臂摄影师的大哥,相信大家对他的印象深刻,我们昨天又请教他,他告诉我们,同样是摄影机,可是这个长臂摄影机和这个平推摄影机它的操作技巧可是大不相同。

摄影大哥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为什么,因为这个也是专业。

所以如果我们问问这个大哥,您愿不愿意拨一半操作摄影的时间,也学学咱们主持人,学学咱们主席的仪态谈吐,好提升咱们自己的竞争力呢?相信他的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因为咱们主席的主持专业可不是我们一般人用一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就可以追得上的。

为什么呢?因为咱们主席可是来自我们世新大学姐妹校北京广播学院艺术主持播音系。

她可是专业中的专业啊。

所以大家不要小看这个社会,光是这个小小摄影棚里面每一个东西都是细腻的专业分工啊。

对方辩友最后又讲到,她说在这个社会里面我们需要很多东西的整合能力,比如说经贸人才,需要协调的人才,需要懂很多的人才来做协调统筹的工作。

好,再回到这个摄影棚,我们来看看这个导播好了,导播也是有协调整合的能力,可是难道他就是摄影懂一点,灯光懂一点,主持懂一点,控音懂一点吗?其实不是,他有他的专业能力的。

那个协调统筹的能力本身就是一个专业能力。

所以说在台湾,七个EMBA执行长他们都这样讲,在EMBA学的是什么。

作为一个专业的CEO人,学的就是管理专才的能力。

这是另外一种专业的能力,专得不得了,所以我们不认为这是一种通才。

专才如我方所说的,他是在一个领域里面掌握高级的知识,而通才他虽然没有办法在一个领域里面掌握高级的知识,可是幸好他在多个领域上面掌握中级的知识。

反方辩驳:从对方二辩的嘴里,我听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词语,叫做管理专才的专才。

也就是对方辩友说,那台湾的七个EMBA他们培养的是管理专才的能力。

可是我们也调查过,那七个EMBA的校长明确的说EMBA就是培养通才的。

对方辩友怎么解释呢?对方辩友谈到我们的主席。

我记得主席说过一段话,她说做主席真的很累,因为我不断要听导播跟我说什么,我要留心在场双方同学的对话,我要看计时牌,要看摄影机,要看观众情绪。

我一个人要调配这么多的东西。

所以,很明显主席的话她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对方辩友并不能说主席坐在这样一个位子上,她担着这样一个名誉,所以他就是一个主席的专才。

我们要看一个人是专才还是通才,明显要知道他具有怎样一个知识架构。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

但是每个专业都每一个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些专业要求你是一个专才,比方说我是读计算机的,可能对计算机来说,它真的要求你是很专啊。

可是对于秘书啊像管理层那样的人,它就要求你具有多方面的能力。

你的统筹规划,你的文书处理,那已经不是一般人的水平,他要达到很高的水平才行。

所以照对方辩友的观点,今天没有一个人是通才了。

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张朝阳先生,他是搜狐的CEO,他从斯坦福回来的时候,与他同行的有非常多比他掌握更尖端的知识,或者说比他有更多专利的,为什么只有搜狐成功了,别的人依然默默无闻呢?我们也知道,QQ的创始人马化腾先生,他当时创造QQ的时候,拥有比他更先进技术的人不是没有,可是马化腾先生就是靠着他出色的管理能力和他对市场的嗅觉,所以他才能够成功的嘛!我们再来看阿里巴巴的马云先生,他本身毕业读的是英语专业。

他还去中学教过英语,那他为什么还能获得如此的成功呢?为什么照对方辩友的观点,他们在某一个领域并不具有这么精深的知识,他们是很吃得开的人,难道只是因为他们长得帅吗?不是吧。

所以我们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对方辩友你们把整个社会想得太简单了,以为一个人只要不断的专,专,专,他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可是我们要
知道,社会是很复杂的,社会对每一个行业,对人的要求是多样化的。

谢谢大家。

立论环节辩驳环节例子类比
1在古代的时候,一个老师会教所有的科目,现在只有国小老师会这么做。

以前所有的考试学生科目都相同,现在每一个研究所所考的都不一样。

由于吸引人的工作项目经常是僧多粥少,多个萝卜抢一个坑。

因此,谁最具有这项工作所需要的能力,谁最专业,谁就更容易出类拔萃,就能取得这项工作。

2中美等国最新职业统计纷纷显示,计量经济师,营销策划,公关管理,物流从业人员等需要通才的专业才是最受欢迎的,而随着大中华地区先后加入世贸,全球化的趋势愈演愈烈。

亚洲地区更急需通晓各行业,各地区文化,懂得协调整合的国际商贸通才。

3比如软件开发的项目负责人,不但要掌握技术细节,更要兼通人力管理,资源调配以及系统工程等知识。

4诺贝尔奖的334项成果中,半数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取得的。

例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就是物理学,化学以及生物学的交叉结果。

达到这种突破,更需要一个兼通多门学科的通才。

5昨晚上我们请教昨晚值班的那个音控大哥,他跟我们说,他19岁入行,做到现在53岁。

他一开始只可以控六个音,可是你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音控盘上面是有上百个按键钮让他来控制呀。

