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管理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区管理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摘要:灌区水利工程项目是提升灌区社会、经济效益和功能的重要基础,水利
工程项目在防涝、抗旱、防洪、蓄水以及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等诸多方面均
表现出良好效能,为进一步强化区域农业生产能力,需不断加强灌区水利工程管理。

但在科技水平、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下,灌区水利工程运维效率偏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需深化灌区水利管理改革进程,
加大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力度。

关键词:灌区管理;问题;发展方向
引言
灌区由水库、渠道、农田等系统组成,协调周围水系资源开展农业生产活动。

灌区水利
工程建设对于推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安康市汉滨区黄石滩灌区的实
际情况,主要研究了灌区管理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1灌区管理存在问题
安康市汉滨区黄石滩灌区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设计灌溉面积7.39万亩,在近40多
年的运行中,灌区水利工程为安康市汉滨区区域工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逐步形
成了一套较为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节水政策的实施,灌区管理工
作也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长期沿用粗放式管理模式
针对灌区水利工程水量的管理,尽管拟定了配水方案,但尚未形成相匹配的考评标准,
基本采用人工沿渠完成巡渠任务,多数情况下依赖巡渠人员过往实践经验、即时观测结果去
判断水利工程运转状态,工效整体偏低,还增加了人力、物力等资源的耗用量。

长期实行粗
放型模式不做变更,工程管理、灌溉控制是灌区水利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但在实践中很难
保证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和供水保证率两者的均衡关系,灌溉管理工作推行阶段无法依照用水
规划落实护水与配水工作,外加部分灌区水利工程运行年限较长,总干渠内干砌块石护坡经
水流冲刷,老化塌陷较多;砼工程碳化明显剥落,局部工程处于“带病”状态下运行,为水利
工程运行埋下隐患,对灌区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1.2资金投入较少,人员结构欠缺合理性
灌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费用主要靠上级拨付专项资金解决,资金来源不足、渠道较为狭窄,直接影响水利工程运行安全性和有效性。

另外,基层管理队伍大部分人员年龄偏大,专
业知识欠缺,尽管能游刃有余地完成开闸放水和灌区服务等工作,但对水利工程检查观测、
水情自动测报技术、水文预报与水库调度等专业知识未能扎实、系统掌握,难以为灌区规范、科学管理提供支撑。

2灌区管理发展方向
2.1引进高新技术,加强人才培养
一般来说,水利工程在进行建设的时候,经常会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受到一些影响,高新
技术和专业的人才是进行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和现代化
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见,水管单位要积极引进一些高新技术,同时也要不断进行创新工作,
推动灌区信息化管理,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的效率。

同时,对灌区管理人员进行专业
培养,积极进行人才队伍建设,借助这些人才组成一个专业团队,这就可以给信息化管理和
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进而推动水利工程的迅速发展。

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可以从多个方
面入手,首要的任务就是重点培养现有的技术人员,将这些人员的专业技能迅速的提高,然
后借助实践过程,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此来推动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满足现在
的人才需求。

其次,可以对外招入一些专门的技术人才,然后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借助他们
来激发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高,从而满足现在的建设需求,推动整个工程的发展与进步。

2.2实现灌区信息整合
2.2.1细致做好数据的分类
灌区内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够更好地体现灌区管理的对象职能划分等,合理的数据分类能
够促进业务应用开展。

对数据做好分类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时突出各个信息数据之间
的关系。

另外,科学的数据分类能够更加清晰数据信息,有效降低数据维护的难度和工作量。

举例而言,黄石滩灌区供水涉及安康中心城市、农村集镇、灌区农业灌溉及其它厂矿企业用水,因此,在进行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强化对具体应用
的数据进行抽象的管理,加强视频监测,以提高现代化管调水步伐和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2.2.2突出数据采集维护
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数据地采取非常的重要,起着基础性和核心的作用。

有效的数
据采集和整合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促进数据之间的整合。

一些水位和闸位智能传感系
统需要不断的改善,同时自动收集的功能已经成为信息获取的主要形式。

在进行数据收集和
整合的过程,可以通过人工和自动相结合的形式,而在数据的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中,计算机
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数据的采集有一定的时效性,对数据应该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应
该借助专业数据库管理来提高灌区信息数据的管理和维护效率,将数据库中分散的数据进行
集中和共享,为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通道。

可以利用数据库的作用,实现对数据
的存储和管理,更好地促进灌区的信息化建设。

2.2.3坚持数据按需分发的原则
数据整合能够为人们提供信息使用的便利和快捷性,但是不同的业务对数据的需求也存
在不同之处,这就需要采取按需分配的原则进行数据的利用,保证数据整合的必然性。

在业
务应用中会涉及到多个环节,如查询、统计、报表等,这些环节都是数据按需分发或者按需
录入的过程。

2.3落实养护工作
在灌区水利工程养护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首先对于当前养护工作的开展制度
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构建相应的养护工作标准和考核制度,定期地对当前灌区水利工程养护
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考察与评价。

只有做好了制度方面的完善,这样才能够为后续养护工作
的开展提供一个更加规范的执行依据和基础。

在相关养护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应该
提升养护工作的主动性,并且将预防为主作为当前养护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则和手段,对其进
行更好的落实和执行。

在具体养护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相关的工作指标应该进行进一步的
细化,并且与养护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明确相关养护岗位工作人员的各项职责,并且
对养护工作的开展成果与其经济收入进行挂钩,配合有效的考核,激发相关岗位人员的工作
积极性和热情。

与此同时,针对于当前养护工作开展过程当中相关的经费投入力度不足的问题,我们也应该予以有效的重视和充分的解决。

对于养护工作的资金来源渠道,做好充分的
拓展,深度的挖掘工程项目的各方面的潜力,让资金的集资渠道得到更好的拓展,这样具体
养护工作的开展才能够得到更好物质方面的支持。

相关养护部门应该争取国家财政部门和社
会方面多层次的资金的支持,并且做好资金投入的充分管理,让其工程的经济性得到更好的
提升,同时在后续水利工程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应该配合有效的经济层面的经营手段,让业
务能够成为当前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的资金来源。

另外,在当前新形势下,养护工作开展的
专业性也变得更强。

针对养护工作的要求,做好人员队伍的培训,让相关养护人员经过专业
养护的学习,提升养护工作的开展水准,能够解决灌区水利工程在使用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类
突发的问题和状况。

结语
近年来,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黄石滩灌区在水利工程的管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
纵观全局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快灌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进程、加大信息技术的利用力度等,以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为灌区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提
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丽月.初探大型灌区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长效机制[J].浙江水利科技,2020,(2).
[2]赵文雅.西浚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水利水电,2020,
(2).
[3]张得儒.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J].乡村科技,2020,(2).
[4]甄树锋,周波.农田水利工程技术应用与策略[J].农业工程,2020,(1).
[5]王国相.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和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策略[J].水能经济,2017(12).
[6]何印兴,侯晓丽,陆春建.灌区运行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J].河南水利与
南水北调,2018(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