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后辅导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后辅导练习
第1题【单选题】
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如图这幅夸张的宣传画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B、“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土地改革后与农业合作化后的农民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 )
A、不再受地主剥削
B、劳动积极性提高
C、自由处理土地
D、互助劳动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
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邓稼先
D、李四光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953~1956年我国出现下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

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近年来,华为、中兴、航天科工、中芯国际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领跑“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使中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 )
A、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C、努力维护周边地区安全
D、鼓励发展对外贸易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20世纪50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
D、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面对经济困难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决定从1962年开始,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方针是( )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B、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
C、大量节俭国家机构所需经费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

”文中的“他”是指( )
A、焦裕禄
B、邓稼先
C、袁隆平
D、钱学森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据此判断中美两国( )
A、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指( )
A、1966——1976年
B、1959——1969年
C、1968——1978年
D、1957——1967年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1956年是共和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年。

1956年初,中国可能出现的景象是( )
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B、人民公社收工后的农民在集体食堂里兴高采烈吃着“大锅饭”
C、全国城乡炼铁炉星罗棋布,炉火日夜不熄,一片热火朝天景象
D、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到处能够够看到批判“走资派”的大字报
【答案】:
第14题【单选题】
2016年10月11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

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

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
【解析】:
第15题【单选题】
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烙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答案】:
第16题【单选题】
1960年冬,中共中央决定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具体办法是( )
①加强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②缩短基本建设战线,保证重点工程
③在农村坚决纠正“共产”风④在城市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17题【单选题】
1968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第1版《全国革命人民热烈欢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决心按照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吐故纳新,搞好整党建党工作,革命已经把中国赫鲁晓夫这个叛徒、内奸、工贼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文中的“中国赫鲁晓夫”是指( )
A、邓小平
B、周恩来
C、华国锋
D、刘少奇
【答案】:
【解析】:
第18题【单选题】
“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克郎’”。

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
【解析】:
第19题【填空题】
看图填空
A B C D1)A图中是邓稼先;他被人们称为______。

B图中是______他赢得了“铁人”称号。

C图中是______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

D图中是______被评为“节约标兵”。

2)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______精神。

【答案】:
【解析】:
第20题【填空题】
1936年______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56年______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
【解析】:
第21题【材料分析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的光辉历程,正是她一贯勇于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才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请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A中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图B中的人物因什么科技创新而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图D中的大型音乐舞蹈《团结颂》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这应该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哪项民族政策(制度)?图C中周恩来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以什么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请写出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第22题【材料分析题】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播放的《感动中国》电视节目中,出现了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

请回答:
他们被群众称颂为______、______、______。

从他们身上能反映出什么精神?
【答案】:
【解析】:
第23题【材料分析题】
2004—2014年我国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说明上图所示历史事件的意义?
""
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其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什么形式?
""
1958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出现了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哪两场运动?
""
出现上图所示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发展农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答案】:
【解析】:
第24题【材料分析题】
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

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问题。

展示一:近代屈辱外交篇
材料一:1842年,英国强迫请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展示二:现代独立篇
材料二: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展示三:新时期改革开放篇
材料一中,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中国率先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这一基本准则是谁提出来的?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

(举出两例即可)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设立“经济特区”始于哪一年?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经历了屈辱外交——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演变历程,对此你有何感想?
【答案】:
【解析】:
第25题【综合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解决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解决“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至今,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出台了什么法律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也在高速进行。

请问,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农村的经济体制作出重大改革,其主要措施是什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新中国在解决三农问题上遇到了“严重失误”。

请举两例。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