他每要多学会一个音,他对声音跟节奏的掌握就要多细腻一分,6导播也是有协调整合的能力,可是难道他就是摄影懂一点,灯光懂一点,主持懂一点,控音懂一点吗?其实不是,他有他的专业能力的。

那个协调统筹的能力本身就是一个专业能力。

7我记得主席说过一段话,她说做主席真的很累,因为我不断要听导播跟我说什么,我要留心在场双方同学的对话,我要看计时牌,要看摄影机,要看观众情绪。

我一个人要调配这么多的东西。

所以,很明显主席的话她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8可是对于秘书啊像管理层那样的人,它就要求你具有多方面的能力。

你的统筹规划,你的文书处理,那已经不是一般人的水平,他要达到很高的水平才行。

9张朝阳先生,他是搜狐的CEO,他从斯坦福回来的时候,与他同行的有非常多比他掌握更尖端的知识,或者说比他有更多专利的,为什么只有搜狐成功了,别的人依然默默无闻呢?
10 QQ的创始人马化腾先生,他当时创造QQ的时候,拥有比他更先进技术的人不是没有,可是马化腾先生就是靠着他出色的管理能力和他对市场的嗅觉,所以他才能够成功的嘛!
11我们再来看阿里巴巴的马云先生,他本身毕业读的是英语专业。

他还去中学教过英语,那他为什么还能获得如此的成功呢?
盘问环节自由辩环节
正方1曾荫权我们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的就是专才”
2 迈克尔乔丹又会打篮球又会打棒球,请问他在社会上吃得开,是因为篮球打得很好还是因为两样呢
3 中通社新闻大陆对人才的标准在转向专才的部分。

4 你不能因为一个物理学家会数学就说这个物理学家是通才了,那哪个物理学家不会数学呢?
5为什么什么都会的慕容复打不过只会一套降龙十八掌的乔峰呢
6 商业周刊日本被裁员的人多是通才型的人呢
7美国麻省理工教授调查在电影行业萧条的时候,专心一意的演员反而有利于生存。

反方 1 台湾余英时:专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对很多事情了解的很少,对很少事情了解
的很多。

2 马来西亚总理以前是个医生,后来却成为国家的领导人。

他到底是通才还是专才
3 香港城市大学的校长张信刚是一个典型的生物工程家,但是却对人文学情有独钟,还搞城市沙龙。

他是是通才还是专才?
4 吴大猷先生说:“对学生实行专才教育很容易把他们培养成不会思考的机器。

5 在香港,一个精通电脑和财经知识的IT人才是比单纯的电脑专才和财经人才的工资是高三倍的。

6世界各地的职业调查里面,环境工程师非常吃香。

他需要兼顾工程管理,环境科学和成本调控三大知识。

7 投资银行争相抢夺的财经资源人才精通电脑、网络和财贸知识。

这是专才还是通才?
8热门行业——管理咨询师在北京注册有7000多家,他要求你是EMBA,要求你有专业知识,要求你有管理知识,还要有外语水平。

请问是专才还是通才呢
9闪客——要求熟练运用FLASH软件,而且同时要具备美术文学摄影导演等能力。

请问是专才还是通才呢
10日本在1970年代提出要培养会外语会商贸会科技的通才型日本人
11 张艺谋做过电影做过编剧做过导演,最后还不是名扬四海吗
总结阶段例子类比
1就好像对方辩友一样,对方辩友虽然是学口语传播学系的,但是我们今天来这里一共12所学校,是不是个个都是口语传播学系的呢?是不是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只要我们今天站在这个辩台上,那我们就是通才,倒是只有对方四位辩手是专才,是这样吗?
2我们知道当一个专家往上突破的时候,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往上突破是很困难的。

这个时候我们才需要另辟蹊径。

从其他地方,其他学科,融会贯通获取我们突破这个障碍的灵感,突破这个瓶颈的刺激。

3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经常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

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上,讨论的问题很多,但是解决的问题却没有那么多。

为什么当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产生冲突的时候,一个环保这和一个经济学家会产生那么激烈的争论?为什么克隆人出现的时候,一个伦理家和一个生物学者会产生那么激烈的讨论呢?
4一个19岁开始学控音学到53岁。

我们再问他,你是不是最好的。

他笑笑,摇摇头,他不敢说是最好的。

其实在一个领域当中往高深钻的人都会有这种感慨。

人生太短,而一个领域又太深。

我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上面都来不及,我们没有办法分散我的力量
5说为什么经济学家要跟一个环保学家要争论,为什么一个论理学家跟一个科学家要争论。

这不是很好的嘛?如果我今天是一个通才,我会一点点,一个部分的经济学,会一个部分的环保学,会一个部分的伦理学,会一个部分的科学,这样子的话我的争论有价值吗?
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今天的这场唇枪舌战。

首先是定义问题,对方辩友把通才和专才的定义的十分模糊,似乎给我们一个概念。

就是今天只要大家看到一个专字,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专才了。

就好像我们说专家,专业甚至连专业人士只要带专字的都变成了专才。

但是我们的社会是怎么样子的呢?我们有很多专业,比如说我方举的管理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本身就是要我们有不同能力,不同多种知识架构之间的融会贯通。

对于这样一个特殊要求通才的专业,对方辩友因为前面有个专字,所以就变成专才了。

那么请问通才在
哪里呢?就像主席小姐一样,对方很爱跟我们谈主席小姐,主席小姐作为一个传媒人士,她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她要懂得东西非常多。

对于传媒这样一个行业,大家应该有目共睹,那是一个通才。

但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因为她现在坐在主席的桌子上,所以就变成了一个专才。

就好像对方辩友一样,对方辩友虽然是学口语传播学系的,但是我们今天来这里一共12所学校,是不是个个都是口语传播学系的呢?是不是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只要我们今天站在这个辩台上,那我们就是通才,倒是只有对方四位辩手是专才,是这样吗?显然不可以被大家认同吧。

其次第二点,就是对方辩友愿意跟我们谈所谓高级人才的问题,他们认为要想成为高级人才,一定必须是专才。

我方觉得很奇怪。

我们知道当一个专家往上突破的时候,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往上突破是很困难的。

这个时候我们才需要另辟蹊径。

从其他地方,其他学科,融会贯通获取我们突破这个障碍的灵感,突破这个瓶颈的刺激。

我们知道很多学科到了很高层次之后,他们是融会贯通的。

我们从其他领域学到的东西刚好是我们本学科创新的东西。

所以说走上高级的不一定全是专才,很大程度上,像我们说的爱因斯坦等人都是通才。

但是对方辩友却说他们是天才。

其实我们今天在这里并不是鼓吹我们的通才更不是去贬低对方的专才。

通才和专才对于这个社会都很重要。

正是通才和专才的通力合作,才构建了我们今天这个五彩缤纷的社会。

然而我们看到,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它就真正要求我们越来越通了。

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经常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

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上,讨论的问题很多,但是解决的问题却没有那么多。

为什么当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产生冲突的时候,一个环保这和一个经济学家会产生那么激烈的争论?为什么克隆人出现的时候,一个伦理家和一个生物学者会产生那么激烈的讨论呢?我们真的需要我们的视角再宽一点,需要我们的知识再广博一点,需要我们再同一点来看这个社会啊?
反方三辩(黄执中)大家好,我先来回家对方辩友那最后几个为什么。

说为什么经济学家要跟一个环保学家要争论,为什么一个论理学家跟一个科学家要争论。

这不是很好的嘛?如果我今天是一个通才,我会一点点,一个部分的经济学,会一个部分的环保学,会一个部分的伦理学,会一个部分的科学,这样子的话我的争论有价值吗?其实专才我们本身就是因为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所以说一个工作,以前一个人可以负责的,现在一个人负责不了了。

你看看这个摄影棚就知道了。

一个人负责不了了,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工作切开来,每一个人负责一个环节,因为人很可怜。

我们的时间,我们的才情,我们的精力都是那么的有限。

所以我们势必要在配置我们能力的时候做一个选择,就是往哪走。

我要选择忍住割舍掉许多其他知识的诱惑,往一个领域上攀登它的高峰。

还是选择在每一个领域上,我先拿到中间的知识。

我们要做抉择的。

有一种人很幸运,他们没有必要做这种抉择。

像对方辩友提到的爱因斯坦这种天才。

他们的能力比我们高很多。

我们常人究其一生要在一个领域上达到专才都不一定能够,有很多一辈子考不上医生的。

可是对这些人,他可以又是杰出的音乐家,又是杰出的物理学家,或者又是杰出的医生。

对他而言不造成选择。

可是这种人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内。

因为我们今天的辩论如果说要有什么价值,就是在座的各位在人生的选择中面临到了这个要往专才走还是往通才走的这个抉择,我们要告诉他往哪儿走比较好。

对方辩友你也承认了,这个社会分工越来越专精,要在一个环节上做得好非常非常的难,一个19岁开始学控音学到53岁。

我们再问他,你是不是最好的。

他笑笑,摇摇头,他不敢说是最好的。

其实在一个领域当中往高深钻的人都会有这种感慨。

人生太短,而一个领域又太深。

我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上面都来不及,我们没有办法分散我的力量。

对方辩友你也说,有些人,在一开始选错了,他后来想改一改行,可不可以呢?可以。

可是这种人我们要提醒他,如果你这次要改一个专才,一定要把心力专注在你后来选的那个领域上。

不要再心有旁骛了不要再往旁边看了。